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3中德市场售价相差2.5倍引热议 中国电动车“高溢价”时代来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最近,上汽大众ID.3大幅降价促销,引起了大众“老家”——德国当地网友的不满。
事情起于两周前,上汽大众于7月7日官方宣布,大众ID.3限时优惠至高3.7万元,降价后ID.3起售价只需12.59万元,限量7000辆。对于这样的降价幅度,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但德国网友却“破防”了,因为同样的大众ID.3,在德国的售价要比中国高上好几倍。
资料显示,大众ID.3在德国的起售价为39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2.22万元,是中国目前起售价的2.5倍。也就是说,在德国买一辆大众ID.3,可以在中国买两辆还有富余。
有德国网友认为,德国人需要花4万欧元购买ID.3,中国人只需要支付1.6万欧元,这是拿德国人买车的钱来补贴中国消费者。另有德国网友提出,德国人不应该再购买大众电动车,因为德国人没有大众认为的那么蠢。
中德市场成本差异大
事实上,大众ID.3在中国降价之前,就比德国本地价格低不少。该车未降价时,ID.3起售价为16.29万元,仅为德国价格的一半。此次上汽大众降价则进一步拉大了价格差。
对于大众ID.3在中国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近日大众汽车发言人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了三点。第一,中国市场具有生产成本优势,能源成本较低;第二,该车型所有供应商均来自中国,较短的运输路线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销售价格更加低廉;第三,特斯拉、比亚迪等厂家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大众汽车自然也不甘落后。
资料显示,在德国销售的大众ID.3先后在德国茨维考工厂和德累斯顿工厂批量生产。而在中国销售的大众ID.3则是在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MEB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
国内专家赞同中国本地电动车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观点。“个人认为,ID.3中德价格差距主要是因为中国供应链和劳力成本低于德国。”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在供应链方面,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业链相对成熟,规模效应较为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超1000万辆,其中中国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约六成。同时在电池等电动车的关键零部件上,中国的布局也较为完善且市占率较高。
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市场也比德国有优势。有资料显示,在德国大众工厂的工人一般月薪税前在4000欧以上,国内工人基础工资则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仅为德国工人的1/6。
也有专家认为,大众电动车中德价格差较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竞争。“(ID.3价格差距大)主要是大众在不同区域的定价策略不同。”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沈沛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其不得不降价。
梅松林也指出,ID.3在中国价格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ID.3在德国市场应该有较好的利润率,但在中国亏损较大。在中国,大众电动车在中国还没有溢价能力,不得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换取销量、市场占有率,低价是不得已而为之。”梅松林表示。
在大众旗下,并非只有ID.3在中国进行了降价,7月6日,一汽-大众也宣布对旗下ID.系列纯电车型进行降价,最高降幅达8.7万元。
中国车“高溢价”时代来了
ID.3在德国的售价比在中国高,与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外汽车品牌售价的固有感知相反。但德国消费者显然还未适应这一反差。
以往中国消费者购买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进口车,要比在海外市场付出更高的价格,一些热门品牌汽车还需要加价才能买到。例如,丰田埃尔法在日本售价仅24万-45万,在中国市场却能卖到百万元;保时捷、路虎等品牌的车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相同的车型在国内的售价是国外的数倍。对此,中国消费者不乏“吐槽”。
同样的车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销售价格差距大,并不是新鲜事。资料显示,比亚迪唐和汉在欧洲的价格为7.2万欧元/辆,比国内价格贵一倍多;蔚来ET7 75度电池的欧洲买断价格是8.1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65.7万元,也高出国内42.8万不少。这两款车型是从国内生产再出口至海外,受供需关系、海运及进口关税等因素影响,价格走高并不难理解。
但大众ID.3并非从中国出口至德国,两者之间的价格差主要反映的是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烈度的不同。与此类似,吉利博越在马来西亚本地生产,但其售价16万元,要比国内贵6万元。
由于在中国生产成本更低,目前,有不少跨国品牌将中国作为电动车生产及出口基地,以通过更低的成本去全球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例如,宝马iX3就已经采取了在沈阳生产出口全球的策略。沃尔沃也表示在今年推出的全新电动汽车将在中国制造,并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地。
若大众汽车将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出口到德国等市场,是否就能有效降低在德国的售价?对此,梅松林则表示,目前从成本来看,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即便加上关税运输费用这些,大概率也是合算的。其同时表示,但像大众这样的国际大厂一定会在本土或核心市场建立独立工厂、供应链,确保合理生产布局和生产安全。
虽然大众ID.3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比在德国和欧洲市场低了很多,但在中国的销量表现不如在欧洲市场。与中国品牌电动车相比,包括大众在内的国外品牌已丧失了在燃油车时代树立的“高溢价”形象。
数据显示,上汽大众ID.家族前6个月销量为2.81万辆,是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型里销量最高的。但与比亚迪月销20万辆以上、理想月销3万辆以上相比,大众品牌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差距非常大。而在德国市场,大众ID.3自2020年9月在欧洲上市以来,长期位居当地市场电动车销量榜单前列,多次月销过万成为销量冠军。
从大众集团整体发展的角度看,目前其还面临较大的电动化转型压力。根据大众此前发布的规划,到2035年大众将在中国市场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50%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32.16万辆,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仅为7.4%。为达成目标,ID.家族被寄予厚望,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必将是大众重点发力的区域。
车市定价权生变?南北大众在华降价求存,比亚迪极氪欧洲溢价近一倍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旭
日前,有消息称一汽大众ID.4 CROZZ起售价降至14.59万。作为参考,大众ID.4 CROZZ官方指导售价区间为19.39万-29.39万元,相当于直降5万元。
对此,一汽大众向时代财经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一汽-大众ID.4 CROZZ是中国目前销量最高的合资纯电汽车,累计销售已近十万台。为回馈用户长期厚爱,又推出了限时限量活动,9月购车,14.59万元起,限量3000台。”
ID.4 CROZZ。
值得注意的是,一边是大众在华降价,另一边自主品牌却纷纷汽车出海,在欧洲市场实现溢价。其中,比亚迪海豹和极氪两款车型溢价近一倍。涨跌之间,新能源汽车正在重构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品牌溢价体系。
南北大众入局价格战
ID.4 CROZZ是一汽-大众引进的首款ID.系列车型,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定位紧凑型纯电动SUV,于2021年1月正式上市,共有五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9.99万-27.99万元。
动力方面,一汽-大众ID.4 CROZZ提供三种版本。标准续航版最大功率125kw,CLTC工况续航里程425km;长续航版最大功率15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600km;高性能版最大功率230kw,CLTC工况续航里程554km。
大众集团销量数据显示,ID.4 CROZZ上半年在华销量13801辆。尽管大众方面表示“夺得合资电动SUV销量冠军”,但半年一万多辆的成绩,放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中,显然落后于不少造车新势力。
海报显示ID.4 CROZZ降价5万元。
在宣布降价后,该车人气明显提升。广州某家4S店的一位沈姓销售向时代财经表示:“现在问价的比之前多了一倍。ID.4CROZZ目前销售火爆,没有现车,需要等一到两个月才能提车。”
9月7日,时代财经咨询了多家广州4S店,给出的落地价格在15.15万-16.92万元不等,其中报价最低的4S店销售人员表示:裸车价为14.59万元,此外需要950元的交强险和500元的上牌费,外加4152元的商业保,共计15.15万元。
至于是否如海报所说“优惠限时限量”,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晓后续情况。“可能会延续也可能九月底就结束,还是尽快下单比较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大众第一次优惠。今年7月,上汽大众ID.3优惠至12.59万元起,提升了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车在7、8月的销量。上汽大众表示,ID.3单月销量连续破万,其热销同步带动了ID.4X和ID.6X的终端人气和销量。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本土车企的产品已经追平国际车企甚至更好,在中国市场,大众纯电动汽车已经没有明显的品牌溢价优势。
自主品牌出海欧洲,比亚迪极氪溢价近一倍
一边是大众在华降价,另一方面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却向欧洲市场发起进攻,而且卖出了比本土更高的价格。
在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宣布旗下纯电中型轿车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提供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5.0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和4.4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作为对比,2023款比亚迪海豹在国内市场售价区间为18.98万-27.98万元。以18.98万元的起售价作对比,其在欧洲的价格比国内贵了接近一倍。
比亚迪海豹。
无独有偶,近日,极氪也高举高打进入欧洲市场。极氪001与极氪X德国市场起售价分别为5.9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7.03万元)和4.49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27万元)。此外,德国首家门店将于2024年上半年开业并开启交付。
而在今年8月份,极氪001车型迎来限时降价,起售价降至26.9万元,以此计算,欧洲版本价格是中国市场价格的174.83%。而极氪X起售价18.98万元,欧洲市场价格是中国市场的185.8%。
可见,极氪两款车型的溢价程度接近比亚迪海豹,均大幅超越本土市场价格。
同款车型为何出现巨大的价格差异?9月7日,比亚迪方面向时代财经解释称:“因市场差异化原因,产品定价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税率、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
钟师则向时代财经表示:“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要增加各种成本。大头费用包括海运费、内陆运输费以及进口关税。外国经销商没有中国那么卷,不会亏本经销。各种费用相加,零售价数字就要高出国内零售价许多。”
除了成本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售价较高,也离不开技术、性能、产品力等方面的提升。
作为比亚迪e平台3.0首款纯电轿跑,海豹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以及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2022年7月,海豹在国内上市,进入的20万-30万元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特斯拉Model 3也处于该区间。比亚迪海豹上市三个月实现月销过万,截至目前,海豹销量已达10万辆。
今年5月,海豹冠军版上市,推出5款配置,售价区间18.98万-27.98万元,起售价比现款的20.98万元直降2万元,还新增了一款700km尊贵型车型。刚刚过去的成都车展上,海豹DM-i车型开启预售,海豹家族以更丰富的产品对中型轿车市场发起冲击。
除了海豹之外,比亚迪携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外命名为BYD ATTO 3)、海豚、汉以及腾势D9亮相慕尼黑车展,通过多款车型加强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其中,宋PLUS EV冠军版将于不久后在欧洲上市。
按照厂商的说法,“比亚迪是欧洲市场上少有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推出新能源全车系车型的车企。”此番表态显露了其对于国际市场的信心。
极氪001。
极氪方面也不甘示弱。8月25日,首批运往荷兰的欧版极氪001启航,这是极氪车型首次向国际市场输出。欧版极氪001,由极氪欧洲工程研发中心CEVT、设计团队共同参与进行适应性的本地开发,结合欧洲本土需求对设计、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化开发。
极氪方面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极氪将在欧洲的瑞典、荷兰2个国家开启交付,2024年增加到6个国家,2025年进入8个国家,聚焦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并做专做精。
国内市场加速内卷,降价或成主旋律
大众ID系列电动汽车在华降价,中国新能源车却在溢价出海,此消彼长对比鲜明。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众在华降价是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叠加的必然之举。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向时代财经表示:“大众电动汽车在华降价,和欧洲定价拉开距离,原因在于中国生产成本较低,而欧洲原料和人工成本高。此外,大众电动汽车在合资品牌中销量位于前列,但与比亚迪埃安等国内品牌差距较大,降价可以提升销量扩大知名度。”
大众汽车集团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共计交付145.19万辆汽车,同比减少1.2%,是所有地区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市场。
销量下滑的最大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竞争的落后。2023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的份额从18%上升至20%,但只售出8.97万辆新能源汽车,在374.7万辆的市场总量中,仅占2.4%。
ID.4 CROZZ。
南北大众接连宣布降价,无疑是提升销量最快的手段,但其他品牌也没闲着。
据时代财经梳理,今年7月和8月,已有上汽大众、MG、极氪、零跑、哪吒、特斯拉等多个品牌以现金优惠或增加权益等形式加入降价潮,还有一些品牌在推出新车型时,以降低售价的方式上市,相当于“变相降价”。
为了在销量排行榜上站稳脚步,新能源汽车品牌之间的“价格战”尤为激烈,目前9月加入“价格战”的品牌均为新能源车型。
降价也给了行业更大压力。8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3年8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9%,同比上升2.2%,环比下降0.9%个,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可见,降价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好在大众已经准备了后手。在慕尼黑车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表示,预计从2025年开始,增强版的MEB+平台将问世,续航里程和能效将进一步提升10%。未来大众、斯柯达、Cupra 将推出一批入门款MBE+车型,价格将压到2.5万欧元以内。
而在中国市场,大众还拥有了小鹏汽车这位盟友的帮助。从此前表态看来,与小鹏合作打造的新能源车型,将成为大众发力国内市场的大招。
在合资车企中,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和销量处于前列,其他合资品牌如果要弯道超车,或许也可以参考大众的打法:建立价格优势,更新技术平台,甚至与中国品牌合作造车。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欧洲市场,中国市场的内卷程度更高,竞争更加激烈。即使是在欧洲市场成功溢价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可见,在中国市场,只有快速跟进不断迭代,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突出重围。
最高降幅8.7万元,一汽-大众ID.家族限时优惠,背后原因是什么?
日前,我们从一汽-大众官方渠道获悉,为庆祝一汽集团成立70周年,旗下ID.家族推出限时优惠,包括极减、焕新和点券。即日起ID.家族的起售价变为15.59万元,同时还可享受3000—7000元不等的置换补贴,6000—9000不等的ID.点券,以及包含8年16万公里三电质保、3年10万公里整车质保、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流量等在内的六大基础权益。
具体来看,ID.4 CROZZ的官方指导价为19.39万—29.39万元,优惠完之后的售价区间为15.59万—23.99万元,优惠幅度在3.8万—5.4万元不等;ID.6 CROZZ的官方指导价为25.89万—33.69万元,其中指导价28.29万元的PURE+,优惠完之后的售价仅为19.59万元,优惠幅度达8.7万元。
销量方面,ID.4 CROZZ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半年时间售出14840辆,平均每个月的销量为2473辆;ID.6 CROZZ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半年时间售出7687辆,平均每个月的销量为1281辆。单从数据表现来看的话,只能说一般般,虽然在合资品牌当中属于第一梯队,但和我们自主品牌的比亚迪、埃安相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在燃油车时代,大众品牌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拥有较强的溢价能力,以SUV车型为例,大家可以接受搭载1.5L发动机的探影/途铠卖到十几万,搭载1.4T发动机的探岳/途观L卖到20万元左右。但时过境迁,在新能源的大势所趋下,我们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大家在选择纯电SUV时,大众的品牌优势也就变得没有那么明显。
此外,ID.4 CROZZ和ID.6 CROZZ上市之后,主打20万—35万元的价格区间,而比亚迪、埃安、哪吒旗下的车型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20万元之间,蔚来、理想旗下的车型同样和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因此ID.4 CROZZ和ID.6 CROZZ所处的价格区间市场空白比较大。
不过,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多,诞生了像别克E4/E5、小鹏G6、智己LS7等车型,它们的价格便与ID.4 CROZZ和ID.6 CROZZ存在重叠,竞争压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如果一汽-大众不推出优惠的话,其市场竞争力便会进一步降低。
其实单从一汽-大众此次推出限时优惠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下所面临的压力。一方面,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方面有些跟不上潮流,还在拿燃油车时代的产品力来应对国内市场,内饰设计、智能科技和驾驶辅助功能等方面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相比都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新车型推出时又不愿意自降身价,上市价格存在虚高。因此,只能通过后期优惠来吸引消费者。
一汽-大众的这波操作或许可以给其它合资品牌敲响警钟,想要提升销量,要么降价,要么后续推出新车型时,在定价方面不能再继续保持高傲的姿态,需要给出足够的诚意。(文/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