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上海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公司上班,或大众汽车生产公司上班,怎么面试?
首先人家得招人,二是要符合人家的招聘需求,最后投下简历,是否要面试或其他形式的选拔,那得看人家怎么安排了。除非有关系走后门。
斯柯达是上海大众旗下的吗?
多年前校招进了上海通用,在里面待了10年。对于985、211学校的应届生还是有机会的,社招的机会现在很少了。不过现在的上海通用和多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建议年轻人还是去看看新势力的车企吧。
回应 | 安亭一厂永久关停?上汽大众:整体升级/合理规划生产布局
文:汽车日报 李德喆
[汽车日报 行业] 日前,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其中,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的第一工厂在去年7月结束生产,目前已经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安亭二厂已经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个班次。三厂大概率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
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
对此,懂车帝也向上汽大众方面了解情况。上汽大众官方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公司整体升级转型,合理规划旗下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生产布局中的一环。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在安亭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从2015年起,上汽大众就已经开始规划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安亭基地转型升级。2017年,公司启动汽车二厂升级改造,2018年启动MEB工厂建设,以及围绕电动化的一系列升级转型项目。汽车一厂的升级转型是公司电动化战略和安亭基地转型升级的一环。
据悉,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包括大众Polo、大众途铠等车型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充分利用沪外基地的潜能。汽车一厂的员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将继续支持MEB工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同时,安亭基地依托MEB工厂及相关配套和研发基地,聚焦电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户的研发能力建设。
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包括大众Polo、大众途铠等车型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
另外,汽车一厂将进一步拓展研发中心功能。2021年,位于汽车一厂的研发中心二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调整安亭基地的物流结构,打造集约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整车物流仓储和运作基地。
上汽大众方面称,随着升级转型的逐步深入,未来安亭将建设成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等为一体的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
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MEB工厂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汽大众在今年前4个月累计零售销量达33.87万辆,同比微降2.7%。而从具体车型销量来看,像大众Polo在4月销量为3499辆,途铠在4月销量为2584辆。
上汽大众安亭关停安亭一厂,拒绝打价格战,保持稳定盈利能力
红星资本局6月7日消息,近日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被传永久关停。
报道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其中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的第一工厂在2022年7月结束生产,目前已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二厂已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班;三厂大概率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
对此,上汽大众回应媒体称,这是整体升级转型,合理规划旗下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生产布局中的一环。
不盲目追求销量或市场份额
从2015年起,上汽大众开始规划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安亭基地转型升级。2017年,公司启动汽车二厂升级改造,2018年启动MEB工厂建设,以及围绕电动化的一系列升级转型项目。
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Polo、T-Cross)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充分用足沪外基地的潜能。同时,安亭基地依托MEB工厂及相关配套和研发基地,聚焦电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户的研发能力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安亭第一工厂建于1984年,规划年产能为16万辆,主要负责大众波罗、斯柯达晶锐、途铠等小型车的生产。
大众近期在华销量疲软。
2022年,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年销量分别为132万辆和180万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8%和5.7%。而在2018年的鼎盛时期,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年销量分别为206.5万辆和203.7万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9%和8.8%。
2023年1-4月,上汽大众销量31.5万辆,同比下滑12.9%;一汽大众销量50.5万辆,同比增长9.9%。
面对2023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都表达了“要销量不要利润”的战略态度。而大众乘用车首席执行官Ralf Brandstaetter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大众并不打算卷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其目标是稳健的盈利能力,而非盲目追求销量或市场份额。大众汽车集团认为,通过规模经济和严格的成本控制,他们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大众希望保持稳定的利润率,以实现长远的战略规划。
目前大众一边依靠其在燃油车市场的规模优势持续盈利,一边计划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转型步伐,并计划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继续加码大众安徽
在南北大众之外,大众正投注大众安徽。
大众安徽的前身是江淮大众。2020年,大众汽车对江淮大众增资10亿欧元,股份增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合资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此后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对大众安徽加码,不仅在合肥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工厂;宣布下一代纯电动平台 SSP将在大众安徽投产;还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大众安徽的目标是2025年生产20-25万辆,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总收入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在合肥投资约10亿欧元设立 “100%TechCo”。该公司将统筹大众安徽旗下MEB平台车型的开发,已于5月30日签约落户合肥经开区。
5月28日,大众安徽宣布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其中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上汽大众从引进生产到研发创新,朗逸只是一个缩影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上汽大众已经走过了四十载春秋。一路走来,其既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中国汽车市场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作为国内首批合资车企,上汽大众曾通过车型引进和国产化形成了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在中国汽车市场独占鳌头。但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单纯靠合作并非长久之计,上汽大众骨子里的勇于创新和不断前行的精神,不断促使其走向自主研发。朗逸车型的诞生,正是企业向自主研发迈出的关键一步。
立足本土 揭开自主研发新序幕我们把时间轴拨回到21世纪初期,彼时,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凯越、花冠、伊兰特等车型相继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向家用车方向倾斜。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先行者,上汽大众自然凭借灵敏的行业嗅觉感知到了压力,虽然此时其旗下已经有了多款车型,桑塔纳和帕萨特也已占据各自领域的大半江山,但在紧凑级轿车领域,上汽大众却亟需推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家庭消费者的轿车,来打开家用车市场,同时也为上汽大众自主化造车补足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在2006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大众正式揭幕了一款概念车——哪吒(NEEZA),该车完全由中国设计团队主导,无论是中国传统牌匾造型牌照板、源于哪吒火尖枪的轮毂设计,还是丹凤眼状的头灯等,“哪吒”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大众汽车最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向外界展示出了上汽大众的整车研发能力和对未来市场的把握。
2008年,也就是“哪吒”亮相两年后,基于概念车打造的LAVIDA朗逸上市,这也是上汽大众首款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车型。
实际上,在朗逸之前,德国大众引入中国的车型改动都不大,即便改动,也必须由德国大众亲自操刀并进行论证。而上汽大众主导研发的朗逸显然打破了这一传统,其在保持德国工业设计水准的同时,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当时比较前沿的设计元素,成为上汽大众自主研发道路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朗逸开发过程中,上汽大众还展现出完备的零部件试验能力,项目期间累计开展实验1200余项,发动机试验超1万多小时,整车落地试验历程达到450万公里,达到了各种工况条件下严格的试验认可。
过硬的质量品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上市首年,朗逸累计销量即轻松突破10万辆,并推动上汽大众在2008年跨过年销50万门槛。
In China for China 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一款专门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车型,上汽大众朗逸在研发之初,就对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并根据中国法规规定、道路条件和中国用户的审美倾向、使用要求等,打造出最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德系轿车。
第一代朗逸车长达到4608mm,轴距2610mm,要知道,当时帕萨特的车长仅为4780mm,完全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大空间三厢车的要求。在德系品质以及“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加持下,2009年12月,仅仅上市一年多时间,朗逸单月销量就突破了2万辆,成为上汽大众抢占轿车市场的“功臣”车。随后的二十多年里,“In China for China”理念也成为上汽大众成功的重要助推器。
2010年,朗逸彻底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以25.1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轿车市场销冠,比排名第二的车型足足多出1.8万辆。到2012年,上市仅仅4年时间,其单车销量就突破了100万辆,开启了一代神车的销量传奇之路。
随着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在朗逸的基础上,上汽大众又陆续推出了朗行、朗境等衍生车型,组成了“Lavida家族”,形成了新老同堂的局面。出于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上汽大众朗逸的“第二个100万”来得更快一些,仅仅三年,也就是到2015年,朗逸便完成了销量突破200万的成绩。
2018年,上汽大众朗逸焕新至第三代车型,这一代朗逸基于MQB平台打造,同时“三围”全面升级,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换代更新。2019年销量破400万,2021年销量破500万,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市场的火爆和消费者的认可,而“朗逸=神车”这个概念也早已在国内汽车市场根深蒂固。
如今,朗逸“神车”已全新登场,在继承品牌一贯的高质量和实用性能的同时,新朗逸精准把握中国消费者审美需求,采用颠覆性的双前脸造型拥抱年轻化,一个传统、一个前卫,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而这也展现出上汽大众对于年轻化消费主体为导向的汽车消费市场的敏锐嗅觉。与朗逸同一家族的朗逸新锐则将品牌最新设计、最新平台、时尚科技,带到了8万元级别,以其超高性价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高品质选择。
此外,上汽大众在创新研发上也持续进步,不止朗逸家族,还打造了全新帕萨特、途观、途昂等爆款车型,不断为中国消费者带来高品质产品,成为合资阵营的领跑者。
在汽车行业变革之下,企业更是加速研发创新,同时坚守德系品质及“In China for China”理念,在产品层面实现了燃油、PHEV、纯电三线并进的策略,构建了覆盖各细分市场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
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汽大众值得每一位消费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