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岳是进口还是国产
可以买,现在的主流厂家技术都差不多,现在德系优惠大,日系优惠很少,建议买德系。油耗其实不会相差太大,主要和驾驶风格和路况关系大。至于故障率主要是运气问题,奔驰还在店里就坏了你能说奔驰差?德系要有驾驶乐趣,当然也要定时保养。
大众迈腾和奥迪A3同排量就是一样的技术吗?“特供”车有啥区别?
为啥要买这车?
骂声连连却卖得比谁都好,大众“特供车”究竟有何不同?值得买吗
哈喽哈喽大家好!在中国但凡沾上“特供”,老百姓都是趋之若鹜上赶着买,只有特供车不怎么招人待见。很多人买车时都会预设立场,就是特供车不好,但看一看销量,大家买的其实还是这些特供车。
那为什么遭到网友口诛笔伐的大众特供车,销量却常年居高不下,备受追捧的日系品牌造出来的特供车,却“不温不火”,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大众“先入为主”
大众进入中国市场比较早,在彩色电视就还没普及的1983年,一个时长2分钟,只有一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片就已经家喻户晓了。桑塔纳也成为国内消费者心中的经典车型,在一个还在提倡“万元户”的时代,能有一辆桑塔纳,绝对是一件倍儿有面的事情。
之后大众的车型开始逐渐丰富,高尔、高尔夫和宝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中,这也是许多改装爱好者的起点,如今我们再参加一些改装聚会的时候,也总能看到一些MK4或者宝来R的身影,至少在70、80后的这些玩车人眼中,大众这个品牌还是有一些情怀在里面。
“情怀”上占据优势,再加上老一辈人对于大众车的印象确实不错,大众车型自然会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同时,国内车企争相效仿的一车两产和套娃战术也都是大众最先尝试,消费者选择更丰富。
特供之路 同样毁誉参半
2008年,基于大众PQ34平台开发而来的第一代朗逸正式进入市场,但这款车实际上是上汽大众研发体系纳入大众全球研发体系后,中国自主研发,德国做最后的工程化设计,所打造出的车型,也是最正统的中国特供车,跟德国大众基本没什么关系。
第一代朗逸在当时绝对算是下了“血本”,激光焊接、驱动防滑、前排双侧安全气囊这样的配置都有配备,在配置和技术上还是有点诚意的。
但从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之间,朗逸却没有进行过大换代,而一般A级车的产品周期是5年左右,1998年问世的PQ34平台在朗逸身上又续了十年寿命,这也成为不少网友和同行吐槽朗逸的原因之一,用老旧的技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确实有点居功自傲的意思。
第三代朗逸虽然谈不上眼前一亮,但总算从PQ34升级到了MQB平台,并且还进行了加长,宽大的空间再一次让朗逸成为同级别中的“佼佼者”。从销量上来看,今年5月,朗逸一共卖出去3.6万辆之多,力压卡罗拉和思域,就连自家大哥速腾也不是对手。
为什么饱受争议的朗逸,依旧能让这么多人为之买单?其实也很好理解,最新一代的大众特供车型基本都换上了MQB平台,这一点是和海外的捷达、速腾一样的,再加上中国式的调校风格和比较实惠的价格,自然会打动不少人,这一点无可厚非。
就好比德国的炸猪肘放在中国肯定不受欢迎,但要是换成中国厨师给你做成酱肘子,那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而第三代朗逸在外观设计上就显得比较硬朗,加长之后相比其他两款车来说看着更大气,是中国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那种“大车”的视觉效果,再加上加长后的乘坐空间,和大容量的后备厢,实用性上也表现出色。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后排高度为座垫至车顶距离,座椅高度为地台到座垫距离)
中国消费者除了喜欢“大”,对于舒适性要求也很严格,尤其是本就没什么高科技配置的入门车型,既然没啥新奇的体验,总得坐着舒服吧。对比思域和卡罗拉来看,朗逸的后排不仅空间更大,坐姿也更高一些,再加上比较长的座垫,承托感也不错。
而最终让消费者买单的,肯定还是价格,大众的优惠力度一直都比较大,即便是像朗逸这样比较入门的车型也是如此,市场优惠普遍在2-3万元之间(以北京为例),卡罗拉在1万元左右,思域的优惠最少只有4-5千,所以差不多的价格朗逸能够选到更高的配置以及更舒适的空间,这也是这个价位消费者最看重的两样的东西。
至于两款日系车的独立悬挂和朗逸的扭力梁悬挂开起来有啥区别,恐怕也没几个人真正在乎。
其他品牌的特供车真的就不行?
主打空间,日系特供车也能有“爆款”
虽然大部分特供车销量都比较一般,但其实日本车也有一些卖的不错,比如本田的冠道和凌派。当然,他们的销量不是同级别车型中最高的,但也是许多人购车时的首选之一。
冠道
冠道瞄准的大5座中型SUV市场算是“无主之地”,在中型SUV这个尺寸里,装下让人舒服的第三排并不现实,而让第二排享受VIP待遇的冠道算是给了人一个更好的选择。如果7座不是刚需的话,冠道显然是5座SUV里,乘坐空间最大的车型。
而小卷也刚刚体验了冠道的姊妹车型东风本田UR-V,给出了一个舒适性很高的评价。两款车型在三大件上没有任何的差异,只是定价、配置、外观设计有所区别,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大5座SUV能有多舒服?这4方面胜过汉兰达!回顾一下。
凌派
凌派主打的也是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凌派的后排乘坐空间已经堪比一些中型车了,并且还有后排中央小桌板这样的实用配置,虽然1.0T三缸发动机和碰撞测试让许多人不太满意,但1.5L混动版本的到来,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为其买单。
两款车走的是务实、舒适的路线,也都有自己的卖点,买账的人不在少数。
INSPIRE
但其他的本田特供车,无论是紧凑级的享域还是中型轿车INSPIRE,整体表现就没这么好。一方面配置本来就不高,“换壳”后也缺乏宣传,很难和姊妹车型进行区分,另一方面对比同级别车型,并没有像凌派和冠道那样突出的亮点,自然就“不太行了”。
美系特供车,性价比是关键
除了日系外,美系特供车的销量也不错,比如别克英朗和雪佛兰科鲁泽,5月英朗卖了2.85万辆,而科鲁泽卖了1.85万辆。两台车一个定位家用,一个主打运动,共同点就是优惠幅度都比较大,性价比是一个最明显突出的优势。
两款车最走量的版本,基本都是中高配,究其原因,价格是主要因素。目前英朗和科鲁泽的市场优惠大概在4-5万元左右,也就是说,高配车型的落地价格也就在10万元,这样一来,是不是还挺值的。
所以呀,没有不好卖的车,只有不好卖的价格~
英朗
美系车给人的印象就是费油,所以通用早早的就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换上三缸发动机,但消费者显然还是更钟情于四缸发动机,如今英朗虽然一个月能有2-3万的销量,但扛起销量大旗的还是四缸发动机的版本。
科鲁泽
定位运动的科鲁泽,卖得最多的是1.3T+6AT的轻混合动力版本,这套动力总成在10万元合资品牌中算是比较少见的。虽然1.3T是三缸发动机,但163马力加上230牛·米的动力表现,同级别基本没有对手。
我们之前也体验过这套动力系统,1.3T的动力表现和整体驾驶的平顺性确实出色,抖动的抑制也比较到位。油耗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毕竟动力在这摆着,百公里平均油耗在7.92L(数据来源:小熊油耗)虽然不算出众,但也可以了。
特供车值得买吗?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特供也是特需,况且如今的特供车已经从“旧酒装新瓶”进入到本土开发的全新阶段,很多人会预设“特供车”不好,其实是在质疑特供车的开发标准是否与全球车型一致。
所以如果是和全球车型标准相同,那肯定是值得买,如果是粗制滥造的,就不值得买。
同理,全球车型来到中国也会进行国产,其中一些车型也是问题不断,甚至碰撞测试都会和国外版本天差地别,所以对待特供车,我们更不应该“另眼相待”。
朗逸便是一个例子,这台车是大众钻研数十年,把中国消费者喜好研究吃透造出来的。2019年49万辆的销量也证明,你可以说它不好,但是他真的满足了49万车主的需求,这49万车主都是“韭菜”吗?肯定不是。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新兴市场”变成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车企也把车型战略的重心放在中国,如今热销的特供车大多是基于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而全球车型的开发标准,未必符合中国人的需求。“本土开发”对于车企来说,也是利益最大化。车企能赚到钱,自然会增加研发支出,打造更好的产品和功能,行业竞争越激烈,我们越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产业也会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总结
虽然特供车在网络上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但在现实生活中,特供车却是解决多数人用车需求的最优解。
特供车在中国能卖的好,就是因为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对于这些特供车,大家伙又是怎么看的?欢迎在后台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
大众的这些“中国特供车”,终于卖到全世界了
特供车,已经是大众这个汽车品牌在中国的销量顶梁柱,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国人觉得大众的中国特供车都是品牌内的三流产品,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不买账才淘汰到中国。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某些所谓中国特供车,其实并不是特供中国,有的车型其实是从海外市场引进的,而某些中国特供车甚至还走出中国,推广到其它海外市场。
巴西的Novo Santana → 中国的桑塔纳2000
大众Novo Santana
桑塔纳2000是不少80后和90后的童年回忆,很多人以为它是基于老普桑改进而来的中国特供车。但这句话只有前半句是对的,桑塔纳2000确实是由老普桑改进而来,而后半句则不对,桑塔纳2000原本是巴西的大众特供车Novo Santana。
大众Novo Santana
Novo Santana相比桑塔纳MK2也就是老普桑,最大的变化除了重新设计的外观和内饰,就是加长了轴距,使其获得了侧面看很优雅的C柱小三角窗和同级中傲人的后排腿部空间。
上汽大众桑塔纳2000
在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巴西,Novo Santana作为不算便宜的B级车,销量只能算是一般般。但自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改名为桑塔纳2000引入上汽大众国产后,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国人收入的大幅提高,桑塔纳2000这类相对高端的轿车受到热捧,特别是宽敞的后排颇受国人喜爱,销量稳步上升,甚至在产品生命末期,平均月销也能过万,相比之下,Novo Santana在巴西平均年销量才两万。
上汽大众桑塔纳志俊
在巴西,Novo Santana于2006年停产,而在中国,桑塔纳2000于2004年被外形更时尚、轴距进一步加长的桑塔纳3000/志俊取代,而且直到2012年被使用PQ25平台的新桑塔纳取代为止,桑塔纳车系仍然是国内轿车月销量前三甲的屠榜车型,可以说,中国就是桑塔纳的第二故乡。
拉美和印度的Vento → 中国的新桑塔纳、新捷达
大众Vento
很多人都知道2012年后投产的上汽大众新桑塔纳和一汽-大众新捷达都采用了PQ25平台,与老桑塔纳、老捷达之间除了名字一样以外完全没有半点关系,但新桑塔纳和新捷达都不是国内独有,它们更早就在拉美等地上市了。
大众Vento
早在2010年,一款采用PQ25平台、名为Vento的紧凑型三厢车就在拉美部分国家和印度上市,这款车除了外观内饰细节设计与国产新桑塔纳和新捷达有所不同,动力总成还提供柴油引擎和三缸汽油引擎外,其它地方都与新桑塔纳和新捷达完全一样。
上汽大众桑塔纳
Vento有着售价低、用车成本低、空间大的优势,简单说就是性价比很高,因此在拉美和印度它都很受欢迎,而大众看到中国市场对这类经济型入门紧凑三厢车同样有着很大的需求,且使用80年代老平台的老桑塔纳和老捷达也到了该停产退市的节点,便果断将Vento稍加改进,分别引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投产。
一汽-大众捷达
果不其然,新桑塔纳和新捷达的产品表现同样很对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加上继承了前辈的鼎鼎大名和口碑,它们毫无疑问在中国延续了成功。
中国的改款宝来经典 → 墨西哥的Clascio
一汽-大众宝来经典
有着“驾驶者之车”名号的宝来经典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也不陌生。2006年,取代宝来经典地位的速腾即将上市,但一汽-大众不想让宝来经典就此停产,于是根据国人的喜好,对其进行了改款,变化主要集中在前脸和尾部设计,并加入了两厢版HS车型。
大众Clascio
2008年,由于改款后销量还是上不去,宝来经典终于在中国停产,取而代之的是定位低半级的真正特供车新宝来。但是,改款后的经典款宝来却被大众引进到墨西哥继续生产,命名为Clascio,并一直生产到2015年。
中国的途观L → 世界的Tiguan Allspace
上汽大众途观L
在传统印象中,引进国内生产的车型大多加长轴距,而进口版或海外版则都是标准轴距,可目前大众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销售的Tiguan Allspace却不玩这一套,直接把原本准备特供中国的长轴版途观也就是途观L卖到全世界。
Tiguan和Tiguan Allspace并存
(来源:大众德国官网)
或许是新款标轴版Tiguan的后排腿部空间真的不够大,又或许是受到上一代特供中国的上汽大众途观加长轴距以后的舒适性表现确实比标轴版提升不少,让很多海外地区用户的眼红,反正大众是把途观L推广到了德国本土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并命名为Tiguan Allspace。
中国的途昂X → 美国的Atlas Cross Sport
上汽大众途昂X
美国是曾经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各大车企都是不敢得罪美国粑粑的,绝大多数技术最新、质量最好的车型都会第一时间拿到美国市场售卖。但上汽大众途昂X这款车就是例外,虽然早在今年5月便在国内上市,但在美国,途昂X换名的Atlas Cross Sport竟然在10月才发布,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还早了差不多半年上市!反了反了!
大众Atlas Cross Sport
凡事必事出有因,大众对中国市场愈发重视并提升其优先级,还不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多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中国市场还贡献了大众全球几乎一半的销量和利润,能不重视吗?反观在美国,大众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引进新车方面自然就不会那么上心了。
写在最后
看完文章,相信各位都对这些“特供车”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特供车并不是真的特供某国,只是在别的国家换了个名字继续卖而已。但教授在文末想表达的是,对于特供车,我们没有必要抱太多偏见,只要一款车产品表现真的优秀,真的符合用户需求,那么管它特供与否,都值得购买。而从销量榜名次靠前的车型上看,中国消费者对特供车的态度也避免不了“真香定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