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视3.15曝光大众途锐暗藏缺陷?
排放丑闻跟消费者有啥关系。
普通消费者根本不在乎啊。
三菱当年怎么对待中国消费者的?而且三菱也造假。
不光三菱造假,日本人造假还少么?
高田气囊造假案你们都忘了?
神户制钢造假你们忘了?
日本商船海上拦腰折断这种事儿你们都忘了?
大家不是该买还买么?
汽车行业最恶劣的5次造假事件!大众占了3次,“优等生”跌落神坛
一提到德国的产品,普罗大众就直呼“很好”,老百姓一买工业产品,就找“德国造”的。
较早工业化、自动化提升了德国制造的效度与精度,从汽车到指甲刀,人们对于德国制造推崇备至,甚至从合理美化上升到对德国国民性的神化,“它们可能是‘小公司’、‘慢公司’、‘笨公司’,却是‘牛公司’”溢美之词充斥于全球,“德国人讲究规则、细致严谨、理性睿智”,在很多人心中俨然超凡脱俗。
但是,事实上德国也出了很多造假事件的,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方面。
今天, 我们来盘点德国汽车行业最恶劣的5次造假事件,看看你知道几次。
NO.1 大众汽车“排放门”事件
2015年9月18日,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
美国监管部门18日指认,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所售部分汽车安装了专门应付尾气排放检测的“失效保护器”,这套软件能在尾气排放合规测试时自动调整发动机,以低报废气排放量。
这样一来,它们在车检时能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使用中却大量排放污染物。
当时,大众涉及排放造假的车型主要有2009年-2015年生产的捷达、高尔夫、甲壳虫和奥迪A3以及2014年-2015年生产的帕萨特,加起来大约有48.2万辆。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大众汽车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罚款。之后,大众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以及部分柴油车车主达成和解协议,同意花费147亿美元支付相关集体诉讼,并支付43亿美元罚款。
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因排放造假,德国也给大众集团开出了高达10亿欧元的罚单,此次罚款甚至突破了此前德国对单一公司最高罚款记录。
除此之外,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法国、英国、韩国、挪威、澳大利亚等超过10个国家对大众集团旗下车型排放问题进行调查。
其中,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监管机构纷纷向大众集团开出了巨额罚单,韩国在开出罚单的同时,甚至还撤销了80款大众汽车及其高档奥迪(Audi)品牌在韩国的认证,并责令停售。与此同时,瑞士在“排放门”事件后也禁售了大众部分车型。
大众汽车的这桩案件被舆论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系统性公司诈骗案,该事件的发生导致大众股票下跌了31%,还导致导致大众汽车支付了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罚金和赔偿,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财务状况,公众对于品牌的信任程度降到历史最低,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大量购买了2008年之后销售的捷达、甲壳虫、高尔夫、奥迪A3和2014至2015款帕萨特等车型的车主都要求大众公司回收相关汽车并退款,也有不少环保人士在大众公司的各家门店外进行游行抗议。
NO.2 博世公司涉嫌提供作弊软件
博世公司涉嫌提供作弊软件,博世公司作为大众汽车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卷入了“排放门”事件。
因“排放门”事件,大众已经支付了超过270亿欧元的罚款。为了挽回公众的信任和“德国制造”的声誉,德国监管部门不仅针对柴油车排放超标污染推出了各项举措,同时逐一排查与“排放门”有关的企业,博世因此遭到波及。
博世被指控提供了与大众汽车“减效装置”相关的零部件和软件(EDC-17控制单元),它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柴油发动机的运行和排放控制系统进行调节。这个零件可以说是所有作弊行为的核心,因为它能够检测出车辆是否处于排放测试环境中,然后能对数据进行操控。
尽管博世否认负有法律责任,但该公司最终同意向美国大众柴油车主赔偿超过3亿美元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博世第四次被指控参与车企作弊了。早在2018年,戴姆勒也被指控了,随后指控又被否决,不过去年底原告方重新修改了指控,把博世也列入了被告行列。
博世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参与了作弊装置的研发,还帮车企一起隐瞒了美国的监管机构。
NO.3 戴姆勒集团使用软件造假
2019年,德国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也因涉嫌用软件造假方式让旗下数万辆汽车通过尾气检测,再次受到德国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联邦汽车交通局调查。
此前戴姆勒已下令召回300万辆汽车,来修复柴油发动机的过量排放。而此次这些问题汽车为2012年至2015年间生产的柴油版奔驰GLK220CDI运动型多功能汽车。
德国联邦汽车交通局于2018年发现这些汽车的柴油发动机涉嫌软件造假并展开调查,最终戴姆勒也被罚款66.7亿元。
而在1年后,也就是2020年,美国司法部又指出,戴姆勒股份公司违反环境法,使用所谓的“失效装置软件”规避汽车尾气排放措施,在美国销售了约25万辆柴油发动机不符合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的小轿车和面包车。
最终,奔驰母公司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和美国联邦政府达成和解,同意就尾气柴油车排放超标支付15亿美元(约102亿人民币)的赔偿金,其中包括8.75亿美元的民事罚款。
NO.4 德国车企垄断为期排放清洁技术
2017年,欧盟委员会调查发现,大众、戴姆勒和宝马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存在非法垄断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清洁技术的行为,这些公司被怀疑定期举行秘密会谈,垄断了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清洁系统,违法了欧盟反垄断法规。
经过近4年的调查拉锯战,就在2021年,欧盟委员处罚的靴子终于落地,大众、宝马分别被罚5.02亿欧元、3.73亿欧元,戴姆勒则因为提供了关键信息免于处罚。OPF技术的垄断联盟则因为证据不足,不再被追究。
这样的处罚力度要远低于当事企业的预计,宝马曾在2019年年报中计提14亿欧元拨备金,来应对欧盟反垄断诉讼,2020年年报又下调到10亿欧元,而实际罚款只有3.73亿欧元。
NO.5 德国五大车企组成“造假者联盟”
2015年的大众排放门不仅“绊倒”了自己,还顺带炸出了一波“共犯”。
德国五大车企组成“造假者联盟”,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和戴姆勒被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研发、生产等领域私下串通,消除竞争,隐瞒零件供应商和消费者。
外界一致认为此类合作已结成卡特尔联盟,他们还以德国作为单位,拒绝一切如福特等外国车企加入此组织。
他们在柴油乘用车的尿素储存容器上做手脚,故意限制容积以节约成本。
我们都知道柴油乘用车释放出的氮氧化合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必须使用一种名为Adblue的尿素进行反应。尿素需要储存容器,而德国车企正是在储存罐上联合做了手脚。经过戴姆勒、奥迪、宝马与大众集团的反复磋商,最后达成了一致,所有柴油车的尿素储存罐均为8升。
同时,这“造假者联盟”还使用作弊软件帮助车辆通过排放测试。
关注丨康明斯被举报发动机排放造假?官方发布声明予以否定
文:汽车日报 陈灿
[汽车日报 行业] 日前,康明斯中国官微发布声明,承诺和保证绝对不存在任何造假行为。在声明中该企业表示,包括15升天然气发动机在内的所有产品全部都严格按照中国的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开发、测试和认证,所有产品全部满足排放指标要求,康明斯可以随时接受国家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
康明斯中国的官方声明
此前,网络上流传一封《关于装配中国康明斯天然气发动机的重型卡车排放造假问题的举报信》,其中指出康明斯在中国销售的15升燃气发动机具有漏气量偏高的原始设计缺陷,导致油底壳在高压下会形成爆炸。为了解决隐患,康明斯设计了隐蔽式PRV泄压阀,替换了发动机其中一个机油加注口盖,以此缓解曲轴箱压力,解决发动机油底壳爆炸缺陷。但此举导致发动机曲轴箱的气体污染物容易通过泄压阀直接排向大气。
在举报信曝光之后,康明斯内部人士就驳斥了上述观点,称其严重误导大众。“整车和发动机在正常使用条件,尤其在法规规定的测试工况下,曲轴箱压力是负压状态,负压状态下,泄压阀长期是关闭状态,常闭阀不存在将污染物直排大气的风险。只有在极其极端的使用环境下,且一系列保护装置都失效的情况下,才有启动的风险。”且该泄压阀是选装件,作为安全装置并非排放件,不在申报和认证的范畴。
康明斯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民事罚款金额
据悉,去年年底,因为通过安装所谓的“失效装置”以绕过或禁用排放控制装置,从而导致数十万台发动机排放过量污染物,康明斯曾被美国司法部门罚款16.75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民事罚款金额。具体来看,2013年至2019年期间,康明斯在63万辆RAM皮卡车发动机上使用了失效装置;2019年到2023年在33万辆RAM发动机上使用了未公开的辅助排放控制装置以绕过排放控制要求。
回顾大众“排放门”事件,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图片来源:度哥
上周,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成为市场关注热点。《车圈能见度》也对该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常压油箱有什么‘猫腻’”进行了分析。
在此前的声明中,比亚迪方面未直接回应常压油箱的问题,只是提及“不符合送检状态”“不正当竞争”“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等词,这也让不少吃瓜群众觉得比亚迪是在避重就轻。
不过,5月29日,事情似乎又有了些变化。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易与多名投资者互动,表示其在2020年推出了第四代插电混动方案,基于电动车平台进行全新设计,采用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实现了发动机与车轮解耦,EV模式下发动机也能灵活启动进行脱附,因此采用常压油箱也可符合法规要求。
在监管部门尚未完成审查结果时,一切都难以下定论。只是如果最终比亚迪被判定违规,可能会面临大规模的召回、罚款,甚至禁售相关车型。
本次,《车圈能见度》将从另一个视角出发,通过回顾“大众排放门”事件,给予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些新的启示。
1
大众排放门始末
●
一直以来,德国制造都是以“严谨”“靠谱”“耐造”等形象展露于世人眼前,“精益求精”甚至成为其代名词,也是世界各国制造业争相模仿的对象。
作为制造业重技术程度较高的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制造的品质也是被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认可,大众在全球范围的畅销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排放门”事件的出现,无疑让大众集团的诚信问题暴露在全球消费者的视野中。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德国青年科学家Peter Mock说起。2014年5月,他在对帕萨特、捷达和宝马X5进行道路排放测试中发现,大众的燃油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喷射有害废气。
起初Peter Mock以为是因为欧盟排放标准比美国更低所导致的,于是他转而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寻求合作。但是在美国的实际道路测试中,他依旧发现2012款捷达的氮氧化物超标15-35倍,2013款帕萨特超标5-20倍。然而,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随后在实验室测试这批车辆,竟然都显示符合当时的排放标准。
这些车在实验室和在道路中的测试结果大不同,引起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注意,并要求大众公司给予解释。
起初,大众回应称,高污染排放的原因是“各种技术问题和超出预期的使用情况”,并召回了近50万辆汽车。
2015年5月,美国环保署再次发现大众汽车的氮氧化物排放严重超标。作为回应,大众还是坚称是技术问题需要改进技术。
直到2015年夏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大众针对排放超标给出充分解释,否则2016年将不允许大众柴油车上市。直到此时,大众才承认在这些汽车上设计并安装了减效装置。
大众究竟是如何操作,成功骗过了实验室的检查的?
其实原理也很好理解。为了通过美国环保局的排放检测,大众给2.0TDI 柴油机增加了一个“失效保护器”,并配备了一套“复杂的软件算法”,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是否在接受测试。当该装置检测到了当前车辆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就会打开尾气净化装置;如果检测到是在室外正常行驶,就会选择关闭尾气净化装置。
于是,在2015年9月18日这天,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加利福利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发布声明,公布了大众汽车的罪责。自此,大众集团也一直在面临着各国严重的“讨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
后果很严重
●
当时,大众涉及排放造假的车型主要有2009年-2015年生产的捷达、高尔夫、甲壳虫和奥迪A3以及2014年-2015年生产的帕萨特,加起来大约有48.2万辆。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每辆违规排放车辆最高可罚款3.75万美元。所以理论上来说,大众要面临180.7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之后,大众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以及部分柴油车车主达成和解协议,同意花费147亿美元支付相关集体诉讼,并支付43亿美元罚款。
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因排放造假,德国也给大众集团开出了高达10亿欧元的罚单,此次罚款甚至突破了此前德国对单一公司最高罚款记录。
除此之外,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法国、英国、韩国、挪威、澳大利亚等超过10个国家对大众集团旗下车型排放问题进行调查。
其中,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监管机构纷纷向大众集团开出了巨额罚单,韩国在开出罚单的同时,甚至还撤销了80款大众汽车及其高档奥迪(Audi)品牌在韩国的认证,并责令停售。与此同时,瑞士在“排放门”事件后也禁售了大众部分车型。
此次排放造假事件,也让大众集团高层迎来了“大换血”。原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被迫辞职,奥迪前首席执行官施泰德因事先对排放造假知情,甚至建议采取造假措施而被捕。
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此次“排放门”事件中涉及的都是柴油车产品,而在国内消费者看来,柴油车往往代表着体积大、污染高。为何大众集团会如此重视柴油车?
这里《车圈能见度》给大家科普一下。以前,许多欧洲政府以及汽车巨头都是柴油车的坚定拥护者,因为柴油车的供油系统更加简单,具有低油耗、低成本、大功率、故障率小等优势。至于大家对于柴油车高污染的印象,以大众为首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相信可以通过清洁柴油技术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在此次“排放门”事件后,燃油车的环保性饱受质疑,大众也停止了新一代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并宣布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总结来说,“排放门”事件不仅对大众的盈利、信誉产生了重大影响,冥冥之中也结束了一个属于燃油车的旧时代运作逻辑。
3
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
说了这么多,大众“排放门”事件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就是最基本的:不要欺骗、敷衍消费者。
在大众“排放门”事件中,由于一开始大众集团并未果断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是企图以“需要改进技术”为借口搪塞过去,直到美国环境保护署下最后通牒时才承认错误,降低了世界各国政府及消费者的信任度。
同样,在此次比亚迪的回复中,一开始只是提及“不符合送检状态”“不正当竞争”“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等,未直接回复最核心的问题——使用的常压油箱是否满足排放标准,因而引起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反感。
直到事件持续发酵,比亚迪才正面回应核心争议,称自主研发的常压油箱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要知道,在如今消费者群体意识崛起以及国家对环保监管层面愈发重视的今天,欺骗、敷衍消费者无异于饮鸩止渴,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降低,竞争趋于内卷,车企及供应商应该转变思维,放弃过去粗狂发展模式,更加专注于细节,不能总企图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做文章。
比如国内许多科技创业企业在为车企做研发服务时,往往不会一环一环地做测试,而是为了省时,直接将所有产品都做成时一块放在车上做测试,加上没有写文档的习惯,导致出现错误都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反观许多海外成熟的Tier 1供应商,甚至连螺丝这一细节都会成立专门的部门,去研究上螺丝时快慢、轻重对于日后质量的影响,并会检查扭矩是否会因振动而松开,从而避免日后可能会损失上亿元的召回。
总而言之,这几年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希望国内优秀车企和供应商能够戒骄戒躁。毕竟即使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增长状态,这也就要求车企和供应商需要更加仔细打磨自己的产品、更加尊重消费者,用硬实力和诚信换取行业长远发展。
作者 | 古月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