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险业去年多收了“三五斗”!原保险保费收入去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36.7亿元,有的产品从年头“红”到年尾
半岛全媒体记者文鸿飞
“2023年1~11月,青岛原保险保费合计收入507.7亿元,其中,寿险收入排名第一,占原保险保费比例高达53.15%。”这是华经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虽然未见官方核实,但是也显示出了2023年青岛保险业的火热程度,寿险中的增额终身寿产品更是从年头“红”到年尾。过去的一年里,你买保险了吗?2024年,增额终身寿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且看记者的相关调查采访。
数据统计:人身险增速明显增额终身寿贡献最大2023年,保险业复苏态势明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2023年1~11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79万亿元,同比增长9.63%。截至2023年11月末,保险行业资产总额为29.61万亿元,同比增长8.82%。过去一年里,青岛的保险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来自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青岛原保险保费合计收入507.7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36.7亿元。
数据显示,人身险的增长是促成过去一年保险业正增长的一大因素。据五大上市险企披露的2023年季报数据,前11个月,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972.67亿元、4339.49亿元、2239.77亿元、6146亿元、1597.3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7%、6.8%、4.4%、3.9%、1.9%。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从保险产品种类来看,2023年1~11月青岛寿险收入排名第一,为269.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4.86亿元;紧跟其后的是财产保险,收入为13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0.69亿元;健康险收入为96.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9亿元;意外险收入最少为1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95亿元,其中寿险占原保险保费比重最大达53.15%、其次是财产保险占25.86%、健康险占19.01%、意外险仅占1.98%。
细数对人身险保费增长做出大贡献的险种,则非增额终身寿莫属,堪称从年头“红”到年尾。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寿险单月保费收入从5月开始逐渐走高,并于6月以同比大增115%达到顶峰。当时有多家险企表示,公司3.5%预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同比大增八成甚至翻倍。但年末,随着第三次存款利率的下调和投资市场的波动,人们的储蓄险需求再度被提升并被释放。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11月,人身险公司的寿险保费告别负增长,保费收入为1194.06亿元,从10月的同比下滑7.51%扭转为11月的同比增长0.36%。
记者探访:增额终身寿成“明星产品”消费者直呼“真香”“卖得最好的产品,肯定是增额终身寿了。”提起过去一年里最畅销的产品时,中国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一销售经理不假思索地说。在她看来原因有三点,一是公司主推,二是客户有储蓄需求,三是第三方的推动。“以前客户的储蓄需求都去银行里释放。但是去年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导致存款收益下降。投资市场又持续波动,理财产品破净率上升,所以增额终身寿成为畅销产品。”该销售经理分析道。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一销售经理也表示,增额终身寿是2023年的“明星产品”。“其实,到现在也是‘明星产品’。虽然预定利率下调到3.0%了,但跟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还是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该销售经理表示。另外,上述两位经理表示,过去一年里,人们买保险时最大的诉求依然是其保障功能,其次是储蓄功能。
正是基于其尚可的预定利率,去年6月份,市民滕女士购买了增额终身寿。据滕女士介绍,去年6月份之前,基金是她资产配置的“主菜”,对于增额终身寿她是有些瞧不上的。到了去年6月份,相关部门已经明确会在七月底,将增额终身寿的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0%,朋友圈内各种“炒停售”堪称铺天盖地,加上当时她投资的基金亏损严重,银行存款也持续下调。综合各种因素,腾女士决定“上车”增额终身寿。“总觉得基金行情会好转,但现在看看自己一绿到底的基金账户以及持续下行的存款利率,很庆幸当时及时上车了。”她说。
未来趋势: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保本优势依旧突出针对过去一年里从年头“红”到年尾的增额终身寿,有业内人士提醒,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消费者应充分考虑该产品的流动性问题。其3%的预定利率并不代表增额终身寿险的实际收益率,提前退保还可能出现损失。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12月,国有大行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利率,3.0%定价利率仍存在较强吸引力,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保本优势依旧突出。信达证券研报分析也认为,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保险产品具有的“储蓄+保障”等属性仍具有吸引力,叠加近期理财公司密集下调理财产品业绩基准,银行挂牌利率频现下调,预定利率下调后的产品需求仍有望持续释放。
展望2024年,东吴证券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若后续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调降(尤其是5年期LPR),或将打开2024年1年期以上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空间。
三年未出险汽车保费却上涨 车险改革后保费为何升降不一?
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大多数有驾驶经验的司机朋友们都知道,以往给自己的车续车保时,如果上一年没有出险记录,整体的保险费用会有相应的折扣。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车主反映,他们的车在上一年没有出过险,甚至三年内都没有出险记录,保费仍然出现了上涨的情况。
2020年9月份正式开始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明确提出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那么,车主们反映的车险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在车险改革的背景下,该怎么理解车险费用的变动?
上个月,北京车主郑扬(化名)的车到了新的续保周期,业务员的报价比去年上涨了3000多元。郑扬告诉记者:“我说去年没有出险,今年应该有一个折扣,但是没有折扣。保险公司跟我说,因为保费改革,现在改成了三年之内有过出险,有可能保费有一定上浮。(另外),价格比较高的车可能保费会上浮得更加明显。”
郑扬的保险业务员告诉她,业务员自己的车在续保时也有一些浮动。国内某保险企业一名车险业务经理透露,今年他们的客户有不少人反映,整体费率比原来高。她说:“因为年底了,我们接触到的客户基本上比原来有浮动,尤其是之前没出过险的客户,问我们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也没出险,怎么还比原来贵?’所以不是太好对比,因为每年的续保情况并不一样,但是我们只能按照当年当时的优惠政策给客户做报价和介绍。”
记者采访的多位车主,涉及保费上涨的,额度在几百元到一千元左右。当然,也有车主续保没有明显变化。山东的一位车主刚刚续保,她说:“对比去年的保单,我的三者(第三者商业责任险)贵了30多元,司机乘客险贵了90多元,总体没有太大浮动,因为本身保额小,看不大出来。”
还有一些用户尽管在过去三年中出过保险,保费却变低了。北京的李先生说,自己的车险在今年9月进入续保期,保险业务员提示:因为车辆在三年内有过两次理赔,保费越早续接越便宜,他的续保金额就比去年低了500元。李先生说:“当时销售跟我说的是赶紧办能便宜些,之后会贵。”
2020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明确提出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为何车主们的保费有升有降?甚至三年内没有出险记录的车主续保金额也出现了上涨?核算依据有哪些?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保费价格现在通过大数据(计算),和车主的年龄、征信、违章次数,包括他的出险记录等具体16项(相关),通过他的个人行为和个人诚信数据来核算保费。还有车型,特别是豪车核保也不一样,价格就会高。”
此外,根据银保监会2020年9月出台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车险改革实施后,车损险的主险增加了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等保险责任。保险公司业务员说:“银保监会规定,所有保险公司所有的车上车损险,要不然全上,要不然不上,没有可选性。以前你可以选自燃、盗抢、玻璃、涉水这些,但是今年车损里边全包括了,你也不可能选了,以前的盗抢险很贵,小的私家车(投盗抢险)就这一项一般都得五六百、一千多,所以保费整体都会上浮。”
车主们反映的保费波动情况,是否符合国家车险综合改革的大方向?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晓华说:“现在车险综改的总体方向就是保费开始精细化,从车、从人、从用。从车,看车况,包括车型;从人,驾驶员的经验,包括以往出险的历史;从用,是指这个是私用的,还是商用的,你是自己用,一周开五次,和你偶尔出来拉个快车,费率肯定不一样。所以它越来越精细化,比如大众某个品牌,车价和另外一个通用品牌,车价可能是一样的,在其他因素一样的情况下,大众车的费率可能跟通用车的费率就有所不同。从车、从人、从用,车险费率特别精准,所以有些客户总体水平可能在走低,但是个别的费率反而提高了。”
南开大学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认为,一直以来,车险存在虚高定价、高手续费、竞争失序等问题,通过综合改革来解决,大的原则就是要让消费者获利。朱铭来表示:“所谓消费者获利实际上指的是我们要压缩过去的中介费用,体现出定价的差异化,这是我们大的方向。”
当然,记者采访中发现,车险业务目前也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些保险行业从业者表示,过于灵活的核算,一方面可能造成车主对费用透明度的困惑,从业者本身也可能存在难以解释的情况。
专家表示,针对市场和行业反映出来的情况,在下一步改革实践中,可以根据反馈,进行政策的动态调整。徐晓华说:“肯定有升有降,不会说大家要降一起降,要升一起升;这个方向是要精准定价,但是精准定价到一定程度,应该有一个平衡,这个度怎么掌握?大家需要测算,包括界限怎么划,确实需要研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