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盈利2021

直播平台如何盈利?

餐厅不赚钱怎么办?问题出在哪里?1、倾听顾客的意见,2、听员工的意见。

首先是找顾客的意见。顾客花钱来消费,如果有意见会导致满意度下降,会影响他们对餐厅价值判定。通常情况下,顾客用餐之后会有意无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评定这次消费的体验,是好还是坏?

2、下次是否还会来?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偶尔来还是经常来?

4、如果向亲朋好友介绍、分享这家餐厅,应该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5、要不要推荐亲友来这里?或者建议他们别来这里?

餐饮企业的员工分三种类型:总部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一线员工每天与顾客打交道,他们负责制作菜品和提供服务,如果他们对公司不满意,每天在抱怨之中工作,会严重影响菜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必将影响顾客满意度。一线员工每天与顾客打交道,是整个企业中最接近和了解顾客的人,透过他们的眼睛,还能了解到关于顾客的很多情况,发现餐厅的各种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做餐饮是最赚钱的行业,开餐馆做生意对现在的人来说还是很热门的,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开餐馆能赚钱,也会赔钱,关键要看你是否会经营。倘若做得好,自然会月入上万,可要是经营不当,就会变得一贫如洗。如果你现在也想要餐馆赚钱,首先头脑必须得灵活,其次经营理念要顺应时代潮流,最后要有工匠精神去做菜品,只有这三方面都能做到,你的餐馆便会赚得金满钵满。

1、餐馆是为消费者提供吃饭的场所,唯有把饭菜做好吃了,能抓住食客的舌头,他们才会下次再来光顾你的餐厅。

2、用社交工具为餐厅积累人气

3、打造团队凝聚力:餐厅能赚钱,不光是靠经营,还得要有忠诚的员工作为支撑,哪怕日后经营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和你同甘苦、共患难!

3、找到问题和差距之后,并不是就此万事大吉,必须进行处置和改进。问题即机会,每解决一个问题,餐厅就会前进一小步,解决了很多问题,餐厅就会前进一大步!餐厅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不会一劳永逸,在餐厅运营过程中问题会不断的出现,对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持续的改进。以上资料参考自MBA智库资讯

做餐饮挣钱吗?

说起餐饮,我想和大家探讨下,本人职业餐饮人,进餐饮行业已经快十年了!如果是自己开店,无非两种规模,连锁的餐饮店和自营式的。连锁的一般前期投资比较大,都有总公司给的规划来做,装修,定位。只要自己找好门面来就可以,这种店一般都有点名气,如果经营用心的话,基本都定型了,就看运气了。第二种就是餐饮人自己开店,他们本着对餐饮市场的熟悉和了解,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开一个自己的小店,投资小,规模小,但是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是自己给自己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是打工,所以往往第二种一般都会从小做大。所以无论是开什么样的店,我觉得是你的团队里必须要专业的人,在就是核心人物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就像是自己开店一样,这样才能做好做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数读 | 一汽-大众完成全年盈利415亿元目标,平均单车盈利超2万元?

文:汽车日报 李德喆

[汽车日报 行业] 日前,中国一汽公众号发布消息称,2022年,面临疫情影响、资源短缺、市场结构剧变等巨大影响冲击,一汽-大众高质量完成全年盈利目标415亿元,完成整车生产181.9万辆,实现销量180.2万辆。

由此推算,2022年一汽-大众平均单车盈利达到约2.3万元,而这也远远高于自主品牌平均数千元的单车利润。

此前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在2022年终端累计销售新车182.36万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量达到104.11万辆;奥迪品牌终端销量达到63.56万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终端销售达14.69万辆。

2023年1月,一汽-大众零售销量为11.1万辆

另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一汽-大众零售销量为11.1万辆,再次被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超越,当月的市场份额也跌至8.6%。

据悉,一汽-大众官方表示,2023年将针对新能源产品、MEB(电动化平台)破局、混动趋势和智能网联作出一系列针对性战略布局。

一汽-大众官方表示,2023年将针对新能源产品、MEB(电动化平台)破局作出战略布局

一汽-大众要求:三品牌要全力打好大营销创新提能攻坚战,确保利润目标达成;加速数智化转型、加快生产组织全过程的数据透明,强化定制化制造能力;以智能电动为抓手,尽快构建用户洞察能力,并同步探索、匹配相应的管理机制;另外,要确保生产安全,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解读18家车企2023年财报:合计盈利不到500亿元

时间行至5月初,国内车企2023年财报基本全部发布完毕。盖世汽车整理18家车企(主要有乘用车业务)2023年财报数据发现,受到价格战、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车企净利润相较上一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一人独大”格局初现,比亚迪蝉联最赚钱车企;其次,新能源车企整体增速高于以燃油车或合资为主的传统车企;第三,东风集团股份迎来十年来首次亏损;第四,新势力理想力压长安、长城等传统车企,跻身盈利第三名;第五,竞争加剧导致部分新能源车企亏损加大。

新能源头部效应初显

去年初,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曾表示,多个细分赛道已出现平价新能源车型,且皆为爆款。0-30万元新能源市场格局初现,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率先突围。但30万元以上市场,彼时的预测是格局尚未形成。

而经过一年的发展,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中,理想汽车脱颖而出,年销量达37.6万辆,远超同级别的蔚来、极氪、阿维塔等对手。0-30万元市场,虽然出现了广汽埃安、吉利银河、长安深蓝、问界等强劲新能源品牌,但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的地位仍稳固。

但相比之下,现阶段实现量价齐飞的中国新能源品牌,其实只有比亚迪和理想。

对比2023年国内各车企销量及盈利数据,上汽通用五菱虽年销百万辆,却因主要面向10万级市场,并且高端化转型不顺,导致盈利空间有限。加上所在市场竞品增多,其去年销量140万辆,同比减少12.3%;净利润18亿元,同比减少36.3%。在一众车企中,上汽通用五菱盈利能力表现并不突出。

反观比亚迪在传统车企中独占鳌头,去年销量达300万辆,同比增长61.9%;净利润超300亿元,同比增80.72%。2022年,上汽集团与比亚迪的净利润还都在160亿元左右。而一年过后,比亚迪成为唯一新能源销量突破300万辆、盈利超300亿元的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在旗下高毛利品牌腾势、方程豹等带动下,比亚迪去年单车净利达到0.91万元,推动毛利率提升至20.2%。

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去年销量虽然不到40万辆,却实现了117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尤其是第四季度,理想的交付量和盈利均超出预期,分别达到13.2万辆和57亿元。

与比亚迪一样,理想去年净利润同比大增6.8倍,主要源于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不同的是,理想主攻30万+新能源市场,所以利润空间更大。加上产品线高度集中、研发投入产出比高以及营销及管理费用占比低等,理想去年毛利率高达22.2%,与BBA豪华品牌不相上下。单车净利超过3万元,位居中国车企之首。

过半车企盈利增速放缓

硬币的另一面,过半车企却遭遇盈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困扰。

其中,拥有合资业务的车企表现更为明显。比如上汽集团,去年营收为7447亿元,同比仅微增0.09%。年销量规模超过500万辆,位居国内车企销量前列。但净利润却仅为141亿元,不到比亚迪的一半,较上年同期下滑12.5%。上汽集团毛利率为10.1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0.54%。

上汽集团销量和盈利下滑,主要系合资品牌拖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加上主动降价促销量,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资品牌去年销量合计约为360万辆,较上一年减少了47万余辆。

因盈利能力下滑,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企业对上汽集团的投资收益腰斩至56亿元,单车净利润降至2500元左右。另一合资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对集团的盈利贡献为9.3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5亿元。而三大合资品牌占上汽集团整车收入的七成。

幸好的是,自主业务逐步撑起了销量,使得上汽集团盈利降速放缓。上汽集团2023年自主销量为277.5万辆,占比超55%,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4.6%。有了自主板块支撑,上汽集团的净利润降幅由2022年的34.3%收窄至去年的12.48%。

同时,出口成绩亮眼,去年销量超过120万辆,成为上汽集团新增长引擎。数据显示,其去年海外市场营收达1120亿元,较上年增长34.4%,占营收总比的15%。反观中国地区,上汽集团营收微降4.24%。海外市场营收的增速拉动集团整体营收实现正增长。

再看广汽集团,去年营收同比增长17.6%至1297亿元,销量也实现了上涨,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45.08%至44.29亿元,仅是比亚迪的七分之一。广汽集团盈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整体费用率增加;二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汽车行业出现价格战等因素影响;三是合资品牌投资收益减少。

具体来说,广汽集团去年研发、销售和管理三大费用合计为122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近30亿元。尤其是销售费用达62亿元,同比增长58%。广汽集团解释称,在新能源转型、品牌高端化推广和海外市场拓展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加大广宣费投入,同时因销量增加而导致售后服务费和运输物流费上升。

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有待提升的同时,合资业务又持续承压。去年为保住市场份额,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加大了终端促销力度,导致单车盈利下滑。根据东吴证券测算,“两田”去年单车净利仅为0.29万元(投资收益/销量近似计算),降幅达四成。

另一车企东风集团股份的表现更出乎意料,净利润迎来十年来首次亏损,为-39.96亿元,同比暴跌138.9%。

乘用车销量下滑、价格战影响是东风集团股份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集团自主乘用车销量约34.74万辆,同比降幅30.2%。

同时,合资业务因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市占率持续下降。东风集团股份表示,尽管采取了灵活的商务政策及价格策略应对,但合资业务销量依旧下滑15.6%。比如,神龙汽车部分车型降价超10万元,但2023年销量仅为8万辆,同比下滑35.8%。

基于此,东风集团股份乘用车业务去年收入同比下滑8.96%,仅为425.43亿元。除此之外,东风集团股份认为,持续加大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和渠道建设的投入也是造成盈利亏损的原因之一。据悉,集团在相关领域的研发费用投入较上一年增加了约1.77亿元。

东风集团股份去年盈利没有进一步崩盘,得益于商用车业务的“反弹”。集团去年商用车销量为34.34万辆,同比增长10.3%,推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1%至495.38亿元。

与东风集团股份类似,江铃汽车、江淮汽车等部分车企也得益于商用车市场回暖,实现了业绩改善。其中,江铃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长61.26%至14.76亿元。

除此外,吉利、长城、蔚来等车企也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扰。原因则不尽相同,其中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主要系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投入增加所致。而蔚来、小鹏、赛力斯和北汽蓝谷等新能源品牌则是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影响。

今年,依赖合资的车企怎么破?

随着新能源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蚕食将加快。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1100万辆,同比增长超20%,占据35%的市场份额。有新能源业务支撑的中国品牌销量将持续增长,反而是极度依赖油车的合资品牌销量将进一步下滑。

自主与合资的市占率已发生对调。在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品牌强势进攻下,油电同价甚至是“电比油低”时代加速到来。这意味着,新能源产品尤其是插混产品对主流油车的替代速度加快。

乘联会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一季度累计零售销量为266.1万辆,同比增长25.4%,高于整体增速(13.2%),并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整体低迷,其中,德系仅微增4.2%,日系微增2%,而其他派系几乎都处于下滑态势。

德系和日系能够实现销量微增,除了品牌力支撑外,主要还是加大了促销优惠力度。像朗逸、轩逸等主流油车,终端让利都在2万元以上。短期内,这确保了销量和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过度依赖“以价换量”并非良策,也损害了利润。这点从依赖合资业务的车企近年利润变化就可见一斑。

比如上汽集团,受到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影响,叠加卷入了价格战,已经连续6年没有完成营收和销量目标。盈利能力也大幅下滑,净利润从2018年的360亿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141亿元,降幅超六成。

可以预见,由于合资品牌在电动化领域不具备领先优势,近几年中国品牌对合资油车市场的挤压势所必然。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国产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将达62%,2030年将达70%以上。

对于拥有合资业务的车企来说,如何打破困局成为关键。目前的解决之道主要包括:强化自主业务、加速发力新能源,以及变革合资品牌等。

还是以上汽集团为例,随着自主板块崛起,并在新能源市场形成年销百万规模,另外智己品牌在高端开启突破。加上出口业务持续表现亮眼,东吴证券预测,上汽集团今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57亿元,较去年有所改善。

其实,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不仅合资品牌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品牌也极度焦虑。为保住市场份额和销量,几乎所有车企在中国市场都采取降价策略。有规模优势和极致控本能力的企业或可应对,但对缺乏这些优势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在考验现金流和储备。

不出意外,今年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或许将进一步分化。

(原标题为《18家车企2023年财报:合计盈利不到500亿元》,内容略有删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盈利2021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