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售12.79万元起,2024款大众速腾上市,两种动力/加92号汽油
文:汽车日报 张凯
[汽车日报 产品] 日前,我们获悉,2024款一汽-大众速腾正式上市,指导价区间12.79万-17.29万元。
以下配图为2023款 200TSI DSG飞越版
2024款速腾沿用旧款车型设计风格,配置和价格上没有变化,燃油标号从95号改成了92号。尺寸方面,该车长宽高分别为4791/1801/1465毫米,轴距为2731毫米,定位于紧凑型车。另外,2024款速腾提供极地白、锰石黑、水晶银和海贝金等车身颜色可选。
2024款速腾内饰设计同样保持不变,以此前我们实拍的速腾300TSI飞越版为例,配备有织物双拼座椅、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全景天窗、8英寸液晶仪表盘、语音识别系统等配置。
动力方面,2024款速腾提供1.2T发动机和1.5T发动机,传动系统匹配5挡手动或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怎么区分大众车的各种型号?
1.大众只有一款车:高尔夫。
拉长就是帕萨特,改名就叫迈腾,减掉一个后座就是CC,再拉长就叫辉腾,拍成方的就是途安,加多三个后座就是夏朗,加高底盘就是途观,再撑大点就是途锐,拍扁就是尚酷,加个屁股就是速腾,缩短点就是POLO,掰弯搓圆就是甲壳虫。
变幻无穷的大众
2.如果是轿车,看前脸中网几条杆,比如2条是速腾,多留意就记住了。suv常见的就两款,正常人都分得清。mpv车型的途安没错了。
车型级别到底怎么分?原来我们都被大众带跑偏了?
Hello,大家好!我是Mogo
在我们和其他媒体的文章里,经常出现诸如A级车、B级车、C级车这样的概念。在各个平台里,它们一一对应着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这样的分类。
可是现在再看新车的级别,却越来越懵圈了:比如丰田说卡罗拉是“中级车”。而吉利更是反其道而行之,星瑞明明和凯美瑞差不多大,却坚持自己是紧凑型。
我是“中级车”!
我是紧凑型!
还有没有王法了?!
所以车型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太长不看版
▼
1. 我们熟悉的分级是怎么来的?
居然被大众带跑偏了
2. 各国的分级都是怎么制定的?
比你想的还要复杂
3. 现在还有讨论分级的意义吗?
有!让政策更加科学
车型分级
是怎么来的
先回顾下我们通行的分级标准
↓↓↓
国家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答曰:没规定!
作为一个喜欢制定各类标准的国家,我们有着数量庞大、分类详细的国家标准体系,也就是各种GB文件。在汽车领域,就根据长度、载客量、载重等等,将客车、货车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分类,甚至细致到走廊能不能站几个人,能站几个人。
相似的两台车,法规定义完全不同
然而这个庞大的国标体系里,并没有涉及一个问题:乘用车应该怎么划分。其实曾经我们也有一个排排坐的体系,只不过非常另类的是:这个体系是单纯用排量来划分的。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文件中,按照排量将轿车划分为了五个级别:
GB9417-88中对轿车的分类
这就是丰田等日系厂商,将2.0L的卡罗拉、2.5L的凯美瑞称为中级车、中高级车的原因。不过,这个国家标准已经废止且并无后续的替代标准。虽然目前排量税、购置税仍以排量为依据,但并非以这个标准为依据。
而且,这明显和我们日常使用的ABCD体系并不相干。网上有很多文章称:这一A\B\C\D的划分体系,来自于欧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真正的欧洲标准
确是用字母排列
目前欧洲通行的关于汽车分类、分级的标准,源自No 4064/89号文件。文件内容是关于现代、起亚合并一事,在这个文件中按照A\B\C\D\E\F\S\M\J的次序对乘用车进行了分类。
大意:此前我们也没明确过,现在明确下。
然而,这个标准和我们熟悉的体系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雅阁、迈腾这些“B级车”,在欧盟标准下是D级“大型车”。而我们语境下的D级大型车,已经是奔驰S这样的大型轿车。
此D级
非彼D级
欧盟标准下的A级,也并不是我们语境下卡罗拉这样的紧凑型轿车,而是铃木奥拓、菲亚特500、奇瑞QQ这样的A00型微型车。卡罗拉在欧盟标准里,已经是C级“中型车”。我们语境下的C级车可是奥迪A6。
具体的分类方式,如下表所示
网上又有很多文章称:这一A\B\C\D的划分体系,来自于德国。其实,最准确的说法是来自于一个我们熟悉的品牌:大众。
我们熟悉的体系
来源于大众内部
没错,是大众创造了我们熟悉的A、B、C、D分级法,这一分级方法原本只是大众内部对于平台车型的划分方式。很多文章又说了:这是大众为了同主流标准差异化,出于市场原因特意而做的。其实这就冤枉大众了,前文说到的欧洲通行标准施行于1999年。而大众早在70年代就启用了类似的分级方式。
当时大众只是将高尔夫的车型平台定义为A平台,毕竟是当时大众最基础的车,也是大众所有产品的基石。只不过后来随着PQ系列平台、MQB平台的出现,这个称呼逐渐淡化了。
第一代Golf
将更大的帕萨特车型平台定义为B平台。如我们熟悉的普桑就是第二代帕萨特,就代号B2。国产第一代帕萨特代号B5,最新一代迈腾、帕萨特已经是B8。而此后诞生了比高尔夫更小的车型,由于没有比A更小的字母,就用A0指代,以及随后诞生了更小的A00级车型。
第一代帕萨特
虽然大众很长时间内的最大车型都是B级车,但大众有奥迪啊!于是有了奥迪100、A6车型的C平台、V8、A8车型的D平台。
初代奥迪100
由于大众品牌进入中国较早,对中国汽车媒体行业也有着较深的影响。同时大众这套分级体系,只考虑车长、轴距,不考虑排量、容积等复杂的因素,相对来说也比较科学。正巧国内也没有针对乘用车分级的标准,这一标准就这样推广开来。
这套标准从A00到D的分级方式,看上去也不太本土化。因而后续又逐渐被翻译成了中文:微型车、小型车直到大型车。也就是我们文章一开始的那张表格。
复习一下
这个标准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又杂糅了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很多地方将中大型车也称之为行政级轿车,这个翻译来自于欧洲的Executive cars。而紧凑型、中型的说法则又来自于美国的Compact Car和Mid-Size Car。
汽车分级这件事
比你想得还乱
有国际通行标准吗?
汽车分类、分级这个事情,还真有一个沾边的国际通行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77年发布了ISO 3833号文件,对汽车分类进行了国际标准化工作。这个文件对于国际汽车贸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然而,这个文件里,只对汽车的车身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如规定了什么叫做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等等,甚至细致到诸如Pullman、Coupe等车型。但是并没有针对尺寸,对乘用车进行进一步分类。
我国在2001年,还曾基本原封不动地引入了这一标准,也就是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不过这个文件虽然规范了车型名称,却对如今汽车市场、媒体话术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文件中把敞篷车的名称规范为“活动顶轿车”。
各国标准有疏有细
既然通行的国际标准没有明确定义,各国自行制定的车型级别标准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目前比较通行的标准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欧盟标准分类体系。这个我们前文已经介绍过,就不再赘述。这一标准主要影响着欧盟各成员国相关政策的制定。
第二种:欧洲NCAP碰撞测试采用的分级标准。这个采用了此前欧洲市场通行的级别称呼,如将中型车称为大型家庭轿车(Large Family Car)。行政级轿车这一称呼,也正是来自于此标准。
欧洲中级车仍保有驾驶乐趣,是有原因的
第三种:美式的分级体系。主要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分级体系、美国IIHS分级标准等。还有一些美国传统市场的分类法。比如美国特色的Full-Size Car(全尺寸轿车),就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这些标准不但影响着美国国内市场,也是美洲、中东等市场较为流行的标准。
宽大舒适的Full-Size Car已基本绝迹
第四种:日本本土标准。日本标准相对简单,只将乘用车分为Kei-Car(轻机动车)、小型乘用车和普通乘用车三种类型。这一标准催生了独特的K-Car文化。这个影响较小,基本只影响国内市场。
日本Kei-Car基本只在日本国内市场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同通行的标准。比如印度的汽车就按照A1-A6的分级方式。不过分级基本也依据欧洲标准。各国尤其是欧洲、美国的级别划分,背后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感兴趣的话咱们单独讲一次。
各种分类标准的分类依据,不仅仅是根据车身尺寸、轴距进行划分。比如日本标准要考虑排量,欧盟标准更多考虑的是车内容积,美国各标准大都考虑了车辆质量、载重。
格外混乱的中国车市
其实我们所熟悉、所采用的这套分级方式,其实比较粗糙。因而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类似A+、B+甚至B-的概念。因为我国市场过于复杂,既有传统欧洲品牌,也有美系、日系品牌,更有繁多的本土品牌,车型混杂,分级混乱。
比如这些,都叫A级车,实际上是三个级别
比如我们所说的中型车,也就是B级车。既包含雅阁、迈腾、凯美瑞这样的标准中级车,也包含了奥迪A4、宝马3系等豪华车,有君越、亚洲龙这样尺寸硕大的B+车型,还有现代名图这样的B-车型。
两台车在国内都叫中级车,尺寸差不少
在英国等国家的分类体系中,这些车型都分别属于不同级别。比如奥迪A4、宝马3系等,就属于紧凑型行政级轿车(Compact executive)或者入门级豪华车(Entry-level luxury)。
Compact executive
Entry-level luxury
而亚洲龙、君越这样的车型,其实就是美国的全尺寸轿车(Full-Size Car)与标准的中型车(Mid-Size Car)是两个级别。
定位中大型的金牛座,也是Full-Size Car
我们也有更细的地方,比如针对SUV的分类。欧洲、美国就分大、小两个级别,英国分类相对较细致,也不过是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级别。而我们一一对应着轿车分级,类似的还有MPV。
这种分级意义何在
原本的意义
之所以出现汽车分级这个概念,原因有如下三个:
1.作为政府机构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
比如掌管了美国汽车分类话语权的EPA,之所以对汽车进行分级,正是以此作为对汽车征税、制定相关环保政策、节能指标等的依据。
2.作为测试机构作为测试依据
比如NCAP、IIHS推出的车型分级,就是针对不同级别的车型采用不同的评级标准。比如微型车和中大型轿车的安全必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可能四星级的大型轿车,安全性也是强于五星级的微型车。
3.作为一种市场手段
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分级自然也是进行市场决策、产品决策的重要依据。明确对标车型,开发适合产品,针对不同消费人群进行细化。所谓用不同级别的车型,去降维打击就是一种经典的市场策略。
虽礼崩乐坏
但仍有需要
其实,现在车型的分级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一方面,由于加长等原因,不少车型都打破了传统的分级,是跨级车型。另一方面就是自主品牌的车型一步步内卷,已经出现了星瑞这样的车。还有一方面就是电动车的出现,彻底革新了汽车的形式,让传统的分级丧失了意义。
这玩意轴距2930mm
但我们仍旧需要一个明确的分类体系。如今依照排量、价格进行分类,区分车辆税率、税费等的形式过于粗疏。这样的方式,偶尔也会产生些BUG:比如这次购置税减免的政策,许多排量2.0L以上的车型就被粗暴地拒之门外。
类似购置税减免这样对消费者的影响是一方面,对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影响。汽车的研发、生产,一般都以政策为第一导向。过于粗疏的政策势必会影响到车企车型的开发。而如果能通过有序分级的政策有序引导,才能引导市场更为健康的发展。
那些不讲武德的越级车型有哪些?大家评论区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