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3月21日,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时股东股比为德国大众汽车公司50%、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25%、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15%、中国汽车工业公司10%,合资期限25年。至2002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股权结构改变为德国大众40%、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上汽集团40%、中汽总公司10%。同月,该公司经中德双方股东续约20年合营至2030年。同月30日,该公司股东一致同意中汽总公司将其持有的合营公司1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汽集团。至此,上汽大众汽车股东中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和上汽集团分别占股40%、10%和50%。上海大众汽车总部位于上海安亭于田路7号。2010年,公司注册资本115亿元,资产总额581.3亿元;总占地面积52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万平方米(包括南京分公司);员工2106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288人,生产工人及辅助人员17772人。
上海大众汽车主要引进生产德国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汽车。1983年4月,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以SKD方式组装成功,1985年开始正式生产大众品牌轿车。2007年6月,斯柯达品牌首款车型Octavia明锐轿车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双品牌发展。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生产和销售大众品牌的POLO波罗、Santana桑塔纳、Lavida朗逸、桑塔纳Vista志俊、Passat帕萨特、Tiguan途观和Touran途安等车型以及斯柯达品牌的Fabia晶锐、Octavia明锐、Superb昊锐等车型,覆盖A0级、A级、B级、SUV、MPV等细分市场。
上海大众汽车成立后,大力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战略。1985年,国产化率从2.7%开始起步。1988年7月,公司牵头成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组织开展以“上海牌”“中华牌”为重要特征的横向国产化建设。1990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迈上60%重要台阶,其中包括上海大众汽车承担的车身和发动机两大部件的纵向国产化。1993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再次迈上80%重要台阶。1996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超过90%。1995年,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经过10年努力,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的成功经验,带动上海和中国汽车工业初步建成现代化、专业化的汽车零部件体系。
上海大众汽车在实施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攻坚项目的同时,积极建设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生产能力。1990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一期工程建成,形成单班3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1年5月,公司单班轿车产量达到100辆,创造中国轿车生产单班纪录。1992年1月1日,上海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汽车,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提升生产产能。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二期工程建成,增加单班6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1998年,第三代桑塔纳轿车即帕萨特轿车项目获国家批准,该车型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9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12月15日,首辆帕萨特轿车下线。2000年4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三厂建成。公司在上海安亭拥有汽车一厂、二厂、三厂和发动机一厂、二厂5个工厂,形成68.5万辆整车和74.5万台发动机年产能力,工厂规模和装备水平在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3月,上海大众汽车收购南京菲亚特公司组建南京分公司并启动工厂改造,当年5月5日该基地生产的第一辆桑塔纳志俊轿车下线,7月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逐步形成15万辆整车年产能力。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位于上海和南京的两大基地具备年产83.5万辆整车的能力。同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组建位于江苏扬州的仪征分公司,开始建设沪外第2个生产基地。至此,公司拥有7个工厂,包括5个汽车厂和2个发动机厂。截至2010年,上海大众汽车机加工设备、汽车生产工艺设备、通用检测设备共计4500余台套,总价值约89.5亿元。
上海大众汽车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992年7月,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成立。1995年4月,上海大众汽车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下线,这是中国轿车合资企业第一次参与国际联合开发。1999年11月,具有世界水平的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扩建项目落成启用。该中心填补汽车研发整车台架、电磁干扰、碰撞安全、声学试验、燃油蒸发等方面的空白,提高国内轿车开发水平。2003年8月,上海大众汽车试车场作为中国第一个达到国际标准的轿车试车场建成投入使用。上海大众汽车技术中心主持开发了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新领驭、波罗劲情、劲取等轿车。
贡献四成收入的大众汽车退出股东行列,出门问问高增长悬了?
近日,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出门问问”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起家于语音交互产品的出门问问,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亿元,接近翻倍;经调整后(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支付等)净利润亦成功扭亏。
不过,出门问问2022年的营收,有超四成来自原股东大众集团旗下公司,而在2022年9月,大众已经退出出门问问股东名单。
且作为国内较早推出AIGC应用的公司之一,出门问问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但每年仅1亿元左右的研发费用,又该如何支持其在群雄环伺的情况下保持市场地位?
去年AIGC收入0.39亿元,号称“国内第一”出门问问由前谷歌总部科学家李志飞创办于2012年,起家于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技术,即目前已较为常见的“AI语音识别、互动”。
公司相关技术主要应用于两大方向。
一是面向C端用户的“TicWatch”智能手表,属于“AIoT解决方案”。该手表能够替代部分手机功能,拥有独立联网和独立通讯能力,可搭载微信、支付宝、滴滴出行、喜马拉雅、Keep等常见的手机APP,同时可通过个人虚拟助理“小问”进行功能交互。
二是走B端路线,为各类企业定制AI软件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金融、物联网、医疗、零售等行业,属于“AI企业解决方案”。
据《招股书》提供的案例,出门问问为一家保险公司打造的产品(AI客服),能够为客户解答疑问,并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为一家国有银行省级分行提供的AI反欺诈解决方案,能够为不同的债权人生成个性化问卷,而后通过实时电话问卷调查,在防止身份盗窃和伪造的情况下,自动生成调查结果,提高了欺诈检测的效率,同时降低运营、人力成本。
2022年,“AIoT解决方案”与“AI企业解决方案”两块业务,分别为出门问问贡献了1.97亿元、2.63亿元营业收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9.4%、52.6%。
2020年,出门问问正式切入“AIGC”领域,打造出魔音工坊(AI配音)、魔撰写作、奇妙元(数字人)等产品。
作为国内较早涉猎“AIGC”独立产品的公司,出门问问取得了一定先发优势。2020年以来,公司AIGC业务已经积累了600万名注册用户,其中付费用户超40万名,产生了100多万笔付款。2022年全年,公司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39亿元,占营收比重的8%。
《招股书》同时引用灼识咨询的报告,称2022年全球AIGC市场规模达到46亿元,我国为4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326亿元。而以收入计,出门问问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9,国内第1位,第二位“某科技公司J”营收规模只有0.12亿元,第三位“公司K”营收规模0.05亿元。
《招股书》并未详细披露该数据的统计口径,实际上,2023年之前,不少公司并未将AIGC作为独立业务进行运营并统计营收数据。
以美图公司(1357.HK)为例,财报显示,截至2022财年末,公司旗下“美图秀秀”产品凭借AIGC功能新增760万用户,高于出门问问相关产品600万名累计用户数量。不过美图公司并未披露对应用户的付费情况及AIGC业务独立收入。
不过,在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度AIGC应用创新TOP30》榜单中,并未出现出门问问,前五位企业分别为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网易。
当然,由于行业尚出于发展初期,各类信息参考意义有限,出门问问旗下应用也的确受到了用户认可,合作对象包括光明日报、中国工商银行等行业头部企业、单位。
研发费用1.19亿元,低于相关赛道上市公司相比于过去,AIGC的未来更值得关注。
2023年,CHatGPT的出现掀起了国内“AIGC热潮”,各路企业纷纷下场,砸下重金。其中,既有各大互联网巨头,又包括多家上市公司,以及AI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一时间豪强云集。
仅数字人领域,目前就有百度曦灵、阿里塔玑、腾讯智影、网易伏羲、蓝色光标(300058.SZ)分身有术、天娱数科(002354.SZ)元享等一众玩家。
此外,VC、PE投资机构闻风而动,迅速加大了对AIGC企业的投资力度。IT桔子显示,截至5月底,国内AIGC赛道投资事件约30宗,投资金额约50亿元,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群雄环伺之下,“起了大早”的出门问问想要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并不容易。
一方面,公司体量相对有限。出门问问5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不仅无法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相提并论,甚至低于不少迈入该赛道的上市公司。
根据《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2020-2022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709.3万元、9150.5万元和1.19亿元,合计金额为3.1亿元。
此外,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到,出门问问核心技术在于“语音交互”,最为成熟的AIGC产品“魔音工坊”同样立足于此。而该领域A股龙头公司科大讯飞(002230.SZ),2022年研发费用便高达31.11亿元,是出门问问的26倍,全年营收达到188.2亿元,是37倍。
6月2日,合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 新华社图片
更加重要的是,科大讯飞明确提出会以“讯飞超脑2030计划”为牵引,加大多模感知、多维表达及AIGC、运动智能等方面的投入。2023年3月29日,科大讯飞AI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建清介绍,从文本创作到音频创作再到视觉创作,科大讯飞均有涉及,同时创新产出AIGC相关应用和产品。
此外,年内股价暴涨超4倍的万兴科技(300624.SH),2022年研发费用为3.47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
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借助此次IPO,打开新的融资渠道。
出门问问同样算得上资本的宠儿。2013年2月8日,公司A轮融资0.05亿美元,后经6轮融资,到2019年9月27日D-2轮时,估值已经攀升至7.56亿美元,6年暴涨约150倍。历次融资投资人包括谷歌、大众集团、红杉资本沈南鹏、真格基金、国美光学(8311.HK)、歌尔股份(002241.SZ)等知名投资机构或实力雄厚的产业链企业。
不过,2019年至今,出门问问再无新的融资,甚至在IPO前夕,大众集团还选择了退出。截至2022年末,出门问问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0.4亿元。
大众贡献四成收入,已退出股东序列《招股书》显示,2022年9月,出门问问赎回了握在“汽车附属公司B”手中的全部股份,后者完全退出出门问问。南都记者注意到,“汽车附属公司B”与“汽车附属公司A”同为“汽车公司集团”的附属公司(以下统称“大众汽车”),主要从事投资。
据悉,这里的“汽车公司集团”,为大众汽车集团,于D轮融资时成为出门问问股东。
双方股权关系的结束不止于出门问问公司层面。
2017年3月,大众汽车还曾与出门问问联合成立了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众问问”),从事“AI车载技术”研发。
然而,2021年12月,大众汽车接过了出门问问手中大众问问全部股份,双方在子公司股权层面完成“脱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原股东的大众汽车,为出门问问贡献了超四成收入。
2022年,出门问问关联交易收入为2.33亿元,其中2.12亿元来自大众汽车的“汽车附属公司A”,占年度总营收比重的42.4%;2021年为0.32亿元,占比较小。
具体而言,2021年,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达成合作,约定就与汽车语音对话系统后端技术相关的一些知识产权进行合作共享。从其他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出门问问为大众汽车ID.6X等车型提供了语音技术支持。
4月24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汽大众ID.6X纯电SUV汽车。 新华社图片
那么,没有了股权上的关联后,大众集团会不会减少与出门问问的合作?毕竟如果将来自大众的订单去除,出门问问2022年营收实际上处于同比下降状态。
就相关问题,出门问问表示“现在公司已经进入了上市申请的程序,按照合规要求,目前不方便接受访问。”
不过,在今年5月的上海车展,大众最近发布的ID.7 VIZZION车型上,语音交互功能的合作方为科大讯飞。
【欢迎爆料】
IPO、上市公司相关新闻线索欢迎发送至邮箱:ndshly@163.com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