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的评价能不能提升美团的星级

大众点评好评怎么写?

有句话叫中国的大众,世界的丰田,这句话是没错的。大众特别能研究中国人的购车心理,什么按铁皮,听关门声的把戏玩的不亦乐乎。。。嗯,毕竟这个车比较高级。

我们来实际看一下国产合资车的碰撞成绩,大众神车那是相当的高级,低速碰撞大众可以说是拿满分了,就像平时叫嚣的那样,你看日系车怎么怎么样,我大众就掉了点漆。可是高速碰撞。。。原形毕露,那点铁皮能在高速碰撞下救你么?车保护驾驶员靠的是框架,不是那一毫米左右的蒙皮,而且车保护驾驶员的同时也要保护行人,车头软一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行人的生命。但是我不明白大众神车为什么要把后防撞梁简配掉。。。

大众点评怎么写评价?

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全国的路况没有现在这么好,路面缝缝补补坑坑洼洼也是常态。

所以出租车多是捷达和普桑,而不是什么日本车,日本车架子松铁皮薄,抖不了两年就松松垮垮破破烂烂了。

印象中看过很早一篇报道,最早中国引进桑塔纳捷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中国的路况,所以国产过程中,后悬都是加高加强了的,就是为了避免路烂抖出毛病来。

有多少人还记得那种屁股很翘,加高了弹簧的普桑呢?

铃木的,夏利的,跑出租几年下来,机器不出毛病,就是架子和皮子破破烂烂,连一个完整的型都找不到了。

这一对比,就留下了日本车皮子薄的美誉,当然,这也是事实。

丰田的轿车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些年开过一个经常在山区使用的老款花冠,一过烂路就是叽叽嘎嘎的,浑身都在响。

日本车耐用,其实是从越野车开始的,丰田的霸道,三菱的帕杰罗,确实不怕路烂不怕抖坏。

不过为时已晚,口碑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

你买一个十来万的车子,不管是德国美国日本的,你说它耐用,成本限制在那里,又能耐用到哪里去呢?

几大件基本都差不多,跑几十万公里没问题,但架子薄皮子薄的无疑在路况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出毛病,外观看上去更丑更旧更挫。

现在大众和丰田都差不多了,谁也别说谁,反正就是能减则减,能省则省。

大众的汽车都有哪些优点?为何国内都那么认可大众?

从销量上来看大众是成功的,这点没有疑问。大众汽车优点也很多,德国制造的光环笼罩了大众汽车,这也是大众比较高级说法的最初来源。拥有非常扎实的底盘,良好的隔音,在驾驶感受方面这要比日系车好很多。德国的工业是他们祖宗历史留下来的。再说到大众车,为什么大众车内饰丑?那是德国欧洲与我们的审美观不同,欧洲人的纪念是外观简单易懂,但产品质量是要求很高的,一定要耐用。

日本车和国产车在这两条线上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型号汽油都可以加。但德系车不行,对油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时候加了不好的油马上就出现故障,这点被喷的体无完肤。当然这是优点。大众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没有一个品牌的产品是完美的,就算有也是你消费不起的。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说什么,你觉得哪个品牌符合你的对汽车的要求你就买哪个。

相比普遍偏向于舒适调教的日系车,大众车系要更注重驾驶性。这里包括更稳定更厚重的底盘调教、更精准的方向盘指向性、更好的侧向支撑,此外大众的车型,相比某些自然吸气的日系车,更适合高速行驶。

以上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大众”点评真假难辨 专家:没有消费就没有发言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餐饮、美容、住宿、玩乐等均可通过网络预订,消费者也越来越依靠网上的信息来选择消费的商家、产品和服务,其中,点评成为了消费者判断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生活服务消费触网的近几年中,点评的真实性也一直备受争议。

商家无奈 “大众”点评真假难辨

近期,《人民投诉直通车》接到大众点评商家刘女士的投诉,称她的线上商店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差评,同时一些好评也被屏蔽。刘女士表示,入驻大众点评后,已经多次遇到“来路不明的差评”。“前段时间,几乎每天一条差评,并且差评的内容十分奇怪,看起来并不像是来店消费过的,并且我曾经根据点评信息查询,感觉有些点评并不真实。”

带着对差评的怀疑,刘女士选择了向大众点评申诉,然而,申诉并没有得到明确回应。后来,刘女士发现一则差评中,用户盗用了其他用户的图片,刘女士就此申诉后,平台仅表示无法判断两个有同样图片的用户是否为同一用户,未采纳刘女士的申诉意见。

无奈之下,刘女士通过人民网《人民投诉直通车》栏目进行投诉。之后,刘女士收到大众点评方面来电,有三条半星差评从精选中移除,但对于对方移除半星差评的原因,大众点评方面表示不清楚、不能回答。

另有一位商家与刘女士有类似的遭遇。该商家指出,一则被怀疑是恶意差评的点评,最终在商家的检索下发现该用户点评中的3张图片均为盗取。商家举证后,平台认定点评违规,但仅屏蔽了图片,未将点评文字屏蔽。大众点评方面表示,去年12月大众点评开展“打击盗图”专项行动,对13万余条盗图或抄袭内容进行了相应处理。此外,大众点评提供的数据显示,点评后台每天收到近千条举报。

针对这一情况,人民网记者注册大众点评并尝试对商家进行评价,在没有任何消费的情况下,随便点开大众点评上的任意一家店,都可以进行点评,并且可以选择匿名,而用户可以得到相应积分。此外,即便只是浏览过某商家,并未进行消费,大众点评仍然会将这一商家列入用户的“待点评”列表。

记者浏览大众点评发现,除了那些被质疑的差评外,也有用户在点评中直接表明自己未在商家进行消费。北京某商场美发店老板对人民网记者表示,点评对商家流量的作用很明显,如果发现差评只能尽量与消费者沟通,但无法判断对方是否真的到店消费过。此外,在公众号“美团大学餐饮学院”发布的《重磅!大众点评评价规则更新》一文中,评论区有不少用户吐槽,在未消费即可点评的机制下,商家容易被随意差评。

实际上,不同用户对商家的体验感受并不一致,好评与差评也总是相伴而生。然而,允许未消费的用户进行点评却让这一情况变得复杂,商家无法确定究竟是真实差评还是恶意差评,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纷争。与此同时,有消费者表示未消费用户的点评弱化了点评的参考意义。然而不只是差评,好评的真实性也有待证实,不少商家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刷好评、虚标交易量。

平台含糊 是否消费不予告知

记者就此对大众点评进行采访,询问允许未消费的用户在平台进行点评这一规定的合理性,但对方仅表示用户有权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发布客观、真实、亲身体验的点评内容。而对于用户的身份界定比如是否在商家有实际消费却未予回答。

记者了解发现,大众点评平台虽然允许未消费的用户进行点评,同时也对某些消费形式下的点评进行明确划分,如用户通过大众点评购买某商家团购产品、代金券后的点评可明确标上“消费后点评”标签。

在长期的争议下,大众点评也制定了相对应的规则。记者通过大众点评公开的点评《审核规则》了解到,共有“抄袭/雷同点评、不当点评、炒作点评、恶意攻击点评”等8类点评不能通过审核。此外,大众点评还设置了相应的扣分处罚机制。大众点评方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点评搭建了由近300名工程师组成的诚信团队,负责辨别虚假点评。另据公开信息,截至2019年12月底,大众点评“清风行动”共处理违规评价超过2000万条,处罚违规会员账号逾5万个;处理违规商户逾3万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点评的发展日新月异,餐饮美食、交通住宿、线上购物等都有各自的点评平台。但是,包括携程、淘宝、滴滴、美团、饿了么等在内的平台,多数都只允许有实际消费的用户进行点评。据人民网记者了解,此前备受争议的淘宝刷单如今也因为点评用户需要有实际订单和快递信息而得到遏制。而现在,商家也开始采用短信、电话、返利等方式多渠道诱导和促使消费者对商品进行点评。

来自淘宝商家的一则点评邀约短信显示:“求您了,给您留言 您没回,您在小店淘的(耳机)给个满分可以吗?就差您这一个了,万分感谢!在线等您!”

一名消费者表示,现在收到的点评邀约用词让人觉得自己好像不点评就害了别人似的,而且此类点评邀约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息无意间就被商家如此利用,十分不妥也不安全。

此外,返现券的邀约方式也越来越普遍。人民网记者收到的饿了么商家寄来的返现券显示,“全5星+10字以上好评+微信截图发微信领取2元现金红包”。而在日常淘宝购物过程中,购买的产品也经常会配送一张数额不等的点评返现券。

点评成生意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实际上,大众点评的星级评价与商家排名和评分挂钩,是线上商店运营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商家都对点评颇为重视,担心差评影响排名和客流量。各种线上运营方式及控评自然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

而近些年,关于虚假点评的争议一直存在,包括刷好评、职业差评等多种形式引发争议。据此前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删除一条大众点评上的差评2000元、增加一条好评100元。此外,由这一业态衍生出“职业差评师”,通过给商家写差评进行敲诈勒索。

另外,记者通过淘宝检索“点评”后,页面出现了诸多“美团大众点评代运营”等网店。记者从其中一家网店了解到,对方提供的“线上整体托管”服务包括商圈调研、竞对分析、基础搭建、星级提升、人气提升、访问量、优质点评、店铺收藏、问答包装、差评处理等,这样的服务项目3个月费用9300元。此外,这一代运营店主还建议商家与美团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店铺流量。同时,该店主表示可以帮助商家刷好评,并通过一些方法增加这些好评的权重。

而针对其中的差评问题,对方表示可以通过申诉的方式处理近7天内的差评,降低差评权重或是屏蔽差评,成功申诉一条至少500元。但对于其中成功申诉的方法,对方不予解释。一位商家告诉记者,一些所谓做代运营的网店,其实跟大众点评有关系,通过内部关系进行隐秘操作。但是,对于这种处理差评的方式,商家表示并不敢轻易尝试,担心被“盯上”。

如果说上述网店的店铺运营被称为“野路数”,那么大众点评提供的服务则是“官方服务”。此前人民网报道中投诉大众点评的刘女士,便是“享受官方服务”的商家之一。

据刘女士反映,此前自己就大众点评签订了会员合作的相关条约,每年支付给大众点评近万元。刘女士及其他商家对人民网记者透露,这笔费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大众点评上线商店,但如果需要进行首页露出、霸王餐、团购券等合作,则需签订其他协议。在刘女士进行申诉的时间里,大众点评方面还进行了合作升级的邀约。刘女士认为,加深合作前应先把商家遇到的点评问题处理好。

专家:应限制非消费用户点评

人民网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争议的背后,主要在于用户在未消费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对商家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对消费者的参考意义又有多大?如今,在酒店、美食、招聘、购物、出行等纷纷触网之际,点评究竟应限制在实际的消费范围中,还是应该放开门槛?

对此,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的点评信息以及商品交易量是消费者选择商家消费的重要参考指标。“不交易怎么点评?这里面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他指出,虚假点评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条文。邱宝昌认为,点评必须是消费者使用过产品后才知道商品好不好,双方需要有消费关系,这样才有资格来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平台允许非消费用户点评的规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他说道,既没有跟商家订立合同,也没有体验过商业服务的消费者,如果平台允许这类人群发表对于商品服务的消费体验,容易造成商家被同行打压,也为不诚信者提供了空间。“没有消费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言语不当,还可能构成对商家商誉权的侵害。”

刘俊海进一步指出,在允许非消费用户参与点评的同时,还把差评跟竞价排名、商家的入驻费和其他的利益指标挂钩,也可能使得消费者的点评机制异化,为平台挤压商家进而让商家交纳更多的费用埋下伏笔,有可能成为不当得利的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遏制虚假点评的产生?为此,多位法律专家提出了意见。

邱宝昌建议电子商务经营者在设置点评机制时,应该为且仅为在此消费的消费者提供点评通道,消费者则应当客观如实的进行点评,不可虚构事实。刘俊海则指出,应当尽量采取实名制的方式进行点评。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圣认为,先消费后点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虚假点评的金钱成本,可以起到限制虚假点评的作用,消费者看到更多的“真体验、真感受”。

此外,刘俊海认为平台具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应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公布消费者点评的条件、程序和流程,确保每一个好评、差评原则上是可追溯的。而在监管方面,李圣指出,虚假点评违背诚信,监管部门应当督促网络平台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将参与虚假点评的用户纳入失信黑名单。

实际上,针对网络上的虚假点评,相关制度已经有所体现。据记者了解,2014年施行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网络商品交易进行规范。《办法》第十九条做出了规定:对于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以及以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根据《办法》,对于“差评师”除警告外,还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而对于“刷信用”的行为,则将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处罚。

为什么市场对大众车型的评价是:大众只有高尔夫,以及其他车型?

近日,德国交通部KBA(Kraftfahrbundesamtes)公布了5月份德国新车销量,其中涉及了各个级别的车型分布、各个品牌的销量成绩,还有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情况等。根据德国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德国市场共有377,758辆新车销售,同比增长了11.9%。由此可以看出,相对成熟的德国市场,目前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增长态势。

细分市场,小型车打得火热!

从细分市场来看,细分市场前三名分别为紧凑型车、小型车和小型SUV。5月份德国紧凑型轿车共计销售87855辆,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3.3%;小型车市场贡献了57546辆,占15.2%;而小型SUV共计销售55702辆,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4.7%。这其实基本和中国汽车国情一致,在轿车市场份额依然占大头的前提下,SUV市场在快速增长。

除此之外,德国市场中,B级车市场和紧凑SUV也依然非常受欢迎。从整个细分市场的占比来看, 体现出德国汽车消费的务实需求,基本都是以实用居家为主的小型车为主。

品牌销量,德系冲锋,法系垫底!

从品牌销量来看,德国品牌基本是占主要地位,前五名中有四个德系品牌,分别为大众、奔驰、奥迪和宝马。但是截止到2017年5月底的全年销量来看,大众集团的两个品牌,大众和奥迪均出现了同比下滑3.6%和1.8%的下滑趋势。这有可能与大众近年来负面消息暴增,同时产品力被奔驰宝马秒杀有关系。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有下滑迹象的大众品牌,依然以60,339辆,超第二名奔驰一半的销量成为5月份德国市场最畅销的品牌。而这两年,产品力爆棚的奔驰品牌,5月份以高达25.2%的同比增长速度吸引眼球。

而美系品牌,福特表现也可圈可点。同比增长23%,共计23,579辆的销量,成功挤进德国汽车市场的前五名。

对比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韩系品牌在德国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这得益于韩系品牌这几年迅速积累的质量安全口碑,包括NCAP和IIHS的五星碰撞成绩,加上本身超高的性价比,使得两个韩系品牌,现代以10,142辆、起亚以5,918辆排名整个市场的中游水平。

相比韩系品牌,日系在德国市场的表现貌似没有那么突出。排名最高的是丰田,5月份以7608辆排名整个德国市场第12名。但是高达38.2%的同比增长,让很多人察觉出来,德国人对日系品牌的认知已经发生改变。

而整个品牌销量排行中,最悲催的是法系品牌。同为欧洲市场,按道理说也应该有兄弟情怀,可法系品牌在德国依然不吃香。看来不仅仅是中国人不懂法系的浪漫,就连德国市场也不买单。而法系中混得最惨的,是法系豪华品牌,标志“总统座驾”的DS品牌,整个5月份才卖出272辆,同比下滑27.9%。

各个细分市场,花落谁家?

最后我们来看看各个细分市场的车型销量榜单,其中也能看到中国市场类似的影子。

微型车市场 – 大众Up

5月份,大众Up共销售3627辆,占微型车市场的16.2%。日益成熟的德国汽车市场,一直以环保和实用为追求目标。而大众Up车型正是大众品牌致力改写微型车市场格局的主力军。额得益于车型小、空间足、油耗低等特点,越来越被德国市场所认可。

小型车市场 – 大众Polo

5月份,大众Polo共销售7401辆,占小型车市场的15.4%。不用过多解释,丰富的产品线,加上本土大本营,使得大众品牌涵盖了大部分细分市场的冠军。而实用性极高的大众Polo,不管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德国市场,都深受喜爱。

紧凑车市场 – 大众高尔夫

5月份,大众高尔夫共销售20250辆,占紧凑型市场的27.6%。没错,高尔夫在德国的销量基本可以甩其他车型几条街。这也印证了市场对大众车型的评价:“大众只有高尔夫,以及其他这两种车型”。但是相比德国市场的火热依旧,中国市场对大众高尔夫的热度貌似有所减弱。虽然5月份销量还未出来,但从4月份的榜单看出,大众高尔夫是以同比20%的下滑速度在挣扎的。

B级车市场 – 大众passat

5月份,大众Passat共销售7849辆,占B级车市场的20.6%。这里所说的大众Passat,是大众内部代号B8的车型,与中国市场的全新迈腾同款,而非上汽大众的帕萨特。欧版的全新Passat产品力已经算是脱胎换骨,全新的造型、超长轴距和升级的配置,都让人无法拒绝。而看看国内月卖17000辆的成绩,也说明国人已经认可这一全新车型。

小型SUV 市场– 欧宝MOKKA

5月份,欧宝MOKKA共销售3861辆,占小型SUV市场的8.3%。聊欧宝,估计没有情怀的消费者都早已忘记。退出中国市场多年的欧宝品牌,其实在德国市场依然水深火热。虽然大家对欧宝MOKKA不熟悉,但是在中国市场,其实有它几乎同款的车型,就是别克昂科拉。这款小型车,主要出色在于年轻的外表和实用的配置,目前在中国销量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紧凑型SUV市场 – 大众途观

5月份,大众途观共销售6494辆,占紧凑SUV市场的24.1%。全新途观的产品力无须评价,加上大众品牌力的加持,以及积累广大的用户基础,所以全新途观不仅仅是紧凑型SUV市场的冠军,也是德国整个SUV市场的销量冠军。

MPV市场 – 大众途安

5月份,大众途安共销售4561辆,占MPV市场的19.1%。德国市场不像中国市场那么钟爱别克GL8,也没有日系的奥德赛挤压,基本可选的MPV车型不多。而大众途安本身的实用性非常高,加上全新外观设计、充沛的动力匹配,基本能让德国消费者上班郊游两不误。

更多有趣有用有观点的汽车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域无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的评价能不能提升美团的星级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