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宝钢事故原因查明 新闻

21年日铁将宝钢告上法庭,狮子大开口索赔11亿,中方求证日方拒绝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2021年,日本最大钢铁制造商日本制铁公司(以下简称日铁)将丰田汽车和中国宝山钢铁(以下简称宝钢)告上了法庭,分别索赔金额高达11亿元,而理由则是侵犯“专利权”。

说起来,日铁还是宝钢的“老师”,在上世纪宝钢的建设过程中,日铁派来大量技术专家进行指导,而且还培训了上千名最初的宝钢技术人员。

宝钢能有今天,日铁“功不可没”。但如今,两者的地位仿佛扭转了过来,曾经的老师状告了如今的“学生”。

?——【·日本制铁公司的“状告”·】——?

日本制铁公司对丰田汽车和中国宝钢发起诉讼,理由则是该公司的电磁钢板相关专利受到了侵权。

因此丰田汽车及中国宝钢分别需要赔付约200亿日元(合人民币11亿元),而且对于丰田汽车,日本还专门申请禁令叫停了在日本国内的制造和销售事宜。

针对此次被控“侵权”事件,我国宝钢集团向外界声明:“对于日铁的专利主张,中国并不认同,而且专利的认定也是需要建立在严格认证和交流之上,因此并非日本单方面诉求就可以认定的。”

而丰田汽车的发声更加令人耐人寻味,丰田表示在跟中国宝钢签订协议之前,并没有发现存在相关的专利侵权问题。

因为丰田汽车的材料供应商正是由后者中国宝钢,也就是说,双方纠结的重点就在于中国宝钢是否究竟有没有侵犯“日本制铁公司”的专利。

说起来,日本制铁公司和中国宝钢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特殊,前者可以说是后者的老师。而两者之所以有这种紧密的关系,跟一个人还分不开关系。

这个人就是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公在上世纪“四人帮”倒台之后再次出来工作,之后便开启了前往日本访问的行程。而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向日本“取经”,因为后者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就在此行访问中,邓到了日本的原新日铁住金(原日本最大的钢铁厂)进行参观,在看到对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超高的生产效率后,便当场提出希望日本能够帮助中国也建立一座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公司。

而日方出于对中国曾经犯下的“罪恶”,也是第一时间答应会全力支持中国建设一座现代化钢铁生产厂,即后来的宝钢集团。

在中国的尽力推动下,日方派遣了大量科技人员到中国进行现场指导,为中方培训技术人员,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宝钢的冶炼轧制装备可以说是整套从日本引进的。

终于在双方的努力下,宝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起来。可以说,没有日本人就没有现在的“宝钢”。那么,我们现在把视线拉回到现在,看看双方争论的专利焦点究竟是何物?

?——【·“电磁钢板”的专利之争·】——?

日本人口中的“专利”,其实就是一种被称为“电磁钢板”的技术。也就是国内俗称的“电工钢”“硅钢”,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工业方面的重要原材料。

而丰田汽车之所以卷进这起纷争,也是由于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了高牌号取向电工钢,也就是所谓的“高硅片”的一种。

但问题在于,这种高性能电磁钢板技术是否属于日本人的专属,在这一点上,日方也拿不出明确的证据表明对这项技术拥有专利权。

我们可以在此趁这个机会向公众普及一下有关“电磁钢板”的技术。

磁性钢板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通常含硅量在0.5~4.5%之间,可以说是电子、电力和军事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主要应用产品可见各种电机、发电机以及变压器等。

同时,硅钢片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但硅钢片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对于一个国家的工艺来说,无疑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而且,随着发展,现如今的更为先进的取向硅钢也已经研发出来,同样加剧了硅钢的生产难度。

而取向硅钢也被称为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在变压器(铁芯)制造行业非常重要的硅铁合金。相比于早期的无取向硅钢生产技术,取向硅钢生产技术无疑更为复杂、更为先进。

正因为取向硅钢的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因此在轧制方向上,取向硅钢的铁损值最低、磁导率最高,在一定的磁化场下具有更高的磁感值。

比如根据取向硅钢生产出的电动机,只要配备非常小的电流,就可以在内部产生极大的励磁电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

而这种特性,无疑在电动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眼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像传统的车企丰田等也在积极转型,因此也需要采取先进的取向硅钢来进行生产。

而现如今具备这种生产技术的,除了我国的宝钢之外,还有日本的日铁公司、韩国浦项钢铁,以及美国的AK和俄罗斯的新利佩茨克和维兹等。

至于为何只有这些公司具备生产能力?实在是这项技术十分不易,光是前期的研发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正因为研发成本高昂,因此一旦企业研发成功,都会立即申请专利保护,以便在这个领域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何日本钢铁制造公司会不惜代价向中国宝钢提出侵权诉讼,对于日方的指控,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中方的反应·】——?

既然日本制铁公司已经做出了反应,我方也不得不进行接招。针对日本制铁的侵权控诉,我方先后给出了四点回应。

在四点回应中,我方坚决驳回了日本制铁公司的技术专业诉讼,捍卫我方的权益。而且还特地提到了我方在事件发生后,希望积极跟日本制铁展开进一步交流和求证,但没有得到回复。

这就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日本制铁公司声称遭到了侵权,为何不愿跟中方私下沟通解决,即使最后双方没有消除误会,也不妨碍坚持走“司法”途径。

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别有用心”。因为任何一项专利诉讼都不是一件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背后涉及的专利十分复杂,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甚至有的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且最后还不一定有结果。

而且,取向硅钢这种先进技术,除了我国之外,还有韩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同样有这项技术,那为何日本人不向其他国家提起专利诉讼,而是非要纠结我国不放。

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国成为了“丰田汽车”的供应商,抢了日本人的市场,这才招致了日本人的不满,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日本人并不是“无意为之”,而是刻意为之。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也会感到不可思议,没想到表面上光明正大的“专利”之争,背后还会藏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归根到底,这是一场“利益”之争。

在当今的钢铁生产领域,即使是取向硅钢这种先进的工艺,各国市场也基本都处于饱和的状态,就拿日本丰田汽车来说,如果对方接受了中国宝钢的供应,就意味着日本制铁将失去这个大客户。

这对于现如今的钢铁制造公司来说,是一件不容乐观的事情。

再者说,根据眼下的形势来看,未来的取向硅钢的产量还将进一步被释放,供给一旦大于需求,对于眼下的市场来说无疑更加“雪上加霜”,因此日本的“迫切”似乎能够得到理解。

毕竟,就算不能获得这场“专利诉讼”的胜利,至少也能够拖延一些时间,为公司未来的市场打下基础。这对于日本人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眼下日本的专利诉讼并没有得到支持,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场“专利”之争还将继续,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日本人的“如意算盘”已经失败了。

因为日本拿不出明确的证据说明了我国的取向硅钢技术涉嫌“侵害”日本的权益,单凭单方面起诉,也不能阻止我国继续使用这项技术,更不可能对我国未来的取向硅钢生产造成影响。

回头看这场老师告学生的事件,除了为日本人的不耻感到气愤外,反过来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因为这说明了当年的学生已经超过了“老师”,可以跟老师“一较长短”。

这在过去是万万不可想象的。

当然,正视对手永远都不是一件坏事,眼下我们有底气跟日本人“一较长短”,但未来还很难说,所以,只有永远保持积极奋斗,未来一切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至少,在日本人再一次发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惧怕它的挑战。

日企起诉宝钢,索赔金额暴涨到600亿,中企:要求对证对方却拒绝

据《界面新闻》报道,日前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发布公告称,已经陆续收到竞争对手日本制铁起诉侵权的三起案件法院传票等相关材料,该案件将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地方法院进行开庭审理。

据悉,日本制铁声称宝钢股份向丰田汽车供应的电磁钢板(硅钢)侵犯其3项专利,并据此分别向法院提起了对宝钢股份的诉讼,每份诉讼的索赔金额都约为200亿日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合计超过600亿日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份,日本制铁就以侵犯专利为由向宝钢股份提出了诉讼,当时要求赔偿200亿日元(按当时汇率计价约为11亿元人民币),现在却翻了3倍暴涨到600亿。

对此宝钢股份就有关诉讼积极回应,表示日本制铁所谓的专利认定只是单方面的主张,没有经过双方的严谨交流求证,其不会认同,将坚决捍卫公司权益。

从宝钢股份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其对于有关指控没有半点心虚,并积极想要和日本制铁进行辩论,维护自身权益。

依据实际情况来看,日本制铁似乎在此案中表现得很心虚,因为在发生争议后,宝钢股份表示多次提出过进一步交流对证的建议,但对方(日本制铁)却一直拒不接受。

和宝钢股份的大大方方比起来,日本制铁显然没有底气,因此只能逞口舌之快,不敢有任何辩论。

然而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在不敢和宝钢股份正面对峙之后,日本制铁竟然又向法院提出了新的诉讼,而且还直接狮子大开口要出600亿的赔款。

要知道日本制铁能够在没有足够底气的情况下索赔600亿,那一定是别有用心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件将会在东京地方法院审理。

结合目前中日工业能力竞争加剧来看,其实日本制铁会以指责侵权与宝钢股份进行博弈很正常,更何况宝钢获利比其还多出不少,那么眼红之下该日企污蔑中国企业就更加不会让人意外了。

当然也不排除是日本国家层面意图用政策大棒,削弱宝钢涉事产品的竞争力,一方面日本人很清楚,中国工业实力的提升意味着对其他国家同行业的挤压,于自己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日本本身就是基于出口的外贸导向型经济体系,若是工业产品竞争力受到外国同类竞品的挤压,将对日本经济,乃至整个工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更何况当下日本政府可以说基本全是对中国抱有敌意的,首相岸田文雄尤其如此,一方面这是因为中日之间有些必须被铭记的历史,另一方面日本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

近年来日本由于受到美国意识形态影响,将美国的利益放在了首位,而不顾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自然而然地将中国当作了敌人,并不断挑衅中国。

就最近而言,正值日本无条件投降77周年,而岸田文雄的发言却根本感受不到其在为日本曾经的侵略罪行忏悔,再加上日本内阁官员也还在当天参拜过靖国神社,可见日本从根本上就没想过反思自己的错误,这更加无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能够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日本政府或是日本企业,自然也会不择手段也要实施,来向美国表忠心。

然而日本制铁要明白,商业的竞争向来都是靠实力,而不是别有用心的污蔑,就丰田汽车而言,其与该汽车公司同为日本企业,那为何丰田愿意选择宝钢股份都不选择自己,希望日本制铁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说白了这场闹剧无非就是日本制铁,出于嫉妒宝钢的心理自导自演的,然而谎言终将被拆穿,更何况是如此拙劣的谎言,然而所有的不实污蔑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止是宝钢股份会依法维权,在损害中国利益后,其也会受到来自中国有关部门的惩罚。

宝钢股份已在声明中表示,由于案件还未审理,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影响,但最后还是看审理结果,这说明在结果判定后,宝钢会让日本制铁为自己在此期间的损失负全部责任。

中国钢铁不是日本企业援建,想赚取高额利润,却险些丢失大订单

中国钢铁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可是每次提到我国的钢铁成就,总会有很多人指责受到日本的帮助,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宝钢集团。事实上,中国宝钢与日本企业合作,完全是一场利益的交换。根据此前的记载,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日本要求中国企业向其赔偿,可是我国并不愿意不明不白就支付这笔巨额赔偿。因此在宝钢恢复建设之后,便公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此前决定购买日本的2050毫米热连轧机,计划要更换为德国公司研发的设备。要知道,这笔大订单涉及到4亿美元,日本自然不愿意丢失,随后马上与中国相关部门进行谈判,并且为此前向中国索要赔偿款而道歉。最终我国决定购买日本研发的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而2050毫米热连轧机和2030毫米冷连轧机均采购德国公司的产品。

当然,我国也深知想让本国在钢铁领域跻身领先序列之中,必须要实现真正的国产化。因此在宝钢一期建设中,国产设备的比例只有12%,到了第二期已经有所改善,直至第三期国产化达到80%,因此也意味着中国钢铁正式跻身全球一流领域。同时也说明,中国宝钢并不是日本援建,日本企业的设备在建设期间仅占据了一少部分。而日本之所以要参与中国宝钢建设,完全是想赚取高额的利润。

此外,说到冶金设备,全球范围内意大利占据15%,德国与奥地利占据18%,德国西马占据18%,日本仅占据全球份额的9%。而且美国在冶金领域已经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并且核心设备均来自德国西马公司。可以说在冶金设备领域,欧美国家的实力远在日本之上,因此后者在冶金领域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领先。而中国在钢铁领域的成就可谓是崭露头角,比如说中信特钢不仅与全球多个汽车企业合作,同时中信特钢研发的多种钢材,均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甚至德国的风力发电设备都需要与中国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说日本在钢铁领域的技术比较先进,那么为何该国的NSK需要购买中国研发的轴承钢?因此可以说,虽然中国钢铁初期确实与日本有过合作,但是并不代表该国在钢铁领域就属于先进的代表。毕竟西方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步伐,要比日本都提前不少,后者是从西方“学艺”随后才提升了本国的科技实力。

这也是为何在西方国家眼中,并没有将日本看做劲敌的原因所在。因此也希望不要盲目跟风,日本冶金技术确实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如今的中国在钢铁领域的成就,可谓是实实在在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文/华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宝钢事故原因查明 新闻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