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汽车品牌定位

车展对话|俞经民:上汽大众是为数不多能做到好用不贵的品牌

在燃油车时代,大多数国人的购车清单中都逃不过大众的产品。大众深耕中国市场39年,今年已迎来第2700万辆下线和用户的交付,现在拥车的用户至少有1500万。可想而知,大众在中国的基盘有多稳。

但即便如此,随着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日益高涨,以及自主品牌与新势力上攻,众多传统合资品牌面临转型的挑战。不过,对上汽大众而言,似乎已经有了突破。上汽大众是怎么做的?接下来又有何打算?

在这届2023广州车展,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经民,与汽车网评在内的主流媒体,针对上汽大众的发展以及如何应对车市“淘汰赛”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俞经民:“剩者为王”从来不是悲观的解读

今年车市之内卷,是过去不曾经历过的。价格战、降价潮此起彼伏,席卷至各品牌各车型。激烈的竞争,终归会迎来一场不可避免的“淘汰赛”。

在俞经民看来,今年下半年市场的整体情况比上半年明显更好,全年汽车销售量预计可达到2180万辆,上汽大众对市场的总量和前景还是比较看好。

而对于淘汰赛以及行业的发展,俞经民也给出了一些个人判断,他认为最快三到五年,中国市场将执全球变化之牛耳,面临剧烈的大洗牌。能“打剩仗”的有这几种品牌,一种是主流品牌,即全球化品牌;第二种是特斯拉这种品类品牌;第三种是不断崛起的自主品牌。汽车是全球化的经济品类,没有品牌的根基“剩下来”会有点困难。

想要“打剩仗”,俞经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做好的产品,控制成本,提供“好用不贵”,但不是低质低价的产品。其次,要保证合理的利润。价格是一个门槛,现在价格每增加1万,就是一个新的版本,每个价格区间的产品性价比都要做到最优。然后,还要解决慢的问题,适应中国快速的市场竞争环境。

上汽大众还发现,没有一个成熟的线上APP是很难拓客的,因此他们现在也正努力把线上渠道、上汽大众APP做好,拉动经销商一起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具体来看,上汽大众8月上新了数字钥匙,目前每月月销过万,希望通过把这些基盘优势最大化,创造原有拥车用户转化为增购、换购用户的可能。

除此之外,上汽大众还根据市场变化,定制了一套清晰的“九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上汽大众的策略是先稳住燃油车市场的基盘,同时向电车领域输血,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提增量。

因此,在2023广州车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上汽大众展台除了同台亮相帕萨特、凌渡L、新途岳、途观L、途昂家族以及威然等车型之外,上汽大众还亮相了纯电轿车ID.NEXT以及ID.Buzz。

做到“好用不贵”

实际上,在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在电动化领域的成绩是目前最好的,是合资品牌中的纯电销冠。

在车展现场,俞经民也透露,ID.3在今年持续热销,7月现金订单13,000辆,此后每个月新增1000辆左右。订单对生产拉动得很快,6月生产3000辆,7月生产量就迅速达到6000辆,翻了一番。8月上了8,000辆;9月生产10,000辆;10月生产12,000多辆,11月估计能上13,000辆,下个月我们往15,000辆走。

至于为何ID.3能在下半年持续热销?很多人的回答第一反应或许会说,ID.3降价了,低至12.59万起。诚然,这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但大家是否想过,市场上降价的可不止ID.3一款产品,为何在这些车型中就ID.3成功了?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大众的底蕴。就如上文所提的,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基盘非常大,用户非常多,口碑保持得不错。根据俞经民透露,ID.3与竞品的用户只重叠1/3,剩余2/3的用户则是原来就会选择大众品牌的用户。

而且,俞经民还表示虽然ID.3跟竞品的价格接近,但现在市场很细分,每上、下1万都有不同的客户群体,能够消费到12万以上的头部客户全在他们手里,不会往下到10万、11万的区间去消费。

除了品牌口碑、产品定位精准之外,ID.3降价后的综合实力确实提升不少,直接对竞品造成威慑,可以看到ID.3的部分竞品也开始降价。但从目前的销量趋势来说,ID.3仍是大家认为12万级市场的首选。

实际上,ID.3下调价格的策略,也十分有讲究。在12-14万这个价格段,大家想要选择燃油车的,上汽大众也能满足需求,想要选择纯电车的则有ID.3,可以说在这个价格段,上汽大众“通吃”。

对于下调价格是否会有影响,俞经民是这么认为的,“规模化背后其实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也是挑客户的。主流的车企,依然占有规模化的优势,所以当ID.要起量,我们的供应商比我们还兴奋。规模起量,成本就可以降下来,集中生产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ID.虽然降价,但往后亏的会越来越少。接下来,上汽大众还将上新ID.NEXT、独家进口ID.BUZZ,规模的潜力将会更大。上汽大众既有'好'的产品与品牌,又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上汽大众是为数不多的能做到'好用不贵'平衡的品牌。”

汽车网评:上汽大众的韧劲,是一个好的开始

有目共睹,车市很卷,越是如此,越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实力。尽管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对不少传统车企造成冲击。即便目前大多数人在选择一款新能源车时,目光主要在新势力或自主品牌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合资已经开始反击,而上汽大众则是目前合资品牌中做得比较出色的一员,且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上汽大众仍能表现出十足的韧劲,可以说为接下来的“打剩仗”夯实了基础与信心。

大众汽车品牌2023年中媒体专访

随着国际上脱钩断链的逆流愈演愈烈,国内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今天易车有幸参与到了大众汽车品牌2023年中媒体沟通会,针对复杂的国内和国际趋势,大众汽车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有如何调整、大众汽车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场格局?以及大众安徽在大众汽车整体业务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着什么样的定位?等诸多疑问与大众汽车高层对话,以下是专访内容。

施文韬(Thomas Sch?fer)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 CEO

施文韬:首先从国际市场角度做一下介绍,然后讲讲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推进,国际市场中有越来越多所谓的脱钩。在汽车行业中,脱钩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汽车是全球性的、与全球挂钩的产业。所以,我们希望将来汽车产业能够更加全球化。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上海车展期间,我们宣布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无论是集团和品牌层面,我们都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不久前,我们宣布了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这也将进一步加强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落地发展。所以,我们在保持业绩表现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用更加令人兴奋的产品满足广大中国用户的期望。

关于大众安徽的定位。大众安徽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其团队不断扩充,正在全力筹备第一款车型。几天前,我们也审议了最新的进展,并对进展状态非常满意。

孟侠(Stefan Mecha)先生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大众汽车品牌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以积极应对中国市场形势的变化。燃油车方面,大众汽车保持着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前7月,大众汽车共计交付新车约126万辆,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1%。由此可见,大众汽车在中国仍是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但我们看到燃油车销量在渐渐地减少,年均减幅约为9%,这也促使我们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当下政策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销售,例如,购置税减免延长到了2027年。大众汽车ID.7 VIZZON不久后会正式上市交付,这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进程。今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超过6万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新势力品牌推出了诸多新品,广大用户拥有极其丰富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中,ID.4在A级纯电SUV市场中名列前三,ID.3在过去两个月当中也有所提升,而且我们也期待能够在中国销售更多纯电车型。随着ID.7 VIZZION的上市,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好消息。面向极为重要的纯电轿车市场,我们也会推出更多车型。

Q:大众汽车品牌现在是中国燃油车销量的标杆,请问大众汽车如何评估未来的电动车市场走势?燃油车和电动车大概会以什么样的市场比例达到平衡?

目前ID.车型的热销是以很大幅度的价格优惠换取来的。虽然现在其他竞争对手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换取市场,请问大众汽车在接下来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手段或措施能够保证ID.家族持续热销?

关于大众汽车入股小鹏汽车,请问双方的合作形式是否如外界猜测一样由大众汽车主导硬件,小鹏汽车主导软件?

孟侠:大众汽车对于今年的中国车市很有信心,全年车市规模预计会达到2200万辆左右,其中约有1400万辆是燃油车。这对于大众汽车而言非常重要,燃油车仍是我们业务的重要一环,并且我们在燃油车市场中交出了有力的成绩。在中国,大众汽车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同时我们也为今后3至4年的转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汽车电动化,打造零碳出行的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得到了市场的支持,大众汽车也全力支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超过燃油车,一半以上将是新能源车型,而且整个市场体量将略微上升,因此,我们要做好准备。当然,燃油车在中国车市接下来的十年中仍有空间和需求。

接下来几年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会推出更多车型。我们此前宣布了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希望更好地响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并且进一步加速大众汽车的电动出行转型。我们和地平线围绕自动驾驶技术的合作也非常顺利。大众汽车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态度,而且事实证明我们善于合作。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在战略以及技术优势上都与我们完美契合。

纯电轿车ID.7 VIZZON的上市将是我们接下来在电动出行领域的重点。2024年,来自上汽大众的另一款纯电ID.车型亦将亮相。大众汽车的纯电轿车会配备新的功能,支持OTA在线升级。同时,我们还会在中国市场持续推出新车型。

施文韬:价格战是短期的竞争方式,我们应该让产品阵容更加丰富,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大众汽车通过和中科创达、地平线的合作,以及CARIAD中国,致力于让中国用户享受到更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这才是长效的竞争之道。

Q:大众汽车是进入中国最早的汽车品牌,定义了合资模式。如果说过去30年,以外方为主的模式称为合资合作1.0阶段,那么随着大众安徽的建立,华晨宝马控股75%,我个人认为是合资合作2.0阶段,突破了外资股比50%的限制,外方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很快的两三年时间中,中国市场急速变化,包括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奔驰和蔚来的意向合作,我个人认为合资合作进入了3.0阶段。请评价一下大众汽车在中国合资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认可3.0阶段?

施文韬:显然中国汽车在过去几年中发展速度非常得快。2024年是大众汽车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了,可见中德之间友谊源远流长,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也可见一斑。应该说,在过去40年中,大众汽车基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蓬勃发展,成果显著。现在,大众安徽又令大众汽车在中国业务如虎添翼,再登征程。

同时,大众汽车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更多合作,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就是一个证明。这些合作都是为了确保大众汽车的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尤其在过去两三年中,中国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大众汽车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速度。大众汽车不仅要赶上中国速度,还要超过这个速度,跑得比别人更快。因此,大众汽车有必要进一步、更好地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大众汽车的长期目标。在中国市场40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有更好的前进动力、更好的合作伙伴,要在市场当中找到推进点,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行程紧张有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航程延误。我们经常来到中国,是因为对于大众汽车品牌来说,中国是我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在我们的全球版图当中的地位无可撼动,也不可替代。

全球品牌应该以全新面貌迎接未来挑战。固然大众汽车过去的成绩非常出色,但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要靠我们的中国团队更好地推进未来在中国的工作,相信包括孟侠先生在内的团队能够帮助大众汽车实现全球目标。

孟侠:为了加快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董事会成员更频繁地来访中国,参加试驾,更加深层次沉浸到中国市场的发展节奏和脉搏当中。这不仅将有助于推动大众汽车未来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也对汽车行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非常欢迎大家亲临中国市场,见证中国发展,并为未来发展擘画蓝图。

2023岁末到2024年初期间,大众汽车就将迎来入华40年的重要里程碑。大众汽车在中国已走过了40年,取得了非常多的里程碑,也见证了中国市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快速发展。的确,大众汽车也经历过很多挑战,这也促使我们不断迅速地在中国打开局面。一项重要的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推出不同类型产品,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只有这样,大众汽车才能赶上其他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步伐。

其实对大众汽车而言,不仅有1.0、2.0、3.0版本,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中国市场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和变化着,大众汽车对于未来的变化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在中国市场的生态系统当中,大众汽车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速度。在过去的6、7个月,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沟通。小鹏汽车作为一个成立于2015年、由非常具有魅力的领导人所打造的品牌,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大众汽车要找到它的独特价值是什么,看看其价值与大众汽车的价值是否存在更多契合点。小鹏汽车在高级自动驾驶等技术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且实现了规模效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众汽车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并将其拓展到大众汽车的产品中去,从而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优势。未来,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将紧密携手,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研发效果。

Q:大众汽车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如今进展如何?

过去一年里,大众汽车在中国最受瞩目的动作是和中国的新兴科技公司的合作,先后与人工智能的“独角兽”地平线、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请问大众汽车是否已经锁定下一个在中国合作的科技公司?如果有,会聚焦哪个领域?

孟侠: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回答。今天我驾驶一辆ID.4来到这里,这辆ID.4配备了一系列和地平线共同研发的传感器。现在与其的合资企业正在筹备之中,但双方已经开始开展各项工作。由此可见,虽然没有对外发布信息,但我们正在切实推进合作,待时机成熟时我们会对外公布。

关于第二个问题,此前我们也宣布了和中科创达就用户体验、人机方面开展共同研发。我们在其间也感受到,中国的技术生态圈非常出色。我们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刚刚起步,目前首先着重于推出两款车型。下周我们会和小鹏汽车开会探讨,争取在2026年早些时候推出这两款车。此外,我们密切关注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但下一个合作方向还没有敲定。

Q:随着大众汽车在产品上逐渐加码,针对渠道商会做出怎样的变化?会更强调现有的代理制模式,还是会回归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亦或是拥抱新的类似ID. Store的模式?

孟侠:在中国,销售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传统的经销商体系不是产品成功的唯一因素,但大众汽车和2000多家经销商的合作一直非常成功。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经销商伙伴的贡献,所以我们蔚来也会继续坚持与经销商伙伴合作。

代理制是针对纯电车型推出的新模式,运行得非常顺利。虽然该模式和经销商模式不一样,但两个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而且会继续并行。目前,鉴于拥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没有尝试直营销售这样的新模式。销售渠道的结构各种各样,而且渠道结构并非决定业务成功的唯一要素。

大众汽车会持续优化渠道模式,而且经销商的利润率始终是我们的关注点,经销商只有健康盈利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大众汽车品牌。

Q:今年6月,大众汽车集团在“投资者日”上宣布了一个战略调整,将针对旗下品牌制定回报销售率增长的目标。这个目标虽然比较低,但任务比较艰巨。特别是在中国,大众汽车品牌一半的市场在中国,但由于中国市场价格战或各种各样的原因,利润应该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中国市场将怎么样支持大众汽车品牌在全球实现增长?

在中国,大众汽车在电池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

施文韬:在整个大众汽车集团中,各品牌将制定计划以提升销售回报率。目前,大众汽车品牌目标达到6.5%的全球销售回报率,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高,但6.5%的销售回报率并不包括变速箱、租赁、金融服务等业务,是独立的。

中国市场对于大众汽车非常重要,但合资伙伴的数字并没有体现在销售回报率中。我们也推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塑形计划”,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优化流程和体系以及把握市场机遇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销售回报率。上周我们召开了一次评估会议,评估显示,大众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为进一步提升销售回报率做好了准备,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孟侠:众所周知,中国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大众汽车品牌在今年是为数不多涨价的车企之一。为何如此?因为在今年初,电动汽车补贴退坡。大众汽车品牌的产品价格上涨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大众汽车品牌不只有纯电动汽车,也有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在于电池,因此造车理念不尽相同。我们为大众汽车在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感到满意,这为我们加速电动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使我们能够在转型的同时保持竞争力。我们制定了清晰的计划,将进一步增效降本,并且保持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再讲讲电池和我们在中国的电池策略。大众汽车稳步开展零部件子系统业务,也和国轩高科共同研发了统一的标准电芯。国轩高科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实力强劲,宁德时代也是我们重要的电池合作伙伴。我们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技术合作伙伴,为大众汽车的全球电池研发助力。

Q:请更细致地评价一下大众汽车上半年的市场表现。除了今年整体车市2200万辆的销量预计,您还有哪些市场预期?

孟侠:前7个月,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成绩很出色,交付量达到了约126万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这是不错的销售成绩。我们也期望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售出更多汽车,当前实际销量为6.1万多辆。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的阵容。

下半年,纯电汽车市场的竞争仍会非常激烈。鉴于插电式混动车型得到了不少政策支持,其销量可能会增加20万辆,而纯电汽车有可能会减少20万辆。中国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年均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00%以上。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会加速提升。在可见的将来,中国车市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看到不断有新的车型推出,有新的车企加入到竞争当中,也有国际车企在中国推出纯电车型。整个中国车市会继续保持极其激烈的竞争。

Q: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已接近40年。过往阶段里,大众汽车一直掌握着中国的产品定义和价格定义的主导权。接下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围绕挖掘用户需求和定义产品会有哪些举措?

大众汽车有一系列技术合作伙伴,但先进技术并不等于产品成功。技术之外,大众汽车在产品定义和需求挖掘上开展了哪些体系性的工作?

燃油车时代,大众汽车依靠TSI+DSG动力组合确立了技术品牌形象,极大地推动了品牌建设、产品销量。未来,大众汽车和大量的技术企业合作,如何让技术企业的品牌实力为产品销售赋能?

施文韬:大众汽车在中国即将迎来第40个年头,我们的产品、技术优势已经融入到中国的发展之中。我们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在过去40多年当中携手同行,这也是我们的重要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未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在董事会层面,我们每月都会密切交流和探讨,经常做出非常重要的决定,例如,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变化的需求,从而赢得他们的青睐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捕捉市场的最新趋势,包括设计、产品、市场需求等,以践行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承诺。大家可以期待,在下一个40年中,大众汽车会继续深耕中国,同时会展现出全新的形象,基于过去40年的优势继续迈进。

孟侠:汽车行业以创新驱动发展。大众汽车下阶段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新,永远保持创新。我们和设计总监、设计部门的负责人保持着十分密切的交流,进行了非常卓有成效的探讨——例如,如何更好地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做出决策;如何让我们的全球车型在中国也受欢迎。

当我在一年前来到中国时,看到中国街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汽车,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科技。中国的变化让我大开眼界。5至6个月之后我回到欧洲,去到美国,看到了那里的汽车也很棒。但是,我观察的视角不一样,因为各个市场的车型不一样。中国市场中,很多车型外观相似,符合潮流趋势,而大众汽车不希望亦步亦趋,我们有自身的价值规律。

大众汽车希望成为一个更加受人喜爱的品牌,希望坚持我们的DNA,在未来始终如一地为中国用户打造他们所期待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拥有行业共性的同时又保有独特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我们希望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决定未来在中国怎么走好每一步。

目前,我们正稳步推进诸多汽车设计和研发工作。比如在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中,我们计划推出两款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当然,我们希望这个时间来的越早越好。除此以外,SSP平台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也将被引入中国。基于这个平台,我们能把更多的技术、产品特点带到中国市场,但这也需要一些时间,我们需要不断地缩短这个时间。相比引入平台,我们通过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可以有效地缩短新产品面世的周期,合作的成果也能够成为我们未来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

·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中包括两款B级车。大众汽车是否会把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引申到这两款之外的车型上?会不会把技术导入CARIAD?

关于ID.家族,ID.3本来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现在的价格非常吸引人。坊间有传言,ID.3因为价格优势导致提车周期延长,不知道您是否了解这个情况?请问ID.3以及其他车型的定价策略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市场的价格走势?

孟侠:ID.3在市场中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约占市场的30%。车型本身也很出色,目前确实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我们正在不断提升产能,但也需要作出平衡,所以出现了提车等待的情况。当然,我们对于市场热切的反应程度也有点始料未及。未来,大家可以放心,我们会继续确保这款车在市场中包括价格、产品等方面的竞争力,这也和这款车在市场中的定位息息相关。

短期内市场竞争不会变得更弱。无论是在产品端还是在价格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会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他们会不断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追求销量的增长,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市场。

技术方面,大众汽车会与小鹏汽车合作研发两款车型。我们也会和地平线围绕MEB平台开展合作,这是两条不同的工作线。正如刚才所提到的,这会是未来的一种研发模式。大家一定也知道我们入股了小鹏约5%的股份。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将确保双方长期且深入的合作。我们的确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很多工作。未来,我们会陆续向大家宣布合作的成果,小鹏汽车只是其中之一。行业规模优势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将确保用户能够持续获得大众汽车的服务和产品。

Q:大众汽车为什么和小鹏汽车合作G9的平台,而不是扶摇架构G6的平台?

ID.系列在中国的定价比在欧洲便宜,引发了欧洲的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未来,电动车时代全球性产品的定价是不是都是这样的状况,与以前的燃油车定价不太一样?

关于ID.系列产品策略问题,ID.系列有两款车型,一个是ID.5偏轿跑风格的电动车,一个是ID.2概念车。为什么这两款车没有引入到中国?是不是判断有点小众,还是另有原因?未来会不会引入稍微个性化、小众的产品?

施文韬:ID.5是面向德国打造的轿跑SUV,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引入中国。ID. 2all是在汉堡展示的概念车,在概念车阶段没有计划把它带到中国。

在中国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车都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在中国的售价是有可能比世界上其他市场要低的。

关于为什么和小鹏汽车合作用了G9而不是G6平台,因为小鹏汽车在不断地升级平台。双方会先基于G9合作,到2026年推出这两款车之前,大众汽车也会持续关注其平台的发展和升级。

孟侠:首先,G6是比较小的平台,而G9相对更大,这是大众汽车目前在纯电领域的空白。其次,G9在技术上和G6相似,特别是它的电气架构和核心技术方面类似。当开发新平台时,我们要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刚才也提到,我们要推出中型车,这是当下我们在市场中的空白。

此外,大众汽车在决定投放什么车型时,会始终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许未来,我们会改变想法。

提到中国与欧洲价格的不同,我以前做过很多年市场和销售工作,在德国时,我们的产品售价就比荷兰贵40%,比北方的丹麦卖得更贵。国别之间的差异并不少见。

Q: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确实日新月异和令人眼花缭乱,去年这个时候,孟侠先生初到中国,我记得曾与您就中国汽车市场沟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聊到了很多造车新势力。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像比亚迪、广汽这种传统汽车企业强势崛起。请问孟侠先生,怎么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方面此消彼长的变化?大众汽车作为传统品牌,在电动汽车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或发展速度还处于爬坡阶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应对措施?

大众汽车品牌一款新的纯电动汽车将在明年上半年由大众安徽生产。是否有更多关于大众汽车品牌和大众安徽在协同方面的最新信息可以分享?如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和研发支持等。

孟侠:中国是大众汽车的“健身中心”,这里充满了活力,每天都会有新事物、新发展。这就要求大众汽车始终与时俱进,快速决策,把住市场脉搏。

我到任的前两三个月是最紧张的。首先要习惯、适应中国市场,有许多新的事物需要我注意。我需要在战略上为品牌今后3至5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做出正确决定。我不断思考,整个车市五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就当前的竞争环境而言,五年后的中国车市肯定和今天很不一样。大众汽车品牌的上升空间很大,用户信赖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坚信五年后,大众汽车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处于有力地位,当然也会与五年前、十年前的大众汽车很不一样。

Q: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双方打造的新车软件,根据之前释放的信息是使用小鹏的软件技术打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公司将扮演怎样的角色?首款车在2026年推出,现在到2026年期间,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电动化产品的规划是怎样的?

现在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达到50%以上,也有中国汽车企业销量规模和大众汽车品牌在华汽车销量规模近乎相当。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过半会不会是常态?

孟侠:CARIAD在大众汽车集团中负责软件开发。大众汽车有三个不同的软件堆栈,一个是1.1,即MEB;1.2是现在所推进的平台;2.0就是SSP,而CARIAD横跨所有的平台。1.1在中国主要是针对MEB车型,未来我们开发新的软件。CARIAD和小鹏汽车之间没有职能重复。我们计划将在今年将CARIAD的研发人员扩充至1200人,以确保提供更多的软件技术能力。

有关2026年前计划问题,ID.7 VIZZON的上市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第二步是上汽大众ID.NEXT,这款车型已经在上海车展首秀,未来也会上市。下一款车来自大众安徽,将于2024年下线。至2025,还会陆续有新车亮相,一部分会来自大众安徽。当然,探岳、途观等燃油车型也会陆续迭代。

Q:听说大众安徽的车明年就要下线了。大众安徽如何布局渠道?会在哪个网络销售?

孟侠:大概两年前,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DSSO)成立,它将成为大众安徽的销售渠道。此外,我们正在与中国经销商网络中的合作伙伴沟通。现在正在推进之中,暂时还不能透露太多具体内容,待时机成熟时,我们会和大家分享更多信息。

施文韬:与媒体朋友们在一起,每次都能听到许多很有启发的问题。大众汽车来到中国将近40年,我们会进一步深耕市场,坚持对中国的承诺和专注。大众汽车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众旗下10个车标,认识6个算正常,8个以上才敢说是大众铁粉

世界的丰田,中国的大众,那大家对于大众肯定都是非常了解的了,但是大众旗下的品牌你又知道几个呢,今天就来盘点一下。

首先第一个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大众他自己了,成立于1938年,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呀。

然后就是奥迪,一线豪华品牌里面的强将,成立于1909年,最得意的就是quattro四驱系统,进口RS旅行车更是有最强买菜车的称号。

斯柯达,成立于1895年,这个品牌属于更亲民一些的大众品牌,虽然近几年都有点不温不火,但是产品的性价比确实还是很高的。

保时捷,成立于1931年,这个品牌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属于门槛最低的超豪华品牌了,旗下车型不多,但是每一辆都具有独特魅力。

宾利,成立于1919年,属于英国的豪华品牌,1997年被大众收购,当年可是和劳斯莱斯齐名的。

兰博基尼,成立于1963年,属于意大利汽车品牌,是全球顶级跑车以及欧洲奢侈品之一,1998年被大众收购。

西雅特,这个汽车品牌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成立于1950年,主导在西班牙。

布加迪,成立于1909年,属于法国跑车品牌,起源于意大利,1998年被大众收购,属于跑车界的天花板了。

斯坦尼亚,这个品牌估计大家也不太了解,成立于1900年,是瑞典的货车和巴士制造成商之一。

最后就是杜卡迪了,这个品牌如果是喜欢摩托车的朋友肯定会知道,成立于1926年,是一家意大利摩托车生产商。

以上就是大众旗下的十个品牌,那不知道大家认识几个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汽车品牌定位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