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齐发公告!工农建等七银行:正推进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
8月31日晚间,官方公布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方案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公告称,正积极依法有序推进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
昨日新政出台后,最令大众关注的焦点内容是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幅度。对此,方案中明确: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的加点幅度,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新发放的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针对银行如何制定新发放贷款利率,不少业内专家与分析机构已进行相关测算。方案公布当晚,多位接近银行人士也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执行层面,还需地方监管部门指导后,各银行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再进行细化。但每家银行的调整情况肯定有所不同,依据新规表述,主要也是以各银行所在城市在对应年份的房贷利率下限为调整依据。
七家银行深夜回应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公告》称,正在积极依法有序推进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工作。
工商银行表示,该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提供便利服务,依法合规开展好利率调整工作。
农业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公告》称,正在积极依法有序开展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准备工作。
农业银行表示,该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提供便利服务,依法合规开展好利率调整工作。
建设银行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公告》称,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建设银行表示,该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按照通知规定,做好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有效发挥金融在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作用。
建设银行称,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抓紧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尽快开展利率调整工作。
交通银行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公告》称,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交通银行表示,该行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抓紧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依法合规做好组织实施。
邮储银行发布《关于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公告》称,正在积极推进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准备工作。
邮储银行表示,该行已在抓紧制定操作细则,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便利服务,有效发挥金融机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作用。
招商银行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公告》称,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招商银行表示,该行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按照通知规定,做好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有效发挥金融在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作用。
招商银行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正抓紧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尽快开展利率调整工作。
广发银行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公告》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依法有序推进降低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工作。
广发银行表示,将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尽快开展利率调整工作。
多家银行管理层此前已作出回应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尽管其他银行暂未发布相关公告,但在近期上市银行密集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均针对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作出回应。
例如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8月30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中行将持续做好个人按揭贷款的各项支持工作,特别是落实人民银行以及国家相关部委未来出台的对于存量、增量各类房贷的一些具体政策要求,做好对个人客户的服务工作。
此前几日,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同样在业绩会上坦言,同业各行对政策的理解不尽相同,就实际操作而言,需要考虑对客政策、各区域差异性以及利率调整力度等诸多因素,存量利率调整时比较难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政策,调整力度也需要兼顾银行实际承受能力。
谢志斌表示,中信银行密切关注监管导向和市场动向,对本行行内业务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业务调整已经做好了预案。将结合同业执行尺度以及市场变化,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兼顾好业务发展与客户经营的平衡。
除此之外,北京银行、华夏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均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做出回应,称将紧跟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有序推进开展后续相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银行进入启动部署阶段。8月29日,网上流传一份某银行《关于召开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利率调整项目启动会议的通知》的截图,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图中显示,该银行拟于8月30日召开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利率调整项目启动会议,要求数管部、软件中心、数据中心、测试中心、个金部/消保部、公司部、网金部等部门参会。后有媒体证实该截图信息为真,即将召开此次会议的是国有六大行之一的交通银行,该会议由该行零售信贷部牵头召开。
分析人士:银行体系净息差或受明显冲击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靴子落地。据有关测算,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后,几千万户、上亿居民的财务负担会有明显下降,平均降幅大约为0.8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分析看来,若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最新投放利率水平,银行体系净息差和贷款收益或将受到明显冲击。
民生证券的研报表示,对比2008年,当前存量房贷的规模已高达38.8万亿元,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对银行净息差和利润的影响也在加大,假设存量房贷利率下调100bp,当存量置换比例分别为10%、30%、50%时,于银行而言分别对应388亿、1146亿、1940亿元的利润损失,分别占2022年商业银行净利润2.3万亿的1.69%、4.98%、8.43%,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并不算小。
兴业证券的研报也表示,如果存量按揭贷款的加点幅度下调60bp,对于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7bp左右。随着存量房贷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的下调会导致银行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此时需要通过存款利率的下调,来保持净息差的稳定,且存款下调幅度可能适当高于贷款利率的下调幅度,以维持金融体系稳定。
兴业证券测算,在银行贷款利率收益率下行10bp,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bp的情景下,银行净息差的提升幅度在2-3bp;可见,为了保持净息差的稳定,贷款利率的下行需要匹配更大幅度的存款利率下调。
除此之外,亦有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测算指出,利率偏高的存量房贷余额约为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对银行息差和利润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
对此,董希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银行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开源节流,精细管理,减缓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对息差和利润的影响,比如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优化负债产品结构和期限结构,继续从负债端压降成本。
董希淼认为,银行还可以在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过程中,与客户约定一段时期内不得提前还款,减少房贷提前还款行为,保持房贷规模基本稳定。金融管理部门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影响较大的银行给予阶段性支持,提高银行降低存量房贷的积极性,支持银行维护息差基本稳定,进而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贷款买理财是违规的套利游戏
宇文
据媒体报道,去年以来,市场基准利率随着政策利率不断下调,目前银行端的贷款利率最低已到“3”开头。而近期部分理财产品收益达到了“4”开头,出现贷款最优惠利率与同期理财收益率“倒挂”或接近“倒挂”的现象,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套利机会:投资者可以通过零投入来获得正的收益,即通过较低利率的贷款,购买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从而获利。
这在理论上可行,却会在事实上违规,而且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方面,贷款买理财,更有风险。
所谓金融机构贷款利率“3”开头,只是粗疏说法,细究起来附带很多条件。首先,“3”开头主要是消费贷。消费贷产品很多,但金融机构也有自己青睐的目标客户。这也意味着,如果并非金融机构的目标群体,那么即便有着消费贷需求,也可能很难获批。
其次,所谓“3”开头的“最低”利率,也不会低于3.5%——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在3.5%-4%之间。只有银行设定的优质客户群体才能享受到“3”开头的消费贷利率待遇。所以,“最低”的“3”开头贷款利率,并非大众普惠的贷款利率,仅是针对特殊群体。如此“3”开头的贷款利率,带有以偏概全的意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今年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平均在3.8%左右。另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其中692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1%。全市场共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6505款,环比增加924款,在当季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90.38%,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6%,环比下跌0.13个百分点。由此看出,上述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和消费贷款“3”开头的贷款利率基本持平。从4月份的数据看,也只是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4%。
理财产品全部实行净值化管理,收益率是动态变化的,具有风险波动性。“业绩基准”和平均收益率关联,意味着理财产品时间越长,越接近平均收益率,业绩也就越基准,但持有时间长也面临着更大风险。理财产品是不保本金的,因此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不稳定的,“4”开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会超过“4”也会低于“3”。然而,贷款利率是稳定的,贷款买理财套利,获利的概率不大,被套住的机会不少。因此,即便这是合规操作,也需要精算的金融知识和精准的技术操作,一般人根本玩不起这样的套利游戏。
贷款专款专用是规矩,贷款买理财产品不合规。不管是经营贷还是消费贷,早已设定了贷款用途。对此,合同上有约定,银行相关人员有提醒,贷款后的资金流向银行也有核查机制。总之,贷款资金是不可以更改用途的,自然不能用来投资理财。如果申请消费贷最终买了理财产品,银行发现会纠正,还可能会提前收回贷款,甚至会罚息,这将会影响到个人信用。至于骗贷又挪用贷款,一不小心就踩了法律红线,扰乱了金融秩序,搞不好还会触犯刑法锒铛入狱。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提供的经营贷或消费贷产品,无论贷款利率多么优惠,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申请,而莫存套利之心。以经营贷为例,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以化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难题。这既是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善政,也是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举措。如果经营贷被贷款人拿去投资,购买理财产品,就违背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至于消费贷,更是为了激活消费,让消费这驾“马车”更有动能。如果用消费贷购买理财产品,不仅无法助力消费,反而助长了脱实向虚风险。
银行消费信贷价格竞争加剧 年化利率“3字头”成常态
来源:证券日报
“最近各类银行贷款的营销电话、短信越来越多,一天都能接到好几个,而且贷款利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近日不少市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稳经济、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近期多家银行不断加大贷款业务的促销力度,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利率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调,年化利率以“3”开头已经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表示,不过,从近期披露的消费信贷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仍处于低谷阶段,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除了降低贷款利率,银行还要从产品和服务上发力,创新金融产品,做好金融服务,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开启利率价格战
今年以来,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持续“加码”。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扩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今年2月份,商务部表示,把2023年确立为“消费提振年”,并将以此为主线,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引导下,多家银行纷纷加大了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相关贷款利率持续走低。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银行加大了对居民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的投放力度。多家银行的纯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均已降至4%左右。其中,部分银行信用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4%。另外,个人经营性贷款利率普遍略低于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一般在3.45%至3.9%不等。
“信用贷产品‘闪电贷’目前有利率优惠的活动,年化利率低至3.4%,最高额度30万元,具体的额度和利率是根据您的综合情况判断的。”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经理向记者表示。
北京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经理向记者介绍,信用贷方面,该行最低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是4%,经营贷年化利率从原来的4.3%下调为3.6%。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近期一些贷款中介也非常活跃,不断推销各种贷款产品。其中,一家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年化利率3.45%至3.6%,而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贷年化利率3%,现在最低也能做到2.4%。”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记者表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信贷规模的提升,进而刺激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不断夯实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控制利率下调和规模增长节奏,避免过度授信、过度下沉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尽管贷款利率下滑,但目前整体消费信贷数据并不乐观,消费者贷款积极性不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的居民贷款结束了自2022年11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的正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杜阳认为,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银行业作为经济复苏的供血系统,需要加强对提振消费的支持,满足居民合理消费需求,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故在当前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银行业积极作为,适度下调消费贷款利率,深刻体现了金融服务的人民性。
从银行层面看,除了下调贷款利率之外,银行还要创新金融产品,做好金融服务。杜阳表示,银行需要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助力消费复苏,一是拓展消费金融业务边界;二是加速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善消费金融服务的体验;三是严控消费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商业银行消费贷业务更规范,且作为我国支付系统主力,商业银行通过消费贷等方式促消费具有独特优势,更易普惠大众需求。除了降低利率以外,商业银行推广消费信贷产品时,应加强对市场信息数据的分析与运用,以更准确挖掘潜在居民消费需求,精准寻找优质企业联合推动相关贷款优惠服务,不断升级消费贷服务体验,以更好助力我国居民消费在复苏回暖的基础上向潜力空间再拓展。
(来源: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