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一汽大众物流公司企业主要岗位操作流程

一汽物流开通一汽-大众品牌商品车铁路班列

班列开通仪式

4月12日上午,一汽-大众长春至徐州、郑州班列和长春成都双向班列开通仪式在长春生产型国家物流枢纽——一汽物流铁路发运中心举行。班列的开通,为一汽物流服务客户整车运输开辟了综合成本低、运输效率高、减少碳排放的全新通道。一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总监杨海、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光明分别致辞并与铁路发运管理人员共50余人一同见证这一时刻。

陈黎明表示,此次多条商品车对流班列的开通,标志着商品车铁路物流提质升级、换挡提速,彰显了三家企业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开展深度合作得信心和决心。一汽物流将始终秉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践行“为客户提供极致服务”的宗旨,为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客户提供极致服务。

杨海表示,铁路运输已成为一汽-大众商品车运输的重要战略保障,为一汽-大众节能减排、物流降本和用户满意度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新对流班列的开通将大幅提升铁路商品车的发运效率,完美符合一汽-大众从订单到交付流程域的数字化变革要求,是实现“铁路发运,公路时效”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顾光明表示,一汽-大众、一汽物流与中铁特货将进一步同心携手、并肩前行,努力构建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共同引领行业新标杆、取得交流合作新成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拓展商品车铁路班列运行,是一汽物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强化“公转铁”实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公司进一步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参与长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补强多式联运链条关键举措。作为国内最大商品车运管中心和全国唯一自建的商品车铁路发运中心,一汽物流铁路发运中心将最大化发挥铁路运输优势,通过将零散计划整合为集中发运,保证干线在途不解编,优先通过分界口、编组站,实现全程物流时效提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

出发吧,逐梦人:解密一汽-大众生产与物流管理领域的故事(上)

深入车企一线,探寻成就密码。中国汽车市场站位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以一线视角,挖掘优秀车企本质,共享行业积淀,助力中国车企向上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各个行业都在加速效率的提升。作为汽车行业中重要一环,汽车生产与物流管理领域亦是如此。我们希望通过一线的真实案例来挖掘出车企在生产、物流领域降本增效背后的逻辑与规律,为中国汽车人突破瓶颈提供一些思路。

卓众出版旗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编辑团队参与主创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套讲述车企一线员工工作经历及奋斗故事的丛书:《一汽-大众系列故事》丛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一汽-大众系列故事》丛书共分3册,分别讲述一汽-大众人力领域、营销领域、生产与物流管理领域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开启《一汽-大众系列故事》之《出发吧,逐梦人——生产与物流领域的故事》中的三个故事。一起看看一汽-大众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他们的一线员工是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的。

故事一:

在精益中更精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故事

当在数学中,1+1=2是客观定理,在合作中,大家寻求1+1>2的共赢。而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做到了1+1<2,让原本因突发情况而改变的物流模式,有了比原来更低的经济成本。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是相关机构和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于2018年7月正式实施。标准实施前,一汽-大众使用的国产化零部件长途运输货车没有一辆符合要求。如果使用上述合规车辆继续采用陆运,那么,一汽-大众的物流成本将增加70%左右,每年需多支出数千万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优化,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将方案锁定为“公铁联运”。

我们认识到了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在市场行情上有较大区别,于是放平了心态,诚恳、耐心地与铁路货运代理进行合作谈判。最终针对上海—成都的线路,我们找到了一家合适的承运商。

可出乎意料的是,就当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时,又一只“拦路虎” 出现了。成都工厂要求,所有零件由原来混载在一辆货车配送入厂,改为供应商管理库存零件、物流操作中心零件单独装车配送入厂。

我厚着脸皮,以每天n通电话“骚扰”的方式,磨了两周嘴皮子,终于“感动”了铁路货运代理。他们答应,在火车站 站台租给我300平方米的地方用于货物分拨。

采购部的同事经过与承运商历时三个月的艰难商务谈判,不仅保证了铁路运输的价格没有比原来公路运输更高,还实现了5%的降幅,可谓是“1+1<2”。

*节选自《出发吧,逐梦人——生产与物流领域的故事》:P16-P21 《“1+1<2”中的奥妙》, 作者:方一翔

故事二:

开拓创新无止境——探索者的故事

超市2.0项目是大众体系内首次大规模应用KIVA-AGV技术,目前已成为汽车物流行业领先的KIVA-AGV应用标杆案例,下一阶段将推广至公司五地六厂及其附属仓库,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处在汽车物流技术变革期,一汽-大众决定参考电商行业新技术应用案例,引入物流自动化新技术,这样既能节约公司的物流运营成本,也能为未来的智能 化物流做准备。

经过长期的分析与研讨,我们物流规划部规划了两个开创性项目:MEB自动化立体库项目和超市2.0项目。任何一个项目的初始阶段,都要进行大量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工作,有了数据,才能做项目可研论证和全局分析,推动方案规划。

超市2.0项目是对原有超市1.0项目的升级。2.0是利用一种叫KIVA-AGV(特殊的自动导引运输车)的设备,精准地找到目标货物,并把它运送到目的地,借此节省工人找货物的时间。从1.0到2.0,简单地说,就是实现从“人找货”到“货到人”的飞跃。超市2.0项目规划期,方案筹备和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强度也很高。为了不耽搁进程,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对标电商行业物流自动化及智能算法的应用案例,结合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基本属性及公司供应链综合运营管理要求,分析提炼超市2.0应用场景。

超市2.0项目从科研立项开始,历时两年,最终在2020年7月完成全部切换,每年可为公司节约350万元左右的物流运营成本,节约工厂内面积1400平方米,拣选准确率提高到接近100%,同时,还解决了传统超市方案规划困难、方案柔性低的问题。

*节选自《出发吧,逐梦人——生产与物流领域的故事》:P117-P123 《尝得行中苦,方知苦中甜》, 作者:朱国印

故事三:

不打无准备之仗——与时间赛跑者的故事

这样的消息,从早到晚会一直出现在我眼前,除了应对和协调,还要随时组织线上会议,安排工作。而每位同事除了要筹措零件,还要各自承担一些专项任务。时间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想花10分钟吃顿饭,简直就像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一样奢侈。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我们生产管理部EM 组(生产计划与资源平衡科瓶颈资源管理组)的所有人没等到假期结束,就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

EM组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针对生产计划中的瓶颈零部件(供应紧缺的零部件)向一汽-大众供应商筹措,保障供应链资源供应,支撑生产所需。

我们开始重新制定工作计划,一旦某个供应商不能生产,供应链受到影响,就要有可靠的应对预案。

到2020年3、4月,国内疫情渐趋稳定,正当大家觉得柳暗花明时,国外疫情形势却加重了,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轮严峻考验。

大家在全球各地寻找急需的替代零部件,一旦发现有可用零部件,就马上协调安排,尽快空运,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生产线的 正常运行。

疫情暴发前,生产管理部正在开发BKM系统(需求产能管理系统)用于供应商管理,进而加速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BKM系统是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的纽带,自上而下进行需求传递,自下而上完成产能共享,对未来一两年内的供应链需求产能进行分析预警,规避产能供货风险。疫情无疑加快了BKM系统升级的步伐。

BKM系统的升级重点就是扩大覆盖范围,将一汽-大众与二级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掌握各层级供应商情况。如果未来再有突发事件,我们就能快速了解是哪个位置、哪个供应商出了状况,直接与各级供应商沟通,大幅提高效率。

未来,我们希望这套系统可以在供应商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稳定运行, 即使不增加组内员工数量,也可以应对供应商链条上的瓶颈件问题。

*节选自《出发吧,逐梦人——生产与物流领域的故事》:P193-P197 《当突破“瓶颈”已成常态》, 作者:都扬

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探索者和与时间赛跑者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汽-大众一线员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大智慧,沉着冷静研究现状,集思广益拿出对策,不折不挠达到目的,积极投身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他们的经历不仅针对汽车行业,相信其他行业在应对转型时也可以从中借鉴。

大众汽车集团官宣!

1月29日,大众中国官宣,从2024年4月1日起,大众汽车品牌负责“新移动出行”业务的管理董事会成员吴博锐(Thomas Ulbrich)将接任韩鸿铭(Marcus Hafkemeyer)负责集团在中国的研发工作,推动集团产品组合在华技术本土化进程;同时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首席执行官。而韩鸿铭将在集团内部另行担任新的职务。

资料显示,吴博锐毕业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汽车工程专业,1992年加入沃尔夫斯堡从事工厂物流工作,由此开启职业生涯。此前其曾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担任重要职务,现为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新移动出行业务。

官方通稿显示,1996年,吴博锐成为一汽-大众物流部门负责人;1998年回归沃尔夫斯堡工厂总装线第二区间担任负责人,随后一年出任埃姆登工厂物流主管;2001至2008年于沃尔夫斯堡的Auto 5000 GmbH工厂担任技术总经理和董事会发言人;2008年加入位于汉诺威的大众汽车商用车公司,被任命为首席制造官。

2010年吴博锐回到中国并加入上汽大众,担任技术执行副总裁,负责合资企业五个地点的研发、生产和物流工作;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加入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负责生产和物流;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转任负责电动化业务的管理董事会成员。自2021年2月起,成为负责技术开发工作的大众汽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并于2022年10月1日起负责新成立的移动出行部门工作。

据了解,韩鸿铭于2023年8月1日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2023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投资约10亿欧元成立新公司,新公司项目名称为“100%TechCo”,将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彼时,大众汽车集团宣布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韩鸿铭出任新公司CEO一职,未来采购及研发领域员工将超2000名,而产品开发周期也将逐步缩短约30%。

从2023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加速布局电动化进程,尤其是中国市场。除上述提及的成立新公司外,2023年12月初,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宣布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成立,新合资公司总部位于北京,计划在2023年末招募逾300名员工。新合资公司将整合地平线的软硬结合技术能力以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方面的专业经验,开发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同年12月底,此前报道称,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另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将在今年下线。

数据显示,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全年在华累计交付323.6万辆,同比增长1.6%,中国市场仍然是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其中,纯电车型全年交付量19.2万辆,同比增长23.2%。从销量情况来分析,当前燃油车依然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不可动摇的销售基盘。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算是最坚定电动车发展,也是合资电动车领域发展较好的国际车企。自2020年年底首款ID.电动车入华至今,大众在中国在售的ID.家族车型包括ID.3、ID.4CROZZ、ID.4X、ID.6CROZZ和ID.6X,不过与主流的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相比,大众汽车依然无法与其竞争。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大众汽车销量最好的电动车型为ID.3累计销量为7.57万辆,ID.4CROZZ和ID.4X次之,累计销量分别为3.76万辆和2.42万辆。

对于此次吴博锐出任大众中国技术研发负责,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吴博锐是集团一流的研发和软件领域的专家,在关键的未来技术方面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在公司内部及中国市场积累了广泛、良好的工作人脉网络。工作重点之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等的合作,继续推动我们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

按照规划,大众安徽将在今年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首款车型;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将在年底正式投产首款车型奥迪Q6 L e-tron;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专属于中国市场的中型车将于2026年亮相。到2027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出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到2030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而在燃油车领域,所有主要燃油车型均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一汽大众物流公司企业主要岗位操作流程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