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首款电动飞行车亮相,自动驾驶无司机,一趟能飞200公里
作者|fanfan
来源|极果编辑部
眼看空中出行成为热潮,造车的大众也忍不住掺和一脚。#汽车科技要闻#
是的,造车的大众要“上天”了。大家别想歪,还没厉害到汽车直接飞起来,大众要搞的是载人飞行器。虽然大家对飞行器、飞行汽车已经听的够多了,但对于大众来说,这确实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图来源网络▲
早在2年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启动了空中移动出行项目。去年2月,现任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还曾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一段视频,表示大众希望开发出拥有牌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为参与未来市场打下基础。
图来源网络▲
为了研发出更好更专业的产品,大众集团组建了一支中国本土专家团队推进空中移动出行项目的进展,同时还与轻型运动飞机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湖南山河科技等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
图来源网络▲
历经了近3年的研究、概念设想和产品研发,项目团队现终于完成首款验证机——V.MO。作为尚处于试验阶段的产品,原型机基于现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电池技术打造,可实现空中长距离飞行!
这款被命名为V.MO的原型机采用了类似虎纹的黑金配色,以纪念在中国农历虎年完成了这一重要项目,有“如虎添翼”的美好寓意。外观上,相比其它奇形怪状的国外飞行器来说,它设计要日常些,有点像甲壳虫汽车上装了一对翅膀。
在机身结构上,原型机设计为翼长11.2米、翼展10.6米的豪华X翼构型,两侧配备有八个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以及两个用于航向水平推进的螺旋桨,在构型上极大地满足升力与推力的混合平衡。
V.MO是面向城市群之间出行的产品 ,可容纳四名乘客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而且它是全自动驾驶,无需人工操作,相当于变向给用户腾出了一个位置。这下,不用担忧“三人行”的尴尬。
动力方面,该原型机将基于现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电池技术,打造零排放的移动出行。相较于传统的城际交通方式,它将有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省时高效、绿色环保、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扩展城市空中交通服务的承载力。
由于目前该载人飞行器仍处于原型机阶段,因此未有更多细节流出。但大众表示,将于今年下半年通过数轮飞行试验进一步优化方案,改进后的原型机将于2023年夏季末进行更高标准的试飞。
最终这款纯电动、全自主飞行的eVTOL载人飞行器将实现运载乘客及行李物品飞行长达200公里。
截图来源大众官博▲
一个造车的,跑去造载人飞行器,还真让他琢磨出来了,难怪自V.MO曝光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好奇,大伙纷纷表示这非常未来感。还有网友在底下发言求问:有驾照C证能不能开。
不过在一堆点赞里,也有不少网友针对该载人飞行器的量产提出了担忧,毕竟从现有经验来看,原型机能造出来,不代表它能安全无误,一路畅通,按照团队所设想的方式实现在空中飞行。
同样是在空中飞行,飞机是长距离交通运输,所停之处是专门设置的停机坪,人烟稀少。而eVTOL 载人飞行器作为未来日常交通工具,它的应用场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内、点对点的交通运输。
因此,它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例如安全、造价、法规等。安全性问题嘛,从技术角度看,飞机都这么安全,小飞行器的安全只要技术能跟得上,在投入实用前相信这类问题还是能解决。
但一旦涉及技术问题,研发成本就上来了。毕竟这是一个新兴玩意,各种技术都需要琢磨,在这层层加码之下,最终它的造价就上来了。而这直接影响的便是其售价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网友在大众官博底下调侃:不仅能载人,肯定也宰人。
另外,抛开各种技术和价格因素,目前限制这种eVTOL 载人飞行器的一个现实因素在于——法规。说它属于航空体系吧,这种交通工具一旦发生意外,干扰的还是地面交通,非常麻烦。
所以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摆在大众面前的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但目前它要考虑的还在于产品本身,如何做得更好。
图来源网络▲
而对于载人飞行器日后使用问题,大众表示,在商业化应用初始阶段,V.MO将提供VIP空中穿梭服务,打造高端体验,给用户带来更快速、高效、灵活的出行。额...这种服务,想必花钱也不少。
其实不止大众,随着城市空中交通市场快速兴起,目前有不少企业都纷纷踏入了这一“造机”领域。
纵观国内,像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等知名车企,均在“飞行汽车”有所投入,这里有走eVTOL路线,也有陆空两栖汽车。其中,小鹏发布的第六代飞行汽车,有望在2024年实现量产,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两位演员乘坐小鹏旅航者X1飞行汽车穿梭在巨型花灯丛中,成为当时一大亮点。
除了上述所说的企业外,目前也有消息传出广汽在研发飞行汽车。
这两天,还有人在招聘网站上看见广汽研究院正在招聘飞行器领域的工程师岗位,薪资在2至4万元之间。
种种迹象表明,空中出行的前景是向好的。各位不妨猜一猜,下一个入局飞行汽车领域的玩家又会是谁呢?
希望随着大众和其他汽车厂商的入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届时,就如同科幻电影中一样,打车的时候直接设定目的地:XX小区2号楼X单元第一个阳台。连电梯都不用,直接进行房间到房间的点到点运输。
会飞的汽车真的来了!2025年将有3000架投入使用,小鹏、吉利抢占先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电影《007》之《爱我的间谍》中登场的水陆两用运动汽车在多年前曾让观众过目不忘。那么,水陆两用汽车之后,空陆两用汽车能否实现?就如我们开车被堵在路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便常常心生幻想:如果汽车有翅膀该多好!而这种想象将很快就能变成现实。
6月10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指出,小鹏汽车将在今年下半年,在一个新的领域推出一款交通工具,并且他非常坚信将来的车既可以开也可以飞。
飞行汽车领域的先行者
其实,这不是何小鹏第一次对外界表示要推出飞行汽车。去年12月,何小鹏在其微博上分享了“小鹏汇天飞行汽车T2”的图片。并且何小鹏在参加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还表示“2021年底就可以体验到飞行汽车。”
当然,何小鹏并不是说说而已,2020年北京车展期间,小鹏汽车便曾发布旅航者T1飞行器,其拥有5-25米低空飞行级自动驾驶系统。而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小鹏带来了全新升级的第五代飞行器旅航者X2,该飞行器最大起飞重量为560kg,空机重量仅360kg,官方称其续航时间为35分钟,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0km/h。动力部分采用八组独立电池和4轴8桨布局,可实现冗余供电及垂直起降,目前已经试飞接近10000次。
同时,该飞行器拥有自主飞行路径规划能力,通过多个传感器,可实现对地监控、无死角环境感知、自助返航降落、百公里双向实时通信。另外,旅航者X2也拥有整机弹射降落伞、24小时监控系统等配置,最大程度保障飞行安全。
何小鹏此前透露,小鹏汽车正在做飞行与汽车的耦合产品,这种飞行汽车和普通汽车大小一样,可以在车位上垂直起降。旅航者X2将在年底正式发布,届时还将开放试乘。
同时,小鹏汽车设计的第七代飞行汽车,从飞控、运控、电动、材料等方面,已经做了八年测试整合,未来几年小鹏汽车会把能够既开又能够飞的产品真正商业化落地。
除小鹏汽车外,吉利汽车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飞行汽车。2017年,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美国Terrafugia飞行公司。今年1月中旬,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太力飞车Transition(TF-1)就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证书。据悉,TF-1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电力驱动技术,巡航速度为167km/h,巡航高度可达3000米,航程可达670公里,能搭载两名乘客。值得一提的是,这辆飞行汽车只需要用40秒钟就可以实现由汽车到飞机的转变。
据悉,这款飞行汽车将开启预定模式,并且已经完成第一批量产,首批订单就被一抢而空。当然,这款飞行汽车的价格也确实不菲,高达190万人民币。而且想要驾驶Transition,驾驶者必须同时拥有汽车和航空驾照。鉴于多种原因,吉利决定前期在美国发售。
飞行汽车风口来临?
目前的飞行汽车市场,并不仅仅只有小鹏汽车和吉利汽车在布局。通用汽车、 现代汽车集团、 丰田、戴姆勒、 大众集团、 优步等整车和出行厂商,以及Volocopter、Skydrive等欧美空中出行初创公司都在加快飞行汽车领域的布局。
据统计,目前全球一共有超过200家公司正在开发飞行汽车,整个行业融资在20亿美金左右。
而对于飞行汽车的出现契机,有研究表明是基于3个方面的意愿,即大城市的拥堵,每天耗在出行上的时间太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非常高;出行问题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同时,电机、电池、计算性能的进步、建模和仿真的进步、复合材料的发展、低成本的制造、技术的创新、资本的涌入等多种因素,也为飞行汽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Roland Berger(罗兰·贝格)在2018年11月发布了一项名为“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的研究。该公司在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随后呈指数增长。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100000架eVTOL飞行器在飞行,它们将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也有专业机构发布研报称,预计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吉利旗下的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靖超表示,在2024年前后,中国城市空中出行市场就会有飞车产品推出。
虽然飞行汽车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要真正落地也并非易事。在中国,生产汽车和飞机都需要生产资质,而生产飞行汽车的则需要双重资质。而且国内的汽车飞机等生产都需要通过各个部门的审批,飞行汽车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按规定,目前凡是起飞全重>25kg的无人机,均须获得民航部门颁发的“适航证”,才能获得运行许可。而民营飞行器想要申请适航许可,需要按“空载—载物—载人”的顺序推进。如果后续商业化,还需取得经营许可,这无疑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目前我国监管部门还没有制定针对飞行汽车的具体规则,但在飞行汽车本身的安全标准、适航高度及飞行路径、驾驶员的资质等方面,也需要制定标准并规范。而且飞行汽车在起降平台、充电设施、航线规划等城市空中交通的系统策划上,要比飞行器要复杂许多,需要有完善的方案。”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无人机尚处在严格管控中,想要让飞行汽车飞起来,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可否认的是,具有高效和便捷等诸多优势的飞行汽车,将会是未来出行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是面向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工具,将为未来交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目前来看,小鹏和吉利车这样的先行者,无疑已经抢占了行业先机。
编辑:翟亚男 主编:王大勇
日本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人人都能在天上飞,离我们还能有多远
由丰田汽车、松下电器、美津浓、万代南梦宫等众多日本知名企业共同投资的新创公司CARTIVATOR,其飞行汽车「SkyDrive」计划,于上周五(8/28)成功进行试飞。
可带你自由飞行的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的外型类似一台大型的遥控无人直升机,尺寸略小于一台小型车,以四轴结构配备八组螺旋桨,车上还搭载电池与感应器等。
?
开发飞行汽车的是一家日本的新创公司 CARTIVATOR,由一群在汽车和航空领域工作的伙伴组成,他们的使命是希望透过「移动性」(mobility)将梦想与下一个时代连接。
他们认为,包含汽车在内的交通运输工具扩大了人类生活的「移动性」,但兴建基础设施如机场、跑道、马路、桥梁等需要大笔的投资,因此他们提出「飞行汽车」的概念,不需要特定的道路或跑道即可升空,团队的未来目标是希望在2050 年打造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的世界。
团队目前预计在今年底前取得试验场以外飞行的批准,并预计2023 年打造出双人座的商用飞行汽车。
?
Toyoyta 看好飞行汽车,投入大笔资金
SkyDrive 的原型车在2017 年已公开亮相,只不过当时展示时螺旋桨发出很大噪音,仅能离地漂浮约2-3 秒,达到约成人的胸部至眼部左右的高度,无法进行稳定漂浮,很快就落地了。
这次试飞的型号为SD-03,被誉为世界上最小可垂直起降的车辆,上周五在 CARTIVATOR 的飞行员操控下,在丰田市的丰田试验场附近试飞。
SkyDrive 飞行车未来若研发顺利,飞行高度可达10 米左右,速度最高可达100 公里/小时。
要筹措这样的一个史无前例的计划,肯定需要大笔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这家新创公司当然获得许多大型公司的支持。在众筹阶段, Toyota 出资约4000 万日元(约人民币258万),并让其机械工程师协助研发,日本网络游戏开发商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 的创始人Taizo Sun 也加入投资,出资250 万日元(约人民币161 万)。
其中Toyota 对飞行汽车的前景似乎相当看好,还加码投资新技术约1.05 万亿日元(约人民币678 亿),丰田董事长山田武史对《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表示「如果只是等待,事情终究不会实现,只有提供资金,技术才有可能熟」。
?
飞行汽车未来发展评论两极分化
根据《美联社》报道,SkyDrive 项目负责人福泽知浩表示,全球有100 多项飞行汽车的相关产品计划,但能成功运载人员的屈指可数,尽管SkyDrive 这款飞行汽车目前的电力只能维持10 分钟的飞行,他预期能将其动力延长至半小时,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具有潜力的产品,并外销至其他市场。
飞行汽车未来可能还需面临电池尺寸、空中交通管制、相关基础设施、测试认证等许多问题。 美联社 报道指出,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教授辛格(Sanjiv Singh)指出,「如果飞行汽车一台售价1000 万美金、只能驾驶5 分钟、不够稳定且经常掉下来,那可能没有人会想买」。
?
但仍然有许多专家看好飞行汽车的潜力,他们以莱特兄弟当初发明的航空器和促使美国成为「车轮国度」的福特T 型车(Ford Model T)来比较。美国飞行汽车制造商Kitty Hawk 董事长认为,飞机、手机、自动驾驶等产品可能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融入社会,让大众接受它的存在,但飞行汽车可能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就能让大众接受。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请自行查证。
我是章木木,一个专业分享知识的自媒体人,欢迎大家关注我,让你不会错过任何网络和科技知识,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我会一一回答的,再次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