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的商号是

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有什么区别?

不是一个地方

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区别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创建于1938年,总部位于德国Wolfsburg(狼堡),是世界上第五大汽车集团,全球年销量达到500万辆左右。旗下有众多品牌,如:Audi奥迪,Volkswagen大众,Skoda斯科达,Seat西亚特,Bentley宾利(又叫本特利),Lamborghini兰博基尼,Bugatti布加迪等。 旗下车型国内我们比较熟悉的有Jetta,Golf,Polo,Passat,Audi A6,NewBeetle等。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公司共同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公司占60%的股份,德国大众康采恩集团占40%的股份。其中,德国大众公司占20%的股份,奥迪公司占10%的股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的股份。一汽-大众公司成立于1991年,当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轿车在一汽轿车厂下线。1996年一汽-大众公司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通过国家15万辆工程的验收。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一汽-大众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竞争实力得到加强,产品构成将满足个性化需求,表明了一个既有德国汽车工业同步质量标准,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轿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及国内最大的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紧跟世界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拥有高效管理理念的现代企业已成规模。其产品由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构成,有捷达、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开迪和奥迪A6、奥迪A4系列产品,形成了年产66万辆整车、36万台发动机、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规模及能力。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轿车生产企业, 成立于1985年3月。 公司中德双方的投资比例各占50%, 合同期限为25年。2002年4月12日, 中德投资双方修订和延长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签订协议, 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 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资双方签订了新增15亿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经过六次增资, 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人民币。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 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 现有职工15000多人。 上海大众是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市场保有量最多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 年产量超过45万辆, 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3000、帕萨特、POLO、GOL、明锐在内的四大平台几十个品种。他们都在发展进步中,但愿他们越做越好,让中国人开上好车。

【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21日,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时股东股比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50%、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25%、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15%、中国汽车工业公司10%,合资期限25年。至2002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股权结构改变为德国大众4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上汽集团40%、中汽总公司10%。同月,该公司经中德双方股东续约20年合营至2030年。同月30日,该公司股东一致同意中汽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合营公司1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汽集团。至此,上汽大众汽车股东中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和上汽集团分别占股40%、10%和50%。上海大众汽车总部位于上海安亭于田路7号。2010年,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资产总额581.3亿元;总占地面积52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万平方米(包括南京分公司);员工2106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288人,生产工人及辅助人员17772人。

上海大众汽车主要引进生产德国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汽车。1983年4月,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以SKD方式组装成功,1985年开始正式生产大众品牌轿车。2007年6月,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Octavia明锐轿车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双品牌发展。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生产和销售大众品牌的POLO波罗、Santana桑塔纳、Lavida朗逸、桑塔纳Vista志俊、Passat帕萨特、Tiguan途观和Touran途安等车型以及斯柯达品牌的Fabia晶锐、Octavia明锐、Superb昊锐等车型,覆盖A0级、A级、B级、SUV、MPV等细分市场。

上海大众汽车成立后,大力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战略。1985年,国产化率从2.7%开始起步。1988年7月,公司牵头成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组织开展以“上海牌”“中华牌”为重要特征的横向国产化建设。1990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迈上60%重要台阶,其中包括上海大众汽车承担的车身和发动机两大部件的纵向国产化。1993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再次迈上80%重要台阶。1996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超过90%。1995年,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经过10年努力,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的成功经验,带动上海和中国汽车工业初步建成现代化、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体系。

上海大众汽车在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攻坚项目的同时,积极建设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生产能力。1990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单班3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1年5月,公司单班轿车产量达到100辆,创造中国轿车生产单班纪录。1992年1月1日,上海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汽车,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提升生产产能。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二期工程建成,增加单班6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8年,第三代桑塔纳轿车即帕萨特轿车项目获国家批准,该车型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9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12月15日,首辆帕萨特轿车下线。2000年4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建成。公司在上海安亭拥有汽车一厂、二厂、三厂和发动机一厂、二厂5个工厂,形成68.5万辆整车和74.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工厂规模和装备水平在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收购南京菲亚特公司组建南京分公司并启动工厂改造,当年5月5日该基地生产的第一辆桑塔纳志俊轿车下线,7月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逐步形成15万辆整车年产能力。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位于上海和南京的两大基地具备年产83.5万辆整车的能力。同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组建位于江苏扬州的仪征分公司,开始建设沪外第2个生产基地。至此,公司拥有7个工厂,包括5个汽车厂和2个发动机厂。截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机加工设备、汽车生产工艺设备、通用检测设备共计4500余台套,总价值约89.5亿元。

上海大众汽车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992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成立。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下线,这是中国轿车合资企业第一次参与国际联合开发。1999年11月,具有世界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落成启用。该中心填补汽车研发整车台架、电磁干扰、碰撞安全、声学试验、燃油蒸发等方面的空白,提高国内轿车开发水平。2003年8月,上海大众汽车试车场作为中国第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轿车试车场建成投入使用。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主持开发了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新领驭、波罗劲情、劲取等轿车。

上汽大众四十载合资路,源于一场“双向奔赴”

中国汽车工业史70余年,合资合作的篇章长达四十载,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上汽大众。

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由此拉开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合资企业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和配套企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如今,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从筚路蓝缕到全球第一,上汽大众与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四十载鎏金岁月,承载了中德互信合作的一段佳话。而故事的开篇,还要从40年前那场“双向奔赴”说起。

一锤定音,搞合资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而国内汽车产业却是百废待兴,造车环境的窘迫,人力、物力及技术资源有限,让中国和欧美国家相距甚远。发展汽车工业的现实课题已经摆在眼前。另外,由于国内汽车工业无法满足当时急剧上升的轿车需求,因此每年大量进口汽车使得国家外汇储备入不敷出。为解决出口创汇问题,国家决定引进轿车装配线,并把这条装配线放到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

彼时,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时任中国一机部副部长的饶斌正视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困境,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陈锦华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打响发展轿车工业的第一枪。万众瞩目的“上海轿车项目”应运而生。

合资前的上海汽车厂外景

之后,一机部开始向全球各大汽车集团发出邀请,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日产、奔驰、大众汽车、雷诺等汽车公司先后派代表团来华商谈。其中,就有公司代表提出可以采用“中外合资经营”的合作建议。在饶斌的判断下,引进外方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对于我国轿车工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国情。于是,饶斌随即转告上级,并由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向邓小平副主席作了请示。

邓小平副主席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嘛。”正是在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的指引下,轿车项目开始按照中外合资经营项目与外商进行谈判。然而,合资经营项目的谈判,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是运气,更是勇气

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美国通用汽车、日本丰田等多家公司在与中方谈判合资经营事宜过程中,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比如,日本坚持“只卖商品,不卖技术”原则,美国通用汽车则建议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再由他们提供其余的零部件在中国装配,将产品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显然,这些条件都与中国的合资意向相差甚远,最后谈判事宜纷纷告吹。

穷途末路之际,“另类”的德国人抛出了橄榄枝。1978年冬天,德国沃尔夫斯堡市,当时还在德国考察的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在狼堡大众工厂门前,让门卫拨通了时任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施密特的电话。就是这次计划外的登门拜访,让中德双方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中方参观完生产线后,当场提出了“合资经营”的意向,施密特也一拍即合,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是当时唯一愿意提供新产品技术,又愿意投入资金的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饶斌认为,还是德国大众的条件较好,这才选定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谈判伙伴。

1980年3月

中国汽车代表团访问当时的德国联邦大众

这次会面之后,在双方的推进下,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很快派代表访华,中德双方由此展开了历时6年、多达30次的谈判。谈判初期,中国尚未有严谨细致的合资法规,使得双方谈判陷入无法可依的瓶颈。为此,国家中央吸收了中德谈判代表的意见,快速起草并细化法条,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合资法》。而见证了这场“谈判马拉松”的武康路390号老洋房,如今已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这幢老洋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诞生地。

合资谈判场地

现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办公场所

1984年10月10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为25年,由此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波澜壮阔的40年。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回望上汽与大众汽车的“牵手”,是运气,更是勇气。当时的中国还不是今日之雄狮,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现代汽车工业更是无从谈起,对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豪赌。而对彼时的上海轿车项目组而言,更是需要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正是双方这种勇于变革、不断突破的劲头,铸就了今日上汽大众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经过四十载风雨磨砺,始终砥砺前行,向着更出众的未来坚实迈进。

“双向奔赴”40年 上汽大众合资路怎样开启的?

许多尘封的往事,随着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之际,再次启封:在70年中国汽车工业史中,合资合作至今历时40年,因此上汽大众的合资之路,实际也是与中国汽车合资史同步的。

更多的细节,在40年后的今天一一展开,从中,不难看出在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大众汽车竟然还是“另类”。

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

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步,作为制造业金字塔尖上的明珠,当时的国内汽车工业环境窘迫、人力物力技术资源有限,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相距甚远。而且同期国内汽车工业无法满足当时急剧上升的轿车需求,需要每年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汽车,因此,国家决定引入轿车装配线,并将这条装配线放在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

当年,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时任中国一机部副部长的饶斌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陈锦华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打响发展轿车工业的第一枪,万众瞩目的“上海轿车项目”应运而生。紧随其后,一机部开始向全球汽车集团发出邀请,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奔驰、大众合雷诺等汽车公司,先后派代表团来华商谈。

今天来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且也已经连续15年汽车产销位居全球第一,去年还在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一。当下的中国汽车发展,其实与合资合作的开启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虽然当下已经有了多项汽车工业里的世界第一,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一穷二白的中国汽车,实际上合资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虽然多家全球汽车品牌都先后考察了中国市场,但是在合资经营具体事宜中,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另类”的德国人

众多的汽车品牌之中,有日本企业坚持“只卖商品,不卖技术”,美国企业则建议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其他零部件则由对方提供,最终在中国装配,而产品则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这些条件与当时中国的合资意向都相差甚远,以至于谈判都最终告吹。

1978年冬天,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市考察,来到狼堡大众工厂门前,让门卫拨通了时任德国大众董事长施密特的电话,也就是这一次计划外的登门拜访,为中德合资结下了缘分。

周子健等中方一行,参观了狼堡大众工厂之后,当场提出了“合资经营”的意向,而施密特也是一拍即合,当即表示愿与中国合作,这场缘分不仅来得“计划之外”,而且还突破了以往对德国的印象——在当时众多洽谈车企之中,德国大众是唯一一个不仅愿意提供新产品技术,同时也愿意投入资金的大公司。

在此次接洽之后,一场“双向奔赴”开始了:很快,德国大众就派出了代表访华,双方由此渐行渐近。

虽说合资合作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谈判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尚无严谨细致的合资法规,因此双方的谈判陷入了无法可依的瓶颈。在吸取了中德谈判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迅速起草并细化了法条,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合资法》。

40多年前的谈判场地——上海武康路390号老洋房,如今已成为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中德双方历时6年,多达30轮的谈判之后,1984年10月10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大众汽车,在人民大会堂正是签订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合同约定: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25年,至此拉开了中国轿车合资第一车企的40年大幕!

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能说出,上汽大众投放市场的第一款车型叫什么吗?

作者:刘隽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的商号是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