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甲壳虫CANCEL什么意思
cancel英-['k?ns(?)l]美-['k?nsl]释义vi. 取消,撤销vt. 取消;删去vi. 取消;相互抵消n. 取消,撤销
请问名图方向盘上。 MODE MUTE CRUISE CANCEL 分别是什么功能?
MODE 模式MUTE 静音CRUISE 巡航CANCEL 取消
银河系蹭热点指南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人类离未知宇宙的探索也更进一步。
时值阿波罗登月50周年,关于登月的一切不再停留于科学家们一道道逻辑缜密的程式或是一具具高尖精的器械,而逐渐渗透进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成为一件件可戏谑、可娱乐、可反思亦可单纯观赏的营销事件。
并非坏事。至少在这些品牌脑洞大开的蹭热度姿势上,我们还能嘴硬地说一句:后登月时代,咱们人类依然有趣且浪漫着呢!
扭一扭,舔一舔,蹭一蹭
品牌主:奥利奥
还是你们喜欢的奥利奥,只是更会蹭了。
为了纪念阿波罗飞船登月50周年,奥利奥推出一款棉花糖奶油口味饼干(Marshmallow Moon Oreos),从外表看,这款饼干最直观的特点在于饼干面而上印有宇航员、宇宙飞船和月亮三款pattern。别急,惊喜还在后面。试试在一个黑灯瞎火的环境下掏出它,然后你就会发现——外包装在黑暗中会发光。
送你一片无重力梦幻宇宙
品牌主:DQ
同为食品品牌的DQ,蹭登月50周年热点的伎俩也是如出一辙,都从食物包装上下功夫。
光光是看着这组产品宣传图,就很容易叫人联想起梵高那片梦幻星空。DQ用奥利奥饼干、棉花糖、五颜六色的星星糖屑打造了一款名为“Gravity Blizzard”的冰淇淋,玩了把“重力梗”,在飞离地球、无重力的情况下,冰淇淋呈何种状态?行吧,也算是强行和登月攀上关系了。
除此之外,DQ还附赠了一份由29首太空主题歌曲组成的Spotify歌单。
既然说的没唱的好听,
Spotify推出“月亮”主题榜单
品牌主:Spotify
说曹操曹操到,这不Spotify也火速抵达蹭阿波罗登月50周年的热点现场。
Spotify推出了一份官方榜单,选取最受欢迎的50首歌曲,而这些歌里都提及了“月亮”一词。其中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的《Bad moon Rising》排名第一,REM的《Man on the moon》排名第五。
秉承“买一送一”的原则,Spotify还列出了美国最适合观星的10个州。
关于太空,乐高从不缺席
品牌主:乐高
一向和NASA合作无间的乐高,当然不会放过登月50周年这样的大事件。
早在5月,他们就联合NASA推出登月的阿波罗11号(Apollo 11 Lunar Lander)积木模型,最大限度复刻了当年登月舱的模样,包括两位宇航员的服装。
最近,乐高为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又献出了一个1:1的宇航员模型,除了再现当年那套登上月球的宇航服,在细节上也力求完整——面罩上的反射画面,以及裤腿上沾染的月球上扬起的尘埃都悉数还原。
这个高1.9米的模型,由10位乐高大师组队完成,耗时逾300小时,用了3万多块乐高积木,在NASA和史密森学会联合举办的庆祝登月50周年纪念活动上展出。
作为一个与科学、科普、益智学习紧密挂钩的品牌,乐高对太空题材一直非常偏爱,撇开登月这件历史大事不谈,NASA能给乐高提供的各种灵感,估计够他们翻来覆去玩好久的。
乐高推出的阿波罗土星5号运载火箭模型,完成登月任务的就是这支火箭。
2017年推出的NASA女性系列,其中包括NASA阿波罗项目首席软件工程师玛格丽特·汉密尔顿,站在她手写的带领人类在1969年登陆月球的代码旁边。
抱紧NASA大腿,搞搞联名
品牌主:Niko and…
日本生活方式服饰品牌Niko and…蹭登月50周年热度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你心甘情愿买买买。
Niko and...与NASA合作,推出一系列太空主题联名款产品,其中包括手提袋、靠垫、雨伞、杯垫、眼镜、iPhone手机壳,文具等。商品于7月19日开始贩售。太空迷们,日本代购可以麻利找起来了!
蹭个热点,顺便把形象挽回下
品牌主:大众
1969年至今,可能很难再找出比人类登月更伟大的太空任务,以至于即使过去50年,大众还是觉得有必要把当时那“全球瞩目”的盛况,再呈现一次。
但与此同时,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big mission”。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Subtitle/CC
Audio Track
Quality
OKCancel
近些年,美国大众大概一直在努力尝试从2015年“排放门”的阴影中走出来。前些日子,他们刚发布了一条广告片,算是对这一轰动一时的丑闻的正面回应。
而这条蹭登月热点的TVC,显然是想再一次强调他们对环保的重视:当年,全世界人,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都被这件全人类的大事所牵动,而今天,大众也将继续和全人类一起,捍卫地球。
1969年,为月球着迷;2019年,为地球着迷。
借着登月这个宏大命题,大众汽车把自己和全世界一起摆到“保护地球”这条统一战线上,在那些历史画面的烘托下,使命感可以说是妥妥的,也配合得上他们要当“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生产商”的雄心壮志。
35美分,喝百威
品牌主:百威
百威又拿自家的历史说事儿了。
其他品牌都将注意力放在登月这件事儿有多么勇敢、多么充满智慧、多么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这影响力到今天仍然不减。
但百威作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啤酒品牌,它偏不。
毕竟啤酒嘛,出现在庆功宴上才最为合理。而从宇航员到任务控制员再到机械师,每个人都有理由扯开拉环、畅饮啤酒。当美国为登月50年大肆庆祝时,百威邀请所有人都加入他们,庆祝登月的高光时刻。
至于手段,则是把啤酒定价调回了50年前,35美分买百威。
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么?
恶搞登月,
Shutterstock可是夜空中最高级的黑
品牌主:Shutterstock
图片素材网站Shutterstock趁着登月50年,开了一把阿波罗11号登月纪录片的玩笑。
登月阴谋论自登月计划早期就开始传播,之后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一概论的支持者就影像、政治、物理等方面剥离出蛛丝马迹,始终坚信阿波罗11号登月是在地球上的摄影棚里拍摄的。
Shutterstock当然相信登月是真的,但万一真是假的,你需要的全部素材在他们网站上也全都找得到——只要你有一片能凑合用的绿幕棚、拿得出手的抠图与剪辑技术,最重要的是一网站上好的素材,你就能在太空中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把你家崽子与主子带上天都不再是梦。
这个展览里,记录着人类想象月球的进化史
The Map House
Jean Baptist Homann’s Tabula Selenographica, published in 1710
早在16世纪,天文学家们便在绘制月球的图像了。这些珍贵的图像内容,最近就被伦敦的The Map House整合收集起来,成为“The Mapping of the Moon”展览的一部分,其中还有来自NASA对于月球的研究图像。
这些古老而精致的月球地图,细节处也做到了在当时能够做到的极致,如来自德国地理学家和制图师Johann Baptist Homann的作品,用铜雕刻而成,展示的就是波兰天文学家Johannes Hevelius约翰·赫维留和意大利天文学家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的研究成果,后者也是命名了50年前阿波罗11号登陆地点“Sea of Tranquility”的那位。
又如1851年由James Reynolds绘制的地图,其中使用了透明材质,因此可以通过拿到光下,来照亮地图。
Stars For July by Dr Richard Anthony Proctor, published in 1884
Typus Corporis Lunaris by Athanasius Kircher, published 1669
Der Mond, La Lune, The Moon, La Luna by Hans Schwarzenbach Hallwag, published 1969
The Moon, published by Rand Mcnally in 1958
而更为近期的作品也提醒着如今的人们上个世纪太空竞赛里对于月亮的狂热,其中就包括了有着“登月第一人”Buzz Aldrin巴兹·奥尔德林签名的月球地图。
这个展览对于月球研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必去打卡地之一,但更多地,也为如今的我们,在全球欢庆人类登月50年的喜庆氛围中,提供了另一种看待这个纪念日的方式——人类对于月亮的痴迷和研究,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
“The Mapping of the Moon”展览正在伦敦The Map House展出,展期一直到8月21日。
Moon Chart presented by Above and Beyond, published by Hammond Inc in 1966
The Conquest of Space, published by Sharp Dohme GmbH Hallwag in 1969
Map of the moon by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published in 1969
这轮城市里的明月,
还能教育感化人?
为庆祝阿波罗登月50周年,伦敦伦敦皮卡迪利广场上挂起了一轮明月,让自然景观完美融入城市。
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这一巨大的互动装置,还接管了广场上的灯光部分。
细细思考,这是我见过教育民众节能环保最诗意的方式,
“你能耐那么大,咋不自己登月呢?”
Smithsonian Channel
普通人想要贸贸然登月当然只能想想,但只要通过美国付费电视台Smithsonian Channel的这款APP,就可以运用AR技术领略登月激动人心的魅力。
这款为了人类登月50年而新推出的AR APP,有着众多定制化的个人内容、历史资料、游戏、视频、互动体验等等,包括让观众近距离观看Smithsonian Air & Space Museum博物馆里的不少登月仿制品资料,比如Neil Armstrong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太空服的3D图像以及阿波罗11号登月舱,还放大了这些物品上的细节,如登月舱上的宇航员手写内容等等。
其他功能还包括了在任意地点通过AR技术来“发射”一枚Saturn V土星5号运载火箭,“穿上”仿真阿波罗11号太空服自拍一张,“乘坐”一枚载满足够燃料的火箭从地球到达月球,通过互动时间线来了解非凡的“太空时代”的历史等等。
一起来看看演示视频。
以上,你最欣赏谁的“登月”姿势?请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内娱大洗牌,这一年太魔幻了
中国,又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2021年,全国总票房超470亿。
占全球总票房的三成以上。
当欧美电影市场受疫情重创时。
中国电影行业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重新振作。
这一年里,影视圈也发生了不少大事。
鱼叔决定用6个关键词,带大家回顾这又魔幻的一年。
NO.1 「主旋律」
2021年是主旋律的绝对胜利。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电视剧领域。
口碑不是高开高走,而是高开炸走。
豆瓣评出的「评分最高大陆剧集」榜,前四名都是主旋律题材:
《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大江大河2》。
看似沉闷的「革命」「扶贫」题材,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争当「自来水」。
在电影领域。
主旋律+大流量+老戏骨,已成票房保证。
《长津湖》票房破57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不久前又出了第二部《水门桥》的预告片,让人期待值拉满。
大导们纷纷涉足抗美援朝题材。
包括张艺谋的《狙击手》,陈凯歌的《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姜文的《战俘营里的奥运会》……
主旋律之所以能牢牢占据主流审美,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一题材有广大的受众基础。
但这不意味着主旋律就是必胜法宝。
本质上,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优秀的影视作品。
如今的主旋律作品,早已不再固守「伟光正」模式。
而是不断追求突破,与时代同呼吸。
例如《功勋》当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
复杂的场面调度,严谨的战场还原度,甚至足以秒杀很多战争大片。
对战争残酷性的表达,丰满的群像刻画,使这段历史从教科书上走进了人心里。
因而,这不仅仅是主旋律的胜利,更是整个行业的标杆。
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开阔的格局,才是赢得满堂彩的关键所在。
NO.2 「李焕英」
谁能想到。
2021年的领头黑马,居然是贾玲。
最初《你好,李焕英》的排片被《唐人街探案3》碾压,全靠口碑逆袭。
最终斩获全球票房榜第三名。
贾玲很争气,半路出家,一部飞升。
直接晋升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主演张小斐也终于熬出了头。
上周喜提第34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她在颁奖词中感慨追梦不易,特意感谢了贾玲。
两人携手拼搏多年。
电影里的母女,电影外的姐妹,这是girls help girls的完美诠释。
有人诟病《李焕英》缺乏电影感,倒像一出小品。
但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必然是切中了某种大众情绪。
贾玲让观众破防只用了两句台词:
「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晚熟的女儿,隐忍的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她的真实人生。
贾玲将私人情感注入电影,而这份多年来对母亲的亏欠感反而戳中了无数中国儿女。
本质在于足够真诚。
当一众如法炮制的爆米花片,致力于刺激观众的生理快感时。
贾玲却选择的另一条路。
掏心窝子地讲好一个故事,唤醒观众内心最深、最隐秘的共鸣。
已经足以鹤立鸡群。
值得注意的是,年末的院线又诞生了另一匹黑马《爱情神话》。
同样由女导演自编自导。
同样透过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同样靠口碑杀出重围,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票房成绩。
一首一尾,相互辉映。
这无疑是中国女性电影人意义非凡的一年。
期待未来,有更多「李焕英」为中国电影注入生命力。
NO.3 「鱿鱼游戏」
不论你喜不喜欢《鱿鱼游戏》,都无法否认:
它确实是年度第一爆款。
冲出亚洲,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热潮。
油管博主Mr.Beast甚至组织了 456 名玩家,斥巨资复刻真人秀版鱿鱼游戏,播放量破亿。
韩综艺也开始蹭热度,《生存男女:分裂的世界》《血之游戏》等衍生综艺层出不穷,收视率喜人。
在浓缩全球年度热点的伪纪录片《2021去死》中,多次提到它。
很多欧美明星也在线追剧。
球星詹姆斯因吐槽结局不够合理,遭到了导演兼编剧黄东赫的公开嘲讽:
「如果他想到别的让自己满意的结局,那他可以去拍续集。」
好拽。但拽得有底气。
《鱿鱼游戏》一举斩获金球奖3项提名,并入围艾美奖。
金主网飞更是乐开了花,投资2140万美元,收回9亿美元,利润超40倍。
女主郑浩妍ins原本只有40万粉丝,播放期间飙升至2000万,商业价值不必多说。
连带剧中面具人的服装、椪糖等等周边,都成了新一代财富密码。
《鱿鱼游戏》凭什么能创造「奇迹」?
大逃杀这一题材,其实早已发展成熟。
但是受限于情节设置过于复杂,传播力度不够,受众范围有限。
《鱿鱼游戏》则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游戏设置简单粗暴,画面血腥刺激,消除了文化壁垒,可复制性强。
123木头人、拔河、打弹珠等游戏,风靡国外中小学。
其次,背靠有全球影响力的网飞,传播和营销力度让前辈们望尘莫及。
最后,不得不承认韩国的文化政策非常宽松,让各种限制级题材大发光彩,文化输出愈发强劲。
韩剧市场的爆发式扩张,韩剧本身质量的飞跃,值得国内同行借鉴、警醒。
NO.4 「清朗」
2021堪称内娱洗牌之年。
顶流艺人频频因丑闻暴雷。
某爽代孕弃子被封杀,吴某凡因强奸未成年入狱......
明星们的丑闻已经不局限于私德了,直接挑战社会公德。
刷新了网友们的认知,也刷新了娱乐圈的下限。
与此同时,饭圈也持续作妖。
为了给偶像投票,有粉丝群体购买成箱的酸奶,雇人开瓶、获得二维码后便倒掉。
视频曝光,震惊全网。
而无孔不入的控评、集资、人肉、网暴、撕X……将社交平台搅得乌烟瘴气。
互联网苦饭圈久矣。
「清朗」行动应运而生,毫不手软。
违法违规的公众人物,禁言的禁言,封杀的封杀。
黑公关、水军、饭圈撕逼等乱象都被查处,一口气封了几万个账号。
它逼迫业内重新审视公众人物与粉丝的关系。
让公众人物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正向回馈社会。
虽然清朗行动是阶段性的,但它的影响却是永久的。
NO.5 「取消文化」
这个名词来自英文「cancel culture」。
主要针对说出冒犯性言论的公众人物。
大众在没有官方介入的情况下,自发抵制,让其社会性死亡。
今年引爆全球互联网的例子就是:
「哈利·波特20周年」重聚活动,没请J.K.罗琳。
虽然这则消息后来被证实为谣言。
罗琳的采访视频,出现在了这档节目当中。
但,相关人士对罗琳的忌惮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靠这个IP爆火的三位主演,先后表达了反对罗琳的观点。
两个最大的哈利·波特粉丝网站,也与罗琳割席。
反而是剧中大反派,饰演伏地魔的拉尔夫·费因斯,公开声援了罗琳,并质疑了取消文化。
令人倍感唏嘘。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一条19年的推特。
她被指控歧视跨性别主义者。
两年来,这个争议愈演愈烈,她的澄清反而是火上浇油。
不仅收到了无数网友的污言秽语,死亡威胁。
还有极端分子将暴力延伸到线下,曝光了她的家庭住址,切实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
没错,J.K.罗琳真的社死了。
这场舆论战虽然发生在国外,但也值得国内的我们警惕。
饭圈骂战何尝不是它的缩影。
随着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的急速膨胀,大众的互联话语权也到达了顶峰。
「取消文化」作为一种纠错机制,代表了大众最朴素的道德观,但也很容易矫枉过正,模糊重点。
给异见者乱扣帽子,搞党同伐异。
长此以往,必然把网络世界变成一言堂,把所有人都变成二极管思维。
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变成意气之争,扼杀文化多样性。
NO.6 「河南卫视」
河南卫视在2021年真是扬眉吐气。
先凭借高质量的晚会登顶热搜,爆火出圈。
吸引了新华社、外交部等官方频频转发。
又陆续推出了精品化的综艺。
如舞蹈类的《舞千年》,历史向的《隐秘的细节》。
在大众审美疲惫的关口杀出一条「血路」。
这些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符合中式审美,拒绝粗制滥造。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近代的存在感却一再降低。
但是凭借这几次强劲的文化输出,河南卫视在同质化严重的晚会市场中脱颖而出。
不仅以一己之力拔高了地方审美,提升了地域自信。
更粉碎了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
河南卫视的总监刘林军说:
「年轻人让我们做文化节目不再沮丧。」
而优秀的文化节目,也让渴望文化自信的年轻人不再沮丧。
用心的班底,碰见了有鉴赏力的观众,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只要平台能保持初心,就会有更多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
其实每一年,鱼叔的新年愿望都很相似。
其中之一就是希望能有更多良心国产影视、综艺出现。
2021年发生了太多抓马的事。
曾经的优质偶像,也会跌落神坛。
年度期待的影视作品,变成了年度翻车现场。
反而是没有寄予厚望的黑马,突然闯入视线。
仿佛在经历一次审美革新。
不破不立,继往开来。
希望2022年的影视圈,能够用优秀的作品回馈观众。
毕竟,我们真的等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