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惨淡不过万 丨 欧式生活家——一汽-大众开迪/Volkswagen Caddy
■记录身边有趣的车
2004年,一汽-大众将欧洲风味浓郁的“多功能高顶轿车”——开迪引进国产,并在隔年正式销售。这款车型配备有侧滑门、1.6升汽油或2.0升柴油动力,车内有5座与7座两种布局,定价在12-15万元左右。
就从价格来看,当时的开迪并?不算很贵,甚至比东风雪铁龙的萨拉·毕加索还便宜。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还找上了成龙大哥作为开迪的代言人,并将开迪的目标用户群体,锁定在了部分“对载货空间与坐乘舒适性都有更高要求”的人群上,就以当下的上帝视角看,可谓是将Flag拉满。
↑ 早年拍摄,一台悬挂佛山车牌的一汽-大众开迪,车身喷涂白色车漆,外观保持着颇为靓丽的状态。
达成国产的开迪,属于该系列的第三代前期版本(Volkswagen Caddy Typ 2K),是大众集团PQ35平台产物,如果要再细分的话,它在海外属于Caddy Life款式。
动力上,一汽-大众开迪配备了1.6升汽油、2.0升柴油两款自吸四缸动力,并匹配5MT变速器,前者最大可输出100Ps马力/6000转与145Nm扭矩/3800转,后者则有69Ps马力/4200转与140Nm扭矩/1800转。
↑ 由@Praise-TOM 拍摄,一台悬挂珠海号牌的一汽-大众开迪,是一款搭载2.0升SDI自吸柴油引擎的车型。
↑ 作为途安的兄弟车,开迪的车顶设计得更高,达到了1.83米,还配备有侧滑门,可以说是非常实用。
↑ 不同于汽油版,国产后的开迪柴油版,均配备钢圈+轮圈盖的搭配,看上去也很欧。
或许是有着“工具车”的属性,开迪的车内配置比较低,仅有汽油高配版才带CD碟机、前电动车窗、中控锁、后排出风口、后排杯架等配置。
可惜7座版本的第三排是无法放平的,如果需要运送大件物品,只能将其拆卸。
↑ 图源于Autohome的开迪5座版车内视角。
跟同时期的赛宝、优尼柯等欧式货Van车型一样,有着大空间、好用好开等属性的开迪,并没有在国内引起太大的波澜,最终在2007年停产。
根据2014年的后备厢盖气压弹簧连接螺栓召回报告来看,一汽-大众出产的开迪仅有9037台,而卖家中,有一部分是公务部门,比如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警方,就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开迪,作为“移动警务室”使用。
↑ 2006年,深圳、重庆、大理等地公安的开迪警车交车仪式、车辆展示。(图源自sina、pcauto)
根据网络上的某些只言片语来看,起初开迪的引进,并非是中方的意思,算是被德方“捆绑销售”,在引进宝来、高尔夫四或PQ35平台的同时,必须也将开迪引进国内“试水”,这或许导致了产品在后续的车型定位、本土化配置调整、落地营销等方面的一系列败北。
此外,无论是当时,亦或是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大多数消费者或许受到认知、使用场景等因素的限制(无贬义),“家用式货Van”并不会是购车的首选,或许未来只能通过改装、露营、后备厢集市等文化给予“赋能”,才有可能慢慢普及。当然,这仅是我一个猜测而已。
↑ 由@Doomer 拍摄,一台悬挂长春车牌的开迪汽油版,外观喷涂蓝色车漆。
■ 拓展
在海外市场,第三代开迪2K型于2003年推出市场,有着2.68米或3米的轴距、长/短车身、封窗/明窗、汽油/柴油以及1.4-2.0升多款引擎等搭配可供选择,并在2010年、2015年进行两次中期改款,最终在2020年被第四代SB型取代。
第三代开迪算是部分欧洲蓝领的工作好伙伴,获奖不少,销量也不错,并且还开发出了出租车、露营车、四驱版本等款式拓展生产线,与雪铁龙Berlingo、雷诺Kangoo等欧洲车型互为竞品,但开迪的最大车长可去到5米,也是很拼。
↑ 澳门街头的欧版开迪2K型,基本都是2010–2015年款,并搭载2.0升TDI柴油涡轮增压动力。
↑ 由@泡芙 拍摄,一台悬挂德国大使馆号牌、2015-2020年款的的开迪三代后期长轴版,看上去跟台迈特威类似。
(完)
回顾:
25万的大玩具 丨 稀有角色,京A黑牌的一汽-大众宝来R
02式车牌展播 丨 一汽-大众捷达A2型 & 宝来A4型
1.6L+4AT 丨 老宣传册一览,一汽-大众捷达2002款/海风之旅ATi型
广东地区稀有车 丨 上海大众桑塔纳旅行车/ VW Santana B2 Variant
德味小面包 丨 又稀又靓——大众夏朗初代/Volkswagen Sharan 7M
通用汽车新标准时薪75美元/小时?
“工会在这里会影响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我的企业利益,会造成损失。我的态度很明确: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
2016年金秋十月,“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在福耀美国代顿工厂将这几句狠话撂得斩钉截铁,丝毫没有顾及麾下美籍高管紧皱的眉头和难看的脸色。
在那之前稍早,一位俄亥俄州参议员则是无视了这家工厂自招聘会开始就坚持“希望不组工会”的表态,在项目竣工庆典当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工厂组建工会的强烈支持。
这是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的一段影像,呈现在人们眼中的,不仅有曹德旺操着一口福建普通话的寸步不让,更有美国一大传统势力——工会的冰山一角。
纪录片《美国工厂》,Netflix出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投资拍摄,记录了福耀集团接手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并将其改为汽车玻璃制作厂后当地美国工人再就业的真实场景
在美国,各行各业的工会都是受法律认可为代表劳工利益的组织。但在曹德旺看来,工会会帮助工人从老板这里“掠夺”更多薪资。
曹德旺的“过激发言”言犹在耳,如今在“全球最具战斗力”工会——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带领下,实施了一场大型罢工的蓝领工人们将通用汽车逼向崩溃边缘了。
01
无止境的谈判,谈不拢的条款
美东时间9月16日零时,十二年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拉开了它的序幕。
在UAW的号召和组织下,近4.8万名通用汽车员工参与罢工。这是自2007年来在通用发生的首次罢工,通用在美国9个州的33个制造厂和22个零件配送仓库也因此关闭。
此前数月,UAW与通用一直在就员工的新一轮四年期劳工合同展开谈判,但到9月15日周日凌晨旧合同到期之后仍未谈妥,双方在薪资、医保、福利、临时工和利润分成等方面“分歧很大”。
简单来说,UAW希望盈利能力很强、去年大赚逾80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为工人开出更高的工资,但通用则想尽力缩小与在美外资汽车工厂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距。
根据美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通用汽车用工成本在业内名列前茅,每小时平均需要为工人支付63美元的工资和福利,而外资工厂仅需支付50美元左右,但是工人依旧认为薪酬较低。
谈不拢,工会遂决定采取“罢工”这一最后手段。而通用汽车也很快发布声明回应,追加了一系列强有力报价,包括新增超过70亿美元投资、新增5400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人8000美元的合同改签补偿等等。
通用方面表示,公司已经暂停为罢工员工支付医保。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此前有数据显示,通用每辆车上分担的员工医疗保险成本高达1500美元,而大众仅需418美元,丰田则为97美元。
几番较劲下来,大罢工已经进入了第二周。尽管有消息人士透露,部分问题已接近解决,但最终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准数。
02
受伤的不止是通用还是工人
尽管华尔街判断不一,但结合过往的经验来看,有一点毫无疑问:罢工持续的时间越久,通用汽车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早在1936年,通用汽车就已经有了与罢工工人打交道的经验。当时,工人们在通用汽车位于密歇根州弗林特的几家工厂举行了长达44天的静坐罢工,停工人数高达13.6万人,导致28万台汽车停产。
本想与工人们对簿公堂的通用汽车最终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施压之下坐到了谈判桌前,与刚刚成立不久的UAW达成协议,承诺不歧视参与罢工的工人,并将员工时薪提高五美分。
随后的1998年到2007年,占据美国汽车市场31%份额的通用汽车不得不一次次的为工人的需求买单。
根据Gordon的计算,每一位参与罢工的通用员工都可能影响多达7个工作岗位
03
争个你死我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对于通用而言,在全球汽车市场消费低迷的大背景下,纵然盈利喜人,也还是要为销量下滑、利润空间遭到压缩、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而感到头疼。
但在高额的工人福利与良好的企业效益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之际,为了不被拖垮,通用这次也许会以提高时薪来应对。
美国工人想要通过工会吃到一波高额红利,是美国企业一只想规避的问题,但是这些企业必须遵循法律为工人买单。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财政部顾问兼白宫汽车业工作小组负责人Steven Rattner日前曾撰文,直言“虽对蓝领工人的困境深表同情,但在美国制造业面临全球竞争的当下,想要无损工作本身又想要恢复丰厚薪酬和福利,这是不可能的”。
Rattner指出,在美国汽车行业辛勤工作的蓝领工人工资曾在2002年达到每小时30.9美元的巅峰,比其他岗位的平均工资高出约44%;但如今,汽车工人已是荣光不再,降至23.48美元的时薪稍低于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在邻近美国的新兴经济体——墨西哥,2015年时汽车工人每小时的薪水也只有3.29美元,不到相同位置的美国工人薪资水平的14%,为什么还不满足呢?
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立场
疫情后的新蓝领:月入10万,95后成主力军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1年《中国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显示
疫情下,我国蓝领就业指数大幅回升,
甚至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如今国内三年疫情防控逐步解除,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预测
蓝领的价值将会进一步被放大,
加上大学生就业难,
或将迎来又一波蓝领用工潮。
▲
Flako卖过保险、做过写字楼销售,
目前是一名美式理发师
健身教练、房产中介、
按摩师、理发师......
传统蓝领已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涌现出的不少“高薪蓝领”,
他们平均月薪已大幅超过本科生。
有的一入行就能拿到2万月薪,
有的最高一个月有10万的收入,
近4成热门蓝领的月收入已过9000元人民币。
“为你服务的,都比你工资高”的现象
越来越普遍了。
我们采访了四位高薪蓝领,
他们说除了薪资,
自己在工作岗位能比“普通坐办公室的白领”
收获更多的人情味和认同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
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份“都市新蓝领画像”,
侧面讲述了疫情影响下,
比起领子的颜色,
更重要的或许是学习和深耕的能力。
编辑:谭伊白
▲
小高带看房时拍下的上海
小高,95年,房产中介,最高月薪10万
我从宁夏老家毕业来到上海后,中介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最开始的时候是有保底薪资的,底薪是4000块,然后看提成。大概三个月之后,我基本上稳定到1万左右。
2019年有一个月和去年9月份,我都拿到了一个月10万。
我记得是成交了一个老客户,他买了一套900多万的房子,一次性付款,中介费什么的他也不谈。然后第二个月佣金就发下来了,发了大概十一二万。
中介这个行业,最大的不稳定除了大环境影响房市外,它本身的机制一直在变革。我这几年就经历了好几次大变革。
我的第一单买卖,是在18年的1月份,恰好是我们公司组织大变革的时候,很多人都走了,到了其他各大品牌。这个客户对接的七八个中介都走了,就剩我了,这单就落到了我头上,我觉得自己既幸运又压力很大。
去年年初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又变革了,完全没有底薪了。一个月公司借给你3000块,等你这个月做出业绩来,然后它把这3000再扣掉。最多三个月出现低绩效就会劝退了。
我们门店30多个人,我是记房子记得最多的,大概能记50多套的面积、楼层、价格,你报任何一套我都能说出来。就靠死记硬背,没什么诀窍,19年和20年连续两年我是门店销冠,但今年因为疫情,业绩下来了点。
▲
小高的工作笔记,几十套房源信息牢记于心
近几年身边同事的学历也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大概是从19年招的新人基本上都是要本科起步,今年起我们甚至招了两三个硕士,还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也很多,我们门店就有一个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
但他们都留不下来,干几个月就走了,可能还是觉得既卖不出去房子还得受委屈,不愿意干了。但干活嘛,到哪不是受委屈。
我曾经有一单失败的经历,让我非常破防。一个客户要置换房子,前一套是我帮他卖掉的,他对新房的挑选范围特别大,“整个浦西都可以。”我带他看了大概八九个月,从黄埔看到静安,看到闸北、天山、普陀,后来他终于看好了一套天山的房子,看了两遍,我想着这么长的努力终于要收获了。结果第二天他告诉我房子买好了。
他就在小区楼下找到一间夫妻老婆店,给了几万块中介费,他说:“小高你们中介费太高了。”我心想,如果你觉得不妥,既是老客户了,我们是可以聊的。每次看房我都会给他打车、给他买水,连续半年多风吹日晒的,他却招呼也不打一声就在别人处买了。
中介就是非常打持久战的,大单基本都要持续跟一年左右,很耗精力也耗耐心。它的许多成果都是需要“延迟满足”的,得等,得磨。
之前我们培训,领导会分享一些典型的案例,有些经纪人他可能每年花个好几万块去给客户送礼之类的,但是我觉得可能我不适合这种方式。不是非得赚你这个钱,我是真的想帮你找到好房子。我反思自己的优点,可能比较平易近人,缺点就是太老实了,嘴太笨了。
刚来上海的时候我没什么目标,可能稍微赚一点我就离开上海了。但现在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存到100万,目前完成了百分之四五十吧。之后想在上海买一套面积还可以的房子,和对象好好生活。
今年的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太大了,去年我们每个人平均收入都还算挺高的,今年又没有底薪,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过完年之后,我想肯定有部分同事都不会来了,还有很多人去考公,像我们店里的就有部分同事每天都在看书,准备考试。我休息的时候会学一些技术类的东西,比如CAD、编程等等。但不是为了工作,就是自己感兴趣,我买的网课,或者在B站看视频学。
这个职位空缺可能也会变大,估计能吸引一波人再进来。
可能做中介这个行业自由惯了,坐在办公室当个白领我真的做不到。而且六年坚持下来,它最吸引我的还是薪资,只要够努力,就能赚到钱。
▲
小高经营的小红书账号
我自己手里还有几个比较诚意的老客户,想先再坚持一段时间,我相信过完年之后,市场还是会稍微稳定一点。今年我也学会了给自己打广告,开了抖音和小红书账号,一个发刚需的房源,一个发豪宅房源,拓宽一些自己的渠道。
我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看十几二十套房子,上周又恢复了20套一天,快看到曙光了。
Jim,98年,健身教练,月薪2万
我从军队里的专科毕业后,因为一直对运动和健身很感兴趣,所以直接就从事健身教练的工作了。那个时候健身行业刚起来,行业内的准则不太规范,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国家资质,挺乱的。但是火啊,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是2万块。那时候我才20出头,年纪轻轻,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有前途的。
但是我很拼的,那会儿住的是公司安排的员工宿舍,一室一厅住20个人,健身教练、工作人员、保洁什么的都有。
我当时觉得自己像乞丐一样,感觉非常糟糕,我没有任何放自己东西的地方,就是一个行李箱立在那里,连把它放平的空间都没有。我也没有自己的床位,我是睡在两个床拼在一起中间的地方。
两个床还不一样高,中间大概有个5公分的落差。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我就跑到店里面,带着牙刷洗漱,然后开始运动,开启一天的工作,一天下来小腿都是肿的。
到了晚上10点开会,结束后回到宿舍,在楼底下不想进去,就坐那里发呆。等到实在很困了,或者是北京的夜太冷了再上楼,躺下就睡。
我拿了第一个月工资,第一时间就搬出来了。
▲
用筋膜刀为学员做康复训练
健身私教我觉得想干好的话,专业上的东西并不难,更难的是你既需要帮助学员训练身体,还要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情绪价值。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而且要总结出来一套准则,搞懂这个道理花了我几年的时间。
我不是客户最多的,但我可能是客户留存度最高的。我的会员会一直在我这里上课,可能别人30个会员也没有我10个会员的课时数加在一起高。
客人一进来,我就会先去观察他们的性格特点。如果是一些年纪还比较小的女生,吃不了很多苦,又不是很自律,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就多关怀,运动的强度不会太大,这样她们下次会再想过来练,循序渐进。比如说今天练完重量,我说“你要不去做15分钟有氧,时间不长的听几首歌这时间就过去了”。
如果是对待一些老大哥会员,要积极给他正向反馈,比如说他在上力量了,千万不要打击他说“你怎么20公斤杆子就晃得这么厉害”,要保护老大哥的自尊心,让他清楚在进步,他就会变得更有劲了。
▲
Jim所在的上海Faith健身房,教练们在开会
虽然教练赚钱是靠课时费,但靠销售卖业绩的价值观不是我能接受的。我曾经待过一间商业健身房,他也不管教练高矮胖瘦,你只要能把业绩做出来,你骗会员买课,OK,那就让你当主管。开会的时候满嘴讲的是你要怎么去卖课。教练之间就像一群狼一样,只想着竞争。
疫情影响下很多健身房都倒了,获利的只有老板,而很多教练就这样没了生计。因为它留不住客户,虽然能赚得更高,一个月七八万,但是你卖的课根本就上不完,学员也没有真正想来上课的动力。
目前我在一家小的健身工作室,在能力范围内接课,服务好每一个会员。之外也能多很多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看书、喝咖啡,没课的时候我就穿着骑行服,到周边骑上几十公里。
这个工作的工资瓶颈也在这,目前最好就是两万,我其实是不太满意的。但我觉得疫情后肯定大家对运动和健康会更加重视,这个机遇还是在的,我觉得我下一步的话,应该还是会合伙和别人开一间自己的店。
▲
客人为Nancy拍的工作照
Nancy,85年,泰式按摩师,月薪一万八
原本我有个去当白领的机会,做一些后勤和培训的工作,但是那里的工资太低了我就没去。
2018年来了上海,进了这间泰式按摩店,现在工作了五六年后我有80%的客人都是熟客,每个月能有一万七八的工资。
这里不需要卖卡,所以我们工作基本不说话,靠体力但也要靠脑力解决问题。客人来了之后,大多数都是身上有哪里不舒服,想要来改善。我会问一些基础问题:哪里不舒服?是做什么职业的?这样能侧面了解他们需要按的地方。
每次按摩就是一次私人定制。穴位要按准,痛点要明确,更要针对每一个客人的需求去按。
我会记住客人上一次按的时候哪里不舒服,隔两三个星期再来也记得,就记在脑子里。
▲
Nancy在大众点评上有230多条客人评价
我记得有一个客人在大众点评上给我留言,他说第一次是他自己来按的,平时他是感觉不出谁按得好谁按得不好,但那天他说能很明显地感受我按得很舒服,“别人拉伸,你是不懂她为什么要这样拉的,但是Nancy拉伸的时候你马上能感受到效果。”于是第二次他就带着老婆一起来了,现在他们俩是我好多年的熟客。
记得客人的痛点是很重要的,这是我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吧,这样客人会觉得你用心了,下次来还会找你。
也有一些比较不好说话的。比如有一个客人我记得他真的是每一下对轻重的要求都不一样,我按一下他说重了,按另一个地方又说太轻。
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份工作太耗体力了,都是需要锻炼的,得去找那个巧劲。像我刚来的时候每天都觉得很累,下了班就腰疼、肌肉酸痛,但是时间久了以后,现在就会借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纯靠手按。加上对穴位更加了解,都不需要使劲地按,那是白费力气。
一天最多的话我也只能接五六个客人,但是时常要加班。我们晚上11点下班,但是10:45来的客人也得接,经常按完就后半夜了,回到家一两点了。找我的客人也比较多,有时候约满了,会有客人提前过来等着,看有没有机会能排上。
虽然这份工作基本占满了时间,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但是我反倒觉得它消耗的只是体力,只是身体上累而已,不需要操太多的心,所以每天其实过得还算挺开心的,压力没有特别大。
我想着再过个几年可以带一个团队,或者开一间自己的店。但是我的客人每次来都会问我,“你不会走吧,生怕你走了,你去了哪里一定要告诉我啊!”这跟去办公室上班是很不一样的感受。
▲
Flako在帮客人理发
Flako,94年,理发师,月薪3万
上个月大家都阳了,没人剪头发,我拿了我涨价之后有史以来的最低工资,18900。
我在一家美式理发店工作,剪男士的复古发型,现在是300块钱一次。
我是汶川人,17岁就出来工作了,干过好多职业。初中毕业,我先去学跳舞,跳着跳着去卖保险、写字楼里当销售,后来又去职高读书,混了一学期混不动了我就走了。
混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行,我还是得去找个事情做,有一天翻微博的时候就看到了美式理发,那时候国内剪的人还不多,一家叫homie的理发店最早在福建泉州开了一家店,我就跑去学。
学完之后我又跑回家自己研究,直到他们2018要在上海开店,问我来不来。那一批算是现在国内最牛的一批美式理发师了。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是来上海以后,我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我能帮别人解决问题,交流也没有障碍,包括能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服务,然后对得上自己收的钱。很多人觉得男士理发不就是剪短嘛,不是的,套谁头上都是一样的那只能叫练习。
我刚来的时候,谁都不认识,哪会有人来找我剪头。结果第一次拿工资5000,第二次拿6000,挺低的然后又住得远,心态就有点崩了。
那会是想放弃过,但是干着干着发现,这份工作的所见所得很不一样。5个理发师就有10个客人,不停地来跟你分享各种各样的东西,很长见识。
也有很多客人变成了老朋友,有个客人得癌症之前来剪头,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了,头发没长了,问他咋了,他说前段时间去战胜癌症去了,我听着还是很唏嘘的。
你不会觉得这是上班,客人来了聊天,剪完头发一起抽根烟,我其实不是喜欢剪头,是喜欢待在这个氛围里面工作。我以前就是混日子,干过那么多工作,没想过以后要怎么样。但面对理发这个事,我还是很认真地对待了这么多年。
▲
在泉州农村里帮老人义务理发
疫情的确有很大影响,但同时美式理发这个事,也是在这几年被普及被了解的,反而知道的人更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出不去反而自己搁家里研究呢,反正对我们行业还是带来了正向的反馈。之前2018年那会儿,剪个头需要跟人家解释清楚的,得从这个起源开始讲。现在就不用了,省略了很多步骤。
我一开始剪一颗头是100块,大家都得剪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慢慢人开始多了,就要求快。那会19年有个比赛,30分钟要出作品,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就开始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到了19年下半年就对时间控制得很好了。
你出家门50米,就有5个理发店,为什么非得来我们这里?还是得靠手艺,生意好真的就得涨价了,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我从100块涨到200,现在300,真的是因为服务不了那么多人了,得筛选掉一批。最忙的时候每个月我都剪200多个头,一天最多得剪12个,整个国内都很少有人剪这么多头的。
▲
不工作的时候,Flako会去打拳或骑车
现在我加盟也开了一间店,我当店长。我本身技术不能出问题,还要带着店里的员工一起好,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把这个家照顾好。
家里也没啥钱,汶川地震后家里房子垮了东西没了,我妈工资一个月也就两三千块钱,我爸离婚了也不管我,我啥都得自己整。
把爱好当工作,这感觉就很爽,我会去研究它,也会去想怎么样会更好,干理发这个事情,有很重的人情味在里面。
前几天老看新闻,40岁做IT的被开除了就找不到工作了,我想手艺人唯一的好处就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人和我的手艺就会越来越值钱,到哪里我都饿不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学者严飞在今年出版了新书《悬浮》,讲述了8个都市新蓝领的异乡生存故事。他提供了一份“都市新蓝领”报告,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蓝领的生存状态。
“都市新蓝领”群体定义为:生活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借助互联网等数字平台,以新型服务行业为主要从业形式,具有较高职业流动性的城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摆摊人等职业,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
Q:“都市新蓝领”有什么基本特征?
(1)学历水平较高,五成以上受访者(58.27%)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2)流动性较高。尤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近六成(59.61%)的被调查者是在最近一年以内(2019年12月以来)来到现在工作的城市;(3)“95后”为主力军,与“00后”一起占总受访人数的76.55%。
Q: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主观能动性高吗?
受访者们认为,个人工作的重复性较高、清晰度较高、标准化水平较高,即工作所属层次相对基础、技术含量有限,个体可替代性较高。
但与此同时工作时长与排班方式较为合理,体现出职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在工作自决水平方面,多数受访者的工作任务具体内容、进度安排、工作量等指标均为部分由自己决定。
Q:“都市新蓝领”的社会认同度有所上涨吗?
他们的社区认同感较强,但是社会公平感一般。针对生活选择的自由程度,超过了平均水平,他们的打分为5.6255(满分为10,小于5分表示偏向于没有生活选择权,大于5分表示偏向于有生活选择权)。
Q:他们还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一方面,他们可能在“悬浮”中焦虑,零工经济提供了大量岗位,固然自由,但是其代价是缺少保障,同时存在高度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在主观公平感方面,都市新蓝领群体相对剥夺感较强,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生活水平与工作努力程度相较偏向于不公平。其中,餐饮业和酒店业两类群体为“比较不公平”,物流业和医疗业则为“完全不公平”,表现出了职业视角下的感受差别。
他们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还需要持续关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心理健康情况方面,新蓝领群体维持着一定效能感,但整体情绪相对低迷。在抑郁自评量表中,九成被访者自评存在明显的压抑情绪,包括焦虑、紧张、低落等,且对压力具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仅有一成选择无抑郁情绪。
多数受访者能够肯定自身工作的价值,但也承担着疲惫与压力,心态较为复杂。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