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致远价格

60多万打水漂?多名消费者疑似购车被骗,4S店称是员工个人行为,责任谁来担?

最近,

有十多位消费者反映,

他们在七八月份的时候,

在昆明一家大众4S店购车,

但疑似被一名销售骗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疑似购车被骗60多万打水漂?

罗女士:“目前,我们了解到有14位车主,金额是60多万。”

当时,罗女士的车价加上保险、落户费、购置税等,一共需要十六万七百多元多元。8月2号,陈某以优先办理业务、尽快提车为由,让罗女士先向他私人微信转账四万一千多元的首付款,签订购车合同,由陈某代为办理。8月4号,罗女士来到了4S店,在陈某的引导下签订了六万九千元的车贷合同。可是没想到,过了两天,陈某突然打电话告知罗女士,说她目前只能贷款四万元,需要合同修改之后,再交七万多元的首付款补到公司账户。

罗女士:“定金交了十一万,我原本贷款是六万九千元,销售说贷不下来,只能贷四万,后面还给了我一个四万的合同,但是(后来发现)我实际贷款是六万九千。”

直到8月底,罗女士在大众汽车的公众号上查询才发现,她实际的贷款金额就是六万九千元,而销售陈某出示给她的贷款合同,虽然有签名和公章,却是假的。

罗女士:“四万的贷款合同是用我之前六万九千的那个合同伪造的。”

而另一名消费者李先生,在提车当天则被陈某告知财务下班了,让李先生直接将购置税、车险等费用微信转账给自己,由他代办。

李先生:“我前后给他转了将近五万元,四万九千多元,我给他转的这些钱,但是他没有给我落实该有的东西,车是正常提到了,但这是我车款是之前给店里的。”

消费者们说,大家在购车时,或购车完成后,销售陈某会以办理贷款、财务下班、间接转账等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向他的个人账户进行转账。大家在觉察到不对劲后,联系陈某却联系不上,而陈某承诺代办的项目,也都没有落实完成。情急之下,消费者找到了4S店,大家认为,这是陈某在工作期间的职务行为,陈某目前联系不上,就应该由4S店为大家解决退款、提车或落户等问题。

之后记者也找到4S店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承认,陈某确实为公司的员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公司也在协助消费者解决问题,9月初,公司曾联系上陈某,让陈某退还向消费者私自收取的款项,但是这几天他们也联系不上陈某了。

中致远上汽大众 总经理 周洁:“你看我们加粗黑字写在合同上,若买方将款项支付到其他账户,视为卖方未收到款项,后果为买方自行承担,只要在这个合同范畴以内,该我们履行的义务,我们不会推卸责任,但是如果超出合同范围之外了,那这个超出我们经营范畴,属于陈某个人行为。”

目前,4S店和消费者都已经报警处理。

案例当中涉及到哪些方面的

法律问题呢?

郭珍

北京德和衡(昆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刑事业务中心总监

为您解读!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

律师解读:根据《民法典》第172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坚韧2022:“众志”克难,一汽-大众“笃行”致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懿

面对2022年复杂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大众激发全员“众志”克难,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与经销商、供应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创共赢,成功实现稳中求进。

展望2023,一汽-大众“笃行”致远,推动汽车产业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一汽-大众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项目,在股东双方的战略指引下,加速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2022年,虽然叠加局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供应链物流受阻及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我国汽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及韧性,在蹒跚中奋力爬升。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去年增长态势的同时,连续第14年蝉联产销量全球第一。

企业供图

承压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在保供稳产的前提下,着力提升经营品质,并在力争战略转型的同时,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成为检验汽车企业的一块块“试金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2022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汽-大众激发全员“众志”克难,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与经销商、供应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创共赢,成功实现稳中求进,无论是整体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取得行业领先的成绩。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1823577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41077辆,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35588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46912辆。

“众志”克难 续写传奇

2022年上半年,长春、吉林、上海及毗邻的江浙地区新冠疫情突发,对一汽-大众主机厂、供应商、物流、经销商等相关领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4月甚至只有一半时间在正常的生产经营。

面对严峻挑战,一汽-大众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凭借全体系努力,通过调产调休、产能挖潜,大力度启动数智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并带动全体系供应商及产业链抗疫抢产,尽显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企业供图

以长春基地为例,去年3月该基地因疫情影响生产,一汽-大众最大化将资源向外埠生产基地转移,同时协调供应商快速调整生产品种、促进外埠基地产能释放和整车交付。随后,紧密围绕“人和零件”两大关键瓶颈,一汽-大众做好事前管理,确保启动后的稳定持续生产,并且鉴机识变,快速应对。

从去年4月29日长春基地恢复点对点通勤,到5月11日五条生产线全部达到满产状态,长春生产全体员工创造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快的复产纪录,全员拼抢,连续11次刷新产能历史记录。

在奋力抢抓生产的同时,一汽-大众开启了521家年华活动,新产品也按计划逐步投放市场:去年5月20日,奥迪品牌MEB平台电动车Q4 e-tron开启预售,同天,捷达品牌新捷达VS5和新捷达VS7两款SUV焕新上市;5月21日,大众品牌全新宝来在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正式下线;6月28日,一汽-大众新款速腾正式上市;11月18日,一汽-大众燃油车封笔之作揽巡硬核上市……

企业供图

三十二年锻造强大,一汽-大众全员奋战,让传奇不断续写。去年10月24日,一汽-大众迎来第2500万辆整车下线的里程碑时刻,更成为2020年以来产销超过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仅标志着一汽-大众体系能力、综合实力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并不断增强壮大,更彰显其高效益转型增长中又取得了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实现高品质经营、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汽-大众也为国家稳经济、保就业、促民生贡献积极力量,总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近50万个工作岗位,31年累计纳税超6000亿元人民币。

拥抱变革 “笃行”致远

三十余年来,从开拓者到引领者,一汽-大众从未止步前行。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通过持续的电动化、数智化转型,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过去一年,一汽-大众拥抱变革机遇,进一步加速全体系数智化转型进程,大幅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举例来看,长春基地将数智化基因全面植入效率、质量、成本等核心业务,解决了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佛山华南基地通过5G、视觉识别、大数据、AI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了人员的大数据管理和无感入厂,给出数智化抗疫保产新范本;青岛华东基地让生产少人化、自动化和柔性化走进现实,焊装、涂装、冲压和总装四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均为100%网络互联。

在技术研发领域,一汽-大众也是持续加大投入,近10年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就超过54亿元,先后建成造型中心、声学中心、新能源中心等重要研发基地及汽车综合试验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方式方面,一汽-大众积极践行“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举措。

企业供图

此外,一汽-大众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步伐,旗下车型逐渐收获市场认可,迎来“开花结果”:一汽-大众“ID.纯享限量版”车型迎来上新;ID.AERO概念车全球首秀,为用户预先展示了即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的ID.7车型。与此同时,一汽奥迪导入奥迪Q4 e-tron、奥迪RS e-tron GT等车型。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一汽-大众ID.CROZZ家族累计销售7.22万辆;其中,ID.4 CROZZ销售4.63万辆,ID.6 CROZZ销售2.60万辆。截至2022年11月初,ID. CROZZ家族上市仅20个月即实现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首家新能源销量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合资品牌。

回望2022,一汽-大众以“众志”向新的拼搏姿态,交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答卷。展望2023,一汽-大众“笃行”致远,推动汽车产业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一汽-大众在面向未来的产品阵容中新增多款新能源及混动产品,在智能网联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新部署。”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表示,“新的一年,一汽-大众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项目,在股东双方的战略指引下,加速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

笃行致远向未来大众汽车集团持续深化本土布局 加速在华创新步伐

进入中国市场40年来,大众汽车集团始终坚持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本土化车型。随着国内行业向全面互联的电动出行快速发展,集团正加速推进在华业务转型,积极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不断深化本土化开发进程,并使产品更有针对性地聚焦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此,集团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在强化本土研发实力的同时,集团也将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投产。

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实产品本土化的中枢

新车型将加速集团在华产品矩阵的电动化进程。至2030年,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由集团全资控股、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实产品本土化的中枢,将与集团在华合资企业紧密合作,承担核心开发任务。该公司正在开发集团首个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架构(CMP),从2026年起,集团将依托该平台开发不少于4款面向紧凑级入门市场的电动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今天,约5000万中国车主驾驶着来自集团旗下品牌的车型。这一成功的基础在于我们与强大的本土合资企业伙伴——上汽集团及一汽集团多年来的紧密合作。我们将携手加速向智能电动时代的转型。依托‘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汽车集团正通过深度聚焦客户需求、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强有力的本土研发,加速中国业务的调整步伐。未来,通过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新技术走向市场的速度将提高约 30%,对该中心的持续投资,体现了我们迅速强化本土创新实力的决心。”

40年:聚焦客户需求 创新驱动未来

40年来,大众汽车集团携手长期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及一汽集团,持续将中国发展战略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桑塔纳和捷达车型为上千万中国客户带来了便捷的个人移动出行,随后推出的朗逸和速腾等首批专属于中国市场的车型累计销量也达百万级,至今为市场所青睐。

上汽大众的首款车型——大众汽车桑塔纳

一汽-大众生产的首台捷达

从2017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就在中国市场开启了电动化战略。同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安徽与江淮汽车共同成立了集团在华第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大众安徽是集团在华首家控股整车合资企业。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的布局涵盖生产、研发和采购职能,并将扩展成为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级创新中心。

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大众汽车集团把握市场发展脉搏,充分挖掘并利用市场的创新势能,不断加深本土化,加速在中国的转型。通过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并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进行合作,以及携手小鹏汽车、上汽集团等中国汽车制造商,集团持续推出新的电动车型,拓展产品组合,并以“中国速度”将前沿的本土技术引入旗下品牌车型。通过这一方式,产品开发周期将缩短30% 以上,同时将更有针对性地聚焦并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正在共同开发两款专属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

40年:深耕中国市场 连接五千万客户

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众汽车集团保持着稳固的市场地位,在新车销量以及汽车保有量方面均显著领先。如今,约5000万中国车主驾驶着来自集团旗下品牌的车型。此外,集团旗下如奥迪、大众汽车等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亦超出市场平均水平。40年来,大众汽车集团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目前,集团在中国拥有超过3500家经销商,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形成集团旗下品牌与客户紧密联结的纽带。大众汽车、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宾利和兰博基尼等集团品牌在中国共销售约160款车型,杜卡迪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销售十款摩托车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拥有39家工厂,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集团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包括与地平线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功能,与中科创达共同开发信息娱乐系统,以及与上海沐传工业设计在用户体验领域展开合作等。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共有超9万名员工,是在中国市场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欧洲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致远价格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