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40000公里保养项目

德国人都想抵制了!这大众国内降4万+ 海外价格直接翻倍?

在新能源时代,传统车企拥抱新时代的步伐似乎都比较“稳健”,可是,时代的发展容不得半点迟疑,像大众这样的一线巨头,在奔赴新能源这条道路上,也只能全力拥抱变革,旗下的纯电品牌ID系列便是大众打开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众能否在新能源时代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大众ID.3便是绝对主力,现如今终端有着4万左右的优惠力度,性价比直接拉满,一起来看看!

作为MEB纯电平台最入门的车型,大众对于ID.3可谓是寄予厚望,尤其是在大众ID.4、ID.6推出后销量并未达到预期,ID.3肩上的担子再度加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官方指导价16.29万-19.29万,作为一款紧凑级车这样的定价教授不做谈论,就市场表现而言,ID.3的每月2000左右的销量离大众的期望确实有些差距,那是产品力不行吗?当然不是,叫好不叫座的车型大把,但是没有降价解决不了的问题!

目前,在大众ID.3优惠政策的推动下,ID.3全系价格已经来到12.59万-14.99万元,也就是说降价幅度达到3.7万起,至高达到4.5万元,不仅如此,还可享受首年3000元保险补贴,实际成交价甚至能谈到11万左右,这个价格的竞争力如何呢?面对比亚迪海豚以及五菱云朵又有多少胜算呢?看看它的产品力如何。

ID.3整体外观设计采用了ID家族化设计语言,其颜值教授认为能够排进同级前列,整体所呈现出的精致感和时尚气息十分浓郁。双A柱的设计十分动感,还能降低视线盲区,前脸采用了封闭式设计,灯组的造型看上去十分呆萌可爱,贯穿式的日间行车灯以及拟人化的IQ.Light LED矩阵式智能大灯,整体有着不错的未来感和辨识度。

ID.3的设计更像是讨好年轻消费者,时尚、动感是大众想要传递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平心而论,像大众这种对于家族化设计如此执拗的车企,能够在奔赴新能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审美喜好,实属不易,也侧面反映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确实不小。

车内的设计同样十分年轻时尚,5.3英寸全液晶仪表+12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再配合AR-HUD抬头显示系统,营造出色的科技氛围。座舱内采用了较为鲜艳的色彩搭配,进一步讨好年轻消费者,悬浮式中控搭配向驾驶员一侧略微倾斜,营造出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布局,也似乎在强调它是一款注重驾驶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ID.3上所搭载的AR-HUD抬头显示系统显示效果实属一流,功能也十分强大,支持巡航、车速、动态路径引导等等,实用性不言而喻,还能增添些许的科技感,没办法,年轻人就吃这一套。

得益于MEB纯电平台,ID.3采用四轮四角的布局,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还能在有限的车身使用最长的轴距,所以ID.3外表看上去小巧,但内部空间确实超出预期。具体来看,ID.3长宽高分别为:4261mm*1778mm*1568mm,轴距为2765mm,由于同级车身带来的乘坐空间。

在动力电池上,ID.3共推出两款配置车型,全系采用后置后驱的动力布局,永磁/同步电机拥有125kWh(170Ps)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310N·m,官方0-50km/h加速时间为3秒,百公里加速暂未公布,就实际驾驶体验来说,整体的加速体验以及极速表现都堪称“小钢炮”。电池配备容量为52.8kW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为450km,满足大部分用户的用车需求绰绰有余,在快充的加持下,周边游同样没有问题。

ID.3的悬架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整体调校非常讨巧,不会让你觉得过于硬邦邦,也不会太软,而是对舒适与运动间找到一个平衡,在过完是侧倾抑制不错,悬架的支撑性可圈可点,面对细碎坑洼时能够化解大部分颠簸,过较大的减速带或者坑洼时,能够快速化解多余弹跳,稳住车身姿态,整体而言,教授认为这套底盘的表现算得上出色。

众所周知,燃油车在驾乘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发动机和变速的匹配以及底盘的表现都会影响整体表现,但是在电动化时代,这些差距逐渐缩小,很难在同价位的车型中感受到太明显的差距。有一说一,传统车企的技术储备就算在纯电车上也能够体现,比如ID.3的“油门”开合十分线性,不会感觉到窜,而是要多少给多少的感觉,传递到乘客的体感就像燃油车一样平顺,不会容易感到晕车,加上紧致的底盘,驾乘质感加分!

现阶段的纯电车型,对于用户而言,驾驶感受大差不错的适合,动力操控倒成了其次,智能化才是重头戏。大众在奔赴电动化的过程中,对于智能化的重视程度不输新势力造车,ID.3虽然是MEB平台的入门级车型,但是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交互方面能够与时代接轨。

首先是智能辅助驾驶层面,ID.3全系配备大众IQ.Drive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车道居中保持、疲劳驾驶提醒,顶配车型还支持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自动变道辅助,还能选配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整体功能性表现可圈可点。

大众ID.3在今年的六月份销量一直稳定在一两千台,跟其他ID系列一样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地步,降价后反馈到市场来看,可以说立竿见影。根据数据显示,ID.3在七月份-九月份销量有了显著提升,月销保持在7000台以上,九月份更是接近万台。12万左右的ID.3展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降价后的ID.3是否会对海豚、云朵造成冲击,期待十月份的销量表现。

上汽大众PHEV家族试驾:四万块买套混动系统,理由是啥?

从汽车能源形式上区分,国内目前可粗分为三种车型,首先是最传统的燃油车型,其次就是近些年火热起来的纯电车型,最后便是平衡在两者中间的混动、插电混动车型。对于处于限牌城市的人群来说,燃油版车上牌难,而纯电车则目前的使用场景还不够完善。因此,插电混动的形式和其满足的上牌政策则刚好符合他们的需要。

不谈整体销售体量(限牌城市毕竟还是占比少数),只各论各的体系销量占比的话,其实插电车的销量数据也反应出了该车型的刚需性。据数据统计,今年伊始,在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燃油车和纯电车型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较大的销量下滑,其中纯电车更是下滑明显。意外的是,插电车的销量下滑率是相对最不明显的,也就是说它的市场刚需特性最为坚挺。

俗话说:“蚂蚁再小也是肉”,插电车型市场小、刚需性强的特性,在现在车市各大战场都异常激烈的刺激下,各家大牌车企也开始将触角伸向了这里,以争得更多的销售份额。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丰田、大众,以及后续会跟上的本田等。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大众家的插混系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技不在多,好用就行

因为插电的市场体量并不大,因此后进场玩家研发的混动系统并不多。大众在国内的插电车型目前都是配备的1.4T发动机加插混系统,与之匹配的变速箱是代号为DQ400e,整套系统的最大功率为155kW、最大扭矩为400N·m。

其实稍微细心点的人应该能察觉到,这套插混系统中的很多部分是基于现有产品开发的,例如发动机采用的是广为流传的EA211,六速变速箱也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深层研发,在变速箱内部置入了转子、线圈等部件。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开发成本低、周期短;与市场现有产品的通用率高,维修保养简单。

当然,作为购车的消费群体,这些内部方面的东西并不是很重要,最紧要的是体验如何。说到这里不得不称赞下大车企的优势,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即使在入场较晚的情况下,大众交出来的插混系统答卷依然是很优秀。丰厚的技术储备加上清晰的研发体系和流程,是他们能够在短时间交出不错答卷的核心原因。

从体验上来看,不管是之前深度体验过的探岳GTE,还是本次活动中试驾到的帕萨特PHEV、途观LPHEV,它们的混动系统体验都很不错。尤其是馈电状态与满电状态之间的体验协调感,让这套系统即使是馈电行驶体验也没有落下很多,这点对日常用车很占优势。

让逻辑更简单,使体验更“傻白甜”

市场上插电混动系统很多,大众的插混系统核心点在于把满、馈电之间的差异化做得很小。 它的整个动力系统输出特性是这样的,轻度踩下刹车进入动能回收模式,而当踩下油门加速的时候,其将优先使用电机动力进行输出,等跨越过电机输出的阶段之后,若还需要更多的动力,那么发动机将开始启动介入。

其中有电和没电的区别在于,有电状态下的“优先使用电机状态会适当延长”,即在同样的加速请求当中,有电状态会比馈电状态更能延迟发动机的启动介入。因此,这款车在整体有电、馈电之间的整体体验差距并不明显。

另外相对于其他插混车型上车主自己调节SOC模式的标定,大众的插混系统则是直接给到GTE性能模式、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蓄电池维持模式、蓄电池充电模式几个场景化的选择。作为专研汽车的媒体,我会认为自主调节SOC的方式更加细腻,操作可玩性更高,但作为车主来说,大众这样直接提供几个场景化的选择似乎更省心些。

这就像其他插混的体验是安卓,而大众提供的则是苹果,安卓的乐趣在于自己钻研,而苹果则是直接给到稳定舒适的体验。大众作为多年的传统车企,他们给到的插混系统特性出发点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这点是他们和其他新能源品牌从技术角度出发的最大不同。

用插混来代替2.0T,你会怎么选择?

随着上汽大众的帕萨特PHEV版,以及途观LPHEV版的国六上市,这两款大众插混体系下的经典车型也亮出了价格。总的来说,插混版的价格都可买到燃油版的2.0T版本,甚至是高功率的版本,那么问题来了,1.4T加插混等不等于2.0T的体验呢?

其实要看怎么理解,纯粹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插混版的车型在购置时不用交税,这其中的差价就有两万左右,另外日常用车的成本上插混也会比燃油版更低些,最为关键的是,插混版在限牌城市里的上牌要更容易,这样理解插混版的优势还挺明显。

但从传统用车观念出发,2.0T的动力系统“缩水”为1.4T加插混,怎么理解好像都有点吃亏,其中原因就是目前这个阶段,插混系统的价值在很多人心中是不如发动机排量来得实在。此外在保值率上插混版也多少会比燃油版要低些,种种因素也是大家对插混有迟疑的方面。

站在企业角度插混系统之所以成本压不下来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市场容量太小了,没办法用销量来摊平成本,这点同样大品牌的丰田也是,其之前推出的插混版卡罗拉售价同样也不太亲民。因此总的来说,仅从购用车成本的角度出发,大众的插混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关键是用户是否能理解插混系统的价值所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40000公里保养项目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