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最大汽车中转基地下步棋咋走
全省最大规模汽车中转基地有年25万辆的中转能力
汽车正从火车上卸下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耿子腾 解元利 通讯员 欧阳建设 文图
2月10日下午,一列满载汽车的货物列车,从成都一路“轰隆隆”奔向郑州,徐徐停靠在位于郑州市上街区的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的装卸线上。
随着装卸设备和列车顺利连接,中心站调度室立即启动卸车组织工作,数十位运输工人开始熟练地铺设钢板,数百辆崭新的汽车被井然有序地送往车库。
从空中俯瞰这个拥有20万余平方米,年25万辆的中转能力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商品汽车中转基地,只见车库广场上排放着各式各样的车辆,有传统燃油车,也有热销的新能源车,一边是不断从火车上卸下的汽车,一边是一辆辆货车满载着汽车从库内驶出中转到河南省内及省外,在“全省拼经济”的热潮之中,充满了生机。
转型升级驱动,小货场变身汽车大库
“仅一汽-大众的年中转量就有7万台,长春、佛山、天津、青岛、成都等地运送过来的车型来河南都要先到我们这里。”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力群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对于厂家来说,我们能分解厂家困难,他们生产出来后不用设库存放,对于4S店来说,随市场需求量取出,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和资金占用。”
“河南市场销量大,铁路运输能力强,能达到保障销售的目的。”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中部陆港地处郑州,处于河南物流体系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并且中部陆港自身硬件条件完备,与中铁特货长期合作,经验丰富业务成熟。”因此,一汽-大众才会首选这里作为河南最大的中转基地。
穿梭在中部陆港的园区中,两台火车头让人印象深刻,一台是20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车,一台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内燃机车,和正在货场飞驰的电力机车一起,构成了一幅从历史到现实的画卷。
和整个因铝而兴的上街区一样,仅仅在8年以前,这里只是中铝集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部物流基地,物流功能发挥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的区域也仅限于系统内部。加之国内氧化铝市场持续下行,企业内部运量严重下滑,发展内乏资源、外临竞争,生产形势极其严峻。
2015年以后,围绕“转型发展”,中部陆港充分利用自备铁路线路密集、货场货位充裕、物流设施齐备、地理交通便利等优势,全力推进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上街)项目建设,多式联运场站建成以后,中部陆港成为郑州西部最大的铁路货运站,不仅走出了中铝,走出了河南,还走向了全国。
“2022年,我们在原有一汽-大众等汽车品牌基础上,又新引进了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一汽解放、特斯拉等汽车品牌在中部陆港进行装卸、分拨、中转、仓储。”杨力群介绍说,依托自备铁路专用线80公里、6座铁路运输车站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以及自备铁道车辆等配套工装设备1000余辆,站台、物资多式联运货场40万余平方米的完善配套设施和场地,年铁路运力达1500万吨以上,具备年200万吨以上的物资吞吐能力,与中铁特货强强联合,汽车中转库提供商品车仓储、中转、配送等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实现商品车整车及配件的“门到门”运输中转功能,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汽车仓储中心和交易中心。
起步就是冲刺汽车枢纽的汽车蓝图
郑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在中部崛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让中部陆港乃至上街区,都有了参与汽车产业蓝图的梦想。
“对于河南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中部陆港继续做好成本控制,提升商品车市场服务能力,助力汽车厂商和河南本地经销商节省物流中转成本,是第一步。”杨力群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下一步,中部陆港努力把郑州的空间枢纽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发展优势,要从做大走向做强。发挥商品汽车中转库集聚和带动作用,利用自身商品车铁路专用作业区和商品车公路分拨作业区无缝衔接、便利商品车进行多式联运转换、节省物流成本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产业链条,努力开拓商品汽车后市场,比如维修保养、配件供应、车辆检测、保险上牌等辅助业务,同时考虑规划汽车4S店、车辆交付中心、二手车市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配套服务。
“超级汽车货场”助力“超级汽车工厂”
“一个汽车中转仓库,对河南汽车产业有什么作用呢?”不少网友认为,“物流中心是挺好,还是整点有核心竞争力的吧,制造业、科技产业”。
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资深教授耿明斋看来,物流,恰恰是郑州吸引和助推汽车产业的一大优势:“河南地处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和强大的内陆交通枢纽优势,使得以河南尤其是省会郑州为支点将市场推向整个华北、东北和西北,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大大节约整车运输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对于这样的观点,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相关专家也表示认同,他介绍说,柳州雒容、重庆鱼嘴等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的建成,对柳州和重庆当地的汽车制造企业都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以柳州雒容汽车物流基地为例,2016年启用以来截至2022年11月15日,累计发运汽车80.72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11.52万台,不但使得柳州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更是助推了五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汽车物流基地会起到强链、延链、补链作用
专家介绍说,铁路通,百业兴。铁路“动”起来,经济就能“活”起来,对于大枢纽郑州更是如此,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铁路。“特别是今年1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开展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业务,促进降低新能源商品汽车物流成本、助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郑州更要抓住这个机遇”。
“河南正在引进更多著名车企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迅速形成汽车产业规模优势。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尽可能推动著名车企在生产项目落地的同时,把研发环节向河南布局,从而进入价值链和产业链高端,也把市场开拓和销售环节向河南布局。”专家指出,在河南聚焦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中,汽车物流基地起到了强链、延链、补链的作用。
“中部陆港毗邻陇海与京广干线铁路,直连京港澳、连霍高速,壤接郑州航空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既处在我省规划的郑洛新汽车产业集群的中心位置,也是郑汴洛濮氢走廊勾勒的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既能协助河南汽车消费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对河南汽车制造业起很好的物流支撑。”杨力群表示,目前,中部陆港正积极布局异地物流节点和网络货运平台上线运行,围绕“一中心、两节点、四平台”,积极推进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项目建设,提升跨区域物流整合能力,向着成为“中原地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迈进,打造集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仓储服务+商品交易+国际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智慧物流园区。
一年中转25万辆,郑州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商品汽车中转基地:“大货场”咋助力河南汽车“大梦想”?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耿子腾 解元利 通讯员 欧阳建设
2月10日下午,一列满载汽车的货物列车,从成都一路“轰隆隆”奔向郑州,徐徐停靠在位于郑州市上街区的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的装卸线上。
随着装卸设备和列车顺利连接,中心站调度室立即启动卸车组织工作,数十位运输工人开始熟练地铺设钢板,数百辆崭新的汽车被井然有序地送往车库。
从空中俯瞰这个拥有20万余平方米,年25万辆的中转能力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商品汽车中转基地,只见车库广场上排放着各式各样的车辆,有传统燃油车,也有热销的新能源车,一边是不断从火车上卸下的汽车,一边是一辆辆货车满载着汽车从库内驶出中转到河南省内及省外,在“全省拼经济”的热潮之中,充满了生机。
转型升级驱动,小货场变身汽车大库“仅一汽-大众的年中转量就有7万台,长春、佛山、天津、青岛、成都等地运送过来的车型来河南都要先到我们这里。”中铝物流集团中部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力群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对于厂家来说,我们能分解厂家困难,他们生产出来后不用设库存放,对于4S店来说,随市场需求量取出,大大节省了存放空间和资金占用。”
“河南市场销量大,铁路运输能力强,能达到保障销售的目的。”一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中部陆港地处郑州,处于河南物流体系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并且中部陆港自身硬件条件完备,与中铁特货长期合作,经验丰富业务成熟。”因此,一汽-大众才会首选这里作为河南最大的中转基地。
穿梭在中部陆港的园区中,两台火车头让人印象深刻,一台是20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车,一台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内燃机车,和正在货场飞驰的电力机车一起,构成了一幅从历史到现实的画卷。
和整个因铝而兴的上街区一样,仅仅在8年以前,这里只是中铝集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部物流基地,物流功能发挥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的区域也仅限于系统内部。加之国内氧化铝市场持续下行,企业内部运量严重下滑,发展内乏资源、外临竞争,生产形势极其严峻。
2015年以后,围绕“转型发展”,中部陆港充分利用自备铁路线路密集、货场货位充裕、物流设施齐备、地理交通便利等优势,全力推进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上街)项目建设,多式联运场站建成以后,中部陆港成为郑州西部最大的铁路货运站,不仅走出了中铝,走出了河南,还走向了全国。
“2022年,我们在原有一汽-大众等汽车品牌基础上,又新引进了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一汽解放、特斯拉等汽车品牌在中部陆港进行装卸、分拨、中转、仓储。”杨力群介绍说,依托自备铁路专用线80公里、6座铁路运输车站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以及自备铁道车辆等配套工装设备1000余辆,站台、物资多式联运货场40万余平方米的完善配套设施和场地,年铁路运力达1500万吨以上,具备年200万吨以上的物资吞吐能力,与中铁特货强强联合,汽车中转库提供商品车仓储、中转、配送等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实现商品车整车及配件的“门到门”运输中转功能,正在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汽车仓储中心和交易中心。
起步就是冲刺 汽车枢纽的汽车蓝图郑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在中部崛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让中部陆港乃至上街区,都有了参与汽车产业蓝图的梦想。
“对于河南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中部陆港继续做好成本控制,提升商品车市场服务能力,助力汽车厂商和河南本地经销商节省物流中转成本,是第一步。”杨力群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表示,下一步,中部陆港将努力把郑州的空间枢纽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发展优势,要从做大走向做强。发挥商品汽车中转库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利用自身商品车铁路专用作业区和商品车公路分拨作业区无缝衔接、便利商品车进行多式联运转换、节省物流成本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产业链条,努力开拓商品汽车后市场,比如维修保养、配件供应、车辆检测、保险上牌等辅助业务,同时考虑规划汽车4S店、车辆交付中心、二手车市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配套服务。
“超级汽车货场”助力“超级汽车工厂”“一个汽车中转仓库,对河南汽车产业有什么作用呢?”不少网友认为,“物流中心是挺好,还是整点有核心竞争力的吧,比如制造业、科技产业。”
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大学资深教授耿明斋看来,物流,恰恰是郑州吸引和助推汽车产业的一大优势:“河南地处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强大的内陆交通枢纽优势,使得以河南尤其是省会郑州可以把自身作为支点将市场推向整个华北、东北和西北,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大大节约整车运输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对于这样的观点,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相关专家也表示认同,他介绍说,柳州雒容、重庆鱼嘴等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的建成,对柳州和重庆当地的汽车制造企业都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以柳州雒容汽车物流基地为例,2016年启用以来截至2022年11月15日,累计发运汽车80.72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11.52万台,不但使得柳州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更是助推了五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汽车物流基地会起到强链、延链、补链作用专家介绍说,铁路通,百业兴。铁路“动”起来,经济就能“活”起来,对于大枢纽郑州更是如此,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铁路。“特别是今年1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开展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业务,促进降低新能源商品汽车物流成本、助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郑州更要抓住这个机遇。”
“河南正在引进更多著名车企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迅速形成汽车产业规模优势。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尽可能推动著名车企在生产项目落地的同时,把研发环节向河南布局,从而进入价值链和产业链高端,也把市场开拓和销售环节向河南布局。”专家指出,在河南聚焦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中,汽车物流基地起到了强链、延链、补链的作用。
“中部陆港毗邻陇海与京广干线铁路,直连京港澳、连霍高速,壤接郑州航空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既处在我省规划的郑洛新汽车产业集群的中心位置,也是郑汴洛濮氢走廊勾勒的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既能协助河南汽车消费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对河南汽车制造业起很好的物流支撑。”杨力群表示,目前,中部陆港正积极布局异地物流节点和网络货运平台上线运行,围绕“一中心、两节点、四平台”,积极推进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项目建设,提升跨区域物流整合能力,向着成为“中原地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迈进,打造集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仓储服务+商品交易+国际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智慧物流园区。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介明刚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优势与挑战
文|闫尔斐 李甘霖 王发明 李秀璋
作为现代物流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物流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汽-大众佛山基地为例,深入分析其物流模式的优势与挑战,针对性提出物流体系改进方案,为汽车物流体系的理论研究和能力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具有技术复杂、服务专业、资本聚集、知识密集等特点。作为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汽车物流体系中,通过信息流的需求传递以及实物流的零件配送,使得销售、生产和供应商实现有效衔接,保障了从确定零件需求,向供应商发送订单再到供货配送这一物流过程的有序流动。汽车物流融于汽车产业,是一种专业型物流,每个环节的运行模式都具有多样性。订单模式包括JIT准时化订单与看板订单,供货模式包括供应商自送和统一取货,到货地包括中转库和直送工厂或生产线,发货地、存储地、存储方式、上线方式等也均有不同,共同构成工厂运营的物流模式。
本文以一汽-大众佛山基地为例,深入分析其物流模式的优势与挑战,针对性提出物流管理改进方案,为汽车物流体系的理论研究和能力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一、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运行现状一汽-大众佛山工厂遵循物流运行的内在规律,立足自身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目前包括生产计划,零件筹措(零件订单管理),入厂物流和厂内物流四个环节。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全景
1.生产计划
一汽-大众依据真实客户需求以及对市场的预测确定销售需求,生产计划委员会根据销售需求以及公司的经营计划,结合各部门的资源及主机厂产能,确定佛山工厂的生产方案,编排生产计划。
车型计划员根据销售需求、特殊/个性化订单和产能情况编排车型计划,对订单进行排序,匹配订单和车身流计划,确定具体产量、车型、内外饰,以及选装等。生产计划每月平衡一次,对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平衡和安排,滚动更新,冻结n+1月的生产计划,准确预测n+2/n+3月的计划(例如,在1月下旬冻结2月的每日生产计划,准确预测3月、4月的计划)。
2.零件筹措(零件订单管理)
订单需求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物料筹措根据零件清单(BOM)拆解整车计划,确定零件需求,按照国产化零件(LC)、进口零件(CKD)的分类,形成每种零件的需求计划,通过系统计算出毛需求和净需求,向供应商发送零件订单。CKD零件主要采用净需求计划,筹措员根据生产计划计算毛需求,结合库存和圆整规则等,由SAP系统中的MRP计算净需求,向CKD零件供应商释放未来14周的零件订单,以及未来52 周的零件日需求计划,同时进行管线监控和断点报警。
国产化零件由筹措员根据实际录入的订单得到零件周需求,每周滚动更新;根据日上线计划形成零件的日需求计划,利用系统,通过锁定的车序进行毛需求订货,结合管线核查以及断点情况向供应商发送看板订单。外地零件冻结两周订单,本地零件冻结三天订单,当出现物料瓶颈等不可控因素时,可以对已冻结计划进行系统计划变更,实现柔性补货和减货。
目前的订货模式分为JIT准时化订货和看板订货。JIT准时化订货利用FIS系统,按照整车上线顺序向供应商订货,用于本地供应商或者在本地建有仓库的供应商,准时化零件一般为不便长途运输的零件,体积大,品种多,消耗快,运输成本高,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质量损耗,例如座椅、保险杠、轮胎等。看板订货主要用于外地供应商,集中在华东、东北区域,计算零件需求后,根据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和运输频次,生成个性化看板。
除订货之外,零件筹措还包括需求变更管理,例如销售需求变更、技术更改导致的零件切换、车型更改导致的零件EOP等,筹措需要核查零件清单,调整零件需求计划。
3.入厂物流
目前一汽-大众佛山基地主要采用LOC直送工厂的供货模式,供应商按照零件订单送货至LOC,即物流操作中心,在指定卸货口卸货后,使用物流车运输至超市或生产线旁。
国产化零件按照本地供应商和外地供应商分类,入厂物流方式可分为JIT准时化送货、看板自送、看板取货。其中,看板自送是较为简单灵活的供货方式,供应商通过系统接收看板要货信息,自行装载零件送至主机厂。看板取货是由卡车装载器具后,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和时间依次前往各供应商处取货,送至主机厂。Milk-Run循环取货目前应用于本地取货、华东部分取货和省内取货。
长途取货承运商按照短途取货计划进行循环取货后,在位于华东的Cross Dock中转库入库、出库,再发运至佛山工厂,卸货后载空器具返回中转库。短途取货主要用于本地取货和省内取货,物流承运商按照取货计划和取货单据取货,运送至工厂后按照GLT大件和KLT小件分类卸货。CKD进口零件的海运运输周期为14周,释放订单后进行备货、交货,提货订舱,经过国际、国内段运输后清关放行,拆箱入库。空运运输时间为3至14天,用于紧急零件运输。CKD零件送至中转库或厂内存储。
卡车卸货
4.厂内物流
厂内存储方式包括立体库、地面堆垛、高架等。CKD零件由于数量多,体积大,先存储在厂外中转库,转包后运输至厂内存储区。厂内物流按照准时化零件和看板零件分为排序上线、空看板拉动上线和按计划上线。准时化零件按照车序上线计划排序,送达后在距离对应工位最近的卸货位卸货后,直接上线;在场内缓存区设有最高2小时、最低1小时的缓存。
工厂内设有“超市”,用于零件的仓储、拣选、排序、配送。由于佛山工厂是混线生产,同一条生产线有多种不同配置的生产,线旁库存面积有限,所以利用“超市”对零件进行转包,按照上线车序将零件排序,送至对应生产线和工位。货筐备货是指将一条生产线上所需的多种零件按照顺序放入货筐,送至生产线。
GLT零件以及本地发货的零件采取空看板拉动和按计划上线的要货方式,线旁累计消耗,人工巡视,统计空箱,发送要货信息;或系统提前监控上线车辆,预测零件需求,达到一定数值后触发要货信号,从缓存区备货出库。
二、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的优势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在结合精益物流体系和康采恩物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升级,形成现有物流模式,以柔性生产为中心,兼顾生产过程精益化,通过智慧化、透明化的物流流程实现精准交付和精益制造成本。
应用多种自动化物流装备与技术
1.柔性生产与精益生产相结合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过去的物流模式是以增加供应链成本为代价,通过高库存保证柔性生产,供应链是由库存消耗逐级拉动。随着企业发展对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的要求,传统物流模式的痛点和缺陷日益凸显。在保留康采恩物流体系的柔性和灵活的基础上,结合精益生产体系的精准化平顺化物流流程,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在整车订单、计划管控、零件筹措、物流供货等方面做出了提升与改善,以降库存、控成本、提效率。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的整车订单冻结周期由14周缩短为2周,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订单中实际客户需求的数量增加,减少预测订单,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引入同步物流理念,使整车订单、车身以及零件同时到达生产工位,有效降低库存,减少冗余。根据已冻结的计划计算零件需求,保证零件订货有源可依,避免超订单要货,精准匹配零件订单与车身流,同时可以支持不可抗力下的柔性变更,系统支持一键计算变更和物料自动增减货。
传统物流模式是采用库存消耗拉动的后补充订货模式和弱订货逻辑,主机厂消耗零件拉动库存补货,供应商自行计算零件净需求、监控库存,到达低储值后打印看板进行补货。较长的备货送货时间导致了高库存。后补充订货还会导致需求失真,非实际装车的消耗不易被追踪。供应商自行解读生产计划、计算送货时间和数量,容易造成送货不准确。以上风险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而现有物流模式由基于净需求的后补充要货转变为基于毛需求的前补充要货,严格契合实际需求,计划驱动物料,需求拉动订货,建立强订货逻辑,对整车订单和生产计划进行分类管理,精密计算零件需求后向供应商发送看板,指导安排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和顺序,保证到货节奏平稳,与生产节奏一致;同时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按区域划分,建立指标,跟踪到货及时率。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对零件的入厂方式进行了升级,取消了国产化零件的中转库(LILA),采用LOC直送工厂的供货模式。零件由供应商直送工厂或生产线,减少了中间冗余环节,节约了中转库的人工成本、库存管理成本,以及装卸成本,提升了零件到货的精确性,能够按照计划的数量和时间到达生产线,避免了多级需求传递的不准确性和滞后性。基于需求计划的前补充订货模式,也促进了入厂物流的优化,可以制定合捆积载计划,根据供应商的地理位置设计最佳取货路线及到货时间,提升满载率。直送工厂的入厂物流模式有效提高了到货质量和到货交付准时率,在提高流程精确性的同时节约了物流成本。
MEB立体库AGL入口
MEB立体库AKL入口
2.物流流程的透明化、协同化管理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对入厂物流和供货流程进行透明化、可视化监控,统一标准,协同管理。从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到备货、运输,再到最终的入库上线,整个过程实时同步,对每一环节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和追踪,监控计划执行情况,对出现的偏差和异常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保证到货及时率。实行“要素同心圆”原则,避免多余的处理环节如拆包、三联看板等,统一包装,一单到底。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传递共享计划变更或执行异常,各个环节能够快速响应,保证信息流快速且准确地传递。
3.厂内物流的智能化高效运行
一汽-大众佛山基地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工厂,实现智慧物流。厂内要货由人工巡视扫描看板升级为利用RFID技术自动累计消耗计算库存,触发要货信号,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失误,精确计算消耗,自动拉动库存。
厂内大规模应用了智能设备和技术,例如AGV自动牵引,实现线旁到缓存区货位全过程自动化;自动化立体库,实现双倍的库存面积利用率,准确定位零件位置,保证“先进先出”;利用巷道式堆垛机、穿梭车、自动传输、自动化卸货等技术和设备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操作失误。超市2.0利用导航技术和自动化管理,由机器人完成零件的排序、拣选和配送,根据车型上线计划对选装零件进行排序,拣选环节实现“货到人”,机器人从存储区运输零件至人工拣选区,管理人员只需在固定位置挑选所需零件,极大降低了人工工作难度,提高了拣选正确率,实现零件流与车身流同步。超市3.0又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程度,增加了专用机器人(如天窗机器人),实现无人化。
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佛山工厂也升级了周转包装,一次性包装升级为可循环包装,取消转包环节,简化上线流程,致力于实现低碳排放、绿色物流。
三、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的挑战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当前的物流模式具有精益性与柔性相结合的特点,但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柔性变更的前提是锁定生产计划、冻结订单,以及准确及时的数据维护。然而,当前受全球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核心资源供应不足,不稳定性增加;生产计划调整频繁,零件订单冻结困难,供应链波动大,实物流无法及时响应信息流。
1.资源不稳定导致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
目前受疫情、芯片资源不稳定的影响,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存在于整个物流体系中,上下游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和牵制,导致信息流和实物流不同步。生产计划锁定后,物料订单会按照计划需求冻结,但由于芯片等资源不足,以及供应商的响应和兑现情况不一,导致某些零件送货滞后,很难在反应期内应对变化,影响实际生产,无法按照计划执行,而已锁定的计划又需根据实际零件供应情况进行更改,导致其他零件订单多次调整,无法冻结,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在调整变更的过程中也极易出现失误。由于物料的变动过大,生产计划被动调整,整车订单也随之变更,需要前后置换、增减车型,甚至滞留或删除订单,对交付兑现率产生很大影响。
零件需求准确率是影响订单冻结和计划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零件变更、车序变更、计划外订单导致的补订等都会影响零件需求准确率。而由于零件品类众多,出现问题的频次不同、不可预测,给整体零件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可控性。由于工厂外部仓储园区减少,库存全部转移至厂内,存储容量减少,要求计划兑现率高;频繁调整计划导致整个体系的变化,包括物料零件、人员设备安排等,这种不稳定性也带来了高成本。
2.供应商无法快速响应新的环境变化
为了快速响应生产计划的波动,物料订单的冻结周期需要缩短,要求供应商能够满足短冻结周期内的变化。但是由于计划频繁调整,供应商很难准确快速地作出反应,调整生产供货等,导致库存超储或低储。供应商自身的生产组织、物流模式、下级供应商、库存模式、原材料供货周期等也大大影响了其兑现能力。
3.入厂物流取货率有待提升
零件发运及入厂方面,取货率还有待提高。当前的供货模式中,还有较多的供应商自送,取货模式只覆盖了部分集中区域。自送模式导致装载计划和运输路线、时间等很难合理安排,存在集中送货的现象,满载率低;供应商为了便于运输、返修等自建第三方仓库,增加了物流成本;自送模式下很难统一监测物流状态,保证到货及时。统一取货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由于供应商分布等问题,实现百分之百取货率还需要很长时间。
四、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的改进与发展当前,佛山一汽-大众的物流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对产品多样性和交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需要对现有物流模式不断升级创新,横向学习,纵向突破,打破现有困局,进一步构建具有灵活性、韧性和敏捷性的生产和物流体系,从“局部突破”、“全链提升”、“战略优化”、“整体推进”四个方面进行升级改善:
1.局部突破:缩短生产计划释放周期,高频次短周期释放订单。例如根据各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和运输频次确定不同响应时间,制定不同的冻结期,滚动发布对应看板,以保证更多的细分调整空间和机会,减少计划调整频次,进一步提升柔性策略。
2.全链提升:第一,深化对供应商及其下级供应商的管理,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例如建立多级供应商能力数据库,实行透明化、战略化、信息化管理;第二,进一步打造智慧物流,优化流程,减少投入,机器代替人工,扩大智能化技术的覆盖率;精准定位零件动态,获取和跟踪零件全过程使用情况,核查异常消耗,及时追踪与补货。
3.战略优化:建立战略库存策略,依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动静态建储方案,平衡成本与风险,存储关键性零件,以应对紧急情况或极端冲击,减少流动装卸成本,只保留仓储成本。
4.整体推进:加强供应链整体协同,打破壁垒,加强交流,企业内部、外部共同协作,统一认知,统一标准,提升技能,保证物流整体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实现订单流、车身流、零件流三流合一。
五、总结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和内部竞争的加剧,创新升级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以一汽-大众佛山基地为例,对物流模式的变革升级进行研究探讨,并主要基于汽车物流体系的理论基础,从生产计划、零件筹措(零件订单管理)、入厂物流、厂内物流四个主要环节,深入分析了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物流模式的运行现状,认为此物流模式具有柔性与精益性结合,透明化协同化管理,以及智能化高效运行三大优势。面对全球环境和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物流模式在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加强供应商响应能力,提高入厂物流的取货率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通过对比分析一汽-大众佛山基地的物流模式与其他物流模式,提出优化物流流程的关键环节、深化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利用数字化加强共享协同、及时实施策略应对关键风险、提高供应链整体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改进方法,探索物流体系创新变革之路,以灵活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更快更精准地响应客户及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