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德国大众工作

一天上班4个小时太多了!德国工人罢免了两任大众CEO

#时事热点头条说#

要说全世界哪个国家工人的地位最高?德国工人肯定在备选名单之内。

从去年到今年,德国大众汽车的工人已连续罢免了两任CEO,原因居然是不满CEO强制工人学习电动汽车技术,让他们牺牲休息时间来公司参加学习会。

要知道,大众和奥迪的工人每周仅需工作28小时,CEO就想让他们恢复到两年前的35小时,拿多出来的时间学习也不行!

工人们表示:每周少7个小时陪伴家人,不利于社会和谐。

就这样,两个倒霉蛋被工会罢免了。

第一个倒霉蛋是去年被罢免的大众CEO迪斯;第二个倒霉蛋是刚刚被罢免的奥迪CEO杜斯曼。

迪斯和杜斯曼年龄、经历相仿。两人均是工程学博士,在德国汽车行业中摸爬滚打了30多年,在一线组装过汽车、在后勤搞过研发,属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018年,两人分别被提拔为大众和奥迪的CEO后,惺惺相惜,经常交流如何实现电气化转型?

迪斯认为:生产电动汽车对大众来说毫无难度。关键是筹集资金把生产线换了,并培训工人掌握电动汽车的组装技术。

杜斯曼深以为然,他参与过F1赛车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一台发动机有上万个零件,德国人都能轻松搞定,组装个仅有几千个零件的电动车还不手拿把掐?

但问题是转型电气化的钱从哪来?

别看大众、奥迪非常赚钱,年利润高达1400亿元,可利润大头给工人发工资了,小头上交给了董事会,资本家也要分钱嘛。剩下的一点可怜的经费,还要给技术部门搞研发。

想搞转型,大众和奥迪是真的没钱!

为了搞钱,失了智的迪斯表示:要裁掉3万名混吃混喝的工人,预计一年可剩下200亿的资金,就有钱搞转型了。

杜斯曼一看迪斯这么勇,也来了劲,回到奥迪,就把发动机研发部门关了,说:“以后是电车时代了,发动机没用了,省点钱吧!”

大众、奥迪的工人立刻反了,工会派出代表与董事会谈判,坚决要“吸工人血”的迪斯和杜斯曼滚蛋。

德国政府派了委员会来调查情况。

工人代表哭诉:“迪斯为了逼我们多干活,故意调快生产线的速度,我原来一天组装20辆,现在要装30辆,严重影响了汽车质量,这是在摧毁德国汽车的口碑呀!”

迪斯早看工人不爽了,批评他们偷懒、不愿变革、坐吃山空,迟早把德国汽车的家底败光。

杜斯曼看委员会、工会全来调查了,害怕了,选择妥协,宣布给所有工人涨薪8%,并承诺2029年前绝不裁员!

迪斯一看好兄弟反水了,很生气,在董事会上说:“我们当中出了叛徒!”不点名的阴阳了杜斯曼一把,然后很爷们地辞职了。据说前段时间他在和马斯克接触,准备入职特斯拉了。

迪斯的爷们和杜斯曼的首鼠两端形成了鲜明对比,大众董事会一致认为杜斯曼无底线向工人妥协,损害了高层的利益,必须干掉;

工会也欺负杜斯曼是个软柿子,经常提出过分的要求,比如要求尽快落实全员28小时的工作制。

内外交困下,奥迪销量一泻千里,与奔驰、宝马拉开了一个档次。杜斯曼哀叹道:“奥迪已不是豪华品牌了。”

董事会也毫不犹豫地开除了他。出卖迪斯的杜斯曼仅在CEO的位置上多赖了一年而已。

这就是当代的德国企业,工会力量大得惊人。有人批评德国在搞“大锅饭”,一味顺从工人加薪、加假的要求,耗光了德国的竞争力。但德国人不以为然。

如果你问一个普通的德国人,当代的德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大概率会回答你:“我们是工人的国家。”

作者:江左佑安

大众将在德国工厂裁员269人,或因竞争激烈导致电动汽车市场状况不佳

9月14日,大众汽车表示,由于“市场状况”,将在德国茨维考工厂解雇269名员工。这些员工为期12个月的合同于近期到期,公司将不再续签。

此外,大众还将调整工厂的轮班工作。据德新社报道,该工厂共有超过一万名员工,其中2000多人签订定期合同。

大众汽车发言人称,集团仍然100%地坚信电动汽车发展之路,茨维考工厂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官网信息显示,茨维考工厂生产大众旗下三个品牌的六款电动汽车。2018年,大众汽车宣布斥资12亿欧元(当前约92.88亿元人民币)改造该工厂以适宜电动汽车生产。尽管电动车生产较燃油车生产所需劳动力更少,但通过增加产量,彼时工厂员工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眼下,大众电动汽车却不得不做出裁员的选择以降本增效,或与在欧洲市场面临着来自特斯拉的激烈竞争有关。

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大众在欧洲生产了9.7万辆ID车型,但仅售出了7.3万辆。作为对比,特斯拉在欧洲售出超过10万辆Model Y,超过大众所有电动车型的总销量。

直到7月,大众电动汽车在德国本土的销量才凭借电动小货车ID.Buzz超越特斯拉来到榜首。据德国媒体Automobilwoche,今年前7月,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注册量为4.15万辆,而特斯拉则为4.03万辆。

相对特斯拉,大众微弱的竞争优势能否维持有待检验。留给公司制定正确电动汽车战略正在流逝,大众还必须直面来自全球竞争者尤其中国汽车品牌的挑战。

在今年欧洲最大的汽车展会慕尼黑车展上,中国公司参展数量是2021年的近两倍。比亚迪展出的海豹(Seal)直接对标大众和特斯拉的中型轿车。发布会吸引了众多汽车高管,大众汽车首席劳工代表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也在现场观看。

大众CEO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与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不会对欧洲制造商构成威胁,因为在欧洲市场延续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存在困难。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高通胀和补贴削减等情况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作为大本营的欧洲市场持续低迷,能否帮助大众支撑转型成本还未可知。

中国是大众汽车除欧洲外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33%,较上年同期下滑5个百分点。由于在华失守,大众汽车集团下调了2023年的销量目标,预计全年交付量将介于900万至950万辆之间。

梅茨勒银行(Bankhaus Metzler)分析师表示,大众下调后的目标仍是相对乐观的预期。马斯克则在日前警告称,若不尽快转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大众和通用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将被淘汰。

事实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系列软件能力是制约大众的短板。大众此前已积极寻求与地平线、小鹏汽车在内的中国公司合作,9月初,36氪报道称地平线将从内部软件算法团队抽调上百人至与大众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或将加速大众智能化进程。

全球员工数量排名:比亚迪第10,大众第8,中国邮政仅次于富士康

历经千帆,不坠青云。

爬坡过坎中的中国经济一路跌跌撞撞,从改革发展到一带一路的任务繁重,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一直在寻找新的动力和引擎。最终,在所有企业的努力下,中国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前,中国人民干劲十足,他们对未来的热爱与奔赴,随着时间的推移,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它们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贵州等地区,经过多年起起落落的发展,这些企业有些越做越大,有些则是逆风翻盘,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市场活力,也侧面反映出我国企业背后的创始人精神,很多企业的动力,是来自不惧困难和挑战的精神,这些都是创始人在带领企业走向辉煌所赋予的力量。

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意味着员工数量越多,细数全球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我国上榜了5家,占整体比重的一半。

第十名 比亚迪员工:57 万

在中国汽车风云70年的历程中,比亚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年创立比亚迪时,王传福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最年轻的的教授,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却选择下海创业,很多人都很难想象王传福做的决定。

在王传福的坚持下,比亚迪于 1995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2023年全年销量为 302万辆, 总市值 1273.5亿美元。

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汽车的制造体系也在经历着不断的颠覆和重塑。当今的汽车,已不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演化成一款包含了智能交通信息在内的综合平台。在世界出行大变革的形势下,王传福凭借着对新能源技术和信息科技技术的敏锐掌握,成功跻身这场全球变革的行列,并带领比亚迪走向世界舞台,未来将继续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品牌。

第九名 美国邮政员工:59.6万

美国邮政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全球最庞大的民用车队,年营业额 786.2 亿美元。

第八名 德国大众员工:67.5万人

德国大众创立于 1937 年,去年全年销量为923万辆,总营收3222.8亿欧元。

第七名 爱尔兰埃森哲员工:72.1万人

埃森哲成立于1989年,去年全球总收入为 641亿美元。

第六名 中国邮政员工:75.2万人

中国邮政是我国国有独资公司,2019年,由原中国邮政集团改制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376亿元。

第五名 富士康员工:76.7万人

1974 年,郭台铭在台湾台北市创办富士康,如今,富士康的财富版图遍布全球,在各个国家都有,2023年总营收 4763.4亿人民币。


?第四名 国家电网员工:87万人

2002年成立国家电网,是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资产总额为 38088.3亿元。

第三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员工:108.7万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是我国国有企业,2023 年年营收为3.011万亿人民币,年缴税 693 亿人民币。

第二名 亚马逊员工:154.1万人

亚马逊被誉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网站之一,拥有大批忠实粉丝用户,这家公司是由杰夫·贝索斯创立于1994 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年营收 5747.85 亿美元。

?第一名 沃尔玛员工:210万人

沃尔玛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500强榜首,其遍布全球各地,拥有超过8500家的门店,是由山姆·沃尔顿创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未来将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德国大众工作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