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彭出怎么治疗
亚洲雄风。在过二十年我们在相会。绣红旗。绣金匾。红梅赞。雄伟的井冈山。东方红。国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红湖水。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闪闪的红星。等作品的主题插曲都很好听还正能量。
80年代的老歌,有哪些比较好听的,求推荐推荐?
陈汝佳《故园之恋》《心中的安妮》《生疏的情分》》《黄昏放牛》《弯弯的月亮》
千元级入门新秀——大众好显卡英特尔 Arc A580表现如何?
如果说目前DIY市场中的热门硬件,显卡绝对是逃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目前各大主流媒体平台,或是玩家论坛中,似乎人手一块高端显卡,如RTX4070、RX 7900XTX之流,让人误以为入门级显卡不配登大雅之堂,但实际上使用不少“过时”显卡或是入门级显卡才是主流大众用户的常态。
Steam作为全球范围内最为著名也最主流的游戏平台,其每月一更的硬件报告就能够展现大众用户在用的硬件水平,毕竟没有游戏玩家不用Steam,不用Steam的必定不是游戏玩家。
上图的榜单中就能看出,即便是存量前十名,也没有一块是属于最新系列,玩家们使用最多的仍旧是发布于三年前的入门级显卡RTX3060,紧跟其后的便是近五年前发布的甜品级显卡GTX1650了,可见玩家们对于高性能显卡昂贵的价格确实不太愿意买单。
英特尔进军千元级显卡市场
但要知道,便宜如RTX3060目前也需要两千元左右才能拿下,况且使用的三年前老架构已然是不太够用,更何况目前市面上还有这么一类人群,他们不怎么玩3A大作,却对网游等情有独钟,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而言,显卡的预算不可能给到很多,那么目前来看,似乎NVIDIA和AMD都没有能够符合要求的显卡产品。
NVIDIA和AMD两家似乎暗中约定,不再发售新款2000元以下的显卡产品,RTX40系列,早先传闻的RTX4050随着RTX4060的发布也算是胎死腹中,AMD也颇有默契的掏出RX 7600来与RTX4060竞争,并没有像先前那样发布更低档次的显卡来填补空白。
但NVIDIA和AMD这对“亲戚”绝对没想到,在2023年的今天,消费级处理器龙头Intel发布了一款千元级独立显卡——Intel Arc A580,得益于NVIDIA和AMD两家未对千元级市场的染指,作为独立显卡新秀Intel发布的Arc A580得以在千元挡位鹤立鸡群。但说起Intel造独立显卡,还是有必要与观众们简单聊一下Intel显卡的前世今生。
要说目前市场存量最多的显卡品牌,那必然是Intel,毕竟买处理器“附送”的HD和UHD核显可是为大部分玩家度过了囊中羞涩或者更换硬件时的真空期,所以Intel本身是有足够的显卡技术积累的。
1998年,当时Intel推出了第一款集成显卡i740,这是一款基于AGP总线的3D加速卡,支持DirectX 6.0和OpenGL 1.1,性能虽然不算强悍,但是价格便宜,一度占据了低端市场的份额。不过,由于i740的设计缺陷和市场竞争,Intel很快就放弃了独立显卡的开发,转而专注于集成显卡的研究。但众所周知,核显那羸弱的性能必然是无法满足高端游戏和专业应用的需求,只能用于日常办公和娱乐。
于是为了重返主流GPU市场,Intel在2018年成立了独立的显卡部门,由业界知名的显卡大神、曾参与Radeon系列显卡开发的AMD显卡总监Raja Koduri领导。Intel的独立显卡采用了全新的Xe架构,分为四个层次:Xe-LP、Xe-HP、Xe-HPG和Xe-HPC,分别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应用场景。
Xe-LP是最低端的层次,主要用于集成显卡和入门级独立显卡,比如Intel的Iris Xe Graphics和Iris Xe MAX,这些显卡主要用于轻薄笔记本和小型PC,提供了较好的功耗和性能比,支持4K视频解码和编码,以及AI加速功能。
而此次评测的主角,则是归属于Xe-HPG,属于Xe架构中的高端存在,也是Intel首次进入游戏显卡市场的开山之作,采用台积电6nm工艺,拥有XeSS超级采样等顶级技术。
那么对于这块富有历史情怀的千元级显卡,能否帮助Intel打下千元挡位的游戏显卡市场呢?这次我们也翻箱倒柜找来一块NVIDIA上一代的“老同志”RTX3050,看看在售价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新”厂商配新产品能否打得过老品牌配久架构呢?
以往我们做过的NVIDIA和AMD显卡对评,在互飙参数阶段我们常常会说架构不同参数也难以对比,毕竟无论显卡的架构、工艺、频率、显存、技术如何不同,最终实力还得靠游戏来展现,但现在不一样了,单单是从纸面参数来看,A580就能以非常明显的“越级”般的数值碾压RTX3050,极为夸张,但要知道,这两者可是同一价位的显卡,甚至A580还要再便宜一些。
考虑到显卡对评,尽量避免自家处理器配自家显卡带来的“场外招”影响,纯硬件比拼,此次的测试平台采用AMD最新的AM5平台,详细配置如下:
传统艺能,GPU-Z简单看一眼参数,A580采用目前极为成熟,并且能效比都极为不错的台积电6nm工艺打造,在406平方毫米的核心面积下塞下了217亿晶体管,与RTX3050的120亿形成了极为夸张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虽然主打一个入门,但显存位宽极为良心的给到了256bit,最明显的莫过于提升核心与显存的数据调度效率,相比RTX3050可怜的128bit位宽来说,已经属于降维打击了。
基准测试——越级般的数值吊打
Time Spy测试2K分辨率下的DirectX 12性能,得分为11189分,而Time Spy Extreme则是测试4K分辨率下的DirectX 12性能,得分为5355分,这样的分数1080P畅玩目前主流3A大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从数值中也能看出,A580理论性能相较RTX3050来说简直是越级吊打,如果最新一代RTX40系显卡有RTX4050的话,想必以A580这样的成绩也能完胜。
Fire Strike则是测试1080P分辨率下的DirectX 11图形性能,得分为27605,2K分辨率下的Fire Strike Extreme则跑到12608分,4K分辨率下的Fire Strike Ultra分数来到5825,如此分数看来面对一些DirectX 11的“老”游戏也是不在话下。同样的,这一环节中同样是遥遥领先RTX3050。
比较震惊的是,在NVIDIA传统优势的光线追踪项目Port Royal中,A580依旧保持住了传统光栅性能优势,要知道,即便是AMD最新一代的RX 7000系列显卡,在光栅性能领先非常多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在光线追踪测试中稳压NVIDIA,没想到做起独立显卡不久的Intel就能展现出如此实力,可能是Intel给Raja Koduri大神的要比AMD多。
综合来看,在基准测试环节,A580以碾压的姿态遥遥领先RTX3050,综合基准性能超过RTX3050高达57.34%,其中最值得一讲的便是光线追踪性能,其超越幅度甚至来到60%以上,要不是想到两款显卡定位相同,还真容易让人将RTX3050误认为“百元级”显卡。
游戏实测——硬件拉着软件跑
如果说基准测试只是描述理论性能,那么一块显卡的终极使命就是游戏了,这次我们挑选了8款主流3A大作,统一以最高画质预设,两种分辨率进行测试,看看A580能否延续基准测试中的亮眼成绩,测试如下:
《博德之门3》作为最新发布的次世代大作,性能需求自然也是极为夸张的,但好在A580凭借越级般的硬件水准,能够以1080P全高画质72帧畅玩,RTX3050则是距离畅玩还差那么一点,但两者的1%Low表现都大差不差,2K分辨率下,A580“超大”的显存位宽优势就展现出来了,稍微降一级画质即可畅玩,而RTX3050则远未达到畅玩水准。
1080P分辨率下的《生化危机4》对于两者来说都不算难事,流畅运行不是问题,但RTX3050的1%Low表现则要比A580差上许多,游戏过程中会有些许小卡顿,降一档画质也许会是最好的选择,而A580无论是平均帧数还是1%Low表现均能够上60FPS这一畅玩水平线。
《木卫四协议》这款游戏对于两块显卡来说压力则要小很多,无论是1080P还是2K都能随意畅玩,但RTX3050在2K分辨率下的1%Low表现则差强人意。
《星球大战绝地:幸存者》这款大作对于两者都有不小压力,但A580仍旧要比RTX3050强上许多。
《F1:23》或许是此次测试的游戏中最为轻松的游戏,但也是出现唯一一款反转的游戏,受限于驱动优化的原因,A580竟然罕见的没能打过RTX3050,但在如此高的帧数下,两者的差距也属于“细不可闻“。
在另一款赛车类游戏《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A580依旧保持领先,无论是1080P还是2K,平均帧数和1%Low帧都要远远超过RTX3050,可以说是发挥出了A580应有的硬件优势。
众所周知,更新新DLC后的《赛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对显卡性能再一次提出了不小的考验,所幸在如此压力下,A580依旧凭借过硬的硬件素质领先RTX3050,1080P分辨率下能够达到畅玩水准,但2K分辨率则过于吃力了。
1080P下的《漫威蜘蛛侠:重制版》对于两者来说都不算什么压力,但在2K分辨率下,RTX3050则基本只能在流畅的边缘徘徊,但所幸1%Low帧表现不算太差,而A580则依旧可以顺畅游戏。
综合8款游戏的测试成绩来看,1080P下A580平均要比RTX3050领先18.04%,8款大作平均帧来到85帧,如此成绩应对绝大部分主流3A大作来说是性能足够的。
2K分辨率下,凭借更慷慨的显存规格,A580的领先幅度来到23.77%,相比1080P分辨率来说再次进步,只是63帧的平均水平,对于2K全高画质来说还是比较着急,但好在其价格便宜,也不失为入门选择,而RTX3050则基本只有51帧,对于它来说2K分辨率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EF点评:
对比基准测试会发现,A580在游戏测试中基本没能发挥出全部硬件实力,相比较基准测试57%的领先来看,如此游戏领先确实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但好在Intel也在不断推出新驱动以优化不同游戏,要知道,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同样的,NVIDIA在显卡领域深耕30年,其各种技术沉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战胜,当然,Intel也深知这一点,以更为慷慨的硬件水平”降维打击“NVIDIA,可以说Intel这次进军独立显卡领域是有备而来。
上汽大众贾健旭(上):在变化中找到核心锚点
网通社评论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已经率先赢得上半场胜利。而作为曾经的霸主,合资品牌则愈发被动,市场份额持续下行。
今年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1-6月的零售53.3万辆,其中大众品牌销量超51万辆,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新能源市场,其ID.系列虽有小成累计售出28,100辆。但相比单月销量过万辆的新势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不断被蚕食的份额,合资企业开始自我反思。智电时代,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接下来的战略方向是什么?能否在稳住燃油车市场的同时,也成为新能源的主导者?
促电车、稳油车,上奥迪面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健旭预测,到2030年,油车、电车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持平。具体来看,PHEV的市占率大概会达到25%,纯电车在35%-40%左右,剩余的则是燃油车。
基于以上判断,上汽大众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
如何理解这三点,未来企业又会如何落实?
贾健旭认为,“促油车”就是要保证油车的销量,要把市场份额夺回来。当然也需要有取舍,找到市场核心“锚点”,保证现在、将来对PHEV市场的渗透。
同时,“促油车”不是说要促每一款油车,一定要有聚焦,这样才能让供应商体系和经销商体系健康起来,为将来的PHEV做铺垫。将来PHEV产品做起来以后,可以做产品转化。
“稳电车”的方向,是要主打“一高一低”。贾健旭提出,电车销量要增长,也要稳住,电车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对我们很重要,能否在市场的前20%份额中看到大众品牌,决定了大众品牌能不能站得住。
对于“上奥迪”,贾健旭强调,奥迪业务从整体上一定要有改变。上汽奥迪希望通过油电结合的方式,加快整体研发,最终让产品全面开花、扩大受众人群,在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星期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奥迪将与中国车企上汽集团合作研发纯电动车型。双方计划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可以看到,进入新时代的大众汽车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汽车市场。因此,对上汽大众来讲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软实力方面,很快就会实现质的飞跃。
贾健旭透露,上汽奥迪新的产品会非常漂亮,其将会引进奥迪最经典的车型,包括奥迪原汁原味的最高端车型;另外还有一辆SUV。不仅如此,还会有全系列的新款电车,是由上汽和奥迪共同开发的新电车。
按照规划,从2025年开始,一年时间内,上汽奥迪将会有三款新车上市,未来还会有更多纯电产品来到市面上。
其实总结下来就是,电动车、燃油车双轮驱动,大众走量、奥迪向上。
如今,大的方向和趋势已基本确认,每个品牌承担的任务和使命也明朗化。接下来,如何增加产品销量,被市场、消费者接受至关重要。
打造品牌护城河 突出产品优势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关键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销售的车型通过海外引进,仅需适当的做一些本地化改进,就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但进入电动时代,很多情况都发生了变化。首先,驱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地改变,三电技术成为核心。其次,用户对智能化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不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而是希望人车能够实现交互,车更懂人。
当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主旋律后,这让许多合资车企引以为傲的优势一点点地消失。可以看到,在新能源市场中,自主品牌已经走在前沿。
要想后来居上,上汽大众必须找到自己的长板,并将优势放大。贾健旭认为,在PHEV市场中,大众的优势在于“TSI+DSG”的动力组合,这是产品的DNA,也是产品的USP(独特消费主张)。
据悉,2025年,大众的长续航PHEV车型将推向市场,其中75%的研发工作量已经交给上汽大众。
除了自主品牌外,合资品牌正加快向电动化转型的脚步。面对众多竞争对手,上汽大众在转型路上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贾健旭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
他坦言,上汽大众当前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到底选什么样的电池,既能保证能量密度,又保证电池包的尺寸,同时跟续航之间又能“发生关系”;再一个是整套跟电相关的系统,对于这一新的挑战必须找出答案,让电池相关的系统和燃油系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PHEV不光是改动力,上汽大众给出的是整体的方案,在PHEV里面,要有电车的驾驶感觉和电车的因素,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产品都会引入进来,在当油车开的时候有油车的感觉,当电车的时候要有电车的感觉。
找到PHEV车型的解决方案后,那么对比份额高达40%的纯电车,它的USP在哪里?未来又该如何发展,才能持续引领市场?
上汽大众目前的电动车销量并不理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产品没有找准目标消费者。普遍来看,电动车绝大部分是家庭的第二辆车,或者是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因此,只有找准潜在用户的需求,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才能将产品卖出去。
贾健旭认为,上汽大众首先要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具体细节由于尚处于保密当中,并未透露太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上汽大众会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来弥补短板问题。
写到最后:尽管油车被唱衰,但不可否认从行业格局来看,其仍是市场的绝对主力,占据着约70%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上汽大众来说,既要保住油车的份额,稳住基本盘,保持盈利能力。又要将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电动车做强、做大。所以,在内部要动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发展。
不过,当前上汽大众面临的问题也非常棘手,尤其是新能源领域。虽然智能化正不断改进、升级,但未来能否带来更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否达到市场预期,目前仍无法下定论。
首试 | 四十年磨一剑,一汽-大众,捷达VS7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不仅仅只是一款车型,
或许意味着一段回忆、一段历史,一段有车生活的开端……“捷达”二字对于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怀。从一款车型衍生为一个独立品牌,捷达用了整整40年时间。
1979年,第一款捷达车型(Jetta-MK1)在欧洲正式上市。1991年,第一辆国产捷达在一汽-大众轿车厂组装下线,并很快获得众多消费者追捧,享有“中国家轿第一车型”的美誉。2019年,延续大众品牌的可靠、安全和高品质的特质,捷达品牌跃然而生,并相继推出了VA3、VS5等车型。但于我而言,眼前这辆VS7才正式开启了我对捷达品牌最感性的认知。
捷达VS7是捷达品牌的第三款产品,集中呈现了捷达品牌的德系血统和大众品质,并搭载更加先进的科技配置,成为捷达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捷达VS7由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设计总监Klaus Bischoff先生主导设计,前脸承袭大众家族X设计语言,充满未来感和力量感。铠甲式的进气格栅使车头更加立体和强壮,LED日行灯采用独特的条形设计,更加时尚动感、更具辨识度。全系标配LED自动前大灯也凸显厂家厚道的一面。
车侧腰线贯穿整个车身,增加立体感的同时更体现了运动气息。18英寸高亮黑电镀车轮造型新颖,彰显VS7的力量和动感。尾灯采用多边形设计,“Y”形元素不仅提升了车尾的辨识度,还与品牌核心图形相互呼应,点亮后更具科技感。尽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捷达将目光集中在中国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但在北京试驾的这两天,就有多人询问该车的价格及具体信息,可见其外观设计的独到之处。
进入车内,首先体验到采用高档皮革材质包裹的座椅,主驾驶座椅提供六向电动调节带腰托的调节功能,细密的花纹座椅也提升了车内品质感。皮质多功能方向盘粗细适中,并且提供四向调节。也许是出于成本考虑,VS7并没有采用全液晶仪表,但这款机械仪表不失一种运动气质,中间的小液晶屏也提供了车辆行驶的基本信息,配合方向盘上的按键翻动一目了然。
10英寸液晶中控屏成为车内的一大亮点,豪华感和科技感十足,触摸操作流畅、反应灵敏。这里集成了车联网、导航,蓝牙,倒车影像显示等多项功能,低配车型支持CarPlay、CarLife、Welink等多种手机互联方式;支持在线娱乐,生活,驾驶等多样化服务,且均可由语音识别实现。特别是捷达VS7这个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包括交互感受都较为优异,一定程度上优于大众品牌车型的使用体验。
捷达VS7的车身尺寸为4624/1841/1644毫米,轴距达到2730毫米,定位于中型SUV。如此庞大的车身为车内5位乘客都提供了充足的乘坐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表现堪称奢侈。全景天窗、后排出风口、后排USB/12V电源接口等配置,更加照顾了后排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车内的储物空间也极为丰富,水杯架、中央扶手箱和车门板等储物空间使用便利,让车主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性化和巧思的细节体验。手机无线充电、前后排有多个USB接口,都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在动力方面,捷达VS7全面继承了德系基因和大众品质,诞生于大众最先进的MQB平台,搭载与大众、奥迪同款的EA211 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提供最大功率110千瓦,最大扭矩250 牛米。分别匹配MQ250五挡手动变速器和爱信第三代AQ250六挡手自一体变速器。我们试驾的是6AT车型,这台AQ250变速器的换挡表现一如既往,换挡逻辑较为合理,油门响应比较线性,无论是平顺性还是换挡响应都符合预期。转向力度偏轻盈,指向也比较清晰,并没有驾驶一辆中型SUV的沉重感。捷达VS7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四轮独立悬架系统,尤其是前麦弗逊悬架还增加了横向稳定设计,提高车辆的横向刚度,不仅在弯中给予车辆一定的侧向支撑,对于过滤路面的轻微振动时车身的整体感也起到帮助。
在安全配置上,VS7也表现抢眼,当车速超过30公里/小时即可开启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并提供五档跟车距离。另外,AUTO HOLD、360度全景影像、胎压监测、预碰撞安全系统、疲劳驾驶提示等配置一应俱全。此外,还配备了前排座椅加热、全车一键升降、车内氛围灯、大面积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分区空调等多项舒适性配置。
除此之外,无论是MQB构架的先天优势,还是制造工艺和质检环节,都沿袭大众的严格标准,德系血统也是捷达VS7引以为傲的资本。大众深耕中国汽车市场30余年,对乘用车市场的发展,对用户的需求有着深入的洞察和理解。凭借多年来积攒的良好口碑,以及鲜明和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可靠的产品品质和较为丰富的配置,再加上顶配13万元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捷达VS7的未来可期。
一汽-大众 捷达VS7车身及驱动型式:前置前驱,5门5座SUV发动机:1.4T, I-4,110kW,150PS,250Nm变速器:5MT,6AT悬架:前/麦弗逊式独立,后/多连杆式独立制动:前/通风盘式,后/盘式轮胎:225/55 R17;225/50 R18长×宽×高:4624x1841x1644mm轴距:2730mm工信部综合油耗:6.2-6.7L/100km整备质量:1425kg油箱容积:51L行李厢容积:548L上市日期:2020年3月价格:10.68-13.68万元
来源:新华号 汽车族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