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汽车百度carlife投屏

大众所有的汽车平台?

工资确实不错,工作10年,多的时候1万,少的时候5000吧,但是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确实很大,10个小时我觉得开的不算多吧,每个月就2天休息。因为学习也不好,能当个工人,养家糊口,也是很满意了……

大众所有的汽车平台?

我转正那一年2013,可以说是一汽大众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安总去一汽轿车了,张培杰来了,然后开始各种建厂了,五地六厂,导致正式工越来越多,2017年又把很大一部分临时工转正,这也是给正式工降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肉就那么大,分的人多了自然就少了!工资越来越少,不公平对待越来越多,现在这个社会真的不建议年轻人再去工厂里边找一份稳定工作,这年头没有铁饭碗,身体都干废了,你们要明白,上夜班跟能熬夜是两回事!

中德汽车巨头比拼:大众集团年营收3500亿美元,上汽集团多少?

文/大壮实验室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在汽车领域,德国大众集团无疑是全世界目前的巨头,入华几十年来的时间里,大众汽车一直在市场当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更在2023年的销售收入上更是增长了15%,达到了3223亿欧元,折合美元约为3500亿,傲然全球。

而同样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多年来在中国的销量连续18年一直保持着第一名的状态,当之无愧国内的老大哥,而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上汽集团稳中求进

和德国大众在德国的地位比起,中国的上汽集团也是国内的领头羊,就在3月29日刚刚发布的2023年的整年年度报告上来看,上汽集团的整体的营业总收入也是可以达到稳中有增的形势。

其中上汽集团在2023年的总收入达到了7447亿元人民币,在这些总收入当中,其中产生的净利润也是在141亿元,也是属于行业前列的位置的。

上汽集团的股东们也是得到了大手笔的分红,也是总计给到了42.3亿元的整体分红,这在上汽集团的上市以来的整体成绩达到了总计1300亿的金额,也是达到了企业行业的保持高位的地步。

且在销售方面,随着近些年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行业内也是相当的内卷,由新能源的崛起,不仅在技术上面进行着比拼,在价格方面更是打起了价格战。

而上汽集团也是凭借着旗下众多的品牌,也是在全年的销售量达到了502.1万辆,这种成绩也是在中国18年一直保持着第一名的状态,也是可以证实上汽大众在中国领头羊的地位。

不仅整体的成绩傲然全国,在海外市场也是保持着120.8万辆的高销量,这种成绩也是在整车出口方面在国内连续八年保持着国内第一名的。

而近些年令全世界都在积极应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有着不俗的销售成绩,达到了112.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就新能源的阵营来说,也是在全球的行业中都是有着一席之地的。

上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对比

而上汽得到的这些成绩,也是离不开上汽集团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的,早在1958年的时候,上海就生产出来了上海的第一辆轿车,这辆轿车也是命名为凤凰牌轿车,这在当时的上海也是制造了零的突破。

由此,上海对于汽车一系列轿车的制造还有研发就开启了崭新的历史篇章。这辆轿车一经产出,也是引来了全中国人民的瞩目,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也是特别的重视。

在1959年的时候,也迎来了上汽的高光时刻,这辆凤凰牌轿车就在中南海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检阅,并且进行了合影留念。

随着后来的一系列成熟发展,这款凤凰牌轿车也是改名为“上海牌SH760型”的轿车,并且实施量产,而后,也是将目光对焦到了世界,希望中国造车行业和世界领先汽车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合作。

在1978年的时候,邓小平也是回应了这种中外合资经营的方式,对于这种方式充分给予了认可,并且称,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

至此,上海的轿车项目也是从引进装配线改为了中海合资经营形式。经过了多年的汽车经济发展,更在1985年成立了上汽大众有限公司,而作为中德合资的企业。

上海大众也是没有忘记德国大众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他们严谨的方式,还有精湛的技术都进行了复刻,将这些精神都融入了上汽的血液之中去。

上海的汽车工业也是逐渐的形成了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在1987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也是对于上海的汽车工业发展成立了建设小组,还有国产化桑塔纳的办公室。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随着桑塔纳汽车在中国火爆大江南北,也是让上汽集团更进一步发展,先后成立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多个汽车品牌领域,让上汽集团风光无限。

到目前为止,上汽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了包括自主品牌的荣威,名爵,五菱,大通,宝骏,等等整车自主品牌,更是合资了包括上汽大众,上汽奥迪,斯柯达,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依维柯等等众多的知名的汽车品牌。

而与上汽集团对比,德国大众集团更是拥有很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的,作为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早在1938年,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就创始了德国大众品牌。

其起名大众的意义也是在与想让此品牌成为让人民都使用的汽车,其中大众标志上的VW字母也是像用三个中指和食指做出的V组成,也是大众集团为了产品加油打气,必胜,必胜,必胜的含义。

随着大众集团成立后,也是生产出了众多车型,而其中就包含第一批的甲壳虫,由于甲壳虫低廉的价格还有时尚的风格,很快就风靡了全世界。

在这期间,大众品牌也是本着努力为顾客提供科技最前沿化的思想,包括顺应潮流的时尚设计,还有在品质的极佳把控上,随着后来的高尔夫,帕萨特还有POLO车型的成功,也是更加让大众汽车品牌深入人心。

德国大众仍不满足,从经营战略上还有财务上的充裕,对于一些豪华品牌进行着一系列的收购,让大众的实力更加雄厚。

目前已经拥有等众多品牌包括,奥迪,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保时捷等等豪车品牌,而这些豪车也是伴随着品牌效益随着高昂的价格让大众赚的盆满钵满。

就在2023年的大众集团的整体销售来看,收入是可以达到3223亿欧元,如果折合成美元的话约合为3500亿美元,局势也是同比增长到了15%,那如果德国大众集团和中国上汽集团对比的话,中国上汽集团和大众集团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的。

大众集团和上汽的未来

不过虽然目前为止来看,上汽企业和德国大众企业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近几年新能源的火爆程度来看,那就不好说了。

虽然德国大众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品牌效应包括资金实力上都是十分雄厚的,可是在未来几年,德国大众也是不敢说一定可以稳住局势的。

也是由于新能源讲究的是一个创新,如果哪个车企占据了创新的第一席位,那么他们的市场就能稳定下来,而在目前来看,新能源车型还在发展阶段,谁都不能说谁可以笑到最后。

有些车企为了不让自己家的品牌所淘汰,甚至采用亏损的状态来销售新能源汽车优先占领市场,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目前是有多卷了。

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也是曾经进行了一波预测,他预测在2027年-2028年这两年将成为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转折点。

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市场主占额销售的主流,但是随着2023年的形势来看,这个时间恐怕是要提前了,而大众集团的总部也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后,也是对于这一中国市场局势的转折点预测提前到2025年左右。

而一直以来大众集团在这些年都占据的市场优势位置,随着这两年市场格局的变化,大众集团自然也是不好受,在中国的销量增速也在一步一步的缓慢的进行。

未来的大众集团也会会进行下一步的措施,包括在下一步的车型中,大众都会对于新技术的发展进步还有升级进行着一系列的规划,包括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在智能网连方面做出更多的投资。

而对于这场市场的重新洗牌,对于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还有上海大众都是有着很高的推进作用,上汽也会获得很多优势还有进步,而这种进步可能是其他家车企所不具备的。

而上汽的发展可是不仅仅靠着上汽大众,上汽集团还有着很多的技术革新手段,而上汽也进行过对于未来的发展的表示,他们对于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在定制化的方面也是大势所趋。

以这些方向作为战略目标,对于零部件的板块的研发也会在新能源的动力系统还有人机交互大数据方面进行着体现,对于研发在国际有着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做到稳中求进,在技术上也会打造一些全球行业的标杆系列的车型。

而随着大众集团还有上汽集团对于未来的方向都是可以看出来,未来的汽车行业已经不仅仅是几家独大的局面,汽车行业的众多新鲜血液都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更多的企业都想在这场大洗牌当中分一杯羹,而上汽还有大众集团这些在这行业中的前辈,也是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一旦技术发展赶不上时代的变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像之前的诺基亚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淹没在了历史的人潮中。

更多的比如小米,理想,等等后来居上者可是在虎视眈眈的分食着市场,在未来,有一出好戏看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众汽车 大众集团

封面新闻——上汽发布2023年年报:销售整车502.1万辆,营业总收入7447亿元

新京报——大众汽车集团去年销售收入同比增15%,营业利润同比基本持平

中国经营网——2023年销售收入3223亿欧元 大众集团将重点投资中国市场

中国经营报——大众中国贝瑞德:“赔本赚吆喝”模式不可持续

德国的骄傲: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

汽车品牌第一篇。

在二十世纪的风云变幻中,一个名字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一颗璀璨明星,它就是德国的骄傲,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革新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1930年代的德国,那时的世界正处在大萧条的阴影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府官员费迪南德·保时捷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计划:制造一种结实耐用、价格合理、能够被普通大众所拥有并用于日常出行的汽车。这个构想正是后来大众汽车公司的雏形。

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无数次的设计改进,1938年大众汽车公司的第一款车型--大众Beetle诞生了。这款车以其独特的圆滑外形、经济实惠的价格以及卓越的性能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它的设计理念是"让汽车成为人民的工具",这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

然而好景不长,二战爆发了,大众汽车工厂被迫转产军用车辆,而Beetle则暂时停止了生产。战争结束后废墟之上的德国面临着重建的巨大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英国占领军认识到了大众汽车对于德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开始支持其复兴。

战后的大众汽车公司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恢复生产,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品牌和技术的更新。在一系列创新策略的推动下,Beetle车型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欢迎。它不仅成为了德国乃至欧洲的标志性汽车,更是出口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车"。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汽车并没有满足于Beetle的成功,他们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更多的车型,如高尔夫、帕萨特等。这些车型都以其卓越的工艺和性能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大众汽车的品牌也逐渐成为了品质、创新和可靠性的代名词。

进入21世纪,大众汽车公司更是站在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前沿。它们不仅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投入巨大,致力于打造更加环保高效的未来出行方式。大众汽车的电动车系列如e-Golf ID.3等都是这一战略转型的体现。

如今大众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它的产品遍布全球深受亿万消费者的喜爱。从一个小作坊式的企业到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巨头,大众汽车的发展历程就像它的汽车一样充满了动力和韧性。

这就是大众汽车的起源故事,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创新与坚持的故事。在未来大众汽车还将继续书写它的传奇,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汽车巨头依然闷声赚钱,大众去年营收3223亿欧,今年发超30款新车

3月13日,大众集团举办了2024年媒体线上沟通会,公布了该集团2023年全年财报和2024年的发展目标,并对今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了预测,其中销售收入预计将增长5%,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预计为45亿至65亿欧元,汽车业务的净流动性预计约为390亿至410亿欧元。

先来看2023年大众集团的表现,数据显示,整个集团去年的销售收入为32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3560.9亿元,同比增长15%。但可惜营收取得了增长,利润却没有什么大突破,该集团去年营业利润为2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77.9亿元,与2022年225亿的成绩基本相同。

具体来看新车交付方面,集团去年一共交付了92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1.8%。其中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323.6万,同比增长1.6%,依旧为大众最大的“客户”。

而在900多万辆的交付成绩中,纯电车型交付量达到了77.1万辆,同比增长35%,占整个大众集团交付量的8.3%。不仅如此,大众集团去年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车交付量实现了同比23.2%的增长。由此可见其在电动化领域的进程并不算掉队,反而按照计划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至于品牌部分,大众将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分成了核心品牌和高端品牌,核心品牌包括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大众汽车商用车、斯柯达以及西雅特/CUPRA等,他们在去年的销售收入为137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利润率为5.3%,同比增长1.7%

而高端品牌包括奥迪、宾利、杜卡迪和兰博基尼等,他们去年的销售收入仅为699亿欧元,同比增长13%,利润率为9.0%,同比下降3.3%。由此可见,大众集团去年在豪华车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2024年很可能会针对其进行降价等促销的方式挽回市场。

先回顾,后展望。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在会上表示,2024年大众集团计划投资比例有望达到13.5%至14.5%的高值。未来几年,集团预计投资比例将逐渐接近2027年11%的目标水平,并将2025年至2029年五年计划中的初期投资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其中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

详细到成绩方面来看,集团预计销售收入将增长5%,营业销售回报率预计将在7.0%至7.5%之间,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预计为45亿至65亿欧元,汽车业务的净流动性预计约为390亿至410亿欧元。而要想完成这样的KPI显然不简单,产品规划方面还需要下狠手。

大众集团表示,将在2024年推出30款新车,包括纯电动保时捷Macan、新款高尔夫等产品,其中奥迪首款基于PPE纯电平台打造SUV——奥迪Q6 e-tron,计划在2024年底在奥迪一汽新能源长春工厂投产。还有采用混动技术的高尔夫、途观、帕萨特、明锐、速派等一系列新车型。

随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大众集团还将组成大众ID.系列、奥迪e-tron系列以及保时捷纯电系列产品等,以涵盖全价位的产品矩阵进行“广撒网”战术,再加上和小鹏的合作项目以及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计划等,表面上看似乎合资品牌面对新能源已经略显疲态,但其实大众还远没有到真正的发力期。

不过,要想真正啃下中国市场这块大骨头,还要考虑到自主品牌竞品火箭般的发展速度,以及国内价格战的内卷大环境。大众即使有坚实的基础,还需要持续地调整新车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编辑/Sugeng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汽车百度carlife投屏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