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以让一个男人得瑟到什么程度?
大众宝来销量明显低于朗逸,并非是因为两者在硬件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设计理念不同导致受众群体不同造成的。
宝来与朗逸在车壳下边的构造、零部件等肯定有所不同,但是这个不同不会影响日常驾驶,说白了,就算是把两辆车大卸八块,也不会出现朗逸一定比宝来强的情况,即便是宝来在某些方面强于朗逸,还是会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朗逸。我们无需纠结两者的硬件区别,那个对于大家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只谈为什么朗逸卖的好。
宝来早期的车型被称为驾驶者之车,不过他有一点劣势,就是空间,后排空间,历经几代改款依然没有质的提升,当然最新款确实得到改善了。而作为专供中国市场的朗逸就不同了,其完全是大众根据中国消费者喜好设计出来的大众化车型,外形中庸、配置朴素、空间宽敞,竞争对手直接锁定轩逸。
两者车头区别明显,朗逸更加低调、沉稳,有点接近帕萨特的大气稳重感;宝来则更加激进、犀利,从LED大灯、前雾灯、尾灯组造型就可以看出来,宝来是比较年轻化的设计理念,中国消费者在选择大众车时多数是倾向于朗逸的。这就是视觉效果带来的最直接体现。从初代车型的定位差异,到现如今外形设计的取向差异,直接导致了现在销量方面的差距。
富可以让一个男人得瑟到什么程度?
车质网上,宝来的投诉比朗逸多。
捷达(上):曾经的公路小流氓,如今去向了何方?
这是一辆捷达,现在已经很难分辨它产自哪年,但我知道,它曾在后风挡上为北京奥运喝彩。
现在,它是我爸在三四年前花了1万多买到的小餐馆买菜车,也是我复习手动挡的教练车。
这也是一辆捷达,是一辆出租车,也是我爸曾经的工作车。在开饭店之前,我爸做了十几年出租车司机,前半段开松花江面包车,后半段开捷达。我们全家的花销,基本都是由它贡献的。也是它,每年过年都平安的把我们全家从一个城市,送到另一个城市。
十几年来,捷达是陪伴我们全家时间最长的车,所以我们这期聊一聊捷达。由于捷达是一款全球车型,但在命名上,国内外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尽量以国内大家熟悉的老捷达做主线,方便大家了解。
方头方脑方捷达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几十年间,如果说哪家车企是最成功的,可能会有争议,但如果说哪台车是中国人家庭用车的启蒙者,捷达绝对是坐二望一的那个。
我是一个东北人。在国产车还没崛起之前,我的父辈们对大众车有着谜一样的崇拜,皮实好开有面子,开个迈腾回家就是比凯美瑞强。而这种印象的来源,除了因为一汽-大众在东北,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外,多半也要归功于捷达这款车型。
1991年2月,一汽与大众成立合资公司,第一汽车厂的第一家合资公司,选择的第一款车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当时,大众旗下已经有了高尔夫、帕萨特等非常全面的产品布局。选择引进帕萨特吗?上海大众桑塔纳已经在卖了,那就是第二代帕萨特,选择引进高尔夫吗?在老百姓眼里,没屁股的车也叫车?一汽-大众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当时已经接近产品末期的捷达。
说是接近产品末期,是因为这已经是海外版的第二代Jetta。1974年,大众推出了第一代高尔夫,成为了掀背车的鼻祖。但去过800的场子,就会开始惦记1500的场子,人的欲望是难以被填平的。又过了几年,人们不再满足于两厢小车,于是在197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请乔治亚罗给高尔夫加了个屁股,第一代Jetta就此诞生。
大众是个很喜欢用季风给车型命名的企业,Jetta一词就来源于“JET STREAM”,一股太平洋上的季风,意思是高速气流。在今天看来,第一代Jetta已经有了我们熟悉的样子,方头灯、方车身,平直流畅的车身线条充满机械的美感,规整的机舱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汽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同时,大众在这一代捷达上就开始玩起了同车不同名的策略,在欧洲和美国叫Jetta,在墨西哥叫Atlantic,在南非叫Fox,但由于当时大众还没有跟一汽合资,国内的汽车消费水平也不够,所以无论是以进口还是合资的方式,都没能引入国内。
1984年,大众趁热打铁,基于第二代高尔夫推出了第二代Jetta。这是有史以来公认的最成功的一代Jetta,也是最经典的一代Jetta,到1992年海外版停产,它的销量甚至达到了同时期高尔夫的两倍还多,而且尤其受北美市场的喜欢。
俗话说得好,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呢。火爆的销量和更高的实用性让刚成立的一汽-大众眼前一亮,就决定是你啦!
1991年12月,第一辆以CKD方式组装的Jetta驶下了一汽的生产线,中文名字叫做“捷达”,快捷的到达,也算是一个非常信达雅的名字。当然,我们都更习惯叫它老捷达,或者方头捷达。
老捷达在原版Jetta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虽然已经到了产品末期,但依然代表着世界汽车制造的先进水平。而当时的国内市场是什么样子?中国汽车年产量才20几万辆,轿车年产量才几千辆,而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由“老三样”之一的桑塔纳贡献的。
捷达的出现,无疑是给当时的中国人上了一课,虽然装备的只是欧洲已经淘汰的两阀化油器式发动机加4前速手动挡,但加速和操控性能都相当不错,同时还配备了行车电脑,这在当时的中国市场简直是降维打击。乔治亚罗给赋予捷达的理念,叫做简洁实用,就比如这个内饰,开过捷达的朋友肯定觉得很亲切,所有功能键都是围绕着驾驶员设计的,闭着眼睛都找得准,丝毫不会影响驾驶。不像现在的车,全是屏幕,闭着眼睛摸,甚至能摸到副驾驶那儿去……
凭借着硬朗的外观和出色的性价比,从1991年12月到1993年2月,短短两年时间捷达就生产了10万辆,方头捷达和老普桑一起,跑遍了大江南北。一些80后的朋友们对方头捷达的情怀就是合格时候留下的,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甚至有传言,方头捷达还曾在北京某二手车市场卖出过50万元的天价,虽然后来被证实是谣言,但也证明了这代捷达情怀的分量。
到了1995年,方头捷达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销量也越来越高,甚至还有过华西村团购250辆捷达的壮举,捷达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开始成为大城市里的出租车、教练车。1996年初,珠海一名出租车司机苏师傅用捷达创造了60万公里无大修的记录,后来这个成绩又被刷新成了100万、120万公里,在当时惊为天人,捷达皮实耐用的形象也一下子传遍了大江南北。
魔改开始
1992年,大众推出了第三代Jetta,由于第二代卖得实在是太好,所以新款并没有做出过多改动,只是给车身增加了一些曲线,更新了一些发动机选项,甚至还有搭载传奇的2.8L VR6发动机的型号,所以在国外,玩这代捷达的人也不少。
但在国内,方头捷达才上市1年,正是卖得飞起的时候,一汽赚到了钱,大众赚到了口碑。这个时候如果引进新车,要费时费力更新生产线不说,你让那些刚买了方头捷达的消费者怎么想?要知道,那时候捷达的售价已经将近20万了,堪称一笔巨款。
车型不能更新,但你得改款吧。上市后,一汽-大众也确实给方头捷达做了一些小修小改,其中最大的改动就是1997年换装了一台20V 的1.6L发动机,名字也改叫了捷达王。所谓的20V就是发动机每个缸里有5个气门,三进两出,一共20个,也就是捷达玩家口中的五阀车,而普通方头捷达则是每缸两气门,一进一出。
低转高扭的发动机特性让捷达王的起步表现得非常犀利,空调冻头,给油就飞说的就是它。所以在公路上,老司机们会不自觉的开快车,有人叫他小霸王,有人叫他小流氓。
到了1998年,一汽给德国人整了个从没见过的花活儿,给捷达换上了PASSAT B4的前脸,加装了ABS系统和EA113电喷发动机,并首次给捷达引入了自动变速箱,也是从这时开始,国内的捷达就走上了德国人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这一年,大众在海外发布了基于PQ34平台开发而来的第四代Jetta,一汽-大众也在2001年把它引入到了国内,但老捷达还在售,而且买的贼好,停产是不能停产的,这辈子都不能停产的。所以一汽-大众直接用了欧版名字Bora,中文名叫做宝来,非常符合世纪初老百姓都想抓点宝的诉求。
而基于第四代Jetta,上海大众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特供车型,朗逸,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原朗”。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从宝来魔改的朗逸,从这一年起销量基本都稳压宝来,二者也凑成了一对卧龙凤雏,长期霸占合资A级轿车的前列。也是从这时起,海外的各代捷达开始在中国的多代同堂奇观。
但这跟老捷达都没有关系。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现实,并且勇敢的摆烂。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捷达在机械素质上的升级唯唯诺诺,在外观设计上重拳出击,先后推出过新捷达王、捷达春天、都市先锋、捷达前卫、海风之旅等十几个改款,通过改变大灯、前杠、尾灯的造型,看起来一年比一年新,但骨子里还是那台九十年代的第二代老捷达,以至于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我爸手里现在服役的那台,就是这十几个改款之一,你问我具体是哪款,我真分不清楚。
2006年7月,第一百万辆捷达驶下生产线,而在这之前,捷达已经当了很多年的中国市场单一车型的销冠,把同门兄弟桑塔纳打得抬不起头。
把眼光放到海外市场,大众已经在2005年推出了基于PQ35平台的第五代Jetta。很快啊,2006年一汽-大众就将它引进到了国内,但要命的是,老捷达还在售,宝来刚完成换代,Jetta在阿根廷智利那边的名字Vento又不太好听,没办法只好搞了个原创名字:Sagitar速腾,在拉丁语中是“射手座”的意思,而在中文语境中,则是为了能跟辉腾、迈腾写进一个族谱。而且因为第五代高尔夫并没有进入国内,所以除了多个屁股之外,初代速腾可以说是高5的平替,顶配2.0T的冠军版也完全可以看作是高尔夫GTi青春版。
这个时候的中国市场,捷达、宝来、速腾,三款本是同根生的车型,竟然能分成三款车同堂在售。同时由于速腾的上市,一汽-大众进一步划分市场,愣是在A级车和B级车之间,搞出了一个A+级,主打的就是一个高品质,同时期的宝来则把定位进一步下调,取消了1.8T发动机,开始和卡罗拉思域正面交锋,而老捷达面对的则是同价位的飞度、雅力士,在广泛意义上的A级市场,我们师徒三人面对你们师徒三人,错位竞争让一汽-大众玩明白了属于是。
到了2010年,大众推出了第六代捷达,依然是PQ35平台,轴距加长售价降低。2011年,一汽-大众将第六代捷达引入国内,成了第二代速腾。
而此时,老捷达竟然还在卖,并且累计销量甚至到了200万辆,它伴随着国人从那个不那么富裕的时代一路走了过来,成为了无数家庭的第一辆车,和陪伴多年的好伙伴。父辈对德国车“皮实、耐用、省油”的印象,多半都是捷达留下的,不得不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我估计大众也没想到,一款上世纪的老车,能用这种方式活这么久。但也到此为止了,2012年,辉煌了21年的老捷达终于停产了。
开过上千款车,怎么才能记住它们?
大众的探岳和途岳最近相继上市,我不打算说这两台车,但前不久我转了一条微博,是这么说的:
大众正在把他们在A级轿车市场的超密集化细分布局,移植到SUV市场上,大家觉得这招还管用吗?大家想一想,大众在A级车市场有多少车?我们来数数吧:从底层的桑塔纳、捷达开始,然后有桑塔纳浩纳,斯科达昕锐、昕动、明锐,大众宝来、朗逸、朗逸两厢、高尔夫、高尔夫Cross、速腾、凌渡……就在8-18万之间,已经有十多款大众A级轿车。
接下来轮到SUV市场,我们又来数一数:从蔚领开始,对上有探戈、探岳、途岳、途观L、途昂,斯科达有柯米克、柯洛克、柯迪亚克、柯迪亚克GT……一不小心,又十款了。
你以为今天我要数大众的家谱?不,我只是借它们来感叹一下:中国市场的车,真tmd太多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市场的车型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光是占半壁江山的自主品牌车型,在全球其他地方就没有(或者没这么全)。而且我们的汽车市场,目前还算是百花齐放状态,各国各系车都有一席之地,市场多样化相比欧美日都要强得多。
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对我们做车评的人来讲,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别说开不开得过来,就连很多新车的名字,我记都记不下来。
同时可以试到很多车,是我们公司的日常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花在某一款车上的时间普遍缩短了,不愿意为了试驾一款车而出差几天,即便借回公司的试驾车,我也不会和某一台车相处太久。因为如果在一台车上花的时间太多,一年下来,可能还真摸不了几台车,而我还是希望能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车,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更加横向的掌握。
所以现在的我,会倾向于用更高效快速的方式去试尽可能多的车,而我也有这种能力——以高效快速的方式,掌握一台车的特性,包括长板和短板,特性和区别。
举例说,前几个月我在北京参加了一场“中国年度车”的多车对比试驾活动。这个“中国年度车”是由中国30多名资深汽车媒体做评委,一人一票选出年度车奖项,应该是不太会受各种“势力”或个别人的商业合作所影响。在这个初选活动上,我们在北京借来了十多款去年的新车,几十个评委,用两三天时间,在北京的市区道路上自由进行试驾。
这种多车对比,在我的职业生涯里算是驾轻就熟了,因为我实在做过太多的多车对比了。如果是我的视频拍摄,我会在拍摄前花很多时间,深度体验每一款车的差别。方法是把车聚到一块儿,在一个特定的路段(包含变化路况),反复试驾对比。试完这个试那个,试完那个再试下这个……不断地验证各种差异,充分找出每款车的差别。这对于车辆规格和性能接近的同级车对比,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像年度车这种一天开十几个车的场合,我就不用特别仔细的去横向对比了,因为这些车型也不是完全的同级竞品。我要做的更多是去感受每台车的特性、特征,提炼出核心的优点和短板。
一天内同时试驾十几个车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可以跟大家讲,那是一个超级苦逼的活儿。我常跟朋友说,对于一般爱车的朋友,开车是一种放松和享受。但对我来说,开车就是一种紧张专注的工作状态,我要启用身体上的每一个“传感器”去收集数据。像年度车这种同时开十几个车的场合,就更是传感器全开状态,收集到的信息还要立刻跟脑子里储存的同级车数据进行对比,快速对一台车作出判断。
多车对比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它可以帮你去明晰化各种差异的幅度大小。举个例子,在我印象中,凯迪拉克的静音会比捷豹好一点,但具体好多少呢?同场对比一下大致同级、互为竞品的XT4和E-Pace,就知道这程度的大小了(当然这只是特定的两款车,并不能完全放大到代表整个品牌)。
又比如说,狂躁的内燃机超跑,和安静的纯电超跑,我们都能猜想到,它们的主观体验一定是差异很大的。但这种差异具体是什么感受?同场前后脚对比了前途K5和法拉利Portofino之后,这个感受差别就深刻地印在我的身体和脑海里了。
甚至连一些很主观的感受,比如说在市区里哪个车开起来霸气,哪个车开起来优雅,哪个车回头率更高,都可以通过一次多车的对比,有所体现。
以上其实都是一些人之常情。接下来我想引出一个问题:我被很多朋友问过,YYP你开过那么多车,每当问你选什么车好,你都能说出这车开起来怎么样,相比那个车哪里好哪里不好……那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车的驾驶感受的呢?你是不是有一个笔记本,记下所有车的驾驶感受?
说实话,我有时候是会稍微记录一下不同车的感受,比如发条小微博,又比如我的一分钟语音评车,也是一种记录形态。
但大部分车只要我开过,它们的驾驶感受其实就会印入我的脑海里,包括操控特性、转向手感这种很难以言传的感觉,而且很多年都不会忘掉。
随便一个街景里的车,我大多数都开过,而且确实能记住……
为什么我能够做到这样?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生活的小体验。我老婆拥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了不起的天赋能力:她能记住所有去过的餐馆里好吃的每一道菜,还说得出为什么好吃。当她第二次再去那个餐馆,一坐下来就知道该点什么菜。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乎其技,因为我是压根完全记不住这些的,别说什么菜好吃,我连这餐厅在哪、我猴年马月来吃过,都一概记不住。
这可以说是天赋的差异,但其实更多的,是看你有没有用心投入。对我而言,在哪吃过一顿好饭一点都不重要,但车评这件事情我却是那么的上心,那么的想把它做好。所以在我脑海里,一定不会删除有关车评方面的重要信息,并且还会不断的吸入新信息来丰富、完善这个“文件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管理自己的“数据库”的,不是吗?上心不上心,决定了你能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和什么高度。这,也许就是我能记得住开过的每款车的原因吧。
销量暴跌怪知名度低?是谁摘下了捷达的大众标
有这么一款车,曾经年销量高达32万多,但经过厂家一番魔鬼操作后,一款车变成了3款车,年销量目标定为20万却只完成8成,然后今年又把目标降为不足18万,依然怕是要完不成。
没错,这款车就是捷达。
时间来到11月中旬,离2021年结束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对很多车企来说是喜是悲大局已定。据乘联会发布的销量数据,捷达今年前10个月实现销量143023辆,以其市场表现,今年恐怕很难超过2020年16.2万辆的销量,也就是说,捷达品牌自独立以来销量持续下滑,一年不如一年。
销量目标要再次落空?
在捷达品牌成立之前,2018年一汽-大众捷达单一车型年销量就高达32.8万辆。2019年,捷达品牌宣布独立,随后推出了轿车VA3、紧凑型SUV VS5和中型SUV VS7。
2020年是捷达品牌独立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年,受到疫情影响,捷达品牌三款车型的全年总销量为16.2万辆,只完成了年初定下的20万辆销售目标的81%。
今年初,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监王浩曾表示,2021年捷达品牌将实现11%的增长,即全年销量达到17.98万辆。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是143023辆,距离目标还有3.5万辆的缺口。如果在11月和12月,捷达有超常发挥也许能勉强达到目标,但是很难。
老捷达为啥要品牌独立?
在捷达品牌成立之前,2018年一汽-大众捷达单一车型年销量就高达32.8万辆。品牌独立后3款车型合计年销量尚不及此前一款车型的一半,可见作为品牌的捷达市场号召力已远远不如曾经的“老捷达”。
本来捷达车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独立出来自立品牌?第一车道认为,一汽-大众的如意算盘可能是这样打的——
首先,一汽大众打算创立低端品牌以填补10万元以下区间的空白。近年来,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在不断蚕食中低端合资车型的固有市场,给合资车企带来了较大压力。2019年之前,一汽-大众旗下中低端产品仅有售价区间在8万-12万元的捷达一款车型,而10万元以下也是一片很大的市场。
其次,如果大众直接研发低端车型担心其形象被拉低。价位降低意味着汽车整体品质降低。如果开发10万元以下的车,那么大众汽车品质被消费者抱怨的概率增大,大众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也会加大,而大众集团一直希望维持自己中端合资的品牌定位。
为此,捷达从单一车型“独立”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之下的子品牌,并将产品线扩充至三款车型。一汽-大众希望用“捷达”这个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字拉近新品牌与用户的距离,同时也把“老捷达”这个起步价10万元以下入门车型剥离出大众品牌体系,由此,大众品牌全系车型售价都在10万元以上,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
捷达究竟是谁的子品牌?
我们注意到,捷达在日常宣传中总是刻意强调自己的“高贵”血统——大众集团的子品牌。日前,第一车道在石家庄的一家捷达4S店,看到下面这样的一幅海报。捷达自称为大众汽车旗下12个子品牌之一,并称捷达与奥迪同平台、同动力、同工艺。依照海报的宣传,不到10万元的捷达与二三十万元的奥迪差的只是一个标,你信吗?稍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被这样的宣传忽悠。
其实从产品本身来看,捷达品牌的三款车型仍然有着大众品牌的印记。VA3是“老捷达”的替代车型;紧凑型SUV VS5,除了变速箱没有使用DSG而是爱信6AT之外,硬件与大众品牌车型并无二致;中型SUV VS7则有着与探岳相差无几的车身尺寸。而在市场售价上,这三款车型的售价都大大低于同级别的大众品牌车型,就性价比而言,捷达与主流合资产品相比貌似非常突出。
关于捷达自称是大众集团旗下子品牌的问题,第一车道登录大众集团官网,在大众汽车旗下品牌名录上并没有看到捷达的身影,反倒是在一汽-大众集团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了捷达品牌。这说明了什么?捷达品牌并没有得到大众集团的承认,没有将其纳入“家谱”,它只是一汽-大众打造的一个中国特供汽车品牌。也就是说,捷达品牌其实与风日产打造的启辰类似,在本质上属于自主品牌的范畴,和母品牌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在研发、设计还是技术等资源上都不会给予太多的支持。
探店:10万元的车要啥隔音棉!
俗话讲,一分价钱一分货。从某种角度讲,捷达的低价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在日前的探店中,小编意外地发现店内的一辆捷达车竟然有隔音棉,咨询销售才知道这是需要客户自己花钱买的。“不到10万的车,你还想要隔音棉?”
此前,第一车道曾经报道过,石家庄一位买了VS5的客户,刚买的新车还没开出4S店的院子车机系统就崩溃。如果你要说,10万元的车不能要求太高,可是如果这款车的安全配置也不到位,你会怎么想?事实上,捷达VS5在安全方面的配置排布非常让人失望。不仅低配车型的气囊只有两个,安全带未系提醒竟然只能识别主驾驶位,副驾驶如果没系安全带系统不会提醒,先不说这是否违法,起码实在是感受不到厂家对于用户的人性关怀。
捷达多久没出新车了?
客观地讲,捷达品牌的独立很难说是成功的。对此,很多网友都有过精辟的评论,“没有了大众标捷达什么都不是”这是小编所见到的最精彩的评论。对于捷达的问题,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监王浩曾坦言,“捷达品牌还很年轻,仍然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不足、渠道下沉、触点不足等痛点”。
在小编看来,王浩总监还没说的问题的核心。捷达品牌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其知名度不低,也正是看中了捷达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一汽大众才将其独立成一个品牌。
小编想提醒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监王浩,捷达多久没有新车了?自2019年2月捷达品牌正式成立,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连推出VA3、VS5与VS7三款新车,但自去年3月VS7上市至今,新车空档期已近两年。当然,此间捷达也曾推出年度改款车型与特别版车型。改动之处多在于车身颜色、格栅与轮毂等外观、仪表台与空调出风口等内饰,以及细节标识等。
捷达产品线过于单调,车型迭代缓慢,技术研发储备不足,从而造成品牌竞争力弱、销量低迷,这恐怕才是问题所在。目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几乎每年都有全新车型上市,捷达如果再不思进取,以中国车市的发展态势,我们不知其有多少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