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被传关厂,燃油车厂正在消失
来源:时代财经APP(ID:tf-app) 作者:张旭
近日,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被传永久关停。
消息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其中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的第一工厂在2022年7月结束生产,目前已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二厂已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班;三厂大概率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
6月7日,据接近上汽大众的知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一厂不是关停,而是功能转型。“实际是上汽大众电动化转型、安亭基地升级转型一系列动作中的一环。”
在车市愈发激烈的竞争面前,合资车企及其工厂正在经历一系列的重塑与再造。
上汽大众工厂升级,大众集团加码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安亭第一工厂建于1984年,规划年产能为16万辆,主要负责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途铠等小型车的生产。随着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动,上汽大众安亭基地的升级改造早已被提上日程。
2015年6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关于上海大众汽车安亭基地升级改造及纯电动技术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改造完成后,安亭生产基地将形成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制造体系,产能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从2015年起,上汽大众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安亭基地转型升级。2017年,启动汽车二厂升级改造,2018年启动MEB工厂建设,以及围绕电动化的一系列升级转型项目。
上述知情人士同时表示,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Polo、T-Cross)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充分用足沪外基地的潜能。汽车一厂的员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将继续支持MEB工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同时,安亭基地依托MEB工厂及相关配套和研发基地,聚焦电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户的研发能力建设。
根据上汽大众的规划,未来安亭将建设成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等为一体的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
大众一边升级基地,一边加码中国市场。
2020年,大众汽车对江淮大众增资10亿欧元,股份增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合资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此后大众汽车集团不断对大众安徽加码,不仅在合肥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工厂;宣布下一代纯电动平台 SSP将在大众安徽投产;还承诺将授予合资公司4-5个大众集团品牌产品。
在5月28日的“投资安徽行”启动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介绍,大众安徽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约231亿元人民币,其中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发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大众安徽CEO葛皖镝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众安徽在华只生产新能源车。“在技术研发层面,大众安徽更多关注车联网技术,包括信息娱乐技术、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从大手笔投入和定位来看,大众汽车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理想汽车被曝接手北现工厂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上汽大众选择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部分合资品牌则选择了转让。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现代一工厂是现代在中国最早建立的整车制造工厂,2002年开始投入运营,年产能30万台,一时风光无两。然而,随着传统燃油汽车竞争加剧、消费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崛起,2019年初,该工厂被曝停产,生产厂房陷入闲置状态。
2021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称,理想汽车将在北京顺义区新增一家工厂,工厂总投资60亿元,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按照规划,该工厂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不过,双方彼时并未公开回应过此事。
而据北京顺义区政府官方网站此前消息,理想汽车北京顺义工厂将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配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人才2000人以上,项目计划于2023年投产,2024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目前智能制造工厂进展如何?时代财经6月7日采访了理想汽车方面,截至发稿前暂未取得回应。
神龙汽车出售工厂,东风本田接手扩产?
神龙汽车与东风本田同为东风系合资品牌,但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冷热不一。财经网汽车报道称,神龙汽车二厂被同在武汉的东风本田接手。
神龙汽车在国内曾有四个生产基地,其中一厂、二厂、三厂位于武汉,2015年建立的四厂位于成都。四家工厂彼时规划的年产能分别为30万辆、15万辆、30万辆和36万辆,合计规划年产能达111万辆。
这些工厂是为销量一度突破70万辆的神龙汽车准备的,但四厂建好的第二年,神龙汽车销量跌破60万辆,此后一路走低,2020年,神龙汽车销量跌至谷底,仅剩5万辆左右。
为降本增效,神龙汽车进行了一系列产能“瘦身”。据报道,2019年7月,神龙公司启动F99项目——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将武汉工厂一厂、二厂产能向三厂集中。2020年和2021年神龙汽车年报显示,神龙汽车产能为36万辆。经过一系列调整后,2022年神龙汽车销量增长至12.7万辆。
财经网汽车报道称,神龙汽车将原来的二厂转让给东风本田,后者将该工厂改造为专门生产纯电汽车的新工厂。
新工厂距离投产越来越近。武汉经开区5月11日发文表示,按照施工计划,5月各大车间厂房主体结构完成,6月开始设备安装。
据介绍,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包括改扩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整车检测等车间,一期形成年产12万辆车产能,预计2024年投产、2027年达产。这是本田在全球的第一个新能源标杆工厂,将生产本田全新的e:N系列电动化车型,也将助力东风本田的电动化转型。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坚定表态。“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2023年是东风本田成立的二十周年,也是东风本田数字化驱动电动化转型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东风本田展台上没有一辆纯燃油车。
在产品方面,东风本田将于2024年初推出e:NS品牌第二款车型e:NS2。第三款车型“e:N SUV 序”也将于明年推出,第四款车型e:N GT Concept将于2025年后上市。
2030年后,本田在中国将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本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产品的销量占比,将在2030年达到40%,到2035年达到80%,到2040年达到100%。
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车企产能TOP20合计3749万辆,占总量近九成,整体利用率却不足五成。
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仅有5家车企,其中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可以说是以新能源车产能为主,其余车企的产能大头还是在燃油车上。部分燃油车比重较大的车企,产能利用率更是低于四成。
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燃油车工厂该何去何从,已经变得越来越急迫。
[本文作者时代财经APP,创业家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tf-app)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水晶光电: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增5个定点,主要来自于长城、理想、东风岚图、上汽大众等车厂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以下简称“水晶光电”或“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30日召开了业绩说明会。在会议上,水晶光电透露,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增5个定点,主要来自于长城、理想、东风岚图、上汽大众等车厂。从定点转量产节奏上来看,2024年到2027年每个季度都将有转量产的定点。2024年全年量产供应的车型主要是长安深蓝等车型,而东风岚图、吉利、长城、长安马自达自2024年三季度开始陆续量产,理想、上汽大众、捷豹路虎等定点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陆续转量产。
水晶光电公告截图
水晶光电向投资者介绍了2024年一季度财务状况。公司的业务主要聚焦消费电子、车载光学、元宇宙光学领域,2024年一季度实现销售13.45亿元,同比增长53.41%,实现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92.49%;扣非净利润实现1.70亿元,同比增长170.11%,成功实现了销售和利润双增长,且净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内部成本挖潜和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基本持平,其中薄膜光学面板和光学元器件板块的毛利率有所提升。一季度净利率同比增长2.9%,主要是由于销售增长、内部成本持续挖潜、费用率降低及投资收益同比有所增加所致。
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98亿元,同比增长119%,主要是由于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流管理的提升。一季度每股收益同比增加0.06元/股,EBIT一季度2.05亿元,同比增长90.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5%,同比增加0.92%。
从期间费用来看,一季度期间费用总额减少近698万元。期间费用率下降至11.2%,其中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保持下降。
分各业务板块来看,光学元器件业务、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和反光材料业务实现同比约85%、45%、50%的大幅增长,汽车电子AR业务板块基本持平,半导体光学业务同比下降约15%。其中光学元器件和薄膜光学面板两大业务毛利率水平提升,主要是由于产品市场份额提升、智能制造导入,以及生产过程中不良品减少、内部挖潜等所致。光学元器件业务和薄膜光学面板业务作为两大业务板块支撑公司的稳健成长。
总结公司2024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第一,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格局下,公司依然抓住市场机会,通过成本挖潜、阿米巴进一步深化、管理不断提升等举措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第二,公司通过内部管理优化、降低费用,在保障研发、创新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聚焦AR、车载等战略业务。同时在管理费用控制上,在公司内部营造降费氛围,通过费用节约挖掘更多的效益。同时在汇率管控上,持续加强汇兑管控,增加汇兑收益;第三,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大幅增加,加强运营管理,尤其是加速存货与应收账款周期,聚焦战略项目,缩减资本性支出,提高现金周转速度。公司依旧坚定全年10%-30%收入增长目标,对此充满信心。
以下为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
1、问:请问公司对2024年资本开支的展望?
答:2023年由于公司新项目的量产开发,资本性投资相对较高,固定资产净值增加约9亿元。2024年公司计划资本性投资主要聚焦在新项目及明后年可能会带来增量的部分,整体投资预算较2023年会尽力控制30%左右的降幅。
2、问:请问公司对其他收益部分有什么预测?
答:2023年公司的其他收益大约有1,400万元,主要是政府补贴以及一些其他收益。由于政府补贴大多是预期申报,属于全年计划性的补贴收入,因此预计2024年基本和上年保持同一水平。
3、问:请问公司接下来几个季度,在费用控制上是什么样的节奏?
答:第一,对于费用控制,公司在全年预算中也做了有效的规划和控制,后面我们将在事中事前事后全面加强控制力度;第二,对于全年研发费用会更加精准投入,研发费用率目标全年控制在5%-6%的水平;第三,公司对每个部门下达了费用控制的目标,来控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第四,公司财务费用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及装备大多是海外进口,可以平衡一些外汇损失,同时通过跨境资金池,公司及子公司范围内外汇支付可以互相调剂,当汇率波动比较大时,适时通过金融工具远期锁汇,通过上述途径来控制财务费用。
4、问:公司光学元器件业务的增长超出了预期,请问滤光片和微型棱镜模块两种产品哪个贡献更多?
答:光学元器件业务的增长主要有两部分原因,第一,智能手机市场的恢复;第二,近几年公司在战略和内生竞争力上做了调整,智能手机创新化、高端化带来产品毛利率的上升,微型棱镜模块和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这种新产品就是智能手机高端化、创新化的体现。
微型棱镜模块产品的开发上公司做了巨大的投入,也保证了我们的领先主导地位,相信今年全年依然会给水晶带来较好的业务支撑。
5、问:请问公司HUD定点客户的新增情况如何?公司如何展望AR-HUD的出海节奏?
答: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增5个定点,主要来自于长城、理想、东风岚图、上汽大众等车厂。从定点转量产节奏上来看,2024年到2027年每个季度都将有转量产的定点。2024年全年量产供应的车型主要是长安深蓝等车型,而东风岚图、吉利、长城、长安马自达自2024年三季度开始陆续量产,理想、上汽大众、捷豹路虎等定点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陆续转量产。在此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汽车板块2024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相比2023年略有提升,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将给与信心。短期来看,公司会通过内部管理降本和整车厂的持续跟进来挖掘毛利空间。
另外随着LCOS等高端HUD产品的落地,尤其是海外客户和合资客户陆续定点转量产,相信汽车板块中长期的毛利率也会回归合理的水平。在LCOS等中高端产品的布局上,因为公司在光学系统设计和技术迭代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2024年我们会加速推进进程,尤其是在中高端车型和海外客户的推广进程上。
6、问:请问公司认为AR光波导的落地节奏如何?
答:公司在以手机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业务走到今天,在站稳基本盘的基础上,要核心聚焦元宇宙光学的拓展,今年我们也看到行业一些关键里程碑的事件,也更加加强了我们对元宇宙光学投入的信心。目前公司和头部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深度的交流,和巨头同频,一起把光波导做好。我们对AI推动智能手机,并由AI手机带动AR眼镜走向消费领域的态势抱有信心。
7、问:请问公司对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未来份额和品类拓展的展望?
答:一方面,在手机端我们将维持现有份额,同时通过内部自动化提升、管理上挖掘内部竞争力等方式争取利润空间。另外一方面,在非手机端,公司已经在布局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相信未来在市场上将更多地看到公司的产品在非手机产品上出现,成为新的业绩贡献点。总体来看,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将依旧保持增长态势。
8、问:请问公司在AR光波导方案上有哪些技术储备?
答:目前行业多少种技术路径并存,水晶在衍射光波导方案和反射光波导方案都有业务布局。对于衍射光波导方案水晶和digilens合作布局体全息方案。表面浮雕方案由于行业已经形成了量产性方案,但是色彩效果和视场角问题等需要解决,对于表面浮雕方案水晶有所探索,但是由于在技术和投入上公司不占领先优势,目前暂时不考虑投入表面浮雕方案。反射光波导方案具备量产的世界性难题,因为多年来我们在光学上全面的技术和智能化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储备,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反射光波导的量产难题。
9、问: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的渗透率在提升,请问公司预计今年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的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大概能到什么水平?
答:过去几年公司率先在国内安卓系推广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伴随着安卓系大客户的回归,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对整个光学行业释放了利好,相信未来在整个市场中水晶也将占据较高的市场占比。
随着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行业竞争不可避免,但是目前产品尚在推广阶段,短期内毛利率压力尚在可控范围内。
10、问:请问安卓是否会有微型棱镜模块的业务机会?
答:目前国内安卓系终端普遍采用直角棱镜,终端客户也在探索微型棱镜模块的可能性。但是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一,技术难度较高,方案落地存在难度;第二,国内市场机种类型多,单机出货量不高,微型棱镜模块方案推进起来相对较慢。
11、问:请问公司二季度的业绩指引如何?
答:这几年可以看出,水晶的重要特质是稳健,过去几年即使在智能手机市场承压的情况下,水晶依旧兑现稳定的业绩,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布局上。第一,客户结构。水晶并不依赖单一客户,在全球光学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安卓系头部客户的回归带动安卓客户量价齐升的态势,为水晶带来新的业务机会;第二,产品结构。随着公司产品种类增多,从2D成像类、传感类、3D类到棱镜类,产品单机价值量不断提升,因此即使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所波动,但是公司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二季度的景气度预计将是对一季度的延伸,公司对实现全年目标充满信心。
12、问:请问公司今年研发费用的分配情况?
答:2024年目标期间费用下降2-3%,核心就是研发费用的精准投入。2023年由于微型棱镜模块的工艺研发导致研发费用偏高。预计2024年研发费用将会回到5-6%的水平,并精准聚焦车载和AR等战略业务。
13、问:请问公司在车载光学板块会有哪些创新变化?
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加快,车载光学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目前在HUD领域公司已基本站稳脚跟,HUD的渗透率提升速度远超预期。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在TFT方案HUD卷价格的趋势客观存在,为了抵抗卷低价的趋势,我们通过结构来抗衡。第一,客户结构,布局新势力品牌客户、合资品牌客户、海外高端品牌;第二,技术结构,TFT、LCOS、光波导等方案公司均有布局;第三,内部优化,通过内部管理、强化供应链来控制成本。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对HUD业务发的发展充满信心。除此之外还有车载元器件产品的布局,比如3D摄像头领域。这些力量的整合将会构成有结构化的车载光学板块。
14、问:随着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激光雷达产业迅速回温,请问公司激光雷达客户的开拓情况如何?
答:公司在激光雷达中的代表产品是激光雷达视窗片。目前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公司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和海内外的主要激光雷达厂商都保持紧密的业务合作。
读创财经综合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