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选择,选择理想还是大众?
大家好啊,我是二师兄。
一个网友发来消息,咨询关于求职时遇到的 offer 选择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1、网友描述最近,我收到了两个工作offer,一个是来自理想汽车的软件质量工程师,另一个是来自一汽大众的传统研发岗。
这两个选择,理想的工作非常有挑战,大众的工作则稍微偏传统,个人非常纠结,不太好选择该去哪里。
从薪资上来看,理想给出的条件确实有点诱人:月薪26k,年终奖是两个月。大众目前还不知道,但肯定没有这么高。
有人说理想的工作强度较大,网上的说法也五花八门,从965到996都有,说的我心里没底。
但是个人感觉,理想汽车作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太想失去这个机会。
大众则相反,作为国企工作相对稳定,但是,大众的效益逐年下降,现在的工资开得很低,甚至不写在offer上。
而且,作为一个南方人,去东北工作,远离家乡,面对那里严寒的天气,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
希望大家给点建议:这两个选择,我应该如何抉择?以及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哪个更有前景?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理想工作,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部门的工作强度究竟如何?在理想工作,会不会遇到卡转正或裁应届生的情况?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些意见,谢谢大家!
2、我的回复面对这两个选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喜好,尤其是校招时的职业选择。
因为第一份工作,可能会影响后面很长一段时间,说严重点可能会是一生。
如果你是一个对新技术充满热情,渴望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挑战自己的人,那么理想汽车可能更适合你。
尽管工作强度可能较大,但肯定有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至于具体部门的工作强度,我建议你可以向HR详细询问,一般联系你的HR都会如实的告诉你的。至少平时加不加班,大家几点下班这件事会告诉你。
但是如果你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冒险,那么毫无疑问就直接选大众。
虽然大众的效益有所下滑,但毕竟是国企,很多人去过去看中的也是他的稳定性和福利。
至于工资问题,我建议你在接受offer前,一定要与HR明确沟通,确保自己搞懂薪资结构,比如发几个月工资,年终奖是否准时发放,五险一金怎么交,公积金比例等等。
另外关于地理位置和天气问题,我觉得虽然需要考虑,但不是主要因素,在任何一个地方工作时间久了,都会适应的。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工作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个人喜好和生活状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各位在职业道路上一帆风顺!
师夷长技以制夷?5个问答聊聊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
——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79期
想一想,在现实中,你都见过哪些逆袭故事?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种事情可太多了。
比亚迪当年靠模仿丰田起家,现在向丰田提供核心零部件,这是个典型的例子。
而近日大众汽车入股小鹏,也很有代表性。
假如你这几年没有关注国内汽车市场,看到这样的消息,你可能会有一种“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大众入股小鹏,看点在哪里?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以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权.
此次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为什么精准控制在4.99%?
因为5%是举牌线。
大众只是想合作,没想着介入小鹏汽车的日常经营,双方合作的重点在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双方将推出2款归属于大众品牌的电动B级车,面向中国市场,预计将在2026年上市。
简单来说就是,两家将一起合作在2026年推出2款挂着大众标的“中国特供车”。
关键在于,双方的合作,技术上的主导者是小鹏汽车。
原因很简单,如果自己真的能做,大众汽车早就自己做了,没有必要专门去入股。
着急牵手小鹏,大众急了吗?从销量上看,小鹏汽车其实并不算高,2023年以来月销量一直在万辆以下徘徊。
但从技术上看,小鹏汽车在800V高压快充、电子电气架构、造车平台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魔幻。
一家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并不算突出的新能源厂商,为大众提供核心技术?
但事实正是如此!
中国一个国家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能在这里扎根的,放到世界上也不会落后,这听上去有种“中国乒乓球二三线选手能横扫中国之外所有国家”的味道。
有消息称,大众与小鹏的接触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
这一点,从何小鹏与Ralf合照的衣服上也可以推测一二。
从2023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大众ID.系列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这也促使大众汽车痛下决心,要找一个可靠的技术合作伙伴。
那为什么要推出2款“中国专供车”?
还是那个原因,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
以前的中国特供车,很多都带点“人傻钱多、速来中国”的意思,但现在的中国特供车背后,代表的却是中国市场无可取代的地位。
为什么大众现在才实施这一策略?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每个新能源厂商都想在这里安营扎寨,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现在的关键是,到底该怎么做?
大众与小鹏的这次合作可能预示着,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已经出现了重大转变。
在众多的传统汽车厂商中,大众是对新能源汽车最热心的,砸起钱来毫不手软。
大众最初的思路是,完全靠自主研发去攻克电动汽车的所有问题!
造车平台要搞,自动驾驶要搞,车机系统也要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任CEO迪斯在位期间,主持成立了主攻软件的CARIAD公司,这是大众软件研发的中枢,车机系统、电控软件、自动驾驶等都是其工作范围。
然而到了今年5月份,这个团队被大众管理层来了个5000人大裁员。
为什么呢?
因为它做出的东西完全跟不上时代,反而带来了巨额亏损。
其实,不仅仅是软件,大众ID.系列的惨淡表现证明,大众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平台、智能驾驶等领域都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其实,以大众的财力、规模和技术,要长期磨下去,未必不能补上短板。
但问题是,大众现在已经等不及了。
快鱼吃慢鱼,大众选择战略性调整?中国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淘汰赛已经开始,如果迟迟不能进入主流市场,大众新能源业务的前景将会变得相当悲观。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找个靠得住的合作伙伴。
在双方的合作关系中,大众似乎不太在乎有没有主导地位,它要的就是快速推出新车,占领市场。
进行这样的合作,意味着短期内提升销量的优先级已经超过了自主研发,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出现了重大调整。
事实上,在公布与小鹏汽车合作消息的同时,大众汽车还确认了旗下奥迪品牌与上汽展开深度合作的消息,声称双方将共同开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这个合作,依然是着眼于上汽手中的电动汽车相关核心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策再次上演?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策略。
翻译一下就是,学习它,然后打败它。
以前的中国汽车工业,是这个思路。
现在的大众,也是这个思路。
其实,丰田找比亚迪合资,也是这个思路,所不同的是,丰田的“师”有些扭扭捏捏,大众却是真心实意。
翻开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的微博,你会发现:他的大多数活动都与中国有关。
7月26日,他兴奋地与大家分享大众小鹏合作的消息。
7月15日,他拿了长春的荣誉市民,还普及了“无法用一只手打结”的德国谚语。
再往前看,7月6日,他在宣扬“中国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汽车与上汽、小鹏等厂商合作,目的是占领市场,这一点无须讳言。
但显然,它不会停止自主研发,也不会放慢ID.系列的新车投放速度,更不可能只靠与中国厂商的合作去开拓新能源市场。
但这无所谓,我们自己不也是“先搞技术引进,再追求国产替代”吗?
大众这样愿意虚心学习的竞争对手,是值得尊敬的,也是我们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积极因素。
结束语从客观角度来说,大众依然有着比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资金、人才、规模也都不缺,它的确在新能源市场上“慢了半拍”,但我们会弯道超车,大众汽车也会,所以,一起努力吧。大家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