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汽车创始人希特勒

甲壳虫今年停产:打败了所有敌人,输给了时代

甲壳虫备受元首关爱

说到大众汽车,我们很有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的传奇车型甲壳虫。

甲壳虫虽然是大众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但它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起步就获得了大量资源。

甲壳虫有元首撑腰,不担心资金问题

举个例子说,丰田这种世界汽车巨头,在造自己第一辆车的时候也是没有钱的,它要向银行借钱的。

银行放贷的条件也非常苛刻,要调查市场需求是否足够、你家祖宗18代到底是什么,人品好不好,才会把钱借给你。

大众第一辆甲壳虫就不一样了,因为大众创始人是希特勒,在造甲壳虫的时候,直接获得国家下拨的5000万马克,瞬间解决研发制造的这种资金问题。

有国家力量撑腰就是不一样,钱对甲壳虫来说,真的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甲壳虫“借鉴”了Tatra的外观和专利

对于刚出生的甲壳虫来说的话,技术研发才是接下来最主要的问题。

为了保证甲壳虫的研发进度,当时的大众,直接就是既模仿别人的脸,又模仿别人的面。

“借鉴”了捷克斯洛伐克的Tatra泰脱拉汽车的外观,还用了它的空气冷却专利。

为避免诉讼,德国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

当时的Tatra准备对大众甲壳虫提出诉讼。

德国本着与其解决问题,不如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思路,希特勒直接挥兵东南,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

然后直接把它搞下来了,公司都被控制了,诉讼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嘿」从今开始咱们是一家人了。

所以对于甲壳虫来说,当时的德意志就像一道保护伞,为它提供着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庇护。

德国战败后甲壳虫几近灭绝,却能一息尚存

随着德国战败,甲壳虫差点灭绝

随着当时德国政府的落败,这层庇护也就随之倒塌了。

德意志之子这个称号,差点也把甲壳虫给坑死了,大众工厂遭到盟军的空袭,差点直接被炸成废墟了。

为了能够保存实力,当时的大众决定,把大部分的设备转移到地下掩体进行保护,想让尚存一息的甲壳虫韬光养晦,期待着战争结束后恢复生产。

不幸的事情都是连着来的,甲壳虫最后的希望也被无情的扼杀了。

接管大众的英国人对甲壳虫不感兴趣

接管大众汽车的是英国人,但是当时英国的汽车制造商,没有一个对大众汽车感兴趣的,意识形态也不一样。

英国人普遍觉得大众车带有原罪。怎么个概念,当时的英国媒体是这么说的:大众汽车不符合作为商用汽车的基本要求。

有可能是不是有个卍字形倒过来写的缘故,无人问津的大众差点就被当作废品论斤称了卖了。

英国少校发现商机,甲壳虫得以苟活

但实际上大家知道,一家汽车制造厂商生产的汽车再差也不可能毫无价值,怎么可能连基本要求都无法满足。

英国少校赫斯特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觉得与其把大众汽车剩下的东西当废铁卖了,还不如利用一下做点什么。

于是他就收集了大众汽车剩下的这些模具,筛选了之后发现,唯一可以快速投产的就是甲壳虫。

恰逢战后的德国失业率是极高的,德国人需要工作,英国军队也正好需要汽车,赫斯特就说服英国军方订购了2万辆甲壳虫。

在英国军方的帮助下,差点过气的甲壳虫苟延残喘地竟然活了下来。

甲壳虫不被自由市场看好,但仍能顽强的活着大众回归德国,又开始为生计发愁

来到了1949年,随着国际局势的稳定,英国停止了给大众汽车当保姆的这个行为,把大众汽车的控制权,重新还给德国了。

为生计发愁这件事情,又开始提上了大众的日程,又没有人管它了。

40年代末,由于欧洲刚刚经历战争没多久,百废待兴。所以家用领域的汽车需求它没有那么高。

我们国家刚起来的时候不是也主要是造大卡车的。要靠欧洲市场来养活大众,显然是痴人说梦。

大众盯上美国,却被自由市场看不起

于是德国人就盯上美国了,那里道路好、人口多、资金充裕,首选市场。

他们没想到的是,连空气都充满了自由的、香甜的美国市场和当地的美国人,根本看不惯这辆车。

撇开造型上所谓的与众不同,不入主流之外,甲壳虫的马力只有可可怜怜的24匹,完全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大马力才是正义”的这种购车理念。

再加上还有个纳粹汽车的背景,进入美国市场前两年,甲壳虫的总销量1万辆都不到,甲壳虫只能继续忍了,寻求机遇找找看。

嬉皮士文化流行,意外攻占年轻人市场

不过甲壳虫倒也没有在沉默中消亡,或者说是挂掉,当时美国国内开始流行嬉皮士文化。

它们反抗习俗、反抗主流,反抗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当时的甲壳虫结构简单,可以轻易地被车主各种改装。

除了像普通车子一样改车漆、改轮毂,直接把车壳给拆了当沙滩车来用。

再加上又便宜,甲壳虫莫名其妙地攻占了年轻人的市场。

成为90年代美国唯一能立足的小型车

无处宣泄个人主义和无处挥霍的金钱,照亮了甲壳虫的崛起之路。

很快甲壳虫成为了唯一一款,能在90年代在美国立足的小型车。

到了1972年,第15007034辆甲壳虫上市,大众为这个东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会。

这次证明什么,甲壳虫击败了福特的T型车,成为了有史以来在自由市场上最畅销的车型,这个自由指的是美国人说的那个自由。

甲壳虫销量全面下滑,依旧百折不挠

虽然甲壳虫销量很好,但是永远不变的外形设计,渐渐就开始落后于潮流了。

而且甲壳虫销量这么好,也会被其他的品牌死死地盯住。

北美小型车异军突起,甲壳虫销量锐减

到了70年代,美国本土福特为了夺回被甲壳虫拿走的市场,顺势推出了Pinto。

日本企业开始抢滩北美,进一步瓜分小型车市场的蛋糕,推出了Datsun 510、丰田Corona这样的后驱、水冷、前置发动机的这种畅销小车型。

随后,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三巨头,很快就主导了北美小型轿车的市场。

甲壳虫在美国的销量,瞬间从原来全美汽车总销量5%变成了不到1%。

在欧洲和德国本土也相继失守

另一方面,欧洲甲壳虫也面临着菲亚特127、雷诺5这些新车型的这种竞争。

以及基于奥斯汀迷你布局设计的Super-minis的挑战,福特Escort、欧宝Kadett,在德国本土也直接就是对着甲壳虫开始干了。

美国、欧洲、德国本土相继失守,这下大家都觉得甲壳虫差不多和福特T型车一样的要挂了。

过度依赖单一型号,市场被人家抢,销量下滑,公司差不多要倒了吧。

但甲壳虫的模块化设计仍可跟上潮流

然而,福特T型车,是因为工艺问题没有办法进化。

但甲壳虫其实是有着现在所谓的,模块化设计的这个雏形的。

小到玻璃尺寸改变、大到变速箱悬挂以及1.2升、1.3升、1.5升三款不同的排量发动机,甲壳虫都是可以兼容的。

这就让甲壳虫仍然是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和大家的需求了。

因价格低廉在巴西等新兴市场香火不断

价格也随着甲壳虫漫长的生产岁月,以及不断摊薄的运营制造成本,它不断往下调。

巴西、墨西哥这种新兴市场,香火不断,赚钱了。

1981年5月15号,第2000万辆甲壳虫汽车,在大众汽车公司位于墨西哥的Peubla工厂下线。

这个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了,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连自己的老母亲也杀不死甲壳虫

战争搞不掉它,竞争对手搞不掉它,自己的老母亲搞不搞得死甲壳虫。

大众想走高端路线,清除低廉车型

到了80到90年代,大众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车企了,手上多了高尔夫、polo等等等等。

大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想要走高端路线的,决定来波兔死狗烹,清除低端廉价车型。

甲壳虫是头号清除目标,但迟迟未停产

甲壳虫成为大众第一个想清除的目标,自己干自己,大众就开始盘算,让甲壳虫就逐步停产好了,即使是大众母亲,也干不死甲壳虫。

大众虽然官方宣布要在1978年停产甲壳虫,用高尔夫把它给换了。

但是巴西和墨西哥这两个甲壳虫的主要生产基地,依然迟迟没有停产。

过了8年,到了1986年,巴西才停产甲壳虫,不过甲壳虫的故事,也才划上了一个逗号。

巴西通货膨胀,大众重新生产甲壳虫

巴西那个时候国内通货膨胀,导致低收入群体没有办法买到廉价汽车,或者就说买不起好了。

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又找到大众汽车了,要求他们重新生产甲壳虫。

大众汽车也没有辜负巴西总统期待,1993年甲壳虫的全新版本又出现在了巴西国内。

甲壳虫在墨西哥的生产也没落后

撇开巴西不说,甲壳虫在墨西哥的生产也没有落下,美国低收入家庭依然是要一辆便宜的甲壳虫的。

但是甲壳虫又没有办法通过美国的安全法,不能在美国上牌。

瞧准这个商机的墨西哥车贩子,就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把挂着墨西哥牌照的甲壳虫倒卖到美国去,赚了个差价。

甲壳虫强行续命,成为最长寿的车型

依然健康的销量,成功延缓了大众集团的停产日程。

硬撑撑硬撑撑的,甲壳虫硬是靠着自己的生命力,强行续命了25年,成为了最长寿的车型,现在还买得到。

奧迪就是拉皮大众,多花几万根本不值?

说到大众就不得不提起它的高端版本奥迪了,有人说奥迪就是换壳大众,核心技术没有什么区别的。

也有人说虽然奥迪和大众,零件是可以互换的,但是品质截然不同,到底谁说的对?

多花几万块钱买来的奥迪,赚了还是亏了?所谓的拉皮大众,是开玩笑话还是事实就如此?

关键词:大众

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大众」就可以了。

奥迪叫做高端大众,还有个斯柯达叫做简配大众,大众集团真的在斯柯达车型上偷工减料了吗?

斯柯达是不是真的就不如加钱上大众?奥迪它又怎么说?大众集团它们这么一锅粥,到底是怎么样把水端平的?

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大众」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希特勒提议,波尔舍创立,德国政府持股,大众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说到大众汽车,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身为世界四大汽车生厂商之一,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大众的汽车不管是国内国外的认可度都极高,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大众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经历了很多,那大众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关于大众的历史。

希特勒参观汽车工厂提出大众

保时捷创始人给子孙展示车型

大众的名称是德语的缩写"vw",Volko德语意思为"国民",Wagen德语意思为"汽车",全称就是"人民的汽车"。1936年,二战时期,德国首领希特勒提出设想,要生产出一种廉价的人人都能驾驶的"大众汽车"。因为结合当时美国的情况,每五个人就有一辆车,而德国只有50个人才有一辆车,工薪阶层的人们只能每天骑自行车和坐公交车上下班。希特勒就下令为普通人生产汽车,他问过当时保时捷的工程师波尔舍主持设计工作。1937年3月28日,"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 "公司成了,这也是大众集团最早的名称,随后在1983年9月16日更名为"Volkswagenwerk Gmbh"。随后在德国的沃尔夫斯堡,大众开始建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厂,计划年产值150万辆汽车。经典的甲壳虫就是由保时捷的设计师设计(所以现在的甲壳虫看起来很像保时捷的车,其实就是出自同一个设计师),1945年,大众汽车由英国政府接管,甲壳虫汽车开始量产。甲壳虫作为大众集团的发家致富的法宝,在1972年,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记录,超越福特汽车公司ModelT车型。在80年初的时候,甲壳虫已经生产了2000万辆车型,,这也为后续的大众POLO、高尔夫、帕斯特、捷达创造了市场。

希特勒和保时捷的创始人

第一代甲壳虫

其实大众历史上并不是只有一款甲壳虫,像影响了今天公务车的Type2,还有就是大众在1972年推出的全新轿车"帕萨特",它采用了四轮驱动和水冷四缸引擎,最大马力可以到达110匹。不管是水冷发动机还是四驱系统,时至今日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汽车发展。

Type2

帕萨特

说到大众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其实跟它当时的境遇有很大关系,80年代末,大众汽车和旗下的奥迪汽车进口到美国,但是并不受美国人喜欢,所以作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家,大众并没有打开市场,所以它们把眼光放到的中国,成为第一个愿意跟中国合作的外国车企,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援助,但是外国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合作,只有大众集团抛出橄榄枝,才有了今天国内销量第一的车企。

大众旗下的车企

时至今日,随着国产汽车的发展,大众的汽车早已不是我们老一辈眼中的神车,我们对于汽车的眼光越来越苛刻,大众也逐渐褪去了属于它的神话,它现在也跟所有车企一样共同竞争,都为了制造更好的车让我们买单。其实我还是喜欢大众最根本的含义,人民的汽车。

大众汽车的创立 真的为了“大众”?

大家好,我是雨棚。在结束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历史栏目后,今天我们要迎来外国汽车品牌发展历史栏目的第一天,第一天当然就要讲一讲大众汽车。

如果要聊大众,首先不能避免要说到的就是希特勒,对就是那个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

当汽车发明以及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高昂的价格跟使用费用导致普通民众无力购买,而且当时的汽车不能由自己驾驶,还要专门找司机来驾驶与维护。在发明汽车的欧洲,一直没有人认为汽车就是应该是“国民”的工具,反而在遥远的北美洲,在提倡自由且领土广泛的美国,国民汽车这一个概念被福特发扬光大。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人还坚持认为属于未来“国民”汽车不是私家车,而是公共交通,而且在一战结束后,低迷的德国经济也让普通人无力购买汽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正式提出一个KdF(Kraft durch Freude)计划,翻译成中文就是“力量来源于快乐”,在这个计划中包括了一系列希特勒对未来德意志帝国的美好幻想。

比如德国普罗拉的海滨度假村,比如免费家庭假期,比如古斯特洛夫号工人游轮,还比如所有德国工人都能够买得起的KdF Wagen(国民汽车)。

1934年,费迪南德·保时捷(保时捷汽车的创始人)当时刚好从戴姆勒辞职,创立自己的设计院,正愁没活干,见到希特勒正在大搞国民汽车,于是保时捷主动请缨,而希特勒也很喜欢保时捷这人。两人一拍即合,当天见面时,希特勒就手绘了几张草稿给保时捷让他生产。

传闻是希特勒画的手稿

当然,汽车不是说生产就生产的。1938年,德国大众汽车工厂正式落成,这个工厂就是现在德国大众的前身。有一个细节很有趣,当初希特勒想将之命名为保时捷汽车工厂,可是费迪南德·保时捷由于不想过于高调就拒绝了这个赠礼。

而大众汽车工厂开始量产的第一台车就是如今所有大众车都能叫一声“爷爷”的甲壳虫。它的原型车是保时捷在1932年设计出的Type 12。为了满足希特勒对于FdF Wagen的要求,保时捷在Type 12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改进,比如能够载5个人与长时间行驶以满足家庭出游的美好幻想,最终量产版车型被称为VW3。

在1939年柏林汽车博览会上,一名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为了嘲讽VW3的外形,称之为甲壳虫,因此甲壳虫这个名字也就流传至今,也就是现在所有大众车的“爷爷”。

为了满足希特勒定下的要求(汽车的最高速度要达到62英里/小时,每加仑汽油要能够行驶42英里,必须是风冷发动机,而且车内还要能够乘坐2个成年人和3个儿童),这台VW3采用0.7L排量4缸风冷发动机,最大马力22匹。这台车售价仅为990马克,当时德国工人家庭的一周收入能有一百多马克。

于是,这台价格便宜、设计新潮、性能足够还能装下一家五口的家庭用车受到了全国上下的追捧。纳粹德国政府特意推出了一种类似集邮册的小册子,捐赠一个格子就能盖一个章,只要集邮册上所有的章都盖满,就可以拥有一辆车,当时德国政府有一句口号:“每周五马克,一年领新车”。

然而,这真的是希特勒为德国普通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个KdF计划全是为了给他发动战争筹集资金以及笼络人心的工具。

正当大家都期待自己的家庭迎来第一台VW3时,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普通民众所捐赠的钱也全都落到了德国政府的口袋里。德国大众工厂变成了生产V1火箭飞弹的兵工厂,而之前生产的所有VW3的底盘也被改造成德军VW82军用越野车。

普罗拉海滨度假村?建成了就没开过业。免费家庭假期?古斯特洛夫号工人游轮?都未曾存在过。

如今废弃的普罗拉度假村

二战结束后,福特拒绝了接管盟军占领的大众工厂,盟军退伍军官Lvan Hirst接管了大众工厂,开始为重建、复产做准备,而且在这期间大众工厂还一度为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生产过军用以及商用车辆。

而当年购买了“集邮册”的33万德国普通民众这时候意识到自己的钱被骗了,而政府却没有一点想要赔偿的意思。1948年,英国政府将大众移交给德国政府,前欧宝汽车主管海因里希·诺德霍夫受聘成为了大众的掌门人。

在他二十年的任期内,大众不仅仅偿还了之前欠下德国普通民众的债务,还在1968年时宣布净利润高达560万马克,于是也就成就了现在的大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汽车创始人希特勒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