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成本与优化管理结构,大众集团力图提升2024年业绩
经观汽车
编辑/董辰 2024年5月3日,面对2024年第一季度利润的大幅下滑,大众汽车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措施,以期改善全年业绩。集团宣布了削减德国行政人员规模的计划,并为此拨出高达9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实施员工买断计划。符合条件的德国资深行政人员除正常遣散费外,还可选择额外领取5万欧元的离职奖励。
在财务方面,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营业利润达到226亿欧元,营业收入高达3223亿欧元。汽车业务部门的净现金流显著上升至107亿欧元。尽管如此,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财务指标均有所变动。
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25年至2029年的五年计划中将投资规模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和纯电动车型平台等。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推行“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并计划到2030年提供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同时与小鹏汽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大众集团宣布投资25亿欧元强化本土研发
4月11日消息,大众汽车集团在入华40周年之际,宣布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不断深化本土化开发进程,并使产品更有针对性地聚焦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实产品本土化的中枢
在强化本土研发实力的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也将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SUV,计划于2026年投产。新车型将加速集团在华产品矩阵的电动化进程。至2030年,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伙伴之一,大众汽车集团携手中国汽车工业走过四十年。1978年,大众汽车集团即开始了与中国的联系。1984年,集团在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成立。1991年,位于长春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40年来,桑塔纳和捷达车型为上千万中国客户带来便捷的个人移动出行,随后推出的朗逸和速腾等首批专属于中国市场的车型累计销量也达百万级。
上汽大众的首款车型——大众汽车桑塔纳
一汽-大众生产的首台捷达
从2017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开启电动化战略。同年,在安徽与江淮汽车共同成立了集团在华第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大众安徽,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首家控股整车合资企业。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的布局涵盖生产、研发和采购职能,并将扩展成为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级创新中心。
通过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并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进行合作,以及携手小鹏汽车、上汽集团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持续推出新的电动车型,拓展产品组合,并以“中国速度”将前沿的本土技术引入旗下品牌车型。通过这一方式,产品开发周期将缩短30% 以上,同时将更有针对性地聚焦并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量产
40年来,大众汽车集团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是巨大的用户基数。约5000万中国车主驾驶着来自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车型。奥迪、大众汽车等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超出市场平均水平。
其次是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拥有超3500家经销商,形成集团旗下品牌与客户紧密联结的纽带。大众汽车、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宾利和兰博基尼等集团品牌在中国共销售约160款车型,杜卡迪品牌也在中国市场销售十款摩托车车型。
再次是庞大的生产制造和研发体系。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拥有39家工厂,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集团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包括与地平线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功能,与中科创达共同开发信息娱乐系统,以及与上海沐传工业设计在用户体验领域展开合作等。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共有超9万名员工,是在中国市场拥有员工人数最多的欧洲企业。
大众汽车集团斥资69亿奖励离职
据媒体报道,为了精简人员提振业绩,大众集团将为提前选择离职的员工提供9亿欧元(约69.85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离职奖励。
当然,大众集团做这一决定并不意外。在4月中旬,官方就发出裁员的信号,表示为了紧缩成本,将计划为选择离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遣散费。该遣散费主要针对在5月31日之前决定终止协议的人,除了正常的遣散费外,还可以额外获得5万欧元。对于遣散费一事,大众汽车集团人力资源总监Gunnar Kilian表示,这是与劳资委员会达成一致的,希望共同让大众集团变得强大。
此外,在去年11月,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efer也曾表示,2024年是艰难的一年,多个市场面临沉重的压力且电动车订单不如预期。大众汽车品牌计划裁员,以提振公司财务前景。再往前一些时日,去年6月份,大众集团CEO奥博穆(Oliver Blume)也曾透露计划对大众汽车进行大规模重组,重组的第一步是削减成本,以提升集团整体利润。
实际上,大众集团精简人员的措施与大众集团在电动车市场需求疲软,销量不佳有一定的关联。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大众作为全球老牌车企之一在电动化浪潮中,表现得有些迟缓。面临来自特斯拉及不少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冲击,大众集团的销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3年大众汽车全球累计销量为487万辆,其中,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1.1%至39.4万辆。作为对比,特斯拉2023年全球销量为181万辆,在华销量高达60.37万辆。
当下,大众集团遇到的还不仅仅是竞争的激烈的问题,还面临着车企们价格战的压力。自去年以来,以中国市场为例,不少车企纷纷的打起了价格战,为此大众汽车也不得不跟进价格战,这样的操作无疑会降低了盈利能力。
据大众集团发布的最新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一季度大众集团销售收入为 755 亿欧元,低于去年同期的 762 亿欧元;营业利润为 46 亿欧元,同比下降 20%,营业利润率为 6.1%。税后利润37.1亿欧元,同比下降21.6%。对于利润的下滑,官方表示主要受销量下降、不利的产品组合以及固定成本增加影响。对于今年的进展,官方预计 2024 年销售额将同比增长 5% 以上,营业利润率将在 7.0% 至 7.5% 之间。
按照官方计划,在2023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电动车,从数据上看,目前大众集团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精简人员确实可以使得大众集团在电动车转型过程中提高效率,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运作应对市场的竞争。毕竟,大众汽车目前大部分的销量来源还是来自于传统汽车,仍需内燃机业务来维持利润。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也不单单是大众集团计划在人员方面进行精简,连电动车巨头特斯拉也在近期宣布计划全球裁员10%。
随着新能源赛道越来越激烈,车企们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今新能源赛道竞争尤为激烈,大众集团还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