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2022年ID. Day狂欢派对
这是一场相遇的聚会ID.Day狂欢派对盛大开启,诚邀您参加活动现场福利多多!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3日
活动地点:涪陵区桥南第大道百事达汽车园(百事达一汽大众涪陵店)
每个ID.都会相遇
ID.粉丝们注意啦~属于你们的狂欢派对来啦! 11月13日,一汽-大众ID.Day宠粉主题月活动继续。
到店即可领取精美礼品,并可预约将参加11月全国ID.Day分会场活动。 到店试驾ID.家族,可参与幸运抽奖,京东卡、车载储物箱等你来拿! 下定ID.车型,更可参与抽奖,有机会得11月13日ID.Day佛山主会场活动门票,与好友一起探秘ID.创造工艺,深度体验ID.趣味生活,抢先领略大众未来科技,亲临ID.Day粉丝嘉年华派对,畅享ID.狂欢时刻!!
活动当天到店免费品尝精致冷餐,到店可参与DIY手工互动小游戏,更有重庆本地特色的下午茶点提供,当天订车更有品质家电礼包赠送!
快来体验一汽大众ID.家族带来的高端体验吧
“榨菜茅”咋了?榨菜添加萝卜引质疑,过亿品宣费换来增收不增利
上半年业绩失速的涪陵榨菜,近日陷入舆论风口。
起因是一款榨菜产品的主要配料从榨菜变为榨菜+萝卜,被外界质疑是为了对冲原料成本。对此,涪陵榨菜明确否认,并称此举是为满足消费者对口感要求。
同时,由于上半年销售费用大增,尤其是品牌宣传费增长至1.67亿元,然而公司整体业绩却增收不增利,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涪陵榨菜品牌宣传效果的质疑。
虽然涪陵榨菜称“品牌宣传投入对销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二级市场的股价却“跌跌不休”,截至8月12日收盘,其总市值较今年2月的最高点已经蒸发160多亿元。
榨菜添加萝卜引质疑,半年花了1亿多品牌宣传费效果如何?
在资本市场享有“榨菜茅”之称的涪陵榨菜近日遭受质疑。
据悉,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对涪陵榨菜发问:多渠道发现涪陵榨菜今年7月起生产的80g/70g乌江榨菜“麻辣、微辣、清爽”三种口味将主要配料从榨菜变为榨菜+萝卜,这是一种对冲原料成本的短期举动,还是长期改动,从而降低乌江榨菜品牌质量,自砸招牌?其他牌的榨菜+萝卜名字都是叫“什锦菜”,请问公司半年耗资1.6亿品牌宣传,就是宣传“乌江什锦菜”的吗?
8月11日,涪陵榨菜对此事给予回复,一方面承认“微量添加萝卜”,同时澄清此举“并非对冲成本,而是对市场进行调研测试,为满足消费者对口感要求更饱满的需求而定。”
涪陵榨菜进一步解释称:公司用的萝卜,是东北辽宁凌海的原产地萝卜,凌海是中国萝卜出口基地,主要出口日韩,主要质量指标远优于一般蔬菜市场萝卜。
“凌海萝卜运到重庆涪陵,其成本不比榨菜低,公司主要是从使产品口感更加饱满的角度来考虑的。随着消费者口味要求升级,公司会对产品做适时调整。” 涪陵榨菜表示。
至于品牌宣传费用方面,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的销售费用约为3.39亿元,同比增长80.35%,主要因为“报告期品牌宣传费增加”。
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的品牌宣传费总额约为1.67亿元,主要投放在新媒体、梯媒、央视等渠道。
然而,将近2亿元的资金砸下去,涪陵榨菜品牌宣传的效果貌似并不显著。
8月2日,涪陵榨菜公开表示:线上品牌宣传方面,公司主要依托央视、梯媒和互联网公关进行。其不同于线下试吃等活动,并非立竿见影地直接带动销售,重在发挥品牌重塑的引导效应,具有滞后性。从这一点看,通过上半年的工作,曾经不太关注榨菜品类的消费者对乌江形成初步印象,已有消费群体加固、突出了乌江的印象,品牌宣传已通过不同渠道触及了不同人群。这部分费用接下来的投放规划会根据公司市场反应情况、品牌宣传效果、渠道库存情况等进一步决定是否持续投放及控制投放节奏。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多家券商指其业绩低于预期
涪陵榨菜主要从事榨菜、萝卜、泡菜、下饭菜和其他佐餐开味菜等方便食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在行业中,公司产销量处于领先地位,产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旗下“乌江”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虽然涪陵榨菜否认微量添加萝卜意在对冲成本,但是投资者有此质疑,多半是因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差强人意。
2021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实现营业收入约13.47亿元,同比增长1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6亿元,同比下滑6.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3.73亿元,同比下滑5.42%。
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高基数与品宣费用投放增加导致业绩承压。”
“公司全年收入目标29.5亿,同比增长30%,若按全年目标推算,下半年需同比增长50%,实现目标难度较大。公司年初定下高举高打战略,持续投入广告营销费用,加大品牌力塑造。上半年公司品牌宣传投入1.67亿,此项费用为净增加,导致H1销售费用大幅提升。若剔除广告费用影响,则H1净利润同比增长42%,可见公司对于成本与费用控制能力依然较强。下半年公司广告费用投放节奏将根据投放效果合理安排,业绩存弹性。同时,在全年成本上行,行业内竞品纷纷提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H2仍存提价预期,对冲成本压力。当前公司库存虽有所提高但仍在可控范围,下半年若需求持续回暖,公司随着品牌效应的转化,业绩有望同步复苏。”招商证券分析师表示。
面对上半年收入增长主要是量还是价这一提问,涪陵榨菜回应:上半年公司主力产品价格没有变动,去年年末商超个别单品的价格调整影响较小,因此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虽然价量都有贡献,但主要还是量的贡献。
8月2日,有投资者追问:“2019年和2020年,涪陵榨菜经销商从1700多家增长到2600多家,今年上半年大概有2800多家经销商,是否可以认为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经销商的增加?”
“近期经销商数量增长主要来自渠道下沉过程中三四线市场的开发。其他区域经销商较稳定,调整较少。三四线市场新增的经销商虽然多,但体量较小,市场也需要逐步培育,三四线市场虽然增长较一二线更快,但占比仍然不大。收入的增长是各级市场、渠道工作一起发力的结果。” 涪陵榨菜表示。
股价“跌跌不休”,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超160亿元
在业绩不及预期的同时,涪陵榨菜的股价也“跌跌不休”。
2010 年11 月23 日,涪陵榨菜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13.99 元/股。
今年2月份,涪陵榨菜的收盘价一度达到53.06元/股,总市值也因此首度突破410亿元,达到418.83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涪陵榨菜的股价便开始回落,截至8月12日收盘,其当前股价为28.71元/股,总市值为254.84 亿元。
股价下挫也引得投资者在互动平台频频发问,对此,涪陵榨菜于7月29日回复称:“食品饮料板块阶段性回调,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当前经营稳定、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公司既重视产品市场的拓展,也重视资本市场的稳定,相关的经营决策请以公司公告为准。”
同时,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前10大股东增减持动作也不少,总体来看,5家增持,3家减持。
梳理过往资料可知,涪陵榨菜的高管和股东多次出现违规减持情况。
据此前公告,涪陵榨菜副总经理吴晓容女士之配偶王松,于2020年2月27日卖出了其持有的100股涪陵榨菜股票,因公司2020年3月17日前一个月为公司年报的窗口期,本次交易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窗口期买卖公司股票的相应规定。
更早之前,东兆长泰作为涪陵榨菜持股5%以上股东,于2015年4月14日至2015年4月28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涪陵榨菜股份9090400股,占涪陵榨菜已发行股份的4.51%。2015年5月28日,东兆长泰继续减持涪陵榨菜股份5164400股。截至2015年5月28日下午收市,东兆长泰累计减持涪陵榨菜14254800股,占涪陵榨菜已发行股份的7.07%。
东兆长泰减持股份累计达到5%时,没有在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前停止卖出涪陵榨菜股份,违反法律规定减持的股份数为4179800股,违反法律规定减持金额为151852134元。
相比于2015年的股东减持未及时披露,2019年,涪陵榨菜的高管贺云川披露了减持计划,但是在实际减持过程中却超额了。
据悉,贺云川之所以违规减持,是因为“其本人工作繁忙,证券账户由其配偶代为管理,因其配偶对高管减持的要求认识不足,因操作失误,在贺云川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减持股票交易操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涪陵榨菜:百年品牌 百亿产业
重庆涪陵区百胜镇的青菜头种植基地。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涪陵榨菜集团的真空包装生产线。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正在青菜头育种基地忙碌。本报记者 吴陆牧摄
重庆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也是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榨菜产区,当地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今,涪陵榨菜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大系列100余个产品种类,产品销往全国,出口日本、东南亚及有华人居住的众多国家。
重庆涪陵榨菜因其好吃,鲜、香、嫩、脆,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佐餐佳肴,受到大众喜爱。然而涪陵榨菜的生产、加工历史却鲜为世人所知。据《涪陵史志》记载,1898年,重庆涪陵城郊的商人邱寿安以当地盛产的青菜头为原料,腌制后用木箱榨除盐水,制成了一种新的腌菜制品,取名“榨菜”。1970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酱香菜评比会上,涪陵榨菜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1995年,涪陵被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2018年,涪陵榨菜原料青菜头种植面积达72.6万亩、总产量160万吨以上,榨菜产业总产值102亿元。
从农户零星种植、自家食用的小菜,发展到百亿元产业,涪陵榨菜产业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未来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
“我把去年种植的青菜头都砍收完,一共1000多吨,加工成榨菜半成品后都卖给了镇上的食品厂,收入20多万元。”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村民况天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现在的青菜头,品质好、产量高,好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涪陵青菜头之所以优质高产,靠的正是科技。距离治坪村30公里之外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榨菜及配套技术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我国70%以上的榨菜原料种子均出自这里。
55岁的范永红是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在榨菜科研一线坚守了36年。“过去,涪陵老百姓看天吃饭,种青菜头用的都是自留种,投入小、产出少。”说起青菜头品种选育,范永红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涪陵榨菜的原料品种经历了3次更新换代。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涪陵农科所选育出“蔺市早腰子”作为榨菜原料生产的主栽品种,完成了涪陵青菜头的第一次品种更新;上世纪90年代,涪陵培育出了更为理想的优良品种“永安小叶”和“涪丰14”,实现了川渝地区和长江流域产区青菜头品种的第二次升级;进入新世纪,随着研发能力加强,涪陵在国内率先培育出了“涪杂1号”“涪杂2号”等多个杂交良种,实现了涪陵青菜头从高产到优质高产的新一轮品种更新。
“瞧,这个就是‘涪杂2号’。”在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榨菜研究中心,范永红告诉记者,这个品种历时8年才培育而成,是目前涪陵榨菜原料种植的当家品种。而在记者看来,无论个头还是颜色,眼前的“涪杂2号”种子与其他种子并无明显差异。
“你可别小看了它,抗病性强,收获期长,成菜率高,产量比其他品种高出20%。”范永红说,过去,涪陵青菜头一年种植一季,局限在长江两岸海拔300米以下区域。“涪杂2号”出现后,不仅将可种植区域扩大到了海拔900米,而且开创了涪陵一年种植两季青菜头的先河。如今,“涪杂2号”在涪陵已推广种植30多万亩。
不仅有良种选育,还有栽培技术和生产技术的革新。涪陵区榨菜管理办公室主任曹永刚说:“1974年,涪陵就研究总结出青菜头栽培‘六改’技术方案,并大面积推广;1977年,全国首条榨菜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涪陵研制成功,传统榨菜加工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科技为支撑,推动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说,近几年,涪陵区委、区政府坚持“科技兴菜”战略,鼓励引导榨菜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全区企业投入迁建、技改资金近10亿元。
“通过技改,绝大多数榨菜生产企业采用自动淘洗、自动切块、自动脱盐、无菌包装、高温杀菌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促进了榨菜产品品质的提升。”周少政说。
如今,涪陵区已经形成了涵盖青菜头种子选育、青菜头种植、榨菜生产加工、榨菜副产物开发、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在内的完整榨菜产业链和榨菜产业化经营格局,无论是青菜头种植面积、产量,还是成品榨菜产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好原料到好产品
现在,人们都知道涪陵榨菜好吃,风味别致,上市的产品有麻辣、五香、甜香等系列,风味俱佳。然而,榨菜从青菜头到市场上所销售的榨菜产品,却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向自动化加工转化的历史演变。
涪陵榨菜制作工艺是一个不断摸索、实践、创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涪陵人的工艺创新精神。1980年,涪陵榨菜集团申报的“乌江”牌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新中国首个涪陵榨菜注册商标。
如今,涪陵榨菜产业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有榨菜商标品牌200件,其中有36个榨菜品牌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个榨菜品牌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在众多榨菜品牌中,“乌江”一枝独秀,产品占据全国榨菜市场30%的份额。创响“乌江”品牌的是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川东军区榨菜厂。昔日小小榨菜厂如今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经营集团,也是中国酱腌菜行业唯一一家上市企业。
走进涪陵榨菜集团你会看到,其生产全过程都是由机械设备自动完成。51岁的涪陵榨菜集团榨菜研究所所长方明强亲历并见证了公司发展。“过去,涪陵榨菜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工艺落后。”方明强回忆,2002年,公司引进了一条全自动化榨菜生产线,率先在国内榨菜行业实施机械化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榨菜行业过去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提升了涪陵榨菜的技术水平,保证了产品品质。
榨菜生产中,难度最大的是脱盐和计量包装两个环节。为让榨菜的脱盐标准与国际一致,公司科研团队做了上千次试验才获成功。涪陵榨菜集团又与设备制造商历时3年研发成功了榨菜全自动斗式防粘计量和充氮包装生产线,在榨菜行业率先实现榨菜小包装产品全自动化生产。
2012年,面对品牌形象老化、产品销售停滞不前的局面,涪陵榨菜集团再次对“乌江”品牌和产品革新升级,一方面设计推出了以中国红为核心元素的品牌形象包装;另一方面推出了新产品和小包装,推动榨菜从传统佐餐咸菜向休闲食品转变。数据显示,“乌江”牌榨菜的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亿元。
“榨菜品牌化经营是涪陵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曹永刚说,进入新时代,涪陵区正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和借助国内策划机构的力量,推动涪陵榨菜品牌实现新的飞跃。
从培育品牌到带动农民致富
在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46岁的刘玉江去年流转了村里42亩地。“不图别的,就是想多种些青菜头。”刘玉江对记者说:“20年前,我家仅种了5亩青菜头,如今已有80多亩。”
从5亩扩大到80亩,刘玉江哪来的底气?“涪陵区的几家榨菜企业都与种植户签订了收购协议,只要质量好,不愁卖不出去。”刘玉江说。
“过去,涪陵青菜头种植集约化程度较低,榨菜原料批量供应能力低,直接影响了农民致富。”曹永刚介绍,榨菜产业发展中,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只有培育一批龙头榨菜生产企业,涪陵青菜头才有稳定销路,才能促进榨菜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才会增收。
1997年,涪陵的青菜头种植面积仅有24.5万亩,产量44.2万吨。从这一年开始,涪陵一边推广青菜头优良品种,一边建立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一体化产业模式,把龙头与基地、企业与菜农有机统一起来,探索出“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大户”“公司 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方式。
“发挥龙头作用,促进产业化经营。我们让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实现订单生产。”曹永刚说,涪陵区在推进榨菜产业化发展中,坚持谁扶持、谁发展、谁收购的原则,避免无序竞争。每年召开龙头企业与基地乡镇产销对接会,由企业与乡镇签订产销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乡镇按订单组织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
为了扶持企业发展,涪陵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不仅在资金、税费、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还建立重点龙头企业挂牌保护制度、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企业无小事制度等,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
涪陵区南沱镇的洪丽食品有限公司是涪陵榨菜龙头企业之一。这家公司成立于1988年,从榨菜销售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榨菜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当地1500多户农户增收。
46岁的李承洪是洪丽食品公司董事长,被称作“涪陵青菜头鲜销第一人”。所谓鲜销,就是把青菜头当成蔬菜卖。“以前,青菜头只被用作生产榨菜的原料,价格低廉,每公斤仅0.6元左右。”李承洪回忆,2007年,他尝试着把新鲜的青菜头运往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售卖,效益非常可观。
加工和鲜销两轮驱动,涪陵榨菜产业的发展后劲更足了。现在,涪陵区每年都会组织榨菜企业、榨菜(蔬菜)专业合作社、鲜销大户组成若干个涪陵青菜头拓市促销工作组,按照“统一市场定位,统一品牌名称,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宣传资料”的要求,前往数十个大中城市拓展青菜头鲜销市场。目前,涪陵青菜头鲜销量达50万吨以上。
榨菜已经成为涪陵人的致富菜。数据显示,2018年,涪陵人均榨菜纯收入达2665.8元。涪陵青菜头种植、加工带动了16万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