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辞职的多吗

继特斯拉之后,大众也宣布裁员,员工提前辞职可额外奖励38.8万元

日前,大众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宣布了一项很艰难的决策:大众集团要通过裁员来改善自己的全年业绩,而且本次裁员以行政人员为主,集团必须将人事成本降低20%才能实现2024年的财务目标。这就说明要裁掉大约五分之一的行政人员,才能达到要求。

行政人员大多是一些高薪群体,大众集团想要提前解约就意味着要赔偿一笔很大的遣散费用。大众的计划是向提前解约的人员提供9亿欧元的费用(折合人民币约69.75亿元),这些被辞职人员除了可以得到正常的遣散费用外,提前辞职可额外奖励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8.8万元)。

大众集团已经公布了自己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用“表现不佳”四个字来形容,虽然整体交付量提升了3%,但是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0%,这说明了什么?大众汽车是通过“以价换量”来提升销量的!在大幅优惠的加持下,单车利润已经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也十分明显。

另外,大众推出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和北美市场遭到了“滑铁卢”,欧洲销量下跌24%,北美销量下跌16%,但是在中国市场,却同比增长91%。当然,在中国市场的大众电车的销量提升是通过惨烈的“价格战”换来的,以大众ID.3为例,这款电车售价16.2888-19.2888万元,目前市场上存在大约4.3万元的优惠,优惠完之后的入门价格大约是12万多。而大众ID.3在欧洲市场售价3.99万欧元起(折合成人民币约32万元),比中国要贵了20万元,这让很多欧洲消费十分愤怒,纷纷留言要抵制大众。在这种舆论下,大众电车在欧洲市场销量下滑这不十分正常吗?

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燃油汽车时代,同一款车在中国的售价一般要比北美售价更高一些,可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同一款车在中国的售价反而要比北美售价更低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我们的油车竞争不过这些海外品牌,哪怕它们的价格更贵,消费者也会买单,可是我们的电车却实现了“弯道超车”,技术和水平都做到了全球领先,这些海外品牌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拿出“诚意”来。所以你会看到,特斯拉的中国售价全球最低,大众ID.系列的售价也要比欧洲和北美更低。

这种现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好的资源!落后就要挨打,就是这么简单。美国以5%的人口享受着世界上33%的资源,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奥利弗·布鲁姆

大众集团第一季度财报还披露了利润情况,大众的销售收入为755亿欧元(作为参考,大众2023年同期为762亿欧元),营业利润为46亿欧元,同比下降20%,营业利润率为6.1%。

企业利润下降了20%,大众集团想到的不是通过提升市场份额来弥补,不是通过提升单车利润率来弥补,而是通过裁掉20%的行政人员来弥补,这就说明,大众集团对于接下来的第二三四季度也不看好,开源节流不能做到“开源”,就只能“节流”了。最后,对于大众集团裁员这件事儿,您有什么看法?

网传大众近300名员工即将离开 疑似面临订单减少 需求下降

大众近300名员工或将离职:市场波动下的职场挑战

近日,有消息称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某子公司即将面临近300名员工的离职。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前汽车行业面临订单减少、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更是凸显了职场中的挑战与变革。

据了解,这家子公司是上海汽车变速器公司,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其业务与整个汽车市场的波动息息相关。近期,由于市场需求的下降和订单的减少,公司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其中就包括人员的优化和重组。

“市场变化得太快了,我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张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坦言,虽然公司一直努力维持稳定的业务增长,但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他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人员配置和成本结构。

据悉,这次离职的员工中既有生产线上的工人,也有行政和管理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多年,对于即将到来的离职,他们心情复杂。

“说实话,我很舍不得这里。”一位即将离职的老员工李师傅说,“我在这里工作了快十年了,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但是我也知道,市场就是这样,变化无常。公司需要适应市场,我们也需要适应公司的变化。”

另一位即将离职的管理人员小王则表示,虽然离开公司让他感到遗憾,但他也理解公司的决定。“市场形势不好,公司需要控制成本,这是可以理解的。”小王说,“我相信公司会有更好的未来,只是我可能不再是其中的一部分了。”

对于这次离职事件,大众汽车集团也给出了回应。他们表示,虽然订单减少和需求下降给子公司带来了压力,但他们仍然会尽力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员工的贡献和付出。”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在这次调整中,我们将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离职补偿、职业规划建议等。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调整,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人员配置,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离职事件不仅仅是一次人员调整,更是对当前职场环境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变革的加速,企业不得不面临各种挑战和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员工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员工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员工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员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员工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员工还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作用。

此外,员工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面对职场中的挑战和变革,员工需要保持冷静、乐观的心态,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员工还需要注重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总之,这次大众汽车集团子公司近300名员工离职的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和员工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和美唱反调、力挺中国新疆后,大众CEO辞职,中企递出“橄榄枝”

据媒体7月25日报道,全球汽车巨头德国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突然宣布辞职,在汽车圈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根据大众集团的公告,子公司保时捷现任CEO奥利弗·布鲁姆将接替迪斯的位置。

据悉,迪斯于去年7月与大众集团续约,按照合同他的任期将在2025年结束。对于迪斯提前离职的具体原因,大众集团以及迪斯本人均未做详细的说明,但外界普遍认为,迪斯与大众集团工会之间的矛盾,是其提前离职的一大原因。

去年11月,迪斯曾警告大众集团的员工,称如果不努力工作,推动集团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就将失去工作机会。据了解,迪斯一直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裁员,以缩减集团的运营成本。

迪斯向集团高层递交报告称,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之后,随着汽车生产线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集团可以裁减3万到3.5万名员工,然后将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用到其他方面。

该计划被曝光之后,立刻遭到了大众集团工会的强烈反对,主席丹妮拉·卡瓦洛指责迪斯,称在新冠疫情的困难时期裁减员工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裁减3万名员工。

卡瓦洛表示,迪斯只关心华尔街投资者的利益,从来不关心员工的处境,这种荒谬的行为在大众集团发展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不难发现,大众集团作为德国乃至全球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标杆企业,迪斯的言论以及裁员计划显然与大众集团的理念不符,所以在离职之前,迪斯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不过据业内人士消息,迪斯与大众集团工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他提前离职的主要原因,大众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转型不利才是。

据德国媒体报道,自2018年执掌大众集团以来,迪斯一直致力于推进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今年5月,迪斯宣称要让大众在2025年左右超越美国的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并表示未来五年将投入600亿欧元,助力大众集团向新能源以及数字化方向转变。

尽管口号喊得飞起,大众集团的新能源转型之路却并不顺畅。去年3月,大众集团立下目标,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要突破100万辆,但是到年终其目标达成率却不足50%,大众集团董事会以及投资者对迪斯的工作相当不满。

就这些情况来看,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大众集团的处境可谓相当凶险。

他们不仅面临着传统车企如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以及丰田等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新造车势力的围剿,例如特斯拉和蔚来。

在豪强新贵的夹击之下,大众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

以中国市场为例,目前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以ID.系列为主,按照大众集团的规划,去年ID.系列在华市场销售量要达到8至10万辆,但是最终只完成了7.7万辆。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华销售超过了40万辆,差距相当大。当然,大众集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不利,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迪斯。毕竟作为一名“老汽车人”,迪斯的才华在圈内还是被广泛认可的。

因此在迪斯宣布提前离职之后,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就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蔚来的一位初始投资人称赞迪斯是真正纯电汽车的先锋人物,离开大众集团对迪斯是一件好事,而大众集团则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该投资人表示,迪斯不用为自己的工作而发愁,蔚来欢迎他。据悉,迪斯一直非常重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迪斯曾公开和美国唱反调,力挺大众集团在中国新疆的汽车工厂,称新疆工厂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不过对于蔚来的招募,迪斯本人尚未予以回应。

近两年,中国国产汽车飞速发展,对国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例如比亚迪就引进了原奥迪汽车的设计总监约瑟夫·艾格,大家熟知的Q7、TT以及R8等奥迪汽车产品便是出自艾格之手。

而且,中国本土车企发展潜力大,给国外优秀人才开出的待遇不输全球汽车巨头,双方合作,大有可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辞职的多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