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2016年上海大众工业

上汽大众关停老厂,是衰落还是转型?

近日,有消息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已经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这座拥有近40年历史的老厂,曾经是国内最早一批合资汽车工厂,也是第一辆国产桑塔纳的诞生地。如今,它却成为了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的牺牲品。

这一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上汽大众在市场竞争中的无奈之举,也是合资车企面临的共同困境。有人则认为,这是上汽大众在布局未来的战略之举,也是合资车企的必然选择。

那么,上汽大众关停老厂,究竟是衰落还是转型呢?

市场需求的变化

我们要看到,上汽大众关停老厂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安亭第一工厂主要生产的是小型车,包括大众 Polo、斯柯达晶锐等。而在中国汽车市场,燃油小型车/微型车的份额从2016年开始就在大幅度缩水,跌破轿车市场的10%比重。随着五菱宏光MINI EV等电动通勤代步车辆的崛起,燃油小车的蛋糕更是萎缩。

相比之下,SUV和新能源车则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和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1-5月,SUV销量达到1006.4万辆,同比增长36.8%,占乘用车销量的45.9%;新能源车销量达到950.7万辆,同比增长218.6%,占乘用车销量的8.7%。

显然,上汽大众不能再坚守传统小型车市场,而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SUV和新能源车的布局和推广。这也是为什么上汽大众将安亭第一工厂部分产线搬迁至仪征工厂,并对整车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仪征工厂目前已经投产了全新一代Polo、途铠等原先一厂主产车型,并且正在改造途岳等SUV车型生产线。

生产效率的提高

上汽大众关停老厂的背后,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安亭第一工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厂,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但也存在着设备老化、管理滞后、成本高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疫情期间更加凸显出来。去年3月中旬,上汽大众两次被迫将安亭工厂进行闭环管理生产,安亭一厂闭环期间的日均产能下降近乎四成。

相比之下,安亭基地新建成的MEB工厂则展现出了先进的生产水平和效率。这座工厂是上汽大众专门为生产大众品牌ID.系列纯电动车而建,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MEB平台,实现了高度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的生产模式。这座工厂的年产能达到30万辆,足以抵消一厂关闭后的产能减量,也能吸收不少一厂工人。

此外,上汽大众还在安亭基地拥有第二工厂和第三工厂,以及一个技术中心、一个售后配件销售中心和一个国家级标准试车场。目前,第二工厂已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班;第三工厂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这些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电动化转型的战略

上汽大众关停老厂的背后,是电动化转型的战略。上汽大众作为国内最大的合资车企之一,早就意识到了新能源车的重要性和前景。早在2016年,上汽大众就发布了“e-Blue”战略,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14款新能源车型,并实现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6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汽大众不仅投资建设了MEB工厂,还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2023年前投资150亿元,在安亭建设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此外,上汽大众还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共同推进电池、芯片、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可以说,上汽大众关停老厂,并不是衰落的象征,而是转型的信号。通过优化产线布局、提升生产效率、加速电动化转型,上汽大众正在为未来做好准备,以期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汽大众没有任何挑战和困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上汽大众不仅要面对合资品牌的追赶和挑战,还要应对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冲击。如何保持产品力和品牌力的优势,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和期待,如何应对供应链和芯片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是上汽大众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上汽大众关停老厂,并非简单地用衰落或转型来概括。它既是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效率提高、电动化转型战略等多重因素的结果,也是上汽大众在布局未来、适应变革、追求发展中所做出的选择。我们期待上汽大众能够以此为契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十不惑的上汽大众,恰似同学少年,热血依然

2016年北京车展上的上汽大众展台,正式亮相的凌渡GTS备受关注,一袭高调的亮红色车漆,以及熏黑运动套件,凸显这款车型的运动属性。这是被上汽大众定义为“首款宽体轿跑车”的凌渡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一次运动进阶。从七年后的眼光看,这款车型依旧显得年轻、动感,大众的设计美学得到了时间的检验。

作为2016年的开局之战,这一届北京车展开了一个好彩头,上汽大众销量一路长虹,在这一年,成为首家突破年销量200万辆的车企,此后更是连续四年,保持了这个销量纪录,一时风头无两。

年轻BUFF,布局高端,拓展细分市场天地宽

回看上汽大众一路走来的每一步,会发现,它总能踩在时代前行的鼓点之上。

2016年,正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而就在2015年12月,上海大众正式更名为“上汽大众”,借此契机,上汽大众开始了它的加速跑。

以凌渡GTS为标志,这一年,上汽大众年轻化产品阵营收获颇丰。Lamando品牌在2016年累计销量超过14.3万辆,同比增长37.4%,Polo家族以年销180,150辆的成绩,连续第8年占据A0级市场全年销冠,Lavida朗逸家族更是持续领跑,全年销量近55万辆,月均销量突破4.5万辆,成为当之无愧的家轿王者。

此时的上汽大众,已经完全摆脱曾经“官车”的刻板形象,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了更具活力、引领潮流的全新品牌认知。

还是在2016年,上汽大众首款旗舰SUV途昂亮相,并于次年的3月正式上市,实现连续9个月单月销量破万台,甚至一度出现加价购买的现象,在30万以上级别中大型SUV市场中傲视群雄;接替辉腾的豪华C级轿车辉昂也在这一年上市,上汽大众高端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目前,凌渡L、新朗逸星空版等更加年轻化的车型相继推出,首款大型豪华商务MPV威然,为上汽大众开辟出全新的细分市场,及至上汽奥迪品牌落地,奥迪A7L、Q5 e-tron和Q6的先后上市,让上汽大众的高端化迈入全新阶段。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幅对联: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在中国汽车市场这样一个群雄竞起的“江湖”,上汽大众同样有这样的生猛和自信,一手拿捏年轻潮流,一手撑起品牌高端化,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宽。

从MEB到智能电动化转型,上汽大众的不惑与热血

当时间来到2019年11月8日,在上汽大众四十年众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中,这一天无疑极具标志性——在刚刚落成投产的安亭新能源汽车工厂,上汽大众首款ID.系列纯电车型正式下线,上汽大众全面开启新能源转型。

在此之前,2019年4月15日的“大众之夜”上,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出行战略官宣,“预计到2028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纯电动汽车总量将达到2200万辆——其中50%以上将来自中国。”这一“行业发展至今最为庞大的电动汽车攻势”,因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建成投产而由蓝图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其实,基于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准确研判,早在2016年,上汽大众便提出“共创2025战略”,其中,“2021-2025年在继续保持燃油车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上汽大众将推出基于MEB平台的多款纯电动车型”,成为合资品牌中最早拉开电动化转型帷幕的车企。而接下来,上汽大众通过一系列稳扎稳打的行动,推进战略的落地。

2017年,上汽大众引入大众集团首个纯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MEB平台。

2018年,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安亭开工建设,新工厂投资170亿,规划年产能30万辆,它不仅是上汽大众首个纯电动汽车工厂,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纯电动车型生产而全新设计建造的汽车工厂。

2020年11月,上汽大众ID.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型ID.4 X上市,随后不到一年,ID.6 X和ID.3相继上市,并在两年的时间里,累计销量超过12万辆,成为合资品牌电动车的销量冠军。

不仅电动化,在智能网联领域,上汽大众同样进展积极。基于2020年推出的全新智慧车联系统,2024年,利用5G、V2X车路协同等技术,提供更多的智能服务内容的新一代智能网联方案将落地,至2025年,上汽大众的智能网联装备率将达到80%以上,移动在线服务的活跃用户占比将达到100%。

在新能源时代的汹涌浪潮中,上汽大众用ALL IN智能电动化的转型决心,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不惑少年的热血新生。

与用户共创,上汽大众的新标签

“4生6,6生3,3生万物”,在2022上汽大众“因你而生”ID.Day车主共创年度活动现场,上汽大众用一贯诙谐的语句,道出了大众品牌ID.家族的上市历程,也对ID.全新营销模式做了一次生动总结。

随着年轻一代用户数量的增加,“从汽车销售向用户运营转型”的上汽大众,如何“跟年轻人玩到一起”,聚焦客户体验升级,成为营销模式创新的核心议题。而ID.纯电车系的导入,让“与用户共创”,成为绝佳的突破口。

针对ID.系列产品,上汽大众构建了全新的网络渠道生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以用户为核心”新营销体系。

在线下,集品牌体验、产品展示、车辆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ID. Store城市展厅建设扎实推进,在覆盖一、二、三线城市的基础上,向四、五线城市延伸,目前已登陆全国82个重点城市的核心商圈和商场,开业超过200家,并将完成签约300家,拉近与都市潮流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线上,注册用户突破千万的上汽大众超级APP成为“与用户共创”的全新阵地,其中,有超过6万的ID.车主入驻线上车圈,累计互动逾1500万次,更有越来越多的潮玩家参与ID.周边共创。线上社区活力满满,线下的车友会也热闹非凡。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56个车友会,成功举办近千场车主活动。

不仅如此,上汽大众已正式启动“ID.合伙人”官方认证,通过招募更多有创造精神的ID.用户加入共创圈层,解锁更多“共创玩法”。

结语

2023年1月18日,上汽大众第2600万辆汽车驶下生产线,成为中国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600万的乘用车企业。这是对上汽大众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最佳小结,也是下一个四十年雄关漫道的全新起点。

都说四十不惑。面对加速剧变的汽车全新时代,身为传统汽车品牌“典型”代表,上汽大众却多了许多“非典型”属性,比如智慧车联、网络生态、共创圈层等等,在转型之路上,上汽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一往无前,没有犹疑,有的,是恰似同学少年,热血张扬。

畅销超200万辆,新款更帅更智能,大众途观L三代成长史!

【有车以后 新车】如果你问起我对大众SUV最为直观的印象,除去带有比斯开蓝车漆的初代大途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众的途观了。自从2009年以进口形式引入国内,途观就一直是SUV市场的公认“好车”。那么如今,第三代途观L即将引入国内,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个陪伴了无数人成长的“大众之选”。

一句话点评新一代途观L PRO:

更大,更高,更强,传统合资SUV的代表作仍然很能打。

优点:

1、基于MQB EVO平台打造,技术进一步优化

2、造型更加年轻化,自带两种方案可选

3、有望加入全新的1.5T轻混动力系统

4、油电同智,拥有更加全面的智能化配置

5、车内空间表现进一步提升

缺点:

1、座椅承托感相对一般

2、仅高配车型配备四驱

第一代途观:2009-2016

实际上,第一代途观的成功只是PQ35平台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高通用性、品质稳定配合上活跃的动力让大众的平台战略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2010年,上海大众正式将途观引进国产,并在原版车型的基础上加长了8公分,这一策略在当时“加长之风”尚未兴起的中国车市,无疑是一把杀手锏。

一经上市,途观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新车一度要加价5万元。以至于整个第一代生命周期中,途观都没有太多的变化。2011年,上汽大众为途观加入了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配置,进一步提升了燃油经济性,时至今日,这代途观仍是二手市场的畅销车型。

第二代途观L:2016-2024

从这一代起,途观由PQ35平台升级至当时最新的MQB平台,新车的尺寸也由紧凑级SUV提升到了中型SUV的标准,名字也更改为途观L。而原来的途观仍作为紧凑级SUV和途观L“高低搭配”,在市场上共同存在了一段时间。

从轴距上看,途观L较途观增加了226mm,这样的改进带来了非常充裕的后排空间,让途观L一下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带娃首选”。而对于年轻人来说,途观L硬朗的外观和活跃的动力表现依旧诱人,这样的卖点组合,让途观L在去年仍旧交出156536台的优秀成绩,完全没有车型末期的疲软状态。

第三代途观L Pro:2024上市

在前不久的工信部申报信息中,我们看到了第三代途观车型的相关信息。新车或将命名为途观L Pro。和前代车型一样,新途观L Pro也提供了两种外观方案供消费者选择。在延续家族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途观L Pro整体风格更加偏向年轻和运动,大量的贯穿式设计让横向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拉长。

尺寸方面,全新途观L Pro的长宽高分别为4735×1842/1859×1682mm,轴距为2791mm,车身尺寸相比现款有小幅度的提升,轴距则保持一致。

而在动力方面,新车将保留原有的2.0T发动机的同时,还有可能引入大众最新的1.5T+48V轻混动力系统,未来也有可能增加插混动力的选择。

而根据最近官方“油电同智”的战略规划,途观L Pro将会在智能化方面有大幅提升,未来我们将见到更加智能,体验更加完善的大众燃油车型。喜欢合资品牌的朋友们绝对不要错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2016年上海大众工业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