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打满舵转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近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另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将于2024年下线。
在中国建厂、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合资、与中国头部智驾公司联手、对接特斯拉充电标准、加速调整旗下软件业务部门CARIAD的人员结构和开发节奏。曾经 “大象难转身”的大众汽车,如今好像终于开窍了,电动化转型路上不再做“孤勇者”。CARIAD一地鸡毛,大众转型屡受挫
毫无疑问,老牌传统车企们主宰了汽车行业的第一个百年。但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这些跨国巨头站上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大众汽车的战略选择足以成为“大象转身”的经典案例。早在2018年,大众集团便宣布了“ALL IN纯电”;2021年,大众汽车品牌推出“ACCELERATE”品牌新战略,并在其中指出了转型的四个关键要素:电动化、软件定义产品、新的商业模式、自动驾驶。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好走。2021年9月,时任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的赫伯特·迪斯直言,来自特斯拉等新进入者的竞争,促使大众必须加速转型——如果转型电动汽车的动作迟缓,就可能会导致3万名公司员工失业。
而最大的风暴还是来自于CARIAD。2021年初,大众汽车ID.电动汽车在中国上市之初,很多人对它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没有信心,后来的销量数据证明了他们的担忧。业界认为,ID.系列电动车的主要问题是,相比特斯拉和“蔚小理”的产品来说不够智能。
之后,大众集团开始加强软件研发,并将其软件部门升级为软件公司CARIAD。CARIAD长远目标是开发一个全新的、统一的软件平台,适用于未来大众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支撑大众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VW.OS,并连接至大众汽车云VW.AC。大众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CARIAD研发的技术栈在全球4000多万辆集团汽车上运行,并实现集团2030 NEW AUTO战略所预期的巨大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可以说,CARIAD的表现将决定大众集团电动化转型的成败。然而今年5月,CARIAD的人事地震惊动了行业。大众集团的CEO奥博穆有意裁掉CARIAD整个董事会。CARIAD高层“一锅端”,让外界置疑其在转型上受挫不小。
不做“孤勇者”,大众合资合作一路狂飙
从大众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来看,截至今年九月底,大众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了53.15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45%。然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并不如预期顺利,仅增长3.9%。在中国汽车市场中,传统燃油车销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大众电动车销量也未能及时跟上。
大众意识到转型路径的偏差,积极寻求合资合作。首先是大刀阔斧地改革,CARIAD的一团乱麻导致奥迪和保时捷的关键电动车型推迟上市,影响了大众在电动市场的竞争力。奥博穆已将修复CARIAD的问题视作重要的一个环,决定2028年之前对CARIAD每年削减20%的内部开发成本。
此外,2023年底,大众汽车宣布,将采用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NACS),以实现与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的兼容。这意味着大众旗下奥迪、保时捷、Scout Motors等品牌的电动车将能够直接使用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
之后,大众仿佛开挂了,合资合作项目密集落地。2023年底,大众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成立。新公司将依托地平线在智能化领域的软硬结合技术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的经验,开发全栈式的自动驾驶和ADAS。CARIAD中国和vivo成立“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智能互联汽车的相关软硬件、远程信息服务平台与智能出行服务。
不止于此,大众更将目光瞄向了风头正劲的造车新势力。12月,大众50亿元入股小鹏汽车,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大股东。
转型动荡期结束?
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跑输中国市场大盘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都说大象转身难,对于在中国有着数千万用户的大众汽车而言或许难上加难。
在采访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认为,不要低估大众转型的实力。大众汽车在过往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观察判断市场需求的能力,研发和迭代创新的能力,完善的产业供应链,先进和优质的制造能力,成熟的销售渠道及网络,周到的后市场服务体系,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忠诚粉丝。
章弘进一步指出,转型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从头开始闭门造车,另一种是依靠资本与技术合作,与领先车企携手并进,以最快速度缩短差距,重入市场。他说:“我们看到,大众等多家外资车企正在采取与中国新势力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加速迭代。”
在章弘看来,合资合作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对于外资企业来说,通过合资合作可以参与联合开发,缩短在电动车智能化的差距。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从资本市场以及外资企业获得雄厚的资金、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和忠诚客户的支持。
大众转型动荡期带来的剧烈冲击超出预期,但新产业模式的快节奏并没有给它留下太多时间。那么,开窍后的大众汽车,“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吗?
文:郝文丽 编辑:黄霞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地平线创始人携百人入驻合资公司,大众智能化有望提速
(文/张家栋 编辑/张广凯)
日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地平线将从内部软件算法团队抽调上百人至与大众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而随着人员调入,合资公司规模有望达到300人左右。
根据此前约定,大众CARIAD公司将任命合资公司的CEO,地平线则任命CTO。
地平线联合创始人&CTO黄畅(左)
消息称,地平线已经派出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畅加入合资公司,规划的业务范围包括L2级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
如果消息属实,这也意味着自去年大众与地平线联手后,双方终于将迎来实质性的进展推动,并有望帮助大众在智能化领域提速。
CARIAD前身为2020年建立的大众汽车软件事业部——Car.Software Organisation,主要任务是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品牌构建一个可扩展的技术栈,包括软件平台、一个统一的架构,以及与大众汽车云VW.AC的稳定连接。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CARIAD也一直被大众集团寄予厚望。
然而,由于该公司滞后的研发进度导致包括奥迪、保时捷、大众、宾利在内的多个品牌推出的新车量产计划一推再推,首款搭载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操作系统VW.OS车型的大众ID.3也频繁因软件故障问题遭车主投诉。
为此,大众汽车从2022年开始,重新对CARIAD的战略进行了评估和调整。
随着去年大众新任CEO奥博穆(Oliver Blume)的上任,这位更加看重集团内协同发展和节奏的领导者,相较其前任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更加注重在数字化领域的推动。
在奥博穆治下,CARIAD放弃过去的高度自研,转而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协同开发。
而大众与地平线的合作,也正是基于此诞生。去年10月,大众集团宣布,为加快创新节奏,促进技术本土化,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以此加快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并持续加强“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能力。
为了表示决心,大众集团为本次合作共投资了约24亿欧元,并由CARIAD持有新合资公司60%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据透露,目前地平线公司员工共计不足2000人,此次抽调百余人进驻与大众的合资公司,无疑展现了地平线对于该合作的重视。
伴随着去年地平线“征程5”在理想L系列产品上的热销,目前,地平线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与此同时,地平线还与比亚迪、一汽集团、奇瑞汽车等厂商签约合作。
如今,借助与大众的深度捆绑,无疑将有助于地平线实现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愿景。
从另一方面来看,伴随大众与地平线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大众在智能化领域的跨越式变革也即将到来。
在不久前的慕尼黑车展上,大众汽车技术研发负责人Kai Grünitz表示,“大众不会把研发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和Mobileye、博世和地平线都在自动驾驶上有合作,会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的自动驾驶系统”。
除了上述企业外,今年7月大众汽车斥资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也同样是此目的。据悉,在大众汽车内部,并不会对这些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施行“赛马”机制,而是会选择让各个供应商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
不过,在市场中显而易见的是,大众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智能化体系成功上车,而无论是身处下行的Mobileye、急需拉拢合作伙伴寻求利润转正的小鹏,还是想要走向全球市场的地平线,谁能够率先为这家全球顶级的汽车集团提供出最佳解决方案,谁就能提前帮助自身摆脱当前的市场局限性。
至少从这一点上来看,创始人亲自带队进场的地平线,或许已经在大众汽车的智能化合作伙伴中跑在了前列,而大众汽车的智能化变革也有望在新一轮的进度推进中迎来提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