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北京

顶配不到14万,这款合资中型SUV“德味”十足,试驾捷达VS7

捷达品牌自从去年推出之后,旗下车型凭借着大众品牌的技术支持、情怀牌的出击以及亲民的售价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今年3月份,捷达中型SUV车型VS7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为10.68万-13.68万元。在今年上半年车市不景气的背景下,捷达VS7仍取得了月均接近5000台的销量成绩。这次试驾,笔者就来体验一番捷达VS7这台10万级德系中型SUV,看看其实际表现如何。

谈及大众的经典动力组合,大家或许会想到EA211 1.4T发动机+7DCT变速箱。而捷达VS7上搭载的却是EA211 1.4T发动机+爱信6AT变速箱。其中,1.4T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和很多大众车型一致,均为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50N·m。

上手体验,捷达VS7初段的动力输出很柔和,油门踏板比较线性。刹车给人的脚感很贴实,不过走走停停的城市拥堵工况,我个人感觉它的刹车踏板设定有些偏高,踩踏有些不舒适。

上了高速之后,深踩油门后发动机会经过一定的涡轮迟滞之后才会作出反应,如果加油超车则需要0.5-1秒反应时间。与之配备的爱信6AT变速箱加减速过程中换挡平顺,该变速箱还是能很好的理解驾驶员的意图。

本次试驾我们途径了峨眉山盘山公路,在连续的弯道、起伏的山路行驶,笔者认为D挡位驾驶多少有些乏力,不过切换到S挡后驾驶会变得自如不少。底盘方面,捷达VS7采用了前后双独立悬挂的设定。它的悬挂调校软硬适中,在经过连续细碎颠簸路段时,滤震性还算不错;经过较大颠簸时,车身起伏比较明显,高速过弯时侧向支撑也稍显不足。

捷达VS7搭载一套规格为225/50 R18的玲珑GREEN-Max HP200轮胎,这是一款为轿车和城市SUV设计的舒适型轮胎。NVH方面,怠速状态下,车辆可以隔绝大部分车外噪音;行驶过程中,胎噪及风噪稍大一些,发动机的声音会随着转速的提高,相对应的传递到车内。

值得一提的是,捷达VS7的燃油经济性表现可圈可点,高速巡航状态下,这台中型SUV百公里平均油耗仅为7.1L;盘山公路驾驶,全程开启发动机自动启停并将自动空调设置在23℃的状况下,其百公里平均油耗在8L左右。

造型方面,捷达VS7采用捷达家族化的设计。前脸六边形进气格栅为点阵式的设计,看起来相当精致。前大灯组和格栅相互融合,捷达VS7配备了远近光一体式LED大灯与LED日行灯。

捷达VS7的车尾层次感丰富,“Y”字型尾灯点亮后视觉效果突出,排气采用了隐藏式的布局,后保险杠上方还设置了一条贯穿式的反光条,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下方的银色护板和前脸相呼应。

来到车内,捷达VS7的中控台采用了向驾驶员一侧倾斜的设计,便于驾驶员操作。各功能区域的划分也很清晰。材质方面,中控台上方、门板等处采用了大量的硬质材料,不过菱形纹理的应用可一定程度弥补档次感的不足。

捷达VS7的方向盘握感还算不错,左侧是多功能按键控制巡航系统,右侧是多媒体系统控制按键,机械式仪表依旧是熟悉的大众风格。

多媒体配置上,捷达VS7的高配车型配备了10英寸中控屏,内置了J-CONNECT车载互联系统,支持自然语义声控、车载蓝牙、第三方APP应用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其他功能配置方面,这台顶配版的VS7表现也十分亮眼。它搭载了自适应巡航、一键启动、Autohold、电子手刹、360°全景影像、无线充电、CarPlay和 CarLife手机互联、前排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配置。

空调区域支持全触摸操作,面板触摸灵敏度很高,触感不错。捷达VS7的顶配车型还配有座椅加热,这个配置对北方用户来说在冬季相当实用。

捷达VS7的座椅皮质座椅填充柔软,舒适度不错,主驾驶位支持电动调节,副驾驶座椅为手动调节。全系车型标配了可开启全景天窗,尺寸很可观,可一直延伸到后排乘客头部,提升了车内通透性。

捷达VS7的后排配备了一个USB接口和12V电源保证了后排乘客的便利性。后排地板的隆起较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中间的乘坐舒适度。

捷达VS7后备厢容积达到了548L,常规深度为910mm,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后排放倒后,最大深度可达到1910mm。不过后排座椅放倒后不能和后备箱地板齐平,这多少会影响实用性。

在这20多年间,捷达轿车凭借着出色的品质赢得了大批消费者们的追捧。如今,“捷达”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牌,其定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捷达品牌已经推出3款车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捷达VS7作为捷达品牌的首款中型SUV,就试驾体验来看,它很好的传承了大众的“基因”,这种“德味”的品质感并不因品牌让人陌生。此外,再结合其配置方面的厚道表现,笔者看好捷达VS7这款高性价比合资中型SUV的市场前景。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有何区别?其中差异有多大?车主该怎么选

中德合资汽车企业的典范: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作为中德合资的典范企业,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合作经验。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虽然都是中德合资企业,但在股权结构、成立时间、产品线布局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双方在合作初期的不同定位和发展策略。

一汽大众由中国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经营,中方持股51%,是大众集团在华的主要合作伙伴。公司成立于1991年,主要生产奥迪和大众品牌车型,产品定位较为高端,更接近纯正的德系车。

上汽大众则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大众集团合资,双方各持股50%。作为中国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之一,上汽大众成立于1984年,成立时间较早。公司除了生产大众品牌车型,还生产斯柯达品牌,并为中国市场开发了许多专属车型,产品线覆盖从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多个细分市场。

虽然存在差异,但两家公司都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合作模式不仅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特色,也为国内外汽车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南北大众的本质差异:产品线布局与品质理念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产品线布局和品质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是源于两家公司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策略。

产品线方面,上汽大众的布局更加全面,覆盖了从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多个细分市场。除了生产大众品牌车型外,上汽大众还拥有斯柯达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上汽大众推出了许多专属车型,如朗逸、途观L等,这些车型在海外市场是看不到的。

一汽大众的产品线则相对单一。它主要生产奥迪和大众品牌车型,更多是将德国大众在欧美市场的现有车型引入国内,并根据国情做出适度调整。一汽大众的车型在外形和内在基因上更接近纯正的德系车。

在品质理念上,两家公司也有所不同。一汽大众更加严格遵循德国大众的标准和品质要求,致力于保持产品的德系血统和纯正性。比如高尔夫、迈腾等车型,就力求保持纯正的德系风格。

而上汽大众则更加注重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创新。它会在保证品质的对车型的空间布局、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做出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国人的使用习惯。

这种差异也直接导致了两家公司产品在驾驶体验上的不同。一汽大众的车型底盘调校相对偏硬,操控性能较为出色,给人一种运动化的驾驶感受。而上汽大众的车型则更侧重乘坐舒适性,底盘调校相对偏软,驾驶体验更加圆滑。

理性选车 共赢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具体购车时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如果你追求纯正的德系驾驶体验,更看重运动性能和操控感受,那么一汽大众或许更加贴合你的口味。一汽大众的车型在外形内饰上更接近德国大众的风格,底盘调校也偏向运动化,能给你带来扎实的驾驶乐趣。

但如果你更看重车内空间、实用性和性价比,上汽大众的产品线或许更适合你。上汽大众在保证品质的会根据国人的使用习惯对车型进行优化,使之更加宽敞舒适,且价格相对亲民些。

除了上述差异,两家公司在售后服务和经销商网络布局上也存在一些区别。一汽大众的经销商网络相对集中在北方地区,而上汽大众则在华东地区占据优势。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临近某一家公司的经销商网点,在日后的维修保养上也会更加便利。

无论选择哪一家,都要根据自身的真实需求和使用习惯来权衡。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双方在中国市场多年的深耕细作,两家公司都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它们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进一步创新求变,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

东北多家头部企业南下,是“南迁”还是“南扩”?

哈尔滨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新京智库首席研究员 柯锐

近日,有消息称,东北三省的多家头部企业“南迁”。

其中,一个屡被拿来举例的“梗”是,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人员搬迁,将从位于北方的总部南下到浙江杭州的钱江新城。

此外,近年,总部位于辽宁沈阳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扬州成立研究院,也被一些人视作东北企业“南迁”的典型。

东北地区多家头部企业真的“南迁”了吗?事实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一汽奥迪、沈飞布局南方的市场考量

据报道,不久前,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对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迁址杭州原由一事回应称,“一汽奥迪(销售)从长春迁至杭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南方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非常旺盛。”

据悉,2月10日,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奥迪销售)在杭州注册成立,其正是上述被提到的所谓“南迁”的机构。

据了解,一汽奥迪销售是由原来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整体升级而来,负责一汽奥迪国产与进口车,以及今年1月落户长春的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PPE产品的在华销售业务。

南方人口密集,市场需求旺盛,对于汽车品牌而言,在相对发达城市设置销售公司,的确有利于拉动销售业绩。

调查显示,豪华车的区域市场特征较为明显。奥迪在北方市场表现相对较佳,而在南方市场,其竞争对手奔驰、宝马则表现更好,奥迪表现相对较弱。可以理解,一汽奥迪销售布局杭州,的确有提升南方市场的考虑。

此外,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落户长春,而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在杭州注册成立,看得出,奥迪实现了将电动车的销售、生产南北分布与连线的格局。

一般而言,很多大型车企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是一体化布局的,都围绕在总部周围。但是,研发、制造环节更倚重于人才,而销售环节需更贴近用户,因此,将销售端前置,设立到市场最前沿,也是符合经营管理规律的。

实际上,既有北方车企(如一汽奥迪)将销售公司南移,也有总部在南方(如武汉)的车企将销售总部设立在北方地区(如北京)。

这都是企业做出的理性的市场抉择行为。而这种企业将局部业务迁址布局的现象,尚不足以被解读为头部企业“南迁”。

至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布局扬州,也有部分类似因由。

2019年3月30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签约仪式在扬州举行。对此新闻,有网友跟帖点评称“东北在其他地方开设分部挣钱”,话虽有调侃之意,却也不是毫无道理。

人才和环境对研发机构至关重要。作为老牌飞机研发机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以外设立分支机构,到扬州落子布局,一方面,方便吸纳南京、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区域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这样也更便于对接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以及该地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而该项目也得到了扬州市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江苏省2019年重大工程。

可见,这两大机构在南方布局,可以理解为适应市场变化做“增量”,而不是将企业搬离原地。

东北地区投资仍在两位数增长

企业选择合适的新地方布局发展,这是常见的市场现象。

东北一些企业等机构向外布局,不足以得出东北企业“外逃”的结论。

近些年来,东北企业机构有向外布局的,同时,也不乏企业机构新投资东北地区的。

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804亿元,同比增长19.9%;比2019年1—4月份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3.9%。

其中,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投资增长15.2%,相比东部(投资同比增长18.6%)、中部(投资增长30.7%)的投资增长率较低,但是其两位数的增长率也较为可观。

东北三省主要城市中,今年一季度,沈阳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增速比1-2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延续逐月回升态势。

沈阳 图片来源:Unsplash

哈尔滨市发改委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2个百分点和26.9个百分点,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2位、东北四城市首位。

近年来,东北的经济整体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今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数据中,辽宁省的GDP数据达到5844亿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速12.9%(对比2019年同期名义增速7.9%)。东北三省中,辽宁同比名义增速最快。

据官方数据,2020年,长春市GDP增长3.6%,跑赢全国GDP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一汽整车产销量大幅领先全行业,红旗品牌跨越20万辆产销量,创100%增速佳绩。

以一汽为龙头,长春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吸引了大批汽车产业链项目。其中,投资48.93亿元的玲珑轮胎年产1420万个轮胎项目,是2020年长春单体投资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之一。

相对中东部地区,东三省GDP增速较低。但是,东北地区投资没有负增长。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从横向上相比有较大差距,但纵向上与自身相比较,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阶段。只是和其他省份比增速相对缓慢,所以在全国的排名出现下滑。

东北地区人口下降值得重视

近些年,东三省GDP增速相对较低,这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与老龄化加剧、人口外流、产业结构、环境等因素相关。其中,人口因素是重要原因。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此外,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比十年前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再者,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人口总量下降和老龄化加剧,对经济会有不利影响。

当前,人口问题可以说是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

以辽宁为例,2015年,该省成为全国唯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地区。至今,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5年为负数。

辽宁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落实生育政策,遏制人口总量下降态势”。此外,还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引导域外人口流入,遏制人口总量下降态势。

东北地区人口减少,固然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许多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洲、美国都有这种现象。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8年,美国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人口大量外流至南方。自2010年以来,已有超过100万人从纽约地区(包括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和长岛的部分地区)迁移到美国南部。

我国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和中部地区发展快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这对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有较大吸引力,也会导致东北人口外流。

这一现象固然是全球性规律,但也值得东北地方重视。

选准合适发展方式、补齐发展短板

一汽奥迪、沈飞等机构赴南方布局,虽然不代表这些企业“南迁”,但也表明,南方发展成绩斐然,的确有值得东北企业借鉴学习的地方。

奥迪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前,东北地区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短板。其中,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足,是一个关键“短板”,这会导致体制机制、产业上的内生动力不足。

不过也要看到,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基础较好,潜力很大。东北人才储备丰富,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率达到67.71%,在全国数据排在前面。

此外,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这些年又新成长起来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企业,近年来投资增速可观,东北地区具备很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东北的基础较好,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例如东北一些地方不一定非要与东部沿海地区比拼工业,而可以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方面有所作为。实际上,东北地区具有纵深发展这些产业的资源优势。

比如,《2019年主播职业报告》显示,职业主播占比最高的前10个省份,排在前三位的正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东北可借助互联网经济风口发展网红经济和旅游业,在新赛道实现新突破。

当然,东北企业也可通过赴南方地区布局落子,或者通过与南方企业加强合作,学习南方的先进做法和优秀理念,补齐自身短板。

东北地区未来产业转型成功了,经济有更大活力了,就会吸引人在此安居乐业,从而实现地区人口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编辑:张笑缘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来源:新京报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北京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