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产能

300万辆产能保驾护航,一汽-大众年度产量再创新高

2017年12月28日,一汽-大众年产整车达198万辆:2018年12月24日,一汽-大众年产整车达200万辆。与去年相比,一汽-大众再次实现了产量的增长。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刘亦功

伴随着第200万辆整车迈腾驶下生产线,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刘亦功在下线仪式中表示:“年产整车突破200万辆再次展现出一汽-大众坚实且强大的体系能力。这背后,是公司在研发、质保、生产、营销等方面硬实力增强的体现,也是全体员工积极进取的软实力体现!”

借助国内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一汽-大众也在不断刷新着产能记录。一汽-大众于1991年成立,起步即规划年产15万辆,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1996年,长春轿车一厂正式投产,拉开了全国五大基地的序幕。从成立到年产10万辆,一汽-大众用时9年;从年产10万辆到年产100万辆,一汽-大众用了11年,而从年产100万辆到年产200万辆,一汽-大众用时7年。

今年以前,一汽-大众拥有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三大整车工厂。而为了完成210万辆的销量目标,今年一汽-大众在全国共有4座全新工厂建成投产,并且每座新工厂竣工时都会有一款代表车型下线,它们分别是长春Q工厂(奥迪Q5L )、佛山工厂二期(探歌)、青岛工厂(全新一代宝来)以及刚刚建成的天津工厂(探岳)。至此,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布局正式完成(长春、西南、华南、华东、华北)。

这4家新工厂的建成为一汽-大众增加了105万辆的年产能,在8月末天津工厂建成投产后,一汽-大众成为在华拥有产能最大的车企,规划年产能总和超300万辆,为产能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产能快速增长的背后,则是坚挺的销量表现在做支撑。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1月份以终端销售同比增长2.8%至20.29万辆(包含奥迪进口车)的成绩,在车市凛冬中连续四个月蝉联乘用车市场厂商销量冠军,并成为11月销量前十中唯一实现增长的乘用车企。截止至11月,一汽-大众已累计销量达185.67万辆,同比增长4.2%。

今年,一汽-大众向市场投放了多款重磅车型。包括全新一代宝来、探歌、全新一代CC、奥迪Q5L、奥迪Q2L以及探岳等车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两款SUV车型探歌和探岳,在11月份联手贡献了超过1万辆的销量,为一汽-大众实现销量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除了实现了产能的突破,一汽-大众还在今年迎来了多个重要时刻,包括“一汽与奥迪合作30周年”、“一汽-大众携手成都10周年”等。1988年,一汽与奥迪开始合作,一汽-大众奥迪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凭借“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完善了一汽-大众的体系能力,并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根据规划,一汽-大众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引入第三子品牌,将围绕中国市场需求首先投产三款产品。未来3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将推出5款SUV车型,并在2020年推出I.D.家族纯电动车型,至2025年将产品线扩充至45款产品;奥迪品牌方面,全新A6L将在年初上市,同样将在明年上市的还有全新Q3、Q8、e-tron等重磅新车。到2022年,一汽-大众奥迪将提供超过10款本土生产车型。

产能过不过剩,谁说了算?

编者按: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大众日报评论员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地方创新实践,力求把共性问题找出来,把管用办法推出去,把背后逻辑摸清楚,用好评论之“眼”,点评发展之“谋”,展现山东高质量发展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为此,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评论员点评”专栏,敬请关注。

产能过不过剩,谁说了算?

□ 本报评论员 张兆友

近日,山东“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活动第一站走进济南,看点十足,关注点、话题性也拉满。

怎么讲?先看济南二机床。

2023年,济南二机床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大型数控冲压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被誉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然而,在集团董事长张世顺眼中,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意义。比起这些,他更在乎的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具备可持续的能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真正能使企业灵活应对竞争对手崛起、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的,只能是创新,而不是当前的体量。

当前,新能源汽车一体式压铸技术开启了新一轮的汽车生产制造革命。2019年,美国车企在全球首次提出一体化压铸技术,并率先用于车型量产。受产品尺寸和加工精度限制,我国部分关键装备出现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严重阻滞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2年7月,了解到吉利汽车有压铸零件加工生产线采购意向,济南二机床接下了这一订单,也接下了研发国产首条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零件自动化加工及装配线的任务。

一年之后,这条生产线就在宁波吉利汽车极氪工厂投入使用,产品性能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零的突破”。单条线体配置4台加工设备并行加工,可以满足年产20万辆汽车产能需求。

事实证明,“卡脖子”技术一旦突破了,打开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

目前,济南二机床大型冲压线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特斯拉等一大批国外车企,用的都是济南二机床的大型冲压设备。过去,是我们买别人的机器设备,别人派工人到中国来安装调试。如今,济南二机床厂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公司,派工人帮他们组装,教他们的工人运转机器。

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与社会交互的基本手段。把用户的痛点识别出来,提高用户的效率,提高用户的价值,就等于提高了自身的价值。

在济南二机床,不管是火热的生产线,还是接续不断的订单,既是企业本身向好的表现,背后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景象。

可以说,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靠的是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不管是济南二机床向国外提供设备,还是新能源车企出口成品车,中国输出的是合乎海外客户之需的先进产能,这种产能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相比,非但不过剩,还是紧俏货。

由此看来,一些西方国家宣称的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确实是个伪命题。

所以,产能过不过剩最终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产能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