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从引进生产到研发创新,朗逸只是一个缩影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上汽大众已经走过了四十载春秋。一路走来,其既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中国汽车市场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作为国内首批合资车企,上汽大众曾通过车型引进和国产化形成了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在中国汽车市场独占鳌头。但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单纯靠合作并非长久之计,上汽大众骨子里的勇于创新和不断前行的精神,不断促使其走向自主研发。朗逸车型的诞生,正是企业向自主研发迈出的关键一步。
立足本土 揭开自主研发新序幕我们把时间轴拨回到21世纪初期,彼时,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凯越、花冠、伊兰特等车型相继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向家用车方向倾斜。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先行者,上汽大众自然凭借灵敏的行业嗅觉感知到了压力,虽然此时其旗下已经有了多款车型,桑塔纳和帕萨特也已占据各自领域的大半江山,但在紧凑级轿车领域,上汽大众却亟需推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家庭消费者的轿车,来打开家用车市场,同时也为上汽大众自主化造车补足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大众正式揭幕了一款概念车——哪吒(NEEZA),该车完全由中国设计团队主导,无论是中国传统牌匾造型牌照板、源于哪吒火尖枪的轮毂设计,还是丹凤眼状的头灯等,“哪吒”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大众汽车最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向外界展示出了上汽大众的整车研发能力和对未来市场的把握。
2008年,也就是“哪吒”亮相两年后,基于概念车打造的LAVIDA朗逸上市,这也是上汽大众首款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车型。
实际上,在朗逸之前,德国大众引入中国的车型改动都不大,即便改动,也必须由德国大众亲自操刀并进行论证。而上汽大众主导研发的朗逸显然打破了这一传统,其在保持德国工业设计水准的同时,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当时比较前沿的设计元素,成为上汽大众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朗逸开发过程中,上汽大众还展现出完备的零部件试验能力,项目期间累计开展实验1200余项,发动机试验超1万多小时,整车落地试验历程达到450万公里,达到了各种工况条件下严格的试验认可。
过硬的质量品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上市首年,朗逸累计销量即轻松突破10万辆,并推动上汽大众在2008年跨过年销50万门槛。
In China for China 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一款专门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车型,上汽大众朗逸在研发之初,就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并根据中国法规规定、道路条件和中国用户的审美倾向、使用要求等,打造出最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德系轿车。
第一代朗逸车长达到4608mm,轴距2610mm,要知道,当时帕萨特的车长仅为4780mm,完全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大空间三厢车的要求。在德系品质以及“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加持下,2009年12月,仅仅上市一年多时间,朗逸单月销量就突破了2万辆,成为上汽大众抢占轿车市场的“功臣”车。随后的二十多年里,“In China for China”理念也成为上汽大众成功的重要助推器。
2010年,朗逸彻底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以25.1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轿车市场销冠,比排名第二的车型足足多出1.8万辆。到2012年,上市仅仅4年时间,其单车销量就突破了100万辆,开启了一代神车的销量传奇之路。
随着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在朗逸的基础上,上汽大众又陆续推出了朗行、朗境等衍生车型,组成了“Lavida家族”,形成了新老同堂的局面。出于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上汽大众朗逸的“第二个100万”来得更快一些,仅仅三年,也就是到2015年,朗逸便完成了销量突破200万的成绩。
2018年,上汽大众朗逸焕新至第三代车型,这一代朗逸基于MQB平台打造,同时“三围”全面升级,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换代更新。2019年销量破400万,2021年销量破500万,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市场的火爆和消费者的认可,而“朗逸=神车”这个概念也早已在国内汽车市场根深蒂固。
如今,朗逸“神车”已全新登场,在继承品牌一贯的高质量和实用性能的同时,新朗逸精准把握中国消费者审美需求,采用颠覆性的双前脸造型拥抱年轻化,一个传统、一个前卫,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而这也展现出上汽大众对于年轻化消费主体为导向的汽车消费市场的敏锐嗅觉。与朗逸同一家族的朗逸新锐则将品牌最新设计、最新平台、时尚科技,带到了8万元级别,以其超高性价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选择。
此外,上汽大众在创新研发上也持续进步,不止朗逸家族,还打造了全新帕萨特、途观、途昂等爆款车型,不断为中国消费者带来高品质产品,成为合资阵营的领跑者。
在汽车行业变革之下,企业更是加速研发创新,同时坚守德系品质及“In China for China”理念,在产品层面实现了燃油、PHEV、纯电三线并进的策略,构建了覆盖各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
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汽大众值得每一位消费者拭目以待。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一汽-大众技术开发试验体系走访
来源:中国经济网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40度的吐鲁番到零下30度的黑河,再到‘浓缩’了世界上最恶劣路面的农安试验场,累积试验里程超300万公里,只为将一切问题消灭在上市之前。”张振表示,“一汽-大众之所以有底气确保交给用户的每一辆车都具备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核心之一就在于新车在上市前,都已经历过高温、高寒、高原、高湿、高腐、山区、沙尘等极端环境的考验。”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凭借多年来所构建的自主研发能力作支撑,“笃行”的一汽-大众持续赢得了国内用户的青睐,并得以在汽车市场跌宕起伏的2023年稳住市场规模,旗下三大品牌销量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展望2024年,“自强”的一汽-大众敢于让三个品牌同时加快推进“油电并举”的战略,进而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半年前(2023年7月)在新疆吐鲁番初识丛鹏利的时候,记者曾打趣道,“这天天充足的日光浴,把您都晒成令人羡慕的古铜色了。”时隔半年,在黑河再次见面时,裹在军绿色棉大衣里的脸颊已不再是那“令人羡慕的古铜色”。
作为一汽-大众整车试验场的资深员工,丛鹏利对于自己肤色的变化早就习以为常,“在吐鲁番最热的时候,头顶着烈日,车没事,人被晒伤在所难免;如今最冷的时候到了黑河,全身上下都捂得严严实实,自然会白回来一些。”
走访一汽-大众黑河寒区试验场
“丛工(丛鹏利)的试车团队,从40度的吐鲁番到零下30度的黑河,再到‘浓缩’了世界上最恶劣路面的农安试验场,累积试验里程超300万公里,只为将一切问题消灭在上市之前。”一汽-大众整车试验场经理张振自信地表示,“一汽-大众之所以有底气确保交给用户的每一辆车都具备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核心之一就在于新车在上市前,都已经历过高温、高寒、高原、高湿、高腐、山区、沙尘等极端环境的考验。”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深冬的黑河,冰雪交织,滴水成冰,最低气温低于零下30度,极端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40度。这一极寒的天气,对于当地人来说意味着彻底地“猫冬”;但对于试车人员而言,则是宣告新一轮冬季测试周期的开启。
在一汽-大众内部被戏称作“候鸟”的试车工程师和技工们,在去年12月15日“迁徙”至黑河冬季试验场,并将一直驻守至今年3月15日。在这为期三个月的冬季测试周期,这群“候鸟”们将借助黑河得天独厚的天气气候条件,对每辆车进行3万公里的寒区耐久测试,全面检验车辆在低温和复杂冰雪路况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汽-大众整车试验场经理张振
“一汽-大众黑河寒区试验场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进行了陆地设施以及冰面试验道路扩建,形成了目前17.8平方公里的场地规模,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的寒区试验场。”张振直言,“作为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寒试验不仅仅需要严苛的气候条件,更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
据车辆测试工程师邹韡介绍,一汽-大众黑河高寒试验验场设有ABS试验路、对开坡道、噪音异响路、涉水池路、雪动态广场、雪操稳道、冰直道、高速扬雪道、棋盘路及冰雪圆环道等十余种陆地、冰面道路,浓缩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冬季道路条件和使用条件。
车辆测试工程师邹韡
依托当地严苛的环境,一汽-大众在黑河进行整车气候类耐久可靠性试验,该类试验包括整车寒区道路耐久试验、ESC功能耐久试验、整车功能气候适应性耐久试验、整车寒区异响耐久试验等,保证车辆在极寒的环境下正常行驶。
以ESC寒区专项试验为例,试车工程师会模拟普通道路上清雪不干净的情况,让车辆在行驶时出现一侧车轮处于沥青路面,另一侧车轮处于冰雪覆盖路面的情况,该路况下踩制动或油门,都极易出现车辆失控。通过持续超万次激活ABS、ASR、ESP、MSR等功能,一汽-大众保证ESC系统能在各种情形下发挥最大效率的作用,保证用户的行车安全。
此外,一汽-大众还会在黑河试验场进行包括发动机标定、ESC匹配、电驱系统标定、转向系统匹配、底盘匹配等在内的整车及系统的匹配标定试验,以及包括空调采暖除霜、新能源车充放电、整车涉水、扬雪密封性等在内的整车性能试验。
对于一汽-大众庞大的新车测试工程,这仅仅是一款新车上市前测试工作中一个的缩影。“除了黑河的寒带低温试验场外,一汽-大众在农安、吐鲁番等地建立了常规综合性试验场、高温干热试验基地。”张振表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依托这些被称为汽车‘考场’的试验场,一汽-大众得以铸就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
张振还透露,“一汽-大众所构建的试验场体系,远远走在行业前面。这也让一汽-大众有余力将试验场资源共享给其他车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可以对外公司开放,这样不仅提高了道路、设备等试验资源的利用率,也为公司增加新的创收渠道。”
自立自强,创新转型
近年来,汽车产业正伴随“新四化”浪潮的崛起而发生着深刻变化,原有的市场格局和供应链体系面临着重塑的挑战。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新阶段,一汽-大众技术开发整车开发部密切跟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目前正着手打造满足全方位测试需求的场地和产品测评体系。
据悉,一汽-大众农安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的升级改造方案已经通过立项,目前正进入可研阶段。未来,随着农安试验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体系的搭建完成,一汽-大众将在传统汽车和智能网联领域构建起双重的资源优势,进而全面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走访一汽-大众黑河寒区试验场
正是基于技术开发部的试验体系做支撑,“笃行”的一汽-大众持续赢得了国内用户的青睐,并得以在汽车市场跌宕起伏的2023年稳住市场规模,旗下三大品牌销量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一汽-大众全年向终端用户交付整车超191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8.6%的市场份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5万辆,连续两年正增长;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9.82万辆(含进口车),占奥迪品牌全球销量的36.8%;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6.20万辆,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通过2023年的探索,一汽-大众形成了自立自强、创新转型的发展路线;展望2024年,一汽-大众将“自强”作为年度关键词,继续走好自身所开辟的合资合作2.0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凭借多年来所构建的自主研发能力,“自强”的一汽-大众敢在2024年让旗下三个品牌同时加快推进“油电并举”的战略。据透露,一汽-大众正在自主开发全新的电动车型,目前技术方案已经基本确定;自主开发的混动系统也将装车,未来将实现全系产品的混动化。涉及具体车型,奥迪将推出A6 e-tron、Q6 e-tron等车型,其中奥迪Q6 e-tron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末迎来全球首发;捷达预计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A级三厢车纯电产品。
在加快电动及混动产品落地速度的同时,一汽-大众也将同步推进传统燃油车的更新迭代。其中,大众品牌在2024年将推出两款全新产品,迈腾也将迎来全新的产品换代;同时,“大众第2代黄金动力”1.5T Evo2发动机也将覆盖全新探歌和全新探岳;捷达将推出改款VS5和VS7,以及一款全新运动越野风格的改款车型。2024年底-2025年,捷达将进入产品的大年,包括基于最新的大众平台标准开发的旗舰车型——VS8、以及一款A+三厢车——VA5。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一汽-大众有底气提出在2024年以“自强”之姿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背后是其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坚持不断地持续沉淀与积累所给予的强力支撑。当很多速成品牌以两年研发一款新车、三年换代一个车型的速度占领市场时,一汽-大众仍然以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刻苦打磨更可靠、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产品。合资“佼佼者”一汽-大众的2024,继续值得期待!(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图片由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