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计划营收220亿元,大众灵活储能式充电桩项目落户苏州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大众集团也在加快充电设施的铺设。
11月2日,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度普(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诺威”),在苏州举行了全球首款新能源灵活储能式充电桩(AFC)项目的量产仪式。
资料显示,埃诺威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虽然于2020年4月刚刚成立,但埃诺威的进程却推动得十分迅速。
2020年6月,埃诺威入驻首期租赁的标准厂房,历时1年,建成了年产10000台的灵活储能式充电桩生产基地,并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并开始向中外客户交付量产产品。
而该项目的快速落地,也进一步推动了大众电动化战略的实施。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服务设施,充电桩的发展与建设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但如今的充电桩行业又面临着两个问题:对车主而言,充电桩充电速度慢,“加电”不如“加油”;对运营商而言,运营成本高,获利压力大。
灵活储能快充桩的推出,则为以上两个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
据悉,灵活储能充电桩几乎能够安装在任何需要或没有充电条件的地方,无需审批、虚拟扩容、直接入网,能够实现全场景覆盖,比普通充电桩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利用其内置电池,可让充电桩秒变“充电宝”,缓解高峰时段用电压力。
在充电速度方面,按照官方介绍,该充电桩拥有良好的快充能力,单枪充电功率在120kW-150kW,每小时放电速度在200度左右,以每台车需要补电60度计算,则相当于每台车补电时间仅为20分钟,且基本可以适配市场上所有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充电速度快,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也使得灵活储能充电桩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据了解,埃诺威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产能,埃诺威占地约6.7万平方米的二期项目,也将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将在2022年至2024年的三年间,为埃诺威分别带来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此外,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充电等设施的完善,大众电动汽车的销量也在大幅提升。
据大众中国发布的销量数据,大众品牌旗下电动车-ID系列,今年10月的销量达12736辆,环比9月增长25.8%。新车型ID.3上市一周时间,交付1255辆新车,ID电动车已经实现连月递增、销量破万。其中,上汽大众的ID.4X与ID.6X两款电动车月销均已突破5000辆。
3年220亿!大众集团在苏首个投资项目,在吴中量产
今天(11月2日)埃诺威AFC项目量产仪式,在吴中开发区举行。全球首款AFC可移动储能式充电桩的量产,将在未来3年内助力埃诺威,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
区委书记丁立新,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积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 Frank Engel,埃诺威公司副董事长康永,埃诺威公司董事兼CEO谭木,埃诺威公司CFO Christoffersen等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埃诺威AFC项目量产。
Frank Engel及埃诺威公司董事长Mark Moeller、埃诺威公司董事Joerg Fenstermann通过现场致辞或视频向埃诺威AFC项目正式量产表示祝贺。
康永在致辞中表示,由于疫情影响,埃诺威项目进展一度迟缓,感谢吴中区政府和吴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AFC项目才得以如期竣工、如期投产。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作为电动汽车的基础服务设施,充电桩的发展与建设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AFC产品能够实现全场景覆盖,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充电体验,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
未来,埃诺威将以高水准的制造体系和多元化的产业联动,为吴中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谭木在致辞中表示,非常感谢在埃诺威发展困难时期,吴中区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埃诺威创业之路不易,但是在多方支持下,埃诺威拥有了新产品、新员工、新厂房。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工业产品,埃诺威AFC可移动储能式充电桩在大众体系下开始研发生产,走了很长一段路。
未来,埃诺威将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创造一个出行便捷、智能互联、环境友好的新生活模式”,致力成为电动出行领域的领航者。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埃诺威深化与吴中在先进制造、研发、销售、总部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二期项目,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为助力吴中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劲动力引擎。
吴中区将继续把埃诺威作为重点企业关心和服务,全力支持埃诺威新项目的建设,在产业、人才等政策上给予扶持,为各方的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项目“全景图”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爆发、行业发展景气度快速上升的机遇下,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诺威”)于2020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3亿元,由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度普(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项目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此项目为大众汽车集团落户苏州的首个项目,也是大众汽车集团新能源电动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紧锣密鼓的装修,埃诺威公司于2020年6月入驻首期租赁的标准厂房,历时1年,就建成了年产10000台的灵活储能式充电桩生产基地,并采用符合大众工业化标准的生产线,确保产品满足国际市场质量标准。埃诺威二期项目占地约6.7万平方米,将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22-2024年,埃诺威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分别为50亿元、70亿元、100亿元。
最优服务获赞“吴中速度”
大众集团成立于1938年,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天堂苏州·最美吴中”以怎样的最强比较优势引得凤凰栖?从埃诺威公司的发展时间轴与吴中区精准及时的服务可见一斑:
2020年4月,埃诺威注册成立,吴中区帮助该公司克服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使得项目顺利取得营业执照,保住了项目进度,获得大众方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2020年6月,埃诺威入驻首期租赁的标准厂房。吴中开发区成立工作组驻厂支持,打通了一条住建、规划、发改、环保、消防、行政审批并行推进、有序衔接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得以如期竣工、如期投产,大众方由衷地称赞为“吴中速度”。
2021年6月,埃诺威实现小批量交货。6月2日,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区领导顾玉琪、朱筱菁,区发改、科技、工信、财政、资规等部门负责人赴埃诺威调研,关切询问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勉励企业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领先的技术实力持续领跑市场。
2021年9月,埃诺威已正式量产并开始向中外客户交付量产产品。9月27日,区委书记丁立新会见度普新能源、埃诺威、吉度能源一行,就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丁立新表示,埃诺威、吉度能源锚定新能源领域谋发展,与吴中区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希望双方强强联手,在新能源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吴中区委、区政府将以最优质的营商服务,全力支持埃诺威、吉度能源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10月12日,区委书记丁立新与埃诺威海外总部视频连线,双方就新项目推进和拓展多领域交流合作进行友好洽谈。
丁立新表示,吴中区将继续把埃诺威作为重点企业关心和服务,全力支持埃诺威二期项目的建设,未来也将在产业、人才等政策上给与扶持。期待埃诺威深化与吴中在先进制造、研发、销售、总部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二期项目,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11月2日,埃诺威AFC项目量产仪式举行,年产10000台的灵活储能式充电桩生产基地实现量产。
依托大众公司的技术和发展战略,埃诺威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正立足吴中朝着百亿级市场进军。
携手大众集团一路走来,吴中区以最优服务为埃诺威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埃诺威在短时间取得不菲成绩,也成为吴中区最优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责编:吴昊
昆山一体化:“东西南北”联动 打破“城市边框”
【编者按】
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中,昆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倚靠最强地级市苏州、接壤长三角龙头上海,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昆山在一体化发展上早部署、早落实,十年来做深做透“左右逢源、南北贯通”文章,走出了一条备受瞩目的“昆山之路”,连续17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位置。
【主文】
7月,总投资15亿元、昆山南部区域连通苏州高快速路网的重要干道——锦溪大道开工建设;9月,昆山市与常熟市举行“协同发展 两区联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围绕产业互补、创新互促等六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近几个月,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江苏省昆山市可谓“大动作”频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中,昆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倚靠最强地级市苏州、接壤长三角龙头上海,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昆山在一体化发展上早部署、早落实,十年来做深做透“左右逢源、南北贯通”文章,走出了一条备受瞩目的“昆山之路”,连续17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位置。
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分组会议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说,作为江苏改革开放的缩影、全国县域发展的典型,昆山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争当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奋力推动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
交通一体化:“一条线”到“一张网”
清晨7时,第一班从上海方向驶来的轨交11号线列车,准时驶入昆山花桥站,伴随着“滴滴滴”的开门声,人们鱼贯而出,开启在花桥商务城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据悉,轨交11号线是全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
“公司搬来花桥时,90%的员工来自上海,直到现在仍有约160名上海员工,每天坐班车或乘地铁来花桥上班。”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执行役常务、中国区总裁、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郁国平说。
郁国平介绍,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 LTD.)是日本首家研发和生产轴承的企业。位于昆山花桥的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作为NSK中国的总部,全权负责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生产、技术、销售和营运,旗下的研发中心是NSK在日本以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2003年,NSK在上海成立中国总部,6年后搬到昆山。”郁国平说,花桥从地形上看像一片枫叶,‘叶边’嵌入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公司选择落户时的重要考量因素。随着近几年发展,无论是驾车走高速、坐地铁,还是搭专线公交,花桥和上海已真正步入“同城时代”。
“我们很多客户和供应商都在上海,便捷的交通路网为公司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公司在苏州、常熟、合肥等长三角多个城市均设有工厂,随着昆山一体化发展,这些工厂与总部的互通互联也愈加方便。”郁国平说。
上海轨交11号线昆山花桥段。轨交11号线是全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记者从昆山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作为江苏的“东大门”,近年来,昆山加快实施总投资256亿元的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系统布局“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网,全面提升“十六横十二纵”框架道路,城市组团间的距离被快速拉近。同时,昆山还以“交通一体化”作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实施“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
2018年,昆山锦淀公路对接上海崧泽大道工程建成通车,成为苏沪两地首个通车的“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2021年,上海复兴路北延昆山曙光路工程完工,极大缩短了昆山淀山湖镇到上海青浦区的通行距离。前不久,昆山市资源规划局刚完成《昆山市边界地区道路缝合规划》的编制,助力长三角城市“抱”得更紧。
据统计,今年,昆山市交通工程总投资约5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45.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目前,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已经实现全线“洞通”,建成后将与轨交11号线无缝对接,成为连通苏昆沪三地的重要交通城市走廊。苏昆中环对接工程加快推进,古城路主线率先实现南北向通车。S224对接上海金商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沪昆间的毗邻区域进一步融合。“我们还将系统推进北部苏锡常城际、南部苏淀沪城际规划研究,对接开展苏州9号线昆山段规划。”昆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创一体化:跳出“创新孤岛”
5年前,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落户昆山高新区,临湖而建。如今,基地已为国内知名企业、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用户提供技术及服务,仅去年一年就新增2500多个客户。
“知道我们来自北方,爱水,政府就想方设法帮公司在吴淞江、南淞湖附近‘安家’。”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聂华回忆,从确定落户意向起,昆山便发动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5年来,从打造智能工厂,到设立高端计算实验室,公司每一个重大跨越都有政府服务注入的底气。
“互联网时代,高端计算不止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亦随处可见。比如用手机拍张照片,看似快门一按、图像生成,背后却暗含着大量计算和复杂的数据转换。”昆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以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环南淞湖建设高端计算产业承载区,联动元丰路、江浦路沿线园区,形成了6平方公里的高端计算产业园,加快算力赋能向东部、中部地区大面积辐射,产生联动效应,聚力打造算力的“策源地”。
作为全国首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在科创方面一直颇为突出。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80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66.6%和65.5%,综合科技贡献占昆山市40%。
2022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会现场。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从昆山高新区了解到,近年来,高新区聚焦硬核创新,发力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与国内外一流大院大所深化合作,共建了中标院昆山基地、中科长光研发中心等一大批“中字头”“国字号”高端平台。当前,围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融入苏州“环阳澄湖协调发展”战略,高新区发挥昆山试验区、苏南自创区、国家级高新区三大平台叠加优势,统筹规划昆山国家高新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巴城镇两个板块,正集全市之力打造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
高新区在科创协同上的发展,是昆山市科创一体化“加速跑”的缩影。近年来,围绕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昆山的亮点举措不断:在全国首创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实现昆山上海财政奖补资金通用通兑、专家技术资源无缝对接;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发起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产业首个专项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启动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助力越来越多企业和高校院所跳出“创新孤岛”。
产业一体化:激发“共赢动能”
政府公开数据显示,十年间,昆山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崛起,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7721.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84.48亿元,形成1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 代表、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亮相“党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周伟现场也晒出了一组数据:今年8月,昆山提前4个月完成外资到账的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外贸进出口今年有望持续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排名有望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五位。这一组组数据,是昆山推进协同创新在产业发展上最直接的成果体现。
“我们刚在上海嘉定拿了一块地,准备依托上海高技术性人才聚集的属性,打造建筑总面积超8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促进公司与全国乃至全球更多的合作。”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金成成告诉记者。
金成成介绍,沪光汽车位于昆山市张浦镇,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高低压线束总成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民营上市企业,曾荣获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产品销往上汽集团、戴姆勒奔驰、捷豹路虎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厂商。
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线束为整车提供稳定的电源、信号和数据,相当于车辆的‘血管’。”金成成说,近年来,沪光汽车不断加大智能制造领域软硬件的投入力度,突破汽车线束传统制造工艺限制,填补了线束制造行业自动化空白。2019年5月,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上海宣布成立,沪光汽车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发起倡议,共同推动汽车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和完善长三角区域汽车产业互融互通。
“这是倡议,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行动。”金成成举例,位于淀山湖镇的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全过程物流系统及智能工厂系统集成。起初,该公司研发的技术一体化平台推广并不顺利,为了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昆山沪光实地考察后,2015年双方开始合作,不仅带动昆山同日全过程物流自动化的开发,还助力对方的产品使用延伸至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得益于长三角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曾经默默无闻的昆山同日已成为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
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昆山拥有汽车零部件制造规上企业165家,有着产业链齐全、知名企业汇聚、配套能力突出等特点,是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而目前,不仅汽车这种传统行业在推进产业一体化,昆山的新兴产业同样如此。
十年来,昆山聚焦长三角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在多个领域构建更加开放的区域产业链。比如,主动加入长三角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联盟,与嘉定、温州、太仓和上汽集团合作发起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 CIDI长三角(昆山)创新中心,服务于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建设,共同驱动长三角产业升级,打造国家级产业新城示范基地。上个月,昆山还与太仓签署协议,联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再造长三角先进制造增长极。
生态一体化:“跨界”守护碧水清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58岁的袁福荣从未想过,在外闯荡20年后,竟能回老家过上这样惬意的田园生活,这一切要从一张规划蓝图开始说起。
2019年10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随后,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布,明确将昆山锦溪、淀山湖、周庄三镇纳入示范区协调区。“我的家乡就在昆山锦溪镇顾家浜村,听说这个好消息,我和很多在外打拼的村民一样都回了家。”袁福荣回忆。
当年底,袁福荣投资50多万在锦溪镇开了一家民宿,并将老家的旧房子也重新翻修。准备以后开家咖啡馆或者经营与景区配套的商业项目。袁福荣介绍,昆山南部的锦溪、淀山湖、周庄三镇,均位于淀山湖北岸,紧挨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这三镇为主要“班底”的昆山旅游度假区,河网密布、湖荡纵横,有着白莲湖、太史淀、天花荡等23个大小湖泊。“仅鱼类就有四五十种,春季鲈鱼肥、夏季鳊鱼香、秋季稻香鱼翻腾不停。”
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饮一湖水,共护一湖绿。近年来,昆山市以省级湖泊淀山湖管护为契机,主动对接上海、苏州、浙江的兄弟市(区),建立“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推进共保联治,共同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彩“水文章”。2020年8月,昆山市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示范区跨界河湖联合河长湖长巡河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完善“联合河长制”,明确巡河职责、内容、方式、频次、处置等内容。前不久,四地河湖长还齐聚昆山淀山湖镇泖泾港站闸,开展青昆吴嘉交界水域蓝藻联防联控演练。
记者从昆山旅游度假区了解到,目前,该区正在制定《昆山旅游度假区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持续优化淀山湖生态环境。“一批水源保护设施和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中。”昆山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昆山与上海联合实施的淀山湖岸线畅通工程马家江桥建设已经完工。马家江桥不仅贯通了防洪通道,也串联了两地沿湖旅游资源。马家江生态科普基地也在同步建设中。“下一步,昆山将以淀山湖为核心,形成交界区域水系畅通‘一张图’,深化构建水环境共治、防洪调度、活水畅流等区域联动治水格局,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正如周伟代表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说的,这十年,昆山更美了,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图景正在昆山徐徐展开。
【同题问答】
NSK中国区总裁 郁国平
新京报:这十年,昆山有哪些变化令你印象深刻?
郁国平:2013年初,我刚到昆山花桥时,公司周边还有许多空地,生活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随后几年,绿地大道两侧高楼拔地而起,花桥连接上海的地铁也开通了……两地距离不断被拉近,如今从花桥坐地铁,一个小时就能到上海市中心,比开车还方便。“不是上海,就在上海”对我来说,是一种很真实的感受。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