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r5

Walkman诞生那天,是年轻人和音乐的纪念日

40年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索尼Walkman诞生,自此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现在公共场合随处可见戴着各种耳机听音乐的人,但在1979年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大众日常听音乐基本是通过可以读取卡式带的大型录音机,扛着这种外放的录音机到处走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但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

索尼的联合创始人井深大爱听歌剧,为了满足在飞机上听歌剧而不打扰别人的需求,他提出了研发便携式录音机的建议。

当时索尼已经在制作便携式卡式带录音机,但是并不强调播放功能,而是注重录音,就像最初的索尼录像机一样,录音机面向的也是专业人士如记者等,不是大众。

伴随着井深大的建议,型号为TC-D5的便携录音机诞生,但仍然笨重,且定价较高为1000美元。井深大仍不满足,与另一位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商量如何创造一个更商业化的版本,尤其是让青少年喜欢和有能力支付。

左为盛田昭夫,右为井深大

盛田昭夫带领着一个技术团队,终于创造出了一款接近完美的便携录音机,取名Walkman,型号为TPS-L2。“这款产品将满足那些想整天听音乐的年轻人,它可以被带到任何地方。”他表示。

Walkman TPS-L2

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1979年7月1日,Walkman TPS-L2在日本推出,它有着蓝色加银色金属外壳,重约400克,供给电量的是一对5号电池。Walkman在日本2个月就卖出5万部,1980年开始陆续在美国和其他市场上市,售价在200美元左右。

Walkman TPS-L2专注于音乐的播放,减去了录音功能。Walkman最初配备两个插孔,以便于和朋友分享音乐。购买会附赠一款索尼特制的重约50克的立体声耳机,因为当时的其他耳机比Walkman本身还要重,而且是单声道耳机,音效也不如Walkman的耳机。

从技术角度来看,Walkman没有什么创新,但是Walkman针对听音乐、年轻人的设计是开创性的。随身带着Walkman,音乐便只专属于你一人,营造了另一个世界,既放纵又私人。

自此以后,Walkman成了那个时代潮流年轻人的标配,街头上的Walkman成了时代特有的印记。1985年,戴安娜王妃被拍到使用Walkman,1987年,Sony找来Michael Jackson的妹妹Janet Jackson拍摄广告,1988年,英国歌手George Michael也曾在日本火车上使用Walkman。

Janet Jackson为索尼Walkman拍摄的宣传照

“我们刚从巴黎回来,每个人都戴着它们”,Walkman上市不久,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很高兴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听得是帕瓦罗蒂的音乐而不是喧嚣的汽车喇叭。”

Walkman版本更迭

1980年以后,音乐存储载体不断更迭,索尼Walkman也随之推陈出新。

CD Walkman D-5

最先出现的是CD Walkman。1982年,Sony及Philips共同开发出的CD被应用在音乐市场,黑胶唱片便是自此没落,同时也让Sony在1984年紧跟趋势推出了首款CD Walkman D-50,有红、黑两种颜色可选。为推广CD,D-50定价仅为索尼CD家用机的一半,成了当年索尼的热卖产品。

MD Walkman MZ-R55

1991年,Sony又发布了MD(Mini Disc),体积为CD四分之一,但容量相当,并可以重复读写。1年多后,Sony 陆续推出相对应的MD Walkman MZ-1、MD Walkman MZ-E50,以及高人气的MD Walkman MZ-R55等。MD Walkman引领着90年代的随身听潮流。

Walkman NW-MS70D

2000年之后,连接电脑的数字存储卡崛起,被Sony Walkman支配的时代结束了,苹果2001年推出的ipod与其他MP3播放器成为了新世纪的主流。Sony在千禧年初仍推出Net MD、Hi-MD系列,但无法撼动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地位,Sony不得不推出支持数字格式的Walkman以迎合市场,其中以2003年推出的Walkman NW-MS70D为经典。

Sony Ericsson W800

但Sony Walkman已经难回以前的辉煌,不过还是有一件开创性的产品在2007年诞生,便是内置Walkman的手机Sony Ericsson W800。之前人们还对手机听歌带有偏见,不过经过索尼各种 “这不是一台手机,这是一台能打电话的 Walkman”的宣传,W800成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款音乐手机。

Walkman NWZ-F880

过了2010年,潮流再次被更迭,智能手机成了听音乐最主要的方式,品牌们纷纷转型做高端、高音质的专业音乐播放器。Sony也不例外,2013年推出了Hi-Res高解析音频格式,并推出对应该格式的Walkman NWZ-F880。一直到现在,支持Hi-Res的Walkman正是现在Sony主打的便携音乐播放器。

至此,Sony Walkman的历程达到40年,现在新款的高解析Walkman成为小众音乐发烧友的最爱,但已经无法引领潮流。

Walkman与复古风潮

不过,都说潮流是个轮回,随着复古风潮在年轻人群中兴起,老式Walkman正以各种方式被纪念,并焕发新的生机。

#009 Walkman in The Park

Sony自己就办了一场Walkman 40周年的纪念展——《#009 Walkman in The Park》,7月1日于东京银座开幕,持续2个月。展览展出了230款历代Walkman随身听,其中包括一些名人使用过的机子。并设置体验区,参观者以聆听1979年至2019年间40位不同歌手的流行曲目。现场会出售印着Walkman图案的周边T恤,参观者如果参与收集徽章活动,还会获得一款纪念卡式带,里边收录着Walkman 40年历史的介绍。

星爵的Walkman TPS-L2

Walkman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银河护卫队》星爵使用的就是索尼首款卡带式随身听Walkman TPS-L2,并且有很多的特写镜头。还有《校园时代》、《怪奇物语》、《白日梦想家》等,只要演绎的是那个年代,就很难逃过Walkman这个流行元素。

事实上,Walkman并不仅活在纪念里,复古风潮让卡式带行业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那些经典的老式Walkman有可能已经派上用途了。

经典卡式带的销量近几年一直有增长的态势,音乐市场监测公司BuzzAngle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卡式带音乐专辑的销量增长了近19%,从99400份增加到118200份。

《Sweetener》

另外,不断有音乐人用卡式带推出新专。Ariana Grande曾在2018年推出卡式带音乐专辑《Sweetener》,此前Justin Bieber、The Weeknd、Eminem等歌手也推出过复古的卡式带专辑,销量不俗。

NINM La的IT’S OK

卡式带的生产亦出现复苏。虽然现在仅剩美国的National Audio Company以及法国的Mulann公司仍在生产卡式带,不过这两家公司均表示正加大对于卡式带生产的投资。另外,知名创意工作室NINM La最近刚发布了一款IT’S OK蓝牙可携式卡式录音机。

其中原因可能是卡式带的价格比黑胶唱片便宜,跟数字音乐相比,又有音质还原度优势和实际的复古收藏价值。

现代科技让人眼花缭乱,但很难有产品可以给人首款Walkman那种“从无到有”的音乐生活方式的巨变。缺少新鲜感,新科技反而变得乏味,人们回归了带有浓烈情感的复古产品,这股风潮或许真的能为老式Walkman赋予更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 高嘉 微信:BM10060128

商务合作 李斌 微信:libin0046

小鹿角APP——音娱产业数据终端

媒体、报告、教育、招聘、问答、社区

大三元的头牌 24-70mm f/2.8镜头发展史

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是谁最早提出了“大三元”的概念,也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开始以“大三元”来称呼三支涵盖广角到长焦的f/2.8恒定光圈变焦镜头。对于大三元中,保有量最大,也是摄影师最常使用的镜头正是24-70mm f/2.8。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24-70mm f/2.8的发展历史。

01 上古时代 从定焦到大光圈变焦

大三元的历史,其实要从80年代以后说起。但是如果追溯大光圈变焦镜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在相机发展前一百余年,镜头的基本形态是固定焦距镜头。也就是说,一枚镜头只有一个焦距,只能够用于相对固定的一类拍摄环境。所以对于摄影师来说,如果遇到拍摄环境的改变,必须要通过更换镜头来实现。正因如此,很多摄影师出门往往会携带多个机身,以应对各类突发的事件。

定焦时代,摄影师出门必然要携带众多镜头

正因为使用的不方便,推动了镜头设计的进步,这样促进了镜头从定焦镜头升级为变焦镜头。世界上最早的变焦镜头是什么设计,现在已经不可考究,但是第一支用于135画幅相机的变焦镜头,是1962年的福伦达Zoomar 36-82mm/f2.8,至此,变焦镜头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福伦达Zoomar 36-82mm/f2.8是第一支变焦镜头,至今不过50余年

对于佳能而言,第一支变焦镜头是1963年12月发布的R55-135mm f/3.5,变焦镜头的诞生,对于摄影师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了变焦镜头,摄影师在很大程度上不必拘泥于镜头的焦距问题。

02 从长焦到广角 变焦镜头的进化

佳能最初的变焦镜头,大多集中于长焦领域。第一枚镜头为R55-135mm f/3.5,而后续推出的焦距为FL85-300mm f/5(1965年4月)和FL100-200mm f/5.6(1966年12月)。对于变焦镜头而言,长焦镜头的设计更加容易一些,但是消费者真正期待的是具有广角的变焦镜头。当时市面上此类镜头可以说少之又少,能够具有广角,而且画质不错的镜头则更稀少。

1963年佳能推出旗下第一支变焦镜头R55-135mm f/3.5

从结构设计上,这枚镜头采用了10组15片镜片结构,使用Super Canomatic全自动光圈控制机制进行光圈控制。对于当时的镜头而言,既要改变焦距,就要实现顺畅的对焦与光圈控制并不容易。

55-135mm f/3.5的光学设计中,可以看到非常复杂的光学镜片

佳能R镜头过于稀少,这是1964年FL 55-135mm f/3.5拍摄照片(图片来自:jameskbeard)

佳能第一支真正意义的标准焦距变焦头则出现于1973年,是FD35-70mm f/2.8-3.5 S.S.C.。这枚镜头现在看只有2倍变焦,而且光圈也不是恒定光圈,但是在当时却是非常罕见的广角变焦镜头。就同时代而言,当时的35-70mm镜头,大部分要等到1980年之后才问世。

1973年的35-70mm f/2.8-3.5 是一颗足以载入史册的镜头

从光学结构来看,这枚镜头的结构已经接近于现代变焦镜头的设计

这款镜头采用新研发的双镜片组变焦系统,实现了堪比定焦镜头的高图像画质。同时这款镜头具有多种功能,如f/2.8-3.5大光圈、适合一般用途的约2倍变焦比、可在约0.3m对焦距离进行近摄的微距机制。正因如此,这枚镜头足以载入光学研发的历史史册。

这张照片FD35-70mm f/2.8-3.5 S.S.C.官方样片,是老镜头罕有的官方数码样片

在这枚镜头之后,佳能加快了对于变焦镜头的研发,特别是更实用的广角变焦镜头。例如1976年推出的FD28-50mm f/3.5 S.S.C.、以及FD80-200mm f/4 S.S.C.,1978年推出FD24-35mm f/3.5 S.S.C. 。我们如今所谓的大三元镜头,已经有了雏形。

从左到右依次为:FD28-50mm f/3.5 S.S.C.、FD80-200mm f/4 S.S.C.和FD24-35mm f/3.5 S.S.C.

对于这三枚镜头,在佳能镜头研发历史上也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当时的光圈最大只有f/3.5,但是这三枚镜头有着众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技术实践。例如非球面镜片的应用、两组镜片结构的变焦设计、浮动镜片组的应用等等,都为后续更高端变焦镜头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03 1989年 大三元的雏形

如今,大家已经不记得“大三元”的称呼何时诞生的。但是毫无意义,大三元镜头对于摄影发展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大三元镜头,涵盖了从广角到长焦的常用广角端,最大光圈f/2.8,足够应对大部分拍摄环境。

上世纪80年代,佳能与尼康陆续推出大光圈变焦镜头。1985年,在FD卡口与EF卡口变更的前夜,佳能推出了一枚非常重要的镜头,New FD28-85mm f/4,这枚镜头的焦距已经很接近于现在我们常见的24-70mm镜头,变焦比例达到了3倍,而且采用了f/4恒定光圈,这可以看做是标准变焦镜头的再一次进化。

New FD28-85mm f/4是最后几支FD镜头,但也是非常接近于现代大三元的一支镜头

1987年,佳能EF卡口正式登场。佳能进入了电子化的新时代。两年后的1989年,是佳能历史上的传奇年份,这一年诞生了众多令人震撼的新镜头,例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EF50mm f/1.0L USM、EF85mm f/1.2L USM,以及如今更多存在于传说中的EF200mm f/1.8L USM。这些都是1989年的产物。

1989年的传奇,不仅仅是这些。在1989年这一年内,佳能发布了可以算作大三元开端的三支镜头,分别是:EF28-80mm f/2.8-4L USM、EF80-200mm f/2.8L、EF20-35mm f/2.8L。当然,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大三元”的说法,但是这三枚镜头,以高品质的镜头素质,以及实用的焦段与光圈,成为了一时间摄影师追求的拍摄套装。

红圈、L表示、从广角到长焦的实用焦距,1989年的三支镜头可以看做是第一代大三元

很多人将这一时代的大三元称为第一代大三元。实际上,真正在这一时间点实现大三元的品牌,只有佳能与尼康两家。

04 大三元问世 24-70mm成就历史

佳能真正意义的现代大三元镜头,诞生于1993年。当然,很多人称之为第二代大三元。

1993年,佳能发布了EF28-70mm f/2.8L USM。这款大光圈变焦镜头具有定焦镜头的清晰度和成像性能,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固定的f/2.8大光圈。这也是大家熟悉的大三元镜头的鼻祖。

1993年发布的28-70mm f/2.8L是大家认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三元标准变焦

同一年,美能达α镜头开始了最后的一段辉煌之旅。1993年美能达推出了AF Zoom 28-70mm f/2.8 G,但是此时的美能达正值风雨飘摇之期,2003年美能达才推出AF Apo Tele Zoom 70-200mm f/2.8 G (D) SSM。值得注意的是,美能达曾在1997年推出AF Zoom 17-35mm f/3.5 G,2004年美能达将其升级为AF Zoom 17-35mm f/2.8-4 (D),虽然这枚镜头至今仍被人称道,但是f/2.8-4的光圈,并算不上大三元镜头。也就是说,直到美能达被索尼收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善自己的大三元家族。

1993年,美能达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也推出了28-70mm f/2.8

1995年,佳能EF70-200mm f/2.8L USM发布、1996年佳能EF17-35mm f/2.8L USM发布。如今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佳能大三元的三支镜头全部诞生。这三枚镜头中,28-70mm和17-35mm在日后焦距都有所变化(后续16-35mm f/2.8发布于2001年),但是这已经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大三元镜头了。

在这个时间点来看,佳能对于大三元一直是走在其他品牌之前的。要知道,尼康要到1999年,才推出ED 17-35mm f/2.8D与ED 28-70mm f/2.8,到2003年的ED 70-200mm f/2.8G正式发布,尼康才完成第二代大三元的全部发布。

尼康28-70mm f/2.8直到1999年才发布,比佳能与美能达晚了6年

回到佳能这颗28-70mm f/2.8本身,从如今的角度来看,28-70mm f/2.8的锐度依然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搭配当时的12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这枚镜头能够展现出不错的锐度表现。

佳能28-70mm f/2.8样片(图片来自:juzaphoto)

虽然28-70mm这个焦段已经足够日常使用,但是28mm的视角似乎还不够广。于是2002年,佳能公布了EF24-70mm f/2.8L USM,这也是第一支现代24-70mm f/2.8镜头。这款镜头采用新的光学系统设计,广角端提升至24mm,而且保证了足够的拍摄画质。

2002年,EF24-70mm f/2.8L USM问世,这也是老一辈摄影人最熟悉的24-70mm镜头

佳能这支24-70mm的大名不用多说,这枚镜头在各类拍摄环境中大放异彩。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2008年佳能5D2的诞生。佳能24-70mm f/2.8开始广泛出现在视频拍摄环境中,成为了众多视频工作室的标准配置。

有趣的是,2008年同一年,索尼时代α镜头的第一支大三元诞生,为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此后,三家大三元才进入了真正的同一时代竞争。

05 新的征程 RF28-70mm F2诞生

佳能24-70mm f/2.8在2012年迎来了更新:EF24-70mm f/2.8L II USM。

从28-70mm f/2.8(最左)到最新一代24-70mm f/2.8(最右)

这枚镜头和上一代24-70mm相比,不仅镜头体积变小了,而且镜头画质得到了巨大提升。可以说,这是一枚可以抗衡定焦镜头的标准变焦镜头。镜头在全焦距下,都有着出色的全开锐度,收缩光圈之后,中心和边缘都能展现出极佳的解析力。

在2012年以后,佳能、尼康、索尼三家的大三元镜头基本回到了同一战线上,而腾龙、适马、图丽等副厂品牌也加入了大三元系统的角逐中。对于24-70mm f/2.8这个焦段而言,佳能第二代的EF24-70mm f/2.8L II USM最大优势有两点,体积与画质。可以说这是新一代大三元中体积相对小巧,但是画质最好的一支24-70mm f/2.8。

佳能最新一代的24-70mm f/2.8,有着非常出色的细节解析力

对于24-70mm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焦段优势,中庸之道是24-70mm最好的诠释。这一焦段可以涵盖大部分的日常拍摄环境,不管是拍摄人文,还是拍摄风景,能够应对超过80%的拍摄环境。而且f/2.8的光圈,不仅能在弱光下提供更多拍摄可能,还能营造出一般变焦镜头不具备的虚化效果。

24-70mm f/2.8不论是正常光线下,还是弱光下,都是一颗值得信赖的镜头

当然,佳能24-70mm在RF时代也有了新的进化。虽然RF24-70mm F2.8还未发布,但是在2018年佳能已经带来了一枚全新的镜头:RF28-70mm F2 L USM。

先说28-70mm F2。最大光圈从F2.8提升到F2,不仅仅是光圈大了一档,这对于镜头的整体研发水平和制造工艺都有着巨大的要求。目前来看,现在能推出的如此规格的镜头,暂时还只有佳能一家。

佳能RF28-70mm F2 L USM在2018年发布,是一颗真正的“硬汉”镜头

RF28-70mm有着95mm的硕大口径,和1.4kg的惊人重量。但是在单反时代,要实现28-70mm这样标准变焦下的f/2.8光圈,是几乎不可能的。RF卡口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光圈,是因为RF卡口有着20mm的短法兰距,同时保持了54mm的大口径内径。这套系统,可以让光学设计变得更加简单,让镜头可以使用大尺寸的后镜组镜片,从而得到了这样一枚“怪兽级”的标准变焦镜头。

28-70mm F2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代替数枚定焦镜头进行拍摄

RF28-70mm F2的优势,是可以用一枚镜头代替28mm、35mm、50mm等多枚变焦镜头使用。f/2.0的光圈,有着更出色的虚化效果,同时也可以在弱光下使用更低的感光度来获得更好画质。

弱光下,才是佳能28-70mm f/2的主战场

虽然没有24mm宽广,但是28mm足以应对大部分风景拍摄

凭借95mm的滤镜口径,这枚镜头可以实现全开下的优秀画质,不必担心全开下会有画质下降的问题。结合全新设计的USM马达,镜头的对焦系统足以驱动大尺寸镜片,以实现快速对焦。

不论何种拍摄环境,佳能28-70mm都能实现宁静而快速的对焦

可以说,在变焦镜头设计上,佳能从历史上就占有先机。新一代RF28-70mm F2镜头,是面向未来的一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或许如今2万元的售价,和1.4kg的重量,让这枚镜头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并不算友好,但是对于专业用户来说,这绝对是一枚难得的实用镜头。

今天24-70mm的镜头历史就到这里,未来我们会为大家带来更多镜头历史的介绍,希望您持续关注。

【ZOL客户端下载】看最新科技资讯,APP市场搜索“中关村在线”,客户端阅读体验更好。(722241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r5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