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人”会以什么形式进入漫威电影宇宙?
不会,我相信真的漫威粉不会因为一个演员的而喜欢漫威的,他们喜欢的是漫威的全部。
多家车企因芯片短缺被迫减产,会加速芯片行业快速发展吗?
漫威靠得就是钢铁侠来撑场子,小罗伯特唐尼也是钢铁侠一直的饰演者,如果这个角色换人的话,那看漫威电影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
汽车智能化带起车规级MCU厂商?芯旺微闯关科创板,采购晶圆数量以180纳米制程为主
每经记者:朱成祥 每经编辑:文多
目前,上海MCU(微控制器)厂商芯旺微正在冲刺科创板,公司已披露招股书并进行了首轮问询函回复。在上一轮“缺芯潮”中,不少国产芯片厂商借机打入终端厂商供应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芯旺微车规级MCU销量就已经颇具规模。
据统计,芯旺微2022年车规级MCU产量为4331.72万颗,销量为3841.61万颗。而燃油车单车MCU使用量一般在数十颗左右,智能汽车MCU使用量更高,可达百颗以上。
芯旺微证券部11月22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2年公司销售的车规级MCU超过3800万颗,2020~2022年三年累计车规级MCU出货超过5000万颗,可以认为公司是国内本土头部车规级MCU厂商,在‘缺芯潮’中为国内汽车产业链保供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记者也发现,芯旺微2023年1~6月车规级MCU销量有所下滑。对此,芯旺微回复称:“2023年1~6月,公司车规级MCU出货量为1256万颗。根据过往年度销售情况有季节性特点,上半年属于销售淡季,下半年是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销售旺季,公司在下半年的销售占比较高。”
两年,车规级MCU收入从81.06万增至2.23亿2020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遭遇“缺芯潮”。其中,最为紧俏的产品当属车规级MCU。彼时,丰田、大众、福特等全球多家汽车厂商由于缺少车规级MCU而一度被迫停产。
全球MCU市场份额目前仍被少数厂商所占据,车规级MCU领域尤为明显。芯旺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全球MCU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前五大MCU厂商市占率合计超过80%,其中恩智浦市占率约为18.8%,微芯市占率约为17.8%,瑞萨市占率约为17.0%,意法半导体市占率约为16.7%,英飞凌市占率约为11.8%。
车规级MCU方面,根据IHS数据,2020年,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及意法半导体在全球汽车MCU市场合计市占率约为98%,行业集中度较高。
车规级MCU之所以集中度更高,是因为相比工业级MCU和消费级MCU,车规级MCU在使用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要求上更高,其技术壁垒也相对更高。此外,龙头MCU厂商凭借其先发优势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主要份额。
“缺芯潮”让更多MCU厂商看到了车规级MCU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并展开积极布局。
芯旺微也表示,在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汽车产业“缺芯”等窗口机遇。其车规级MCU产品成功导入国内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供应链体系,产品批量应用于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厂商。
2020年~2022年,芯旺微车规级MCU的收入占比迅速上升,销售收入分别为81.06万元、5755.78万元和2.23亿元,占比分别为0.82%、24.73%及71.23%。
图片来源:公司首轮问询回复
上半年车规级MCU产销率下滑从2020年至2022年,芯旺微车规级MCU发展势头良好。不过,进入2023年,其车规级MCU产销量反而大幅下滑。
根据首轮问询函回复,2022年,公司车规级MCU产量为4331.72万颗,销量为3841.61万颗,产销率为88.69%;2023年1~6月,公司车规级MCU产量为2440.48万颗,销量为1256.33万颗,产销率为51.48%。
对此,芯旺微认为,2021年以来,公司车规级MCU销售占比提升,车规级MCU客户对供货稳定性要求较高,公司预留安全库存相对提升,产销率略有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芯旺微采购55纳米晶圆数量也大幅下滑。2022年,公司采购55纳米晶圆数量为9539片,采购金额为1.54亿元;2023年1~6月,采购55纳米晶圆数量则仅为899片,采购金额为1530.37万元。
而芯旺微目前采购晶圆数量最多的,当属180纳米。2022年采购1.52万片,采购金额为6558.32万元;2023年1~6月为5475片,采购金额为2416.62万元。
而且,从2020年至2023年1~6月,180纳米晶圆一直是芯旺微采购数量最多的晶圆制程。
图片来源:公司首轮问询回复
对于2023年上半年公司采购55纳米制程晶圆数量大幅下降,芯旺微表示:“因为2021~2022年上游晶圆产能紧张,且车规级晶圆生产周期较长,公司为了保证供应稳定提前采购了较多的晶圆。2023年晶圆供应恢复正常,公司主要消耗2022年采购的晶圆而相应减少新增采购。”
关于国内厂商车规级MCU前景,芯旺微表示,国外MCU厂商在车规级MCU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与其背后日系、欧系、美系汽车品牌厂商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随着国内汽车品牌厂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的逐步崛起,将为国内车规级MCU厂商带来长远的发展支撑。
此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单车车规级MCU的需求量也在增长。汽车的车身控制系统、安全舒适系统、信息娱乐与网联系统、动力与底盘系统和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电子系统包含数个ECU,而每个ECU中至少需要一颗MCU执行运算和控制功能,因此,每辆汽车的MCU用量随ECU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燃油车单车MCU使用量一般在数十颗左右,智能汽车MCU使用量更高,可达百颗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
配齐“硬核”车载MCU 比亚迪半导体助力汽车强国梦
来源:中国网科学
引言:2021年开年,车市复苏超出预期,加之蓬勃发展的消费电子产业对汽车业的挤出效应,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雪天气、日本福岛地震,半导体供应链“芯痛”现象愈演愈烈,而汽车行业首当其冲,成为此次全球最缺芯的领域。
汽车供应链“准时供应”失效车规MCU不可替代
芯片市场的供应不足,宣告汽车供应链的“准时供应”失效,大众、福特、丰田、日产等多家汽车制造商被迫采取停产、减产等措施。波士顿咨询旗下智库Inverto预计,汽车芯片的短缺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仍将持续半年甚至三个季度。美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
回到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38.8万辆和250.3万辆,环比去年12月份下降15.9%和11.6%,表明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已影响到生产节奏,预计全年将有40万辆的产能受到影响。
信息来源 |中汽协
根据IHS调研,短缺的部件与MCU有很大关系,而车规级MCU芯片作为汽车电子系统内部运算和处理的核心,遍布汽车动力控制、车身控制、安全控制、行驶控制、信息处理等各个子系统,是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
由于车规级MCU芯片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利润率偏低、产能堆积现象明显,并不是芯片制造商愿意投资的前沿产品线。目前中国内地车用MCU市场仍然是国际半导体巨头的天下。据IHS调研指出,目前台积电生产出货的MCU约占全球汽车MCU 70%的市场份额,全球MCU供应排名前7的MCU供应商占据98%的车规级MCU市场。这无疑给中国内地汽车产量和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敲响了警钟。
打破技术桎梏国产车规MCU“芯”力量崛起
2020年中国内地MCU市场规模超过65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国内目前大概有100余家从事MCU的厂商。令人遗憾的是,约100个MCU厂商仅仅占据约5%的市场规模,其中大部分还集中在消费级和工业级领域,在车规级MCU市场中,中国内地生产的MCU的占有率微乎其微。
车规级MCU内地国产替代的巨大市场需求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包括传统MCU厂商、甚至部分车企在内,都在积极布局车规级MCU。众所周知,2020年年底,比亚迪再次释放“重磅炸弹”,比亚迪半导体正式筹划分拆上市事项,做大做强半导体业务,致力于打造成为高效、智能、集成方案供应商。
据国内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比亚迪就已进入工业MCU领域,累计出货超20亿支。2018年,其成功推出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现累计装车量超700万颗,实现车规级MCU国产化零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近期市场车规级MCU芯片严重缺货的现象,编辑从比亚迪半导体处获悉,该公司32位车规级MCU BF7006AMXX系列产品,分别采用LQFP48和LQFP64封装,可与业界广泛使用的某品牌DZ60芯片实现硬件兼容,目前该产品已经大批量应用于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等旗舰车型,且该MCU供应链稳定可靠,可大批量对外供应。
比亚迪半导体正积极推进市场化,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虽然市场在不断变化,但具有充分技术积累和产品制造的比亚迪半导体仍旧值得期待,其32位车规级MCU芯片产品也让市场看到了中国半导体厂商变革发展的魄力和希望。
无论是行业变革,还是道路荆棘,科技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国产芯片一直在各领域不断追赶进步、创新突破。与此同时,市场和行业也在主动为国产MCU技术迭代创造应用场景,推动国产MCU在普及化应用中积累与创新,促进国产车载芯片“逆袭”,逐步迈向价值链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