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大众神车,朗逸和宝来谁的性价比更高?5点对比一目了然!
竞争日益剧烈的汽车市场,消费升级演变而来的多元化需求,各家车企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双车战略“成为车企的指路明灯,其中尤以大众集团运用得最炉火纯青,迈腾&帕萨特,速腾&凌渡,朗逸&宝来,捷达&桑塔纳,今年最令人侧目的莫过于双双迎来换代良机的朗逸和宝来,受限于种种因素宝来常年屈身于朗逸之下,双方经过一番深化改造后,究竟是朗逸继续稳坐宝座,还是宝来上演逆转乾坤的好戏?
沉稳商务&时尚带感
气势磅礴的豪华镀铬装饰套装加以深邃有神的LED前大灯进行点缀,再结合苍劲有力的发动机盖线条,平直舒展的双腰线设计,凹凸有致的立体尾部,将德国工业力量美感与新式中国美学完美糅合到一起。
新宝来企图重拾“驾驶者之车”之名,在外观上便可见一斑,贯通式的进气格栅与LED大灯连成以气,搭配上凶猛的虎牙式雾灯为运动开了个好头,向车尾徐徐走去,翼子板飞梭标后利箭般的双腰线蓄势待发,结合空气动力学的小鸭尾与鹰嘴式的尾灯互相辉映。
内敛豪华&张扬运动
朗逸的内饰很好的解答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达至最佳的效果的难题,贯穿样式的中控台在黑色钢琴烤漆和拉丝风格饰板的巧妙搭配营造的豪华感很好地掩盖其浑身上下隐藏的硬塑料的廉价感,“只可远观而不可亵摸焉”,亮点在于新增支持CarPlay手机映射功能总算是与新时代接轨了。
宝来的内饰与朗逸大同小异,只是微微向驾驶员一侧靠近的中控台再次强调了自己曾经的”驾驶者之车“的身份,用料维持”硬“的基础上采用了高光的配饰板,在观感上要比朗逸的拉丝饰板更具视觉冲击力,不解的是中控屏幕下方形单只影的USB接口稍显突兀。
新平台的更换令车身尺寸比老款得到全方位提升,后排乘坐空间进一步扩大,朗逸在前后排腿部空间先下一城,而宝来则在头部空间扳回一城,有一些小细节需要留意,朗逸全系取消了二排中央扶手,失去了左右两侧乘客手臂可支撑的同时为中间乘客创造更舒适的乘坐空间,而且朗逸二排中央隆起的高度也比宝来要少,简而言之朗逸在二排乘坐空间上稍稍取得上风。
沉着安逸&将运动进行到底
是的,你们没有看错,也不是教授打错,朗逸和宝来从发动机型号,参数,变速箱类别,底盘结构都是别无二致,相同的1.5L+6档手自一体变速箱(买菜专用),1.4T+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大众自封的黄金动力组合)。MQB平台下两者的行驶质感都是往高级上靠,区别就在于底盘和悬挂调校,朗逸呈现的是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心态,四平八稳的过弯姿态,恰当好处的悬挂行程让车内乘客始终安然贴服在座椅之上,相反宝来会让更多与路面有关的信息传递到车内,更为硬气的悬挂会产生一种高速劈弯的原始冲动,HRS减振器的加入又能将后排的乘员照顾得妥妥贴贴。
宝来破局的关键
选取二者价格相邻的配置作为参考,宝来在比朗逸低2千的基础上,更多了定速巡航,无钥匙进入/启动,腰部支撑调节,温度分区控制,皮质方向盘,显然是宝来更厚道。
回顾2017全年销量,朗逸几乎两倍于宝来,这一现象从朗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已经渐露雏形,归根结底,更高的投诉率,变幻莫测的自身属性都是原罪,再者在国内豪华显然要比运动的受众面更广。回到开篇所提及的问题”究竟是朗逸继续稳坐宝座,还是宝来上演逆转乾坤的好戏“?,朗逸在10年来积淀的350万群众口碑,宝来一时三刻是无法撼动的,在可预见的将来朗逸与宝来的竞争中仍将占据优势。
全新换代的两款车型即战力上升了一个级别,朗逸满足一心一意追求体面的消费者,宝来则取悦对运动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同处一个细分市场,投放两款本质一致,风格不同的车型给予消费者更多层次的选择,吸纳更多受众,这才是大众实施”双车战略“的初衷,因为无论你选哪辆,最终得益的都是大众集团。
豪华or动感你们会如何抉择,欢迎到评论区和教授和网友互动哦!
只是换了个壳?大众宝来和朗逸谁更值得选?4点分析告诉你
也许只有在庞大的国内市场上,才真正存在舆论中的"换壳车"。同品牌、同集团旗下的两款同级车,有着相似的外形、同样的动力总成,甚至在驾乘感受方面也几乎一致。不同的只是,它们来自不同的合资厂、或者贴着不同品牌的logo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大家已经司空见惯的"换壳车",在看似本质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真的只是换了个壳那么简单吗?
近一年以来,市场上新晋的此类车型就不胜枚举。一汽丰田奕泽和广汽丰田C-HR、北京现代瑞纳和东风悦达起亚焕驰、一汽-大众宝来和上汽大众朗逸等等。回顾以往,这类"换壳车"更是多到数不清。也许你不禁要问,同样的技术实力,为何要造两台差不多的车来同台竞争?这难道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首先,"双合资厂"的政策导致了厂家对于热门车型的争夺,换壳造车、改名造车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双车型"战略也促使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进一步增长,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要数当年的帕萨特+迈腾,看似竞争白热化,实际各自的销量也都明显超越了同级的日系、美系竞品。除了战略上的优势之外,"换壳车"究竟在自身层面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不妨通过两组车型来一探究竟。
同品牌"换壳车":大众宝来与大众朗逸
宝来共计8款车型,售价11.28-15.98万元;
朗逸共计6款车型,售价11.59-16.29万元;
从售价、车型数量来看,宝来在起售价、最高价两项都比朗逸低了3000元,车型也比朗逸多了2款。单从账面上来看,宝来也需要比朗逸更具性价比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的选择空间也更加灵活。接下来,我们就从两车自身的各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它们究竟有何不同。
首先,你一眼就能从外形上辨认出这两款车的相似之处。两车都出自大众MQB平台、采用了大众最新的家族式风格设计,车身轮廓基本一致、动力总成完全相同。但在细节上,宝来在大灯、雾灯、腰线和尾灯等处都显示出了更年轻、活泼的调性,朗逸则相对显得更加沉稳、强调成熟感。从外形设计上来说,宝来面向的是更加年轻化的家用群体,朗逸的潜在消费者在年龄层次上或需要比宝来更高一级。
外形配置上,两车全系都搭载了LED大灯,显得很时髦,但在自动大灯的配备上,宝来则要比朗逸更加丰富一些。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能够给日常用车带来不小的便利性,而这一方面,宝来有4款车型上都有搭载,朗逸则只有1款。宝来全系都具有后视镜加热功能,朗逸的2款低配车型则不具备,雨天驾驶时,这一功能非常有用。在用户们普遍比较关注的外形核心配置方面,宝来整体要比朗逸更胜一筹。
两车的整体内饰风格非常"形似",细节上,宝来的中控区向驾驶侧倾斜,与朗逸中规中矩的沉稳风格一对比,宝来就显得更注重驾驶、更年轻化了。两车的整体做工在同级中都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虽然都在内饰中采用了大量的硬塑料覆盖件,但做工精细程度都值得认可。颜色搭配方面,朗逸偏向成熟稳重,宝来则相对突显年轻化。至此,两车在性格方面的细节差异已经被确认,朗逸沉稳、大气、更成熟,宝来年轻、时尚、更个性。
多媒体配置方面,朗逸在4款高配车上都搭载了触控屏,可实现手机互联功能,宝来则只有2款高配车上标配触控屏,娱乐功能方面朗逸更胜一筹。而在舒适性、便利性方面,宝来在更多的车型上配备了自动空调、真皮方向盘、定速巡航功能,实用性方面则是宝来更胜一筹。
座椅材质方面,两车在绝大多数车型上都采用了皮革/织物混搭面料,对成本都有一定的控制。而在实际乘坐效果上,朗逸的座椅更加柔软、舒适度更高,宝来则凭借双色搭配更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也与两车的性格特征相吻合。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方面,由于平台相同、车身尺寸非常接近,因此它们的空间表现也不分伯仲,相比各自的老款车型来说,也都有了十足的进步。
宝来和朗逸都搭载了1.4T/1.5L这两款发动机,动力系统完全一致,1.4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器,1.5L发动机则匹配5MT/6AT变速器。根据两家厂方的战略规划、车型布局来看,1.5L车型将成为宝来和朗逸各自的主销车型。而在这种形势下,宝来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朗逸的大多数亮点配置都集中体现在1.4T高配车型上,而宝来的配置优势则更多下放给了1.5L车型,因此在同样选择1.5L车型的前提下,宝来的配置优势则更容易被人所关注。
不难看出,宝来和朗逸虽为同品牌旗下的"换壳车",但在细节设计、功能配置设定方面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两车的实际定位,朗逸明显更适合心态较为成熟、追求稳重感和舒适度的顾家型用户;宝来则在细节设计方面更加活泼、个性化,车型选择更为灵活,功能配置方面也相比朗逸有优势,更加适合追求个性化、性价比优势的年轻用户。凭借不同的细节设定、拉开实际定位的做法,对于这两个"换壳车"、甚至对于大众品牌来说,都显得尤为机智!
不同品牌的"换壳车":现代领动和起亚K3
领动共计8款车型,售价9.98-14.68万元;
K3共计6款车型,售价9.68-13.28万;
由于领动和K3都已经上市2年以上,它们各自在经销商终端都有着2万元以上的优惠幅度,到手价格方面,K3比领动更低一些。两款车分别都搭载了1.6L/1.4T这两款发动机,其中,K3仅有1款1.4T车型,领动则在近期针对2款1.4T车型进行了改款升级,指导价也进一步下调。从车型布局上来看,领动对于1.4T车型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K3则将1.4T车型作为拔高形象的标志,主销的依然是1.6L车型。
与前面两款大众家族的兄弟车型相比,领动和K3在设计风格上并没有太多的共同点,堪称风格迥异。两车外形比例都足够协调,时尚感很强,对于年轻消费者都有不小的吸引力。而在自身性格方面,领动则通过中网、大灯、腰线和尾部曲面,显露出了更多的运动风格,看上去比K3更加躁动。没错,K3相比起来就只是时尚,很安分的那种时尚。
由于问世时间相对长一些,领动和K3在功能配置上自然也有一些落伍的地方。比如它们依然全系搭载的都是卤素大灯,缺乏了一些科技感,领动则在更多的车型上配备了自动大灯功能,比K3表现稍突出一些。在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功能上,这2款韩系车都比宝来和朗逸要厚道很多,日常便利性有保障。领动还在5款高配车上都配备了倒车影像功能,K3、宝来和朗逸都无此功能。对比大多数外形配置之后,领动在这一环节的整体表现优于K3。
领动和K3的内饰风格也相差甚远,领动具有平底式方向盘、偏向于驾驶员一侧的中控设计,布局更加简洁明快;K3则在内饰中突出立体时尚感,这与它外形风格很相似,没有多少激情,但也不会让人觉得难看。材质方面,两款车同样都采用了大量硬塑料覆盖件,相比大众家族的内饰氛围,领动和K3的内装有明显的塑料感,宝来和朗逸则营造出了更多高级感。
多媒体功能方面,K3原厂不具备多媒体屏,高配车型可通过选装获得8英寸触控屏;领动则在5款高配车型上都配有8英寸触控屏、同时兼顾了手机互联等功能,营造了更强的娱乐氛围。便利性方面,领动分别在自动空调、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等配置上优于K3,而K3全系都不具备定速巡航、自动空调这两项功能,也是比较出乎意料。可见,整体售价比K3高出1万元左右的领动,在车内/外功能配置方面也要比K3更加丰富,理应会吸引到更多追求品质感的潜在用户。
领动和K3在座椅风格上非常接近,两车前/后排座椅尺寸足够大、填充也非常柔软,都提供了不错的乘坐舒适度。而在后排座椅细节上,两车都未采用升降式头枕、也都未配备后排中央头枕,这完全是控制成本的体现。空间表现方面,领动和K3较为接近,但相比宝来和朗逸来说还有一些差距。
动力系统方面,两车都搭载了1.4T/1.6L发动机,在1.4T动力上,两车保持一致,也同样都匹配了7速双离合变速器。而在1.6L动力上,有趣的是,领动1.6L手动挡车型配备的是电喷发动机,1.6L自动挡车型配备的则是直喷发动机,K3的1.6L车型则统一采用的都是电喷发动机。供油方式的不同,体现在动力数据上的差距非常微小,但在油耗方面恐怕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领动和K3这两兄弟身上,"换壳车"又有了不同的定义。如果说宝来和朗逸是在同一高度、不同取向上存在差异的话,那么领动和K3就纯属于在不同高度上拉开了差距。可以看出,领动在设计风格、功能配置等方面均优于K3。结合终端售价来考虑这两款车型的话,领动更加适合预算相对充足、对于个性化、日常使用便利性、品质感都更为看重的年轻用户,K3则适合预算相对有限、追求更高性价比优势的理性用户。
编辑点评:通过对这两组实例的剖析不难看出,即便是"换壳车",厂方也会竭尽所能地在细节设计风格、功能配置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差异化设定。宝来和朗逸之间的性格差异、领动和K3的高低之争,并不仅仅是偶然。差异化,才能使两款兄弟车型得以共同生存、甚至创造出1+1>2的共赢局面。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你将购车目标锁定在了这样的两款"换壳车"身上的话,那势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判断究竟哪一款才是最适合你的选择。
同样是热销家轿,大众朗逸VS宝来该如何选?
从捷达和桑塔纳开始,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的车型或多或少就开始有些定位重叠。随着二者产品线的扩充,甚至出现了定位相同的车型。但相对于其他车企的内部消耗,南北大众的日子却过得很滋润,轿车排行榜上多半都是这两家的产品。
5月25日全新一代朗逸上市的时候,“同门师兄”全新一代宝来发布了一张CP感满满的海报,可谓是官方定调了。既然如此,我们就聊聊这对“同室操戈”了十年、率先开创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却又互为对手的的两款紧凑型轿车——全新一代朗逸与全新一代宝来(以下均简称为朗逸和宝来)。
在外观上,朗逸和宝来都是基于MQB平台研发,基础一样。但外观设计就有了很大的区别,第一眼看上去,朗逸显得更为时尚前卫,宝来则显得稳重一些。
朗逸更时尚前卫/宝来更稳重
以下均为上图朗逸/下图宝来
可以说在外观上,朗逸率先应用了源自Arteon的设计语言,相较此前的车型要更为大气。而大灯组、进气格栅处的线条更加柔和,也营造出了更加年轻前卫的感觉。
相对而言,宝来的外观设计相比现款变化不大,主要是针对原有的造型进行了调整。狭长的大灯与中网相融合,拉伸视觉宽度,依旧营造出标准的大众既视感。
均应用LED大灯/但宝来不带透镜
除入门的风尚版以外,朗逸均配备了透镜式LED大灯
宝来的顶配车型仍不带有透镜结构,有些可惜
在灯光配置上,两款车就体现出来了不小的差异。朗逸全系标配LED大灯,除去入门的风尚版车型外,均采用了透镜式LED大灯,可以避免光线散射;宝来是否会全系搭载LED大灯我们仍不确定,但顶配车型的大灯内部不带有透镜结构,未免有些影响颜值。
朗逸更具有线条感/宝来相对克制
朗逸的车身侧面和尾部造型运用了多线条设计来体现整车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很好的运用了双线条来进行修饰,整体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平直的双腰线设计,尾部的内凹设计,寥寥数笔勾勒出来大气稳重的尾部。
相对于朗逸而言,全新宝来从翼子板处向后扬起的腰线,层次分明的小鸭翼,都让宝来的造型在稳重之中略显张扬。尾部通过三段式设计,有一定的横向延展视觉效果,与前脸设计元素遥相呼应。
全新一代朗逸
全新一代宝来
另外朗逸C柱采用了辨识度较高的后三角窗设计,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豪华感,同时也保障透光性也更有隐私,如果网友傻傻分不清楚全新朗逸和全新宝来的话,就看这款车有没有后三角窗。
我不知道该说啥了,大家来找茬吧
配图为朗逸
配图为宝来
相对于外部造型的明显不同,两款车的内饰虽然都变好看了,但整体造型区别不大。宝来的中控屏幕向驾驶员有所倾斜,更方便驾驶员操作。另外,朗逸的副驾驶位前的饰板造型纹路略有不同,采用拉丝渐变设计,而宝来则采用高光配饰版设计,在细节上明显朗逸更为突出。
一样的轴距带来了相同的空间表现
体验者身高184cm,前排座椅调至最低时,可获得四指的头部空间。得益于后排头顶处和前排座椅靠背的凹陷设计,此时后排可获得四指的头部空间和一拳三指的膝部空间。(配图为全新一代朗逸)
身高1.75m的体验者进入车内,头部有将近一拳的空间。
后排的膝部空间表现挺好,有两拳的表现,头部则有四指。
中间虽然有座位,但是并不适合坐人,一是头部空间不是很好,二是脚部空间受到中央突起物影响挺明显的。
十年来两款车卖的怎么样?
本是同根生
至今仍受不少人追捧的初代宝来
率先进入中国的大众旗下不乏捷达、桑塔纳这样的拳头产品。但21世纪的头几年,日韩系轿车已在市场中有崛起的势头,尤其是在10-15万的价格区间上,大众品牌已经逐渐被对手拉开了差距。一汽-大众推出的宝来、高尔夫、速腾等车型都没有取得预期的销售业绩,而上汽大众(当时还叫上海大众)在紧凑型轿车市场甚至没有产品布局。相比伊兰特、卡罗拉等车型动辄万辆以上的月销量,南北大众都少了可以肩负起销量重担的车型。
更何况,采用当时最先进PQ35平台的速腾等产品,售价均高于当时紧凑型轿车的主力市场,而此前花费不少投入引进的PQ34平台却仅投放了同步海外的宝来一款车型。考虑到中国市场更看重空间、价格和用车成本等因素,使得大众有了本土研发车型的打算。
PQ34平台
经过最终权衡后,大众决定采用成熟的PQ34平台,通过加长轴距并重新选择动力,优化了成本并提升了车辆的性能,结合其他战略,这也被命名为奥林匹克计划。经过数年的开发,本土化的朗逸、宝来终于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正式发布。
事实上,当2008年推出的朗逸和宝来摆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可能会诧异这是大众的车型,商务气息变少了很多。只不过相对还带着些许德国味的宝来而言,朗逸这实际上更为迎合了当时的市场氛围,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加贴近市场。
从此,江湖多了个叫朗逸的传奇
在2008年,时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的范安德高兴的宣布奥林匹克计划获得了成功。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朗逸和宝来的上市并没有多大的反响——毕竟当初大众自己给2018年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仅为区区240万辆,不用我说也知道目标完成的如何了(2017年南北大众的销量分别为206万辆和196万辆)。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朗逸上市10年的时间里,单就这款车,销量已累计突破350万辆,而且其在轿车领域(含合资及国产品牌)的销量排名上市第二年就跃居头位,近四年的时间更是始终稳坐头把交椅。我们可以这么概括朗逸: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朗逸都有;中国消费者不在乎的,一个也没有。而宝来的本土化也还算成功,虽然销量上不如朗逸,但是也稳居轿车销量前十。
朗逸全系标配了带有AutoHold功能的EPB电子手刹,而胎压监测、ABS防抱死、制动力分配、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控制等关乎操控安全的功能,也是全系标配。相对于各种大屏但是连ESP都不给配的车企而言,这无疑更为厚道。
相比大众旗下以往的车型来看,ACC自适应巡航这项配置在大众旗下一般都是A+级车型才有的,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的部分车型上也会提供此款配置,这也是上汽大众提升它定位的体现之一。另外,在不同车型上分别配备了6.5英寸与8英寸中控屏的MIB多媒体交互系统,支持Carlife、Carplay、Mirrorlink手机映射功能,还能通过语音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新车全系标配电子手刹及自动驻车功能,这两项配置对于提升日常用车的舒适性有不小的作用。将实用的功能全系标配也是朗逸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关键。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在安全配置上缩水。相对于中央扶手的关注度来说,儿童座椅的接口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甚至不少用户还觉得抱着孩子最安全,但两款车都在后排布置了座椅接口,这其实也是大众的坚持。
市场前景展望/竞争力分析
换代以后会怎么样呢?
从设计上看,10年前日系要比德系更受欢迎,凯美瑞、雅阁、卡罗拉等车型引领着市场的潮流。可以说朗逸和宝来是大众为中国做出的改变,而市场也给予了他们热烈的回馈。而随着大众的再度走强,中期改款后的朗逸和宝来都变得更有“大众”味儿了。
大众全新的外观设计理念,考虑到不同车型的辨识度,所以推出的新一代车型的设计在拥有家族化造型的同时,也拥有独立的元素。事实上,不只是这两款车,南北大众整体造型风格也渐渐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朗逸的造型上已经有所突破,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同时,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全面加大的车身尺寸,达到了A+级别,竞争车型直指速腾和思域,长达2688mm的轴距保障了灵活性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
其实,国内的A级轿车凭借适中的价格,宽敞的空间和合理的配置成为多数家庭购车的首选车型,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也满足了对面子的需求。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特点,不少厂家推出了“A+级”的概念,但更多时候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拉大尺寸,动力、配置、工艺等等并没有什么改变。其实真正的“A+级”轿车远不止尺寸大一点这么简单,在最初设计时就应该提升整体的标准,整车的动力、配置、安全性、智能化水平、工艺等等。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中轿车细分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合资品牌阵营中更是如此,从现阶段国内销量上看,我们中国品牌车型更加注重对于符合我们国人消费者购车观念的SUV车型研发,轿车市场愈发萎靡。但是对于像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大厂来说,可以说是从轿车入手,白手起家,而朗逸车型便是如此。
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之所以称之为A+级,首先这款车采用了全新平台的应用,也让新车有了冲向A+级的资本。全新朗逸实际上在内部是被称为Lavida NF,就是下一代朗逸的意思,所以这也就进一步表明了上汽大众全新一代朗逸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另一波被大众所引领的模块化潮流,也轮到了全新一代宝来。至于MQB平台,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这意味着两款车的基础标准和技术上与大众全球车型一致了,和以前采用的PQ34平台相比,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至于售价方面,或许宝来的最终售价也会迎来一定的上涨,但其实这都无关紧要了。中国市场中消费升级的趋势相当明显,汽车市场也是如此。相对于换代后品质的提升,略微提升的售价无伤大雅。刚刚到来的朗逸和即将到来的宝来,或许正好赶上了好时候。
编辑点评:无论是宣传还是实际行动,大众确实是把中国当做了第二故乡。从率先进入中国市场、最初的老三样之二的捷达和桑塔纳;到引领涡轮增压的的TSI系列发动机,再到被尊称为神车的朗逸。这些产品无疑是为汽车市场注入了不少新鲜的东西。朗逸和宝来换代后,作为对手互相之间的竞争不会落幕,但更多的是作为兄弟,携手向其他车型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