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流动摊贩安个“家”,东港:“地摊经济”释放大活力
从拉着小车满城跑,到如今有地方“安了家”——这些天,东港区的小摊贩最喜悦的事莫过于流动摊点疏导服务区的设立。
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水果、五元理发、文玩手工制品、茶叶、鲜花······晚上7点,位于香河体育公园西侧的沙墩河东路段,人来人往的市民赶起了“夜间集市”。刚刚开始三天的流动摊点疏导服务区已然吸引了大量的流动摊主前来。
“这是我家自己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豆角、白菜、黄瓜都是新鲜的,你们带点尝尝?”周家连是第一个响应流动摊位服务区建设的蔬菜摊主:“以前在小区门口售卖,时不时就会被举报,阻塞小区交通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麻烦,前几天听执法人员说这里开设夜市,我跟老伴第一时间就找了过来,拿到了摊位编号。”
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如何用心守护好城市烟火气,检验着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香河体育公园周边小区众多,人流量大,每天来这里锻炼、休闲的人络绎不绝。道路经常出现许多流动摊点,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每天因为堵车产生的鸣笛声、摊主的叫卖声等都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份城市“烟火气”,前些日子,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秦楼街道尚德社区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升级打造了“尚德社区流动摊点疏导服务区”。
10月18日上午,沙墩河东路社区驿站旁边,工人们正在安装“流动摊点疏导服务区”公告牌。据公告牌信息公示,该区域的经营时间为:早市为4:00—8:00,夜市为18:00—22:30,经营类别为各种肉类海鲜、蔬菜水果、早餐经营等,摊点数量可达100个。
“我们再服务区配备了饮水机、雨伞、空调、充电等等,努力为来这里的摊主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东港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秦楼中队分队长丁宝介绍。
为了规范管理,服务区按照易于经营、便于购物、分类管理、划行入市的原则,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经营时间、经营区域、经营类别等,并科学布局便民摊位,通过宣传疏导、市场招商等措施,引导周边流动摊点退路入市。同时,在服务区内设置了‘城市管家’服务驿站,配备4名‘城市管家’工作人员,负责对疏导点进行管理和监督,有效保证了疏导点的运营质量。
“我们社区由7个居民小区组成,人口密度大,街道和社区为了做好城市管理的工作,在辖区内选择了一条车流量不大的区间路作为我们社区流动摊点疏导的服务区,既做好了管理和服务,也守住了城市的‘烟火气’。”尚德社区党总支书记高麒滢介绍。
“早市、夜市,社区流动摊点疏导服务区的打造得到了摊主和居民的双重肯定,仅仅运行三四天,已然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前来摆摊、购物,过些日子我们再做一些灯带亮化,为老百姓照亮道路的同时,也提升一下城市颜值。”丁宝表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苑克龙 报道)
潘家园大众拍卖会来了,不逛地摊也能淘宝
“500元,第一次!500元,第二次!500元,第三次!”随着拍卖师一声响亮的落槌,拍卖会第一件拍品s925银镶托帕石胸针,无底价起拍,经过两次竞价后,被585号竞拍者收入囊中,堪比“捡漏”。
9月1日,潘家园市场熙熙攘攘。下午2时,市场收藏品展厅二层内,潘家园第一届大众艺术品拍卖会正在举行。近300件珠宝、翡翠、和田玉、钻石、彩色宝石、珍珠、回流首饰、陶瓷、漆雕、奢饰品等大众艺术品逐一走上拍卖台。低门槛的拍卖引来众多逛地摊的淘宝者前来,举起号牌叫价尝鲜。
说起拍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甚至过亿的拍品,一般老百姓只有远远围观的份儿。赵女士带着10岁的孩子逛潘家园,顺着拍卖会指引牌就找过来了,在预展区内,她看到很多拍品仅1000元起拍,有些甚至是无底价,感觉拍品和价格都很亲民。
“这也是潘家园拓展新业态,让拍卖走进大众的一种尝试。”潘家园旧货市场相关负责人王丽梅介绍,过去,人们来潘家园逛基本都是围着地摊淘宝,形式较为单一枯燥。这次市场跟华盈拍卖公司合作,把大众艺术品拍卖引进来,就是希望增加新体验。“拍卖会定位于大众,拍品多是珠宝、首饰、瓷器等,也是很多人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儿,非常适合日常穿搭佩戴。”拍品价格起拍价从千元到数万元不等,门槛相对较低,适合普通收藏爱好者参与。
华盈拍卖公司负责人段晓彤介绍,这种面向大众的小型拍卖会,主要受众就是老百姓,在国外已很常见。如今在国内也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收藏者家中的藏品,变现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数是拿到典当行,可给出的价格并不高,有的甚至不要,大众拍卖相当于为收藏者提供一条变现的新门路。
过去,潘家园每年也举行两场小人儿书拍卖会。王丽梅此次表示,市场计划通过与不同类型拍卖公司合作,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拍卖会,不光要提供新鲜的“淘宝”体验,还要提供藏品流通渠道。据介绍,大众艺术品拍卖会在年内计划再举办两场,未来条件成熟计划每月一场。市民和收藏爱好者就可以把自家藏品通过拍卖方式变现。拍卖会形式较为灵活,未来还将有望通过开设夜场,成为丰富潘家园市场“夜经济”的一部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孙杰
监制:涂露芳、马楠
编辑:黄品超
流程编辑:吴越
大众锐评|地摊底色: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两会期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调整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据报道,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文明城市,主要指那些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正因如此,不少城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项硬任务,层层压责任、传压力,这种追求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地方误读“文明”,或简单化操作,为创城全面取缔占道摊点,受到公众质疑。
在保就业的形势下,“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释放了一个“宽松”信号,体现了政策因时而变的灵活性,值得肯定。
客观地看,占道摊点历来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无序杂乱是小商小贩的典型特征,取消摊贩似乎能让城市看着更整洁。但是,市容市貌不能以牺牲民生为代价。马路摊点的主角,大多是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或进城农民。每一个摊位,都能让一部分人就业,都可能支撑一个家庭的温饱。在某种程度上,小商小贩不“小”,允许他们摆摊设点,既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文明不等于整洁,文明城市也不是没有马路摊点的城市,而是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是一座关心群众生活的城市,是一座有容量有温度的城市;创建文明城市,也不是为了拿奖牌得荣誉,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为了让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打开马路摊点的正确方式,不是“一禁了之”而是规范、放活、管好与升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成都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浙江杭州、河南许昌等地也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等,这些地方“试水”受到普遍点赞。对管理者来说,适应新形势,就得跳出“禁”“限”惯性思维,拿出“绣花功夫”,加强服务、有序管理,下好“地摊经济”这盘棋。
马路上多点“烟火气”,地摊上多点消费人气,小商小贩多些生存空间,城市里多点百姓笑脸,这样的城市有喧嚣和热闹,也有温度和信心,这也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