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rline是什么意思

大众团购价靠谱吗?

在团购市场沉浮变化中,大众点评为何能岿然不动

本地生活O2O行业市场规模从传入中国开始一直发展迅猛,目前团购网站的资本转冷,以前烧钱抢客户流量的手段已经成为过去,整个团购行业开始注重自己本身的优化,提升服务质量。

O2O团购市场在前期显现的百家争鸣现象,但通过这7年的优胜劣汰,市场上现存且活跃度较高的团购网站主要是: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以及口碑(2015年成立)。

接下来就公司策略和产品自身功能这两个方面,来对大众点评为何能够一直存在并活跃于团购市场进行一些简短的分析。

从公司策略的角度

在2015年之前团购市场虽是处于“百家争鸣”的态势,但美团与大众点评占据着市场近80%的份额,这两者基本上垄断了团购市场。但在2015年面对百度向糯米疯狂注资200亿,阿里大力扶植口碑网,这时团购市场站在了改革的风口。

在2015年之前大众点评一直位于团购市场第二的位置,面对2015年团购市场的大变革,大众点评可能预计到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很可能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自己就被淘汰了,故在2015年国庆节的最后一天宣布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来应对团购市场的变革。如今看来这一决定不得不说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者两个图分别是大众点评和百度糯米APP月度独立设备数的数据,从上面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使用大众点评的人数显然比使用美团的人数多了一个数量级。在APP总榜排名上大众点评可以说是排在较前的位置,而百度糯米基本上已经是处于吊车尾了。

这些数据说明百度糯米在团购APP中已经不具备市场了,如果不出现较大变革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也避免不了被淘汰。通过环比增幅可以看出大众点评软件的使用人数一直在稳步的增长,在团购市场中大众点评应该会一直占据不小的份额。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说明大众点评和美团选择合并是属于战略性的胜利。

从产品的角度

一个产品能够长期存在并活跃于市场,而没有被市场所淘汰,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策略和产品定位做的不错,另一方面原因肯定是该产品具备一定的优势。

我们说一个产品是成功的,那这个产品必然具备了以下3点:

很好的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具有相当不错的粘性;使用户享有不错的用户体验。

1. 解决用户的需求

当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软件也是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但人们使用手机软件无非出于:丰富生活、方便生活、分享生活这3个目的。

大众点评这个产品就是从方便生活和分享生活来进行产品设计的,解决用户确实存在的需求。

(1)美食、电影、酒店、休闲娱乐、美容美发、景点门票、结婚摄影、家居装修、学习培训等功能模块

B端各行各业的商家需求:

品牌需求:线上店铺建设、低成本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获客需求:线上流量入口、低成本吸引更多C端用户来消费。

C端消费者的用户需求:

信息需求:线上平台实时展现商品和店铺信息、方便快捷的在线上可完成衣食住行的消费实现足不出户逛街、货比三家。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都必须要出门逛街,比如:在外面就餐,可能出现选择困难症,在商场有很多餐厅,不知道哪一家好吃,哪一家有什么推荐菜品,餐厅的卫生情况等都不清楚,顾客只有进入该店之后才能发现餐厅卫生、装修、主推菜品等。

但当这些情况不满足自己内心预期的时候,绝大部分顾客可能因为都已经进来了不好意思或者再出去重新找餐厅太麻烦等原因,选择继续在该餐厅用餐。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顾客用餐体验必然不好,餐厅也将流失顾客。

再比如:当我们需要装修房子,就需要去家装市场一家一家的对比建材质量、价格等这些工作量大且烦,很可能的结果是耗费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店家……

如何高效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店家信息和商品信息的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如何能够利用低成本来扩大知名度,或让消费者更加简单直接的了解商品信息,这是B端店家的需求痛点。

上图是大众点评包含的本地生活相关的功能,基本上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平台邀请各行各业商家入驻,利用商家、顾客来完善店铺信息。商家在线上经营商铺,拓展服务边界,将商铺、商品等信息快速方便的传递出去。消费者通过一个手机APP可以在线上浏览商品信息、联系咨询商家等功能。大众点评平台满足且实现了商户用户的双边需求,所起到的作用是助力双方增值。

(2)预约订座、线上点餐、排队、支付以及上门服务等功能模块

B端各行各业的商家需求:

效率需求:在线预订和支付、减少店铺人员参与、提升服务效率;获益需求:降低人工成本、接待更多的顾客、商家资源最大程度合理利用;

C端消费者的用户需求:

服务需求:线上预约、点餐、排队、支付等功能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升顾客对店铺的好感度,上门服务满足用户多场景的服务需求。

在过去人们的消费习惯是:

提前到店来缴纳定金预订座位并点餐,到店预订耽误客户时间,缴纳定金顾客没有反悔的余地,局限了选择,不够人性化。针对一些比较红火的餐厅店铺通常需要顾客提早到店进行排队,排队浪费了顾客的大量时间,不断询问服务员是否有空位,降低了餐厅的运行效率、占用了餐厅资源。在消费结束的时候一般人们到柜台刷卡或者现金进行买单,增加顾客的等待时长,降低了餐厅的运行效率,这些以往的消费模式均是以牺牲消费者时间和降低商家运营效率为代价的。

故:如何能够低成本提高店铺的运营效率,降低商家人工成本这是B端商家的需求痛点?如何能够方便快捷的预订座位、取消订单、节省排队成本及快速支付等是C端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上图是大众点评上解决双边需求的的功能入口,平台通过预订餐、预约订座实现用户线上点餐预约的功能,无需定金,退订方便、没有时间限制,通过排队功能设计可以实现用户在线排队预约的需求并让用户可以在线清楚地知道距离自己用餐还有多久,解决了商家人员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买单功能的设计实现用户手机快速支付的需求,减少了买单步骤、节省客户时间、商家资源最大程度合理利用。上门服务模块设计实现用户多场景多功能的服务需求,方便用户的生活,商家收获了更多的客户。

(3)团购、限时秒杀、霸王餐、天天特价等功能模块

B端各行各业的商家需求:

品牌需求:低成本的线上优惠活动策划,提高商家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获客需求:优惠劵刺激用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使消费者到店消费。

C端消费者的用户需求:

价格需求:各类促销活动及优惠信息,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

上图是大众点评上团购优惠、限时秒杀以及天天特价的功能窗口,在图中框格部分平台通过同时标出原价和促销价。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顾客购买的欲望,增加顾客的购买忠诚度、鼓励老顾客重复消费。对店家的作用是对抗、抵御其它产品的促销手段;对抗、抵御其它产品的促销手段,能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别化。

商品价格往往是决定用户到底购不购买该产品主要原因。通常人们很喜欢某个商品,但是最后却放弃的原因必然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超出预期,或其实用户本身并没有很喜欢某个产品,但因为其价格低廉使得用户出于买到即赚到的心理而购买该产品,故价格的优惠往往能够最大程度上刺激顾客消费。

从商家的角度来讲,通过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发布优惠劵,是属于线上活动策划,用于扩大店铺的知名度,推广商家优惠活动,用户购买优惠劵刺激到店消费,获得更多的客源等需求,解决了B端商家的需求痛点。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大众点评上发布商家优惠劵等各类促销活动满足了其对价格低廉的需求,当然当用户在两家餐厅之间做选择时,某餐厅的促销活动肯定能够为用户最终的决策提供参考且很大程度上选择该餐厅,解决了用户对价格和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的需求痛点。

(4)黑珍珠、必吃榜等功能模块

B端各行各业的商家需求:

品牌需求:参与店铺排名,提升餐厅档次与格调、提高商家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获客需求:处于排名榜上的餐厅消费者可能会处于猎奇心理前去消费,获得更多客源。

C端消费者的用户需求:

品质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价格,更多追求更好的体验和精神享受,成就有品质的生活。

上图是大众点评上必吃榜和黑珍珠的功能模块。通过设置这两个模块来解决B端商家提升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进而获得更多的客源的需求。

也解决了用户追求品质生活,为就餐提供就餐指南,黑珍珠榜单通过“一生必吃一次”的黑珍珠三钻餐厅、“纪念日必吃”的黑珍珠二钻餐厅和“好友聚会必吃”的黑珍珠一钻餐厅(类似于米其林)这些按照地域排布,方便用户查找、咨询以及为用户决策提供参考。

2. 产品的粘性

一个产品具有不错粘性,那就说明用户养成了使用商品的习惯。一个成功的产品,一定是不断被用户想起的产品,一旦用户产生某种需求,就能想起,那就证明这个产品的粘性不错。而如今竞品泛滥,当然在功能设计上可以与竞品拉开差距,但是用户粘性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众点评在提高用户粘性上主要通过:用户个人成长;社交属性这两个方面。

用户个人成长:每日福利、PK赛、霸王餐、VIP特权等。

每日福利:通过做每日任务来获取代金券、积分以及增加活跃度;在大众点评中每一百积分相对于一元,可在购买团购卷的时候抵用现金;积分可在积分商城中兑换奖品、参与抽奖等。超级PK赛:通过PK赛来参与每个话题的讨论,增加互动性,压中获得积分,带有博弈性质增加趣味性。霸王餐:用户通过报名霸王餐、获得霸王餐资格;通过霸王餐页面签到获得霸王值,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霸王餐,用户从中奖中获得乐趣与优惠,具有比较强的参与感。VIP特权:每个月都会出VIP特权日,到店享受5折优惠,霸王餐中奖率相对比较高;对VIP用户来讲,平台认证了VIP身份且带来了优惠,促使VIP用户对平台更有更高的忠诚度;对非VIP用户来讲,VIO用户有如此多的好处,自己也要申请VIP,这就促使普通用户广泛的使用大众点评来争取获得VIP会员认证,当然对VIP会员来讲也必须要经常使用大众点评来维持自己的会员身份,以防被降级。

以上只是我列举的大众点评上比较典型且重要的从用户个人成长角度来提升用户粘性的功能模块,主要的方面是:用户获得收益享受优惠、加强用户的参与感、VIP身份等。

社交属性:发表、查看点评内容、关注好友、查看好友发表的内容、社区论坛等。

用户发表点评内容,如果被选入首页推荐,那用户必将获得不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通过查看别人的点评(UGC),点赞留言参与互动。关注微信QQ以及大众点评上的美食家,看看好友们都在哪里吃哪里玩与朋友们互动,查看大V的点评内容(PGC),了解美食家们都去哪些地方吃喝玩乐,给自己提供一些参考。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区论坛参与讨论自己想要了解的话题并分享,在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都是大众点评在社交层面用于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我们了解要提高产品的用户粘性必将从培养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习惯,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等方面来考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找到在这些方面大众点评做的还是很不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粘性。

3. 用户体验

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在《转型企业必须理解4个互联网经济特点》一文中提出: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以及颠覆式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4 个互联网经济特点,其中重点强调用户体验。

在如今互联网产品同质化如此严重的时代,毫无疑问用户体验将是决定产品是否能够“杀出重围”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顾客购买完产品就结束交易了,互联网产品是用户购买完产品,新一段的交易(用户体验)才刚刚开始。故好的用户体验是决定产品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大众点评在用户体验上,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是优质的内容呈现。

对比市面上的美团、百度糯米等同质化产品,大众点评呈现的UGC内容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是非常优质的,因为大众点评在人工选图的基础上,加入智能算法,以清晰度、色彩、构图等各因素为指标在海量图片中进行筛选,找到优质的图片;文字排版字号梯度大,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再者是鲜明的品牌特色。

大众点评的主题颜色一直以来都是以橙色为主色调,功能入口在竞品千篇一律的标准的球面形状以及平缓颜色的过渡已经能够引起年轻一代用户的注意,没办法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特色。大众点评摒弃了这些,在造型上根据功能特色、放弃圆形外框打造富有特色的功能标识;在颜色上选用比较夸张的渐变色组,迎合目前年轻、娱乐、差异化的生活基调。

最后是人性化的设计。

大众点评在内容排布上通过采用卡片形式、留白率等方面做了不小的文章来降低用户阅读的无聊烦躁,降低用户的视觉压力;在核心功能发布UGC内容时,对店铺的点评利用可爱的表情来表示喜好程度等等方面都提现了大众点评的人性化设计,增强用户使用产品的愉悦感。

当然大众点评在用户体验下的功力不仅仅只是笔者提到了这些方面。

总结

大众点评能够在团购市场一直屹立不倒,除公司一直以来正确的运营策略和商业规划,更多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产品定位、产品在解决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以及提高用户体验上取得的成功。

故可以说如果一个产品要取得长期的成功,必将致力于解决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以及使用户具有更好的体验着三个方面。

以上皆是笔者对大众点评的一些个人见解,可能稍显片面,存在不足,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本文由 @ 梦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路

大众点评,为什么不需要用户完成服务就可以评价?

从评价这个功能说起,详细讨论下方先生所说大众点评不需要用户完成服务就可以评价的问题。

上周在脉脉上看到美团大众点评产品总监方志远先生,发了一条动态:

“一道开放式的思考题:淘宝、拼多多、美团、滴滴等app里给用户写评价设置了门槛,即用户要收到货后或完成服务后才能写。大众点评网/App的用户不需要有这样的门槛,随时可以写评价。为什么?”

周末这个问题一直来敲我的门,所以就静下来想了一下,把想到的分享给大家。

一、“评论”是什么?

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

评论,针对于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

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评论的话语容易产生对方的逆反心理。但由于可以较快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广为被大众所使用,实则是说者过瘾,听者闹心。

其英文Comment,有评论、注释、意见、说明、谈论等意思。

显然我们互联网产品中所用到的评论,更接近comment所表达的意思。

二、“评论”在互联网产品中有什么价值?

1.判断内容的好坏;(这里的内容是泛指,例如电商平台的内容就是商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甄别内容的好坏,对于所有类型的产品都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综合很多个维度,而评论就是这些维度的其中之一,例如淘宝如何判断一个商品质量的好坏,销量、好评数,主图质量,停留时间,底部到达率等等预计至少几十个维度。

2.活跃气氛,提高留存;

这里主要是指社区or社交性质的评论,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朋友圈里的评论;

3.补充内容,完善内容;

这种评论已经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例如豆瓣评分,很多人看过一场电影,然后再看豆瓣评分,才发现原来电影还有这一层意思啊;或者是网易云音乐,很多歌曲下的评论更好的烘托出了歌曲氛围;

三、“评论”对双方的影响有多大?

这里的双方在不同的产品总有代表不同的人,例如,电商平台就是商家和顾客,音乐平台就是音乐发布者和音乐消费者。

一件商品,如果你买了它,但是它和评论中说的并不一致,你会不会生气?记住你这时的生气指数;

一个餐厅,你去吃了,但是它并没有评论中说的那么好吃,你会不会生气?记住你这时的生气指数;

一首歌,你听了,但是它并没有评论中说的那么好听,你会不会生气?记住你这时的生气指数;

这是从用户这一方去判断评论对你的影响有多大,我自己的答案,听歌无所谓,餐厅可能会抱怨两句,商品会骂街,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自己的付出,以及带来的后果,以及要挽回这种后果的成本都有关系;

对于商家这一方,主要就是差评了,商家的某商品得到差评,餐厅得到差评,歌曲得到差评,对商家的影响有多大?大家可以各自评判。

所以,对双方影响大的评论,就需要提高评论门槛,保证评论质量,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四、大众点评为什么不设评论门槛?

我在这里分两个阶段去讨论,这两个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分割点,因为如果再去查大众点评的每个历史版本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暂且把这个时间点定位大众点评被美团并购前,和并购后;

1. 前期阶段

我这边能找到的最老版本是Android版的v6.2,发布与2014年12月,通过这个版本的产品结构,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原因;

原因1:产品初期获得更多的商家内容是主要目标,其它都要为这个目标让路;

从该版本的产品结构不难看出,大众点评放足够大的入口,来获得更多的商家信息,例如第三个底部导航直接就是让用户去添加商户的。评论作为商家信息内容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要的。如果当时就去限制用户必须去过才能评价,那就意味着评价要从这一刻开始积累,我之前去过的感受就不能写,而且商户也不全,层层筛选过后,可能一年没积累几条评论;

原因2:很难确定用户是否去过这家餐厅;

文章要阅读之后才知道好坏,商品要买过才知道好坏,音乐要听过才知道好坏,菜谱要做过才知道好坏,餐厅要吃过才知道好坏。判断用户是否买过商品不难,判断用户是否听过这首歌也不难,但是判断这个菜谱用户是否做过,餐厅是否吃过,有点难,为什么?因为照着菜谱做饭,和去餐厅吃饭,这是线下行文,即使我们可以用一些手段去判断,但准确度要差多了。所以去限制用户是否吃过意义并不大;

原因3:提供商家信息的平台完全没有必要让用户购买再评论;

注意,我们是就要前期这个版本去说的,不要用现在的版本去看。从上面版本截图可以看出,大众点评内容分为两大块,第一,商家信息服务,提供地址、电话等服务;第二,团购,可以直接在线购买;大家仔细看“团购详情页”和“商户详情页”,商户详情页可直接评论,而团购详情页并没有,说明什么?定位很清晰,不同的内容对于评论的门槛完全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我猜想这个时期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争论点矛盾;

2. 后期阶段

我们就直接看现在的版本吧。

如果说几个月前的版本还不太明显,那这个版本真的就像直接告诉你我要做内容,我们来看一下从现在版本能看出来什么原因;

原因1:产品定位已经明确,要做美食垂直领域的内容,内容不需要强制消费后再评论;

原来的商户信息和团购合并了,这个具体合并的时间点我没有去具体查证,但是是在和美团并购之后,相信这道开放式思考的题目就是从合并的时候产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既然要合并,一个是内容,一个商品,属性差别比较大,单从评论的逻辑来说,商品应用是服务过用户之后,用户才能评论,内容是用户可以随时评论。从现在的产品形态来看,大众点评选择了要做内容,商家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内容,没办法,因为美团不能让两个产品做同样的业务;

原因2:重新思考后发现,用户有什么理由闲着没事评论自己没有去过的店呢?好像理由并不多;

做为大众点评的用户,我测试的时候发过垃圾评论,但是这几年来也只发过3条,你有发过一些垃圾评论吗?一个正常用户,我为什么要去评论一个没去过,不了解的店呢?除非有利益关联性,竞争对手算一个,刷广告的算一个,这个大众点评本身应该有数据,很了解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以及防御措施;

原因3:线下餐厅等服务,和电商平台还不太一样,即使没有评论门槛,也很少会出现恶意差评之类的行为;

哪里不一样?地域性更强!地域性更强意味着竞争度变小,淘宝上为什么会有很多恶意差评,但是大众点评上就会很少,因为淘宝开一家服装店,要和全网,全国的服装店竞争,竞争太激烈就会有更多恶意的手段,但是大众点评开一家餐厅,可能只需要和你周围几公里的店竞争,而且几公里内有相同餐厅的概率本身就很小。所以即使不设置任何评论门槛,竞争对手也没必要去恶意评论;

当然,即使是现在,依然存在初期的如何定义该用户去过这家餐厅的问题。

五、大众点评不限制评论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怎么解决?

准确性较低,含金量较低,参考价值不高;垃圾评论、恶意评论较多,影响公平性,损害商家和用户的利益;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完美的,总是要平衡很多指标,取一个最优解。

我们来看一下大众点评如何解决的。

1. 从前端产品去引导用户;

下图是是用户在评论时的页面,从里面内容可以看出,这根本就是为去过的人设置的,没去过你怎么知道口味、环境,服务,没去过你怎么去推荐菜,去写人均消费,所以即使用户点开想去评论一下没去过的店,一看到这个评论页面,可能就直接放弃了;

再看下面这张图,当我评论完之后,我的评论上面的文案是“我的来过”,去引导用户,让用户知道你是要来过之后再点评的;

再来看一个,在评论中有些评论被打上“消费有点评”的标签,这个可能是用户直接在大众点评上买单了,所以大众点评可以认定为是真实消费过,这样的评论可以更用户更高的参考价值,让用户在看评论的时候更有重点;

类似的引导还有一些,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一下;

2. 很明显如果有人想恶意评论,上述那些引导根本挡不住,这就需要平台明着或者暗着,用人工或者机器去做一些事情,方法有很多,我们这里简单说两个

如下图,举报功能,这里是用户举报用户,也可以为商家提供举报功能,当商家遭遇恶意评价,可以申请平台重新审核,这个很常见,并且也不损害用户和商家的利益;

平台作为商家和用户的连接媒介,要为这件事负主要责任,如果每条评论都人工审核,用户就不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评论,完全交给机器审核,可能会有很多误判,即使有了比较公正的审核,你平台审核不通过删我评论,我也很不爽,这里面其实就可以有一些不让用户知道的操作,如下图,我发了一条垃圾评论,我这显示什么都正常,但是,我换个账号看,其实根本看不到我的评论。产品经理应该都能想到这点,但是普通用户基本不会注意到;

最后总结一下:就是评价在完成服务后才能评价或者随时可以评价,其实只是产品表现形式的东西,关键是看评价是否发挥了你想要它发挥的价值,大众点评中评价的价值是帮助用户选到一家好餐厅去吃饭,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就没有问题;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没关系,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强迫你同意所有的观点,而是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欢迎交流!

本文由 @一捆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rline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