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喝得起茅台酒吗?
大众澡堂在我们南方基本没有,有也是带有附属综合性的。一楼洗澡,二楼吃饭和演艺厅,三楼休息室和娱乐室(台球、乒乓球,上网)。价格比北方高要100多吧,带有商务性质。公司客户来了,往里面一带什么都有了。
迈腾适合怎么样的人群?
增加公司的营业规模,只需要考虑三个核心方面就行:
第一,增加客人的数量。
第二,增加客人的单次消费费金额。
第三,增加客人重复购买的数量。
具体怎么去做战术上面的执行,要靠自己琢磨。
2024大众消费图景出炉,如何抓住接下来的增长机会?
或许很难用一个词总结过去一年的中国大众消费市场。
年初,还在热议各种“消费刺客”,低物欲、理性消费主张此起彼伏;而到了年中,特种兵旅行、Citywalk等新兴潮流的出现,又让人忍不住想要“充值”一把新奇体验;直至年末,小金土豆们在“尔滨”三天带动60亿的消费,又一次引爆大众消费市场的热情……
忍不住感慨,大众消费的风向可真是多变。但当我们开始认真复盘这一年的消费信号时,又会发现,年度消费趋势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捉摸。
近期,巨量引擎联合“第一财经”发布的年度消费趋势特刊《2024驭风起势—大众的年度消费选择 》(以下简称《趋势特刊》)显示,近12个月内,除了短视频播放量和直播用户观看次数双双增长,消费者的搜索点击次数也接近翻倍,同比增长93.9%。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搜索”动作,可以进一步得出这一年大众消费偏好的核心洞察——呈现众多“非大众化”的需求。
丰富而个性化的消费选择,构成了本年度在食品饮料、日化母婴、美妆个护、3C电器、服装配饰等五大行业的大众消费图景,而接下来的消费增长机会或许也就藏在其中。
2023年,国货品牌在美妆个护赛道表现出了巨大潜力。据青眼情报《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数据显示,国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达50.4%,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
除了国货品牌的产品成分和功效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外,《趋势特刊》指出,国货美妆品牌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销售数字的增长上,更在于它们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线。
围绕着中式美学,彩棠在去年推出了新品“争青流玉三色胭脂盘”,除了产品外观上精致的仿玉设计外,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一盘三色”的多功能彩妆设计理念,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和一次搞定多种彩妆需求的便利。
展现品牌艺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多维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帮助彩棠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值得关注的是,多功能产品的出现,也代表着新一代消费者对产品“便捷性”的新需求。《趋势特刊》显示,过去一年,美妆个护的消费场景变得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在各类消费节点中,用户都表现了极大地热情情绪,如万圣节、圣诞节等特殊节日,消费者会选择更具个性的妆容营造节日氛围感,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也热衷于发掘各类运动项目与周末活动,探索更多场景体验。
但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场景体验下催生的是消费者“精简”的消费需求。从妆容变化来看,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清淡化的妆容效果,以适合更多元的场景。
从消费习惯来看,一站式美妆解决方案成为了主流趋势,这也促使品牌创新产品线和营销策略的迭代,去年珀莱雅推出的全新高端线能量系列,产品涵盖了水、乳、眼 霜、面霜、精华油和精华等一整条产品线,从而一站式满足熟龄肌肤消费者的抗衰需求。
而从消费时间节点来看,平台的各类节日“礼遇季”也成为了美妆个护消费的增长节点。除了节日带来的情绪消费外,品牌礼盒的多样性以及送礼场景的便捷性,或也是消费者的购买动力之一。
抖音年货节期间,兰蔻首发的棋盘格礼盒等多款年货礼盒,并通过用巨量引擎的 “A3种草通”辐射其潜力用户,最终成功将棋盘格礼盒打造成为年货节爆款产品。
事实上,这种“简化”的消费思路,则意味着消费者对美妆个护品牌更高的期待,希望通过产品感受到品牌更强烈的独特性,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成分党”的盛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开始在护肤成分和配方上取得突破,比如珀莱雅在去年上线的红宝石面霜3.0中,采用了中国美妆首款独家专利环肽原料—环肽-161。
除此之外,自2022年以来巨量引擎也陆续在抖音策划“了不起的中国成分”、“了不起的美白科技”等平台IP,并邀请了包含珀莱雅在内的强调科技护肤的国货美妆品牌,传递中国品牌在科研技术上的创新力量,提升国货品牌在美妆个护行业的权威度与影响力。
毋庸置疑的是,本土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对国货品牌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或许也期待着通过品牌们的努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在全球美妆个护行业的话语权,彰显来自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实力。
正如《趋势特刊》总结道,从产品力到情绪消费,是美妆个护行业的新趋势。
过去一年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不仅折射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样彰显了他们消费的“真性情”。
进“淄”赶“烤”、酱香拿铁、村BA等等,食物成了社会动态的一个缩影,也成了品牌增长的机遇。
山东淄博爆火之后,雪花啤酒迅速与巨量引擎合作制定了经典 老雪的“双爆计划”,将“吃烧烤+喝老雪”紧密捆绑,最终,带#喝老雪走四方话题的视频超过15.3亿次播放,带#老雪摇挑战标签的视频累计沉淀超过27.8亿次播放,品牌实现了一次快速破圈。
除了品牌在社会风向中的快速反应外,消费者也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展现出对“老品牌”的偏爱,诸如今年蜂花79元套装引起的一众老国货品牌的复兴,情怀之下也激起了用户对老国货们产品创新的呼声。
在食品饮料行业,去年陆续有传统品牌通过开拓新奇特爆品,满足新一代消费者渴望“尝新”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例如多次因为外部热点事件出圈白象,去年上市了十多款新产品,并打造了 一种全新的产品类型“香菜面”。
起因是白象洞察到抖音#香菜#相关话题有着超40亿的流量,但当时市场上却没有与方便速食相关的产品去满足需求。
于是,白象选择与巨量引擎抖音电商合作,开发了抖音专供的香菜方便面,最终仅实现话题破圈,还推动当月GMV超过了300万元。
透过口腹之欲,让行业看到的不仅是消费者蓬勃的好奇心与情怀,还有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趋势特刊》显示,2023年,消费者对于健康观念更加重视,尤其是在食品饮料行业。除了关注配料表的干净程度、食材卫生、营养均衡之外,也开始关注食品饮料能够带来的情绪健康。
比如,去年谢霆锋创办的锋味派就注意到,当下消费者想吃好的但没时间,也嫌麻烦,繁杂的食材无从下手。于是锋味派陆续推出了烤肠、意面、午餐肉、鸡翅等加热即食的盆菜等产品,主打配料表干净且便于烹制。
同时通过巨量引擎的精选联盟、巨量星图等工具,合作抖音头部达人聚焦厨房、家庭以及夜宵场景,在原本高度标准化的预制菜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突围,创造了食品赛道直播间单日破2000万元的标杆案例。
这种“健康方便化”的产品概念,也折射了消费者追求高效但不想降低生活品质的态度与理念,这或许也是接下来食品饮料品牌产品创新的一个方向。
对此,《趋势特刊》也进一步总结出,健康、新鲜、氛围,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新局面。
过去一年,多巴胺穿搭(高饱和色彩)、热力感穿搭(反季节穿搭)、美拉德(应季流行色)、五金女孩(blingbling)等穿搭话题的涌现,不仅彰显着市场潮流的多变,也让人意识到大众消费者旺盛的自我表达欲。
巨量算数显示,2023年1月到10月,抖音穿搭风格相关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145%,分享数同比增长高达317%。
与穿搭热度对应的,是消费者对户外生活的热情。数据显示,city walk、宝藏旅游地、小众运动等与户外生活相关的短视频月均播放量超过2400亿,相关内容的月均搜索同比增长高达99%。
而在众多垂直细分的流行生活方式下,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则出现了意外的转变——追求百搭的风格与极致的功能。
在《趋势特刊》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能满足多种户外场景需求的休闲板鞋在抖音上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了350%,能搭配各种造型的小白鞋相关话题在抖音的累积视频播放量超过90亿次。
消费者渴望户外运动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一款产品便能够精准的满足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去年,国际运动生活方式品牌 lululemon 便围绕这一洞察,与抖音合作创新定制了IP话题#穿ABC就行,并邀请羽毛球、跳水、芭蕾、花滑等多领域运动员以运动场景为核心创新内容,精准传递品牌ABC系列产品对各类运动的舒适度适配性。
伴随着户外热度的攀升,防晒衣、冲锋衣、 滑雪服等功能性服装正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与此同时,也衍生了新的消费需求,《趋势特刊》指出,当下多功能合一的产品正受到热捧。
去年,服饰品类的黑马当属“鲨鱼裤”,这本是一种类似鲨鱼皮材质的打底裤,既能外穿抗风,也能内穿打底,生活场景适应度极高。
而该品类头部品牌SINSIN通过将多功能合一、科技专利加成、款式高频迭代等产品策略,将核心产品打磨为极致,并且通过双代言人传递品牌多元形象、全明星阵容深度种草等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集中性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多功能性的特性,成为抖音鲨鱼裤类目的Top 1。
多功能合一,不仅能够帮助品牌打出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成了品牌拓展品类的一大趋势。
去年,主打羽绒服品类的波司登,聚焦消费者的户外需求拓展新品类防晒衣,并在在抖音“来撒欢吧”户外生活节活动中,借助8位明星效应与线上直播和搜索功能,迅速拉新4000万+,高客单防晒人群渗透率双位数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更精准了解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国货品牌,正在获得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抖音国货相关短视频的数量在2023年提升了36倍,国货品牌销量也翻了一倍。其中,18到24岁的消费者国货消费同比增长152%,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但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对品牌价值更高的奢侈品品牌表现出浓厚兴趣。
从销售数据来看,抖音电商奢侈品行业GMV同比增长了 254%,尤其是情人节、520、七夕等节点中,奢侈品的搜索热度和电商GMV明显呈现出小高峰状态。
与此同时,去年如宝格丽等奢侈品品牌逐渐提升在抖音生态中的消费体验,如宝格丽联合抖音针对Divas’Dream珠宝系列产品开创了开屏广告样式,并定制了上滑解锁icon跳转至站外小程序,在线上展现奢侈品牌一贯的高价值服务体验。
俗话说“衣如其人”,服饰消费趋势下是消费者多元的生活方式,以及更注重“价值感”的品牌与产品选择。正如《趋势特刊》总结,从“多巴胺”到“美拉德”,多元生活方式引领服饰潮流。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化母婴,或许是最能体现消费者精神需求的品类之一。
过去一年,日化品类不仅带来了很多新奇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尼尔森IQ零售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间,身体素颜霜、护发精油喷雾、湿厕纸等细分产品线上渠道销售额同步增长都在40%以上。
当新的细分品类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用品”,恰恰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改变。《趋势特刊》指出,过去的2023年, 消费者在日化母婴产品上寻求的不仅仅是基础需求的满足,也寻求获得更多情感价值。
最显著的现象之一便是,气味带来的情绪疗愈价值。
在发现个护品类的精细化趋势后,独特艾琳通过对身体乳产品肤感的升级,率先推出了新产品“身体冷霜”,借助产品概念与形态升级构筑了竞争壁垒,与此同时,在该品牌推出的高定香氛身体系列产品中融入香氛技术,为用户创造全新体验。
最终在巨量引擎新品流量加持下,上市3个月就贡献了独特艾琳季度生意增量的40%。
不仅是新品类开始通过“气味”创造新体验,传统日化产品也正在通过学习香水香氛行业,提升日化产品的精致度,突破了原有消费群体。
去年,瞄准“法国香水大师出品”的核心定位,立白提出了“日化美妆化”的概念,推出了大师香氛系列,并与抖音生活服务推出“2023生活大赏”精品模块“香氛生活大赏”,除此之外还通过时尚芭莎、以及多家高端民宿推出性质香氛空间,进一步刷新品牌形象。
最终立白大师香氛产品登顶洗衣液爆品Top 1,立白也成为了抖音家清赛道Top 1。
另一些品牌,则在通过迭代过去消费者对产品的传统认知,与新一代消费形成情感交流。
以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卫生巾行业为例,自由点通过产品创新推出了新品益生菌卫生巾,在原有品类中开创了新赛道,同时配合代言人庆生、520节日营销、星图种草等市场营销动作快速刷新用户认知,3个月内便成功推动产品快速出圈,成为爆款。
对于母婴行业而言,当下新一代妈妈的观念意识也正在对传统的理念造成冲击,这之中是巨大的需求缺口。专研母婴护理产品的贝德美,注重分龄段洗护。
通过主张“把自然还给孩子”,满足更多年轻宝妈们精细化育儿理念的需求。在这一品牌理念下,该品牌在触达核心人群的同时,也通过剧情类达人、产品测评等方式,进一步实现人群破圈,获得消费者共鸣。
无论是气味香氛的疗愈作用,亦或概念升级下的新奇体验与情感共鸣,这或许都与当代消费者日益关注自我的“悦己”消费观相关。
事实上,因为门槛低、毛利低等品类特性,该品类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或许换个视角,看到消费者精神需求下对产品体验感的新期待,也能够发现新的生意机会。
《趋势特刊》也将这一趋势总结为,日化母婴升级,精致悦己新生活。
过去一年,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打开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而3C电器作为消费者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科技产品,正在极大地改变日常的生活。
以往在科技电影中的见到的“折叠屏”,如今已经步入了消费者的生活中,成为了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去年,多个品牌都陆续推广折叠屏手机,但如何转变大众认知,从心理上接受并购买成为了手机品牌们的一大挑战。
华为,一方面通过其在产品方面的研发实力,优化产品便捷性同时稳定价格区间;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抖音开新日”等营销活动,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将观众的兴趣转化为实际销售,有效推动了新品在双11大促期间位列3C加电总销量TOP4。
《趋势特刊》指出,消费者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更加追求产品的便利性和个性化体验,这些需求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在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下,消费者的产品偏好越来越细分,也反映了他们追求多元体验的生活状态。
比如,专为饮品爱好者设计的饮料冰箱、葡萄酒冰箱应运而生。除此之外,在小家电品类中,养生壶、抗糖电饭锅、多功能料理锅等产品类别的增长,则反映出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
由此,可以发现越来越细分的消费需求下,不仅是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他们个性与态度的衍生。正如3C电器领域,环保似乎是永恒的议题,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基础性能外,也会对产品的功耗能性能做出判断。
在与巨量引擎的深度合作中,美的集团洞察到消费者对绿色环保、节能、高端多功能家电的关注日益提高,推出全球领先的绿色家电产品,如智能烘干机和无烟感烟机等产品。
除此之外,去年品牌还积极开展绿电行动,邀请品牌大使于适跨界开展绿色回收、以旧换新的活动,并参与了由抖音和《中国青年报》举办的“中国智造”活动,展示美的环保智能家电的技术创新。
通过环保内容,3C电器品牌不仅能够与消费者展开有效的价值沟通,回应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情感体验的追求,同时也赋予了产品更多情感联系和社会责任。
用产品打开消费者对精致生活的想象力,而这些想象空间,实际上来源于他们对生活与自我价值的期待。正如《趋势特刊》总结,3C产品追求个性,精致需求是消费动力。
综合五大行业趋势,2024年大众消费观或许可以总结为这些关键词:
美妆个护:国货认同、情绪满足、一品多用食品饮料:健康速食、口味创新、热点风向服饰配饰:运动风潮、风格多元、功能服饰日化母婴:精致悦己、多元精细、功效成分3C电器:精致品质、折叠屏、技术追求2024年,被国家商务部定位为“消费促进年”。风起于青萍之末,消费者在哪里最活跃,就意味着那里正在预见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潮流的变迁信号,对于品牌而言,如何抓住这些信号获得增长的可能性,更是当务之急。
借用《趋势特刊》中的一句话:从“非大众”的视角解读并理解当今的“大众”,是在全新的消费时代“驭风起势”的关键。
营养健康食品呈现消费新趋势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本报记者 王佳仪
国内的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巨大,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近日发布的《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分析,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二是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与营养。蓝皮书显示,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消费趋势逐渐向年轻化、保养日常化、需求细分多样化等方向发展。
监管完善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营养健康食品主要包含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两大类。其中,保健食品主要以补充膳食营养为目的,不可用于治疗疾病;功能性食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前市场的需求以及产品的迭代出新。
国内保健食品管理与药品类似,功能功效需要经过验证,且在宣传上严禁广告代言。而功能性食品通常按普通食品管理,保证添加剂和生产过程安全,无特别规定,可请明星代言,但无“蓝帽子”标记,不得宣传保健功能,由于可使用食品添加剂,风味较保健食品更佳,产品功能功效无需经过检验,上市门槛较保健食品低。
蓝皮书显示,保健食品领域的产品供应以传统保健品企业、医药企业为主;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参与者相对复杂,近年来新型保健品企业频繁出现,普通食品饮料企业也纷纷进场。燃脂抗糖、鱼油辅酶、膳食纤维、蛋白氨基酸、益生菌、蓝莓叶黄素为2023年“双11”热销品类,同比增长超过50%。
同时,针对保健食品安全性、宣传手段、营销、功能和剂型等各方面的法规逐渐完善。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规定了7种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在已批准的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溶剂、颗粒剂基础上,新增粉剂、凝胶糖果两种剂型。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2年版)及配套文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告拟取消促进泌乳、改善生长发育、改善皮肤油分、抑制肿瘤、辅助抑制肿瘤、抗突变、延缓衰老7项保健功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功能声称相关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已生产的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法规修订频繁,国家强化监管以保证行业健康向上发展。
多种因素推动行业增长
蓝皮书显示,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在2027年超过8000亿元;线上呈现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且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增加,对健康保健和营养补充的需求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2013年的10%上升至15%,老龄人口数量由2018年的1.8亿上升至2022年的2.1亿,客观上居民对于健康保健和营养补充的需求增加;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也同时促进消费者对于母婴健康和儿童成长的关注。
二是中国居民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多糖、多盐、多油问题,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健康问题,国家将健康膳食作为战略目标,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发展营养健康行业。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进“三减三健”,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强化营养监测和补充。202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修改身体健康指标,调整每日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增加多个具有健康作用的营养素。
三是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随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但因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期待值和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产生了对营养补充及健康食品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整体素养水平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2年的28%,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在该期间提升最迅速,显示出居民对运动健康和膳食营养的需求。有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自身健康的期待值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带来更大的健康压力,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饮食以及营养补剂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四是中国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营养健康相关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直播电商的发展同时助力线上平台的发展,驱动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成长。直播电商提升了商品展示的交互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推广和转化效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电商“人找货”的形式,直播电商缩短了供应链、降低了供货周期和成本,使消费者能买到更高质价比的商品,将成为驱动营养健康食品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功能性食品是未来重要增长点
当前,营养健康食品市场正呈现出新的消费趋势。一方面,年轻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成为新的强劲增长点。另一方面,保养日常化、需求细分多样化等趋势不断涌现,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精准化。
数据显示,2022年,营养健康食品市场中,功能性食品销售额占比达62%,预计2027年将增至64%。蓝皮书分析,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中,功能性食品更受欢迎,销量占比较大且仍不断提升,是未来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保健食品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养生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零食态、功能细分、可以快速迭代的功能性食品兴起。
蓝皮书分析,相比于初创企业,医药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品牌资产已经形成,跨界营养健康食品属于边界业务拓展,能够为业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普通食品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为相关营养健康产品的推出创造一定的购买基础,企业自身声誉也能够帮助营养健康产品快速被大众消费群体接受。业内人士分析,养生概念的兴起推动着普通食品企业业务向营养健康食品延伸,未来,不同行业的企业跨界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中国食品报》(2024年03月13日06版)
(责编:高娇娣)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车市大逆转,燃油车为何成了少数派?
中国车市刚刚发生一个标志性事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燃油车!
据乘联会数据,本月1-14日新能源汽车零售26万辆(乘用车市场零售为51.6万辆),占比50.39%,正式突破5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终破50%
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狂奔,本月1-14日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03.2万辆,同比增长34%。
相形之下,是传统燃油车的“溃不成军”。尤其是合资品牌燃油车,在称雄市场多年之后,出现历史性的大溃退。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当年曾经霸榜的本田雅阁销量同比暴跌72.6%、丰田凯美瑞暴跌59.2%,向有神车之称的大众宝来、丰田卡罗拉、本田飞度的跌幅也都超过50%。
一些合资燃油车3月销量暴跌(图据第一电动)
突破50%,意味着汽车“电进油退”突破了一个重要关口,这不仅是新技术普及的重要关口,也是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的“心理关口”。
在传播学经典著作《创新的扩散》一书中,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一种创新扩散模型,把消费者接受新技术的过程分成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极少数“创新者”冒险尝试;第二阶段是少数“早期使用者”去尝鲜;第三阶段是 “早期大众”跟风而来;第四阶段是相对保守的“后期大众”终于出手;第五阶段是滞后于大众消费群体的“落伍者”尾随。
渗透率达到50%,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跨越第三阶段,接下来将会吸引大批一直观望的消费者入场。
新技术被大规模消费群体认可,才会真正进入“普及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在进入“普及期”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会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也有不少会“中道崩殂”。在罗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型中,还有另一个重要关口叫“鸿沟”,又名“死亡之谷”,如果跨不过去,新技术的推广就只能半途而废,无法普及。
这个“死亡之谷”就横亘在创新扩散的第二、第三阶段之间,大约对应16%的消费人群。
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遭遇“死亡之谷”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死亡之谷”会在渗透率达到16%左右时出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越过了“死亡之谷”,时间节点是在2021年的8月份。
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能遭遇“死亡之谷”
正是从2021年开始,我国汽车插混技术出现重大升级,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中国品牌插混车型,对燃油车发起了致命一击。
相比于燃油车,插混车型性能更强、油耗更少、使用成本更低,形成了对燃油车的“技术压制”,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插电混动囊括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所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全能选手’”。
在中国品牌大幅降低插混车型的售价后,合资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这意味着主流消费群体已经坦然接受插混、电动新技术,绿色出行方案广受好评,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从好奇、疑虑、观望转向喜爱和实际购买。
燃油车陷入困境,核心原因还是技术创新长期陷入停滞,产品力黯然失色。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内燃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技术进步,业内普遍认为,燃油车技术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末端,各大厂商相关研发资源都在急剧收缩。
燃油车技术更新陷于停滞
不仅如此,燃油车也无力应对正在席卷汽车界的智能化浪潮,而电动化汽车在线性控制、响应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是天生的智能化平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说:“人类是通过变化来体验生活的”,新能源汽车不停地向人们展示着技术的更新,变得更快、更省、更智能;而燃油车却一成不变,人们对燃油车的兴趣越来越淡,燃油车的衰落也势在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