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质保部是干什么的

防患未然数字先行 一汽-大众质保体系全面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汽-大众质保体系全面拥抱数字化变革,用大数据提升质保能力,从研发端到生产和售后端,再到供应商端等环节,通过数字化“链接”,打造了涵盖品质预警、监督、管控及把关的全链条保障体系。正如一汽-大众质保总监张博所说:“一汽-大众的质保理念,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贯穿全价值链的预防式质量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和过程质量。”

中医问诊,讲究“望、闻、问、切”,通过既定的流程,给患者诊断;新车下线,也讲究“看、敲、嗅、摸”,由质检员把关的这些,称为“感官品质”。当然,一辆汽车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其品质保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远远不是“看、敲、嗅、摸”四个字所能概括。

8月底到9月初,一汽-大众开启了质保体系走访活动:从长春本部,到佛山工厂;从汽车视镜,到驾驶舱、发动机舱……全面、系统、灵活、生动的展示出一汽-大众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什么叫“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近年来,一汽-大众质保体系全面拥抱数字化变革,用大数据提升质保能力,从主机厂到供应商,再到售后服务等环节,通过数字化“链接”,打造一个提前预警、过程监督、产品管控及把关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数字先行 预防式管理

据张博介绍,构建用户导向的“预防式质量管理体系”是一汽-大众质保秉承的理念,该理念旨在快速消除用户抱怨,并对失效模式进行萃取,形成用户导向的关键特性参数库,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用户诉求向前序快速传递。在全链路中,开发并制定产品拦截和过程控制方案,避免缺陷流向市场,并预防问题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的螺旋式上升。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要借助数字化,提升软硬件实力,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据了解,一汽-大众质量板块,在近年来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IT系统对业务的覆盖度已超过了76%,在研发、供应商、生产、售后等领域均有IT系统支撑,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推动质量管理模式升级。

“首先要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化,它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数据多走路,人员少跑腿’,尽量降低和剔除人为因素对质量把关的影响。” 一汽-大众长春大众质保部部长范翠锋说,“确保所有的检查环节数据统一入湖,实现五大基地质量检查数据的共享。同时为确保质量数据的快速流转,自开发了一站式的问题管理系统,实现售后端的问题向生产端快速传递,并通过问题的柔性化流转和解决,最终实现问题经验总结的沉淀共享。”

将重心前移,从事后的“救火式管理”,转化为事中甚至是事前的“预防式管理”,就需要从管结果转变为管过程,识别需要监控的产品特性和过程要素,并进行100%监控和预警,保证参数在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据范翠锋介绍,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就会发现管理幅度和数据量是惊人的,就要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

以目前管理要素来看,假如一汽-大众质保体系需要监控20个车型100个重点零件,每个零件预期有30个要素,每分钟监控一次,这么一算,每天的数据条目就高达7200万条。面对这么大的数据量,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必须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撑业务的变革。

除了主机厂端装配的全程监控,一汽-大众质保体系还针对1000多家供应商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持续提升供应商过程管控能力,2022年内供应商设备数据采集解决方案覆盖度将稳步提升。帮助供应商实现管理重心由“产品质量”向“过程质量”的转变,最大限度降低各方损失。

“例如,我们曾通过数字化监控系统识别出某供应商ABS烘料温度超差,这可能导致材料变形,通过系统的自动预警,负责人迅速联系供应商回调温度,规避了潜在的质量问题,整个过程不到6分钟。”张博介绍说。

数字支撑 高效而稳定

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质保体系的能力,很突出的表现在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持续、稳定的迭代和升级。据了解,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过去线下手工统计质量数据的方式,转变为线上自动化的方式,例如,过去每周都需要统计五大基地在生产、售后等环节的质量数据,需要超过10个人/日,如今系统自动采集、一键生成,节省了大量时间,让质保的工程师有更多精力聚焦于质量数据的分析,更精准的识别和解决用户抱怨。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实现生产的全过程监控,这与此前的人工抽检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焊点强度的检验,此前需要人工通过橡皮锤敲击来主观判断焊接强度,如今数字化系统可直接从电流等焊接参数中捕捉每一次的焊接情况,无需人工抽检,直接将工艺稳定性提升了一个量级。

长春富维汽车视镜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维视镜)作为一汽-大众的优质供应商,在响应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及效率,各职能板块在逐步开展和完善数字化转型工作,包括ERP财务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管控系统、PMS采购管理系统等多板块的数字化系统开发应用。

“在一汽-大众数字化小组的支持下,为我司生产质量管控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全新思路,通过对于原材料入库检验数据,产品各个工序环节的生产过程关键特性参数,以及产品试验检测等数据的采集、监控及分析,实现了关键特性、特殊特性的实时监控。”富维视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稳定性,且在检测过程中节省了一定的人员工时,提高了人员效率;通过数字化改善项目,为我司QMS生产质量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与富维视镜感受相同的,还有烟台正海合泰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合泰),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转型极大提升了公司运营和竞争力,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从巡检、抽检和飞检,提升为在线实时监测,从结果管控,向前延伸到过程管控。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通过设备自动化和生产过程再优化,生产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除了在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还极大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据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方面介绍,围绕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孵化了“佛山小智”这个品牌,系统部署了“小智同学2.0”孵化方案,并在今年8月份孵化出“小智之眼”视觉技术和“小智安防”无感入厂技术,前者应用于涂装、总装专业,在对应业务数智化的同时还实现超30万元的成本节约;后者运用5G+人脸识别技术,连通粤康码防疫数据,实现入厂时一次刷脸,三重判断(防疫健康预判、实时校验及体温测量),打造出全国第一个封闭式场景下的人员出入的防疫与安全管理,实现工厂防疫精准管控。

当然,数字化转型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当前所作的一些工作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一汽-大众质保部还将继续致力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数据质量的治理提升、数据价值的挖掘分析等工作。张博强调,沿着正确的方向,保持热忱,拥抱变化,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一定能有更多的成果涌现,不断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中国经济网 记者黄春棉)

探秘一汽-大众质保体系,揭开白金品质背后的超白金实力

汽车作为家庭消费中价值较高的耐用品之一,其产品品质向来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量媒体和用户也在积极发表观点。但无论是媒体的评论,抑或用户的见解,都莫衷一是,舆论场难以形成统一认知。同时,部分用户还存在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一些明显认知误区。

而就在6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A4L在2019中国生态汽车评价结果(C-ECAP)中,获得了豪华车品牌中的唯一白金认证。其中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上,奥迪A4L表现出众,8项挥发性有机物(VOC)测量值均在国标限值之内,其中6项物质的控制获得满分,消费者尤其关注的甲醛、苯的测量值仅为国标限值的1/5。该结果一经宣布,在行业、媒体和社会层面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面是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质疑,一面是权威机构的证言,两厢对冲之下,针对车内空气质量相关认知误区的厘清显得尤为必要。借此,我们也走进了一汽-大众,去探访其产品品质管控、先进气味管理等体系背后的实力。

科普!车内空气质量=气味主观感受+VOC客观指标

车内气味问题之所以长久困扰汽车行业,主要原因为气味问题溯源困难、嗅觉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等。消费者往往也是“谈异味色变”。对此,国内最权威的汽车技术研究机构——中汽中心的专家表示,消费者将对气味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混为一谈,是造成其过度焦虑的主要原因。

专家介绍,车内空气质量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感受,即气味闻起来是否舒服;另一个是客观指标,即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是否超过限值,影响人体健康。用户往往简单在二者之间划等号,认为“有味就等于有害”。事实上,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闻出了异味不等于对人体有害;闻不到异味,也并不代表车内空气质量就一定是合格的。

专家表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科学判定,需要将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合起来。主观评价方面,汽车行业当前主要采用六级制评分法,受训的气味评价员在互不干扰的条件下,独立对样本气味进行嗅闻后,从“1级:无气味”到“6级: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之间,选择最符合个人感受的打分级别。客观检测方面,则是依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采用专业设备和流程,对车内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科学测量。

提醒!手持式检测仪无法准确评测车内空气质量

消费者之所以谈“异味”色变,除了容易将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混为一谈外,来自不专业检测仪器的结果误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度堪称“网红级”产品的手持式甲醛检测仪首当其冲。

不少商家声称,几百块、甚至是几十块,就能让消费者知晓车内是否含有有毒物质,以及其含量多少。然而,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2月份,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了对网红产品“甲醛检测仪”的风险监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 无一批“甲醛检测仪”产品示值误差符合技术要求,无一批次“甲醛检测仪”在设定的检测环境条件下的重复性符合要求。

对此,专家表示,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有一套严谨科学的流程和标准,具体包括:首先对受测车辆进行预处理,清除脚垫、方向盘套、香氛等后装饰件,然后在限定温度和湿度的整车气味仓内,打开车门静置6小时,完成车内气味的挥发;而后,关闭车门车窗,再次静置16小时后完成空气采样分析。整个测试过程对测试人员、试验环境、设备精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专家提醒,消费者判断车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还是要依托权威机构的客观检验,不能光凭主观嗅觉或是这种不靠谱的自测仪器。

探秘!一汽-大众质保体系、气味管理体系之精髓

在厘清了关于车内空气质量判定标准、检测手段等误区之后,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答:奥迪斩获的C-ECAP白金认证究竟成色几何?其产品质保体系、气味管理体系是否经得起推敲?为此,记者特意深入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基地去找寻答案。

据长春一厂质量保证部负责人介绍,一汽-大众拥有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员全过程质保体系。依托行业领先、获得德国康采恩A级认证、总投资超8亿元的测量间和实验室等先进设备,以及五地六厂编制超过2800人的专业团队,一汽-大众为所有下线产品提供从开发、生产到售后的全过程技术保障,从而打造出“最精致、最可靠、最安全、最环保”的高品质产品。

(一汽-大众着力打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员全过程质保体系)

说到这里,该负责人为记者列举了几项典型数据:“以打造最可靠的汽车为例,一汽-大众每一款车型在投产之前,都经历了多达10种工况的极端道路测试,测试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285圈的距离;同时,耐腐蚀达行业最严格标准,要求3年不锈蚀, 12年不锈穿。”

(一汽-大众是国内最早建立专业气味实验室的汽车企业,依托顶尖设备,对材料和零件进行严苛测试,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德国大众的要求)

而在消费者尤为关注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据记者现场了解,一汽-大众是国内最早介入该领域的车企之一,拥有覆盖产品开发、车型生产、售后监测的全生命周期车内空气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专业的主观评价团队、VOC管控流程,一汽-大众确保了每一辆下线的奥迪车型,其车内空气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和德国奥迪的标准要求。

(针对材料的气味监控方面,一汽-大众首选水性漆、水性胶等低气味低散发的绿色环保材料)

在产品开发阶段,一汽-大众便首选低气味、低散发的材料,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也践行了环保的理念。车型生产阶段,一汽-大众对材料、零件和整车进行系统全面的气味控制,并经过德国认证的“金鼻子”气味团队进行主观评价。主客观严格认证后,车辆方可准许批量生产。售后监测阶段,一汽-大众每年都会对大众、奥迪两个品牌的车辆进行用户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需求将调研结果反馈应用到新车型的开发上,从而以先于消费者的洞察,开发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一汽-大众拥有国内最高水准的整车气味仓,并于2018年获得CNAS认证,是目前豪华车品牌中唯一获得该认证的企业)

记者现场得知,一汽-大众“金鼻子”团队成员每年需接受200多次气味评价培训、77种方向评价培训,评分误差需小于0.5,混合气体辨别能力要大于5种。所有成员均经过德国奥迪和中国汽车摩托车联盟认证,并且每年会接受德国奥迪的对标审核,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VOC管控方面,一汽-大众在五大基地均拥有专业的整车气味实验舱,可同时进行8台整车的气味实验。2018年,一汽-大众整车实验舱获得CNAS认证,是目前豪华车品牌中唯一获得该项权威认证的企业。依托国内最高水准的整车气味实验舱和最先进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对所有材料、零件和整车进行散发性能在内的多项实验,有效管控VOC物质浓度。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结构性调整期,竞争日益激烈。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热度攀升,折射出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奥迪A4L斩获C-ECAP豪华品牌唯一白金认证、一汽-大众全员全过程质保体系和领先成熟的气味管理体系,不啻为一个参考样本,展示出车企应当始终坚守对产品品质的最高要求,保持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虔诚敬畏,由此,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陈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质保部是干什么的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