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成立:中国汽车工业的巅峰还是新起点?
中国汽车产业巨头崛起: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创立在当今中国繁荣发展的汽车市场中,上海大众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上海大众的成立不仅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篇章,更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市场格局。
背景
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由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共同合资建立。这一重要的合作项目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开始,也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奠定基础
上海大众的成立不仅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开启了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的时代。通过引进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上海大众在短时间内就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
影响力
上海大众的成功不仅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整体的发展,更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和选择。上海大众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还迅速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社会关注
然而,随着上海大众的成长壮大,也伴随着一些社会争议。例如,对于合资企业的持续发展与自主品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都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新的挑战
如今,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上海大众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安全等方面需求的提升,都需要上海大众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结语
总的来说,上海大众的成立不仅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篇章,更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国际的决心和勇气。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上海大众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相信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上海大众必将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再创辉煌。
历史的今天,1985年0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诞生
1985年0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迎来了它的诞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中德两国汽车工业的合作迈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公司的成立,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企业的诞生,更是一种跨国合作的生动写照。
在德文中,“大众汽车公司”的意思是“Volks Wagenwerk”,也就是大众使用的汽车。而标志中的VW则代表着这个全称的头一个字母。这个标志象由三个“V”组成,仿佛是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手势,象征着大众公司及其产品的必胜精神。这种精神在汽车行业中被视为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
中德合资,共创辉煌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中方和德方各自持股50%。这种合资模式不仅仅是商业合作,更是跨国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生动体现。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仅使中国市场得以迅速融入国际汽车产业链,也为德国汽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搭建了平台。
合资企业的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这是一个占地面积达到333万平方米的庞大园区。这个区域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更是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线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并非只生产一种车型,而是拥有多个品牌系列产品。从高端的帕萨特、波罗,到中端的朗逸、途观,再到入门级的明锐、晶锐,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以“朗逸”为例,这款车型是公司在A级市场的代表,以其经济实用和可靠性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其销量一直保持在国内A级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心中的首选车型之一。
注重品质,赢得信赖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不仅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更在品质上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公司秉承德国汽车工业的严谨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舒适、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途观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SUV市场的代表产品之一。其采用了先进的车身结构设计和安全配置,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这种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使得公司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未来展望,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质量、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出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公司也将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德合作的框架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必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资造车四十载 上汽大众“谋”与“术”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合资业务模式一定存在,而且大众是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我们所有的创新,所有的团队要分工明确,坚决不内耗,我们一定有未来。”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车展”)举办期间,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的话铿锵有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贾健旭作出上述表述的背后,合资龙头车企上汽大众,正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展开凌厉攻势,有“最聪明的油车”之称的途观L Pro,即是上汽大众代表性产品之一,该款车搭载了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或进一步巩固上汽大众基本盘。
除了领衔登场的途观L Pro外,ID.3、ID.4 X、ID.6 X等上汽大众旗下诸多电动车型也悉数登台亮相,而对于当前市场热度较高的混动车型,贾健旭也透露,上汽大众将有四款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填补我们现有的混动车型空白区间”。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在1984年签约奠基的上汽大众,亦在今年迎来成立4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不过在自主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演变的当下,上汽大众当下显然面临诸多挑战。
从2023年提出“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九字方针,再到如今的“油电同进”战略,上汽大众正在加速“谋变”,而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则强调,“外面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还得看变与不变。变的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不变的是车的品质还是要到位”,在其看来,上汽大众未来“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从“一穷二白”到2700万产量
“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就是一家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联合中国人一起造车?然而,望一眼公司的招牌,证实了我的确没有走错地方。”上汽大众首位德方最高负责人马丁·波斯特曾回忆,“我站在上海拖拉机汽车总公司,即上海拖汽总公司的一家工厂前,这是家中国的国营企业,而狼堡的大众集团刚与这家企业签订了合资合同。”
马丁·波斯特的回忆,从侧面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艰难起步历程。1984年10月10日,历时6年、多达30次谈判后,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为25年,中国汽车产业自此开始加速前进。
从1983年4月11日,一辆手工组装的桑塔纳轿车从上海安亭旧厂房缓缓驶出,再到2023年11月27日,一辆2024款全新峡湾蓝色的ID.3在上汽大众安亭厂区下线,宣告上汽大众成为国内首个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的乘用车企业。短短几十年时间,上汽大众在创造自身辉煌之时,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进阶。
辉煌业绩的另一边,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汽大众正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市占率方面,自主品牌正在快速崛起,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2%,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而截至今年3月份,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5%,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
在日渐流失的市场份额之外,更令上汽大众在内的合资车企焦虑的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正处于领跑态势,并借此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贾健旭就直言:“到目前为止合资企业所有投放的新品在智能化程度上跟中国市场的竞品有一定差距,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诸多挑战之下,上汽大众又将如何破局前行?
在贾健旭看来,合资40年,中德合作大旗需要继续扛下去,合资业务模式未来一定会存在,其同时强调,面对竞争对手,上汽大众在积极应变之时,也需保持并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我们不要看了别人的想去复制它,扔掉我们现在有的,那是很大失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定力,同时要看见自己之美,不要妄自菲薄,尊重别人之美,美美与共。”
率先打响“智能化”攻坚战
在合资传统优势基本盘——燃油车领域,上汽大众正率先打响“智能化”攻坚战。
“中国首购用户很多,出于种种原因还是青睐油车,油车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贾健旭表示,上汽大众推出途观L Pro“就是把智能化的东西也转到油车上”。
据悉,作为上汽大众拳头产品,途观车型自诞生起,以持续的优化、迭代,打造SUV市场明星产品,上市14年间已赢得超280万名用户。上汽大众方面直言:“此次一代‘神车’焕新而来,产品力全面跃升,开启油电同智新时代,最大限度满足用户期待。”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途观L Pro搭载的多项智能化配置,将带给用户更适合中国路况的高阶智驾辅助,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新标准,带来“油电同智”新体验。上汽大众方面介绍,途观L Pro还搭载同级独有的IQ. Light高分辨率智慧投影大灯,通过6屏交互为用户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座舱。
记者注意到,全面发力油车智能化的上汽大众,除了途观L Pro外,帕萨特Pro亦与大疆智驾合作,不仅如此,在提升上述两款车型智能化程度之时,上汽大众坚持“上新不去旧”,贾健旭直言:“经典帕萨特和老的途观要继续卖。”
在途观L Pro喊出“定义油车智能化新标杆”之时,上汽大众也对外透露了旗下混动车型最新进展情况。
“我们这次董事会最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同意所有混动车型全部交给上汽大众,利用上汽大众作为平台去跟德国大众、上汽一起,共同开发满足中国市场的混动车型,其中包括PHEV和增程式产品。”贾健旭直言,“换句话说,我们会有增程式产品和长续航的PHEV推向市场,而且是电动车架构。”
贾健旭同时透露:“接下来我们投放市场的完全是在电动车平台上面的混动车型。我们一共有四款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去填补我们现有的混动车型空白区间。”
电动车型打出营销“组合拳”
在混动车型之外,上汽大众电动车型规划又是怎样的呢?
“电动车不能缓,我们有定位,但是亏损要有一定的程度。我们希望排进前十,前十张清单里看到有大众ID.3,基本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贾健旭透露,上汽大众“今年的策略不是收而是进,油电同进的关键在于进”。
那么,在今年多家车企掀起“价格战”的情形下,上汽大众电动车型是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呢?
“ID.3率先在3月3日推出‘1.99万起零压首付、1399元起贴地月供、3年至高6折保值回购’的金融政策。仅三周后,ID.3再推招商银行专享金融方案,追加‘用车3年后尾款再减8000元+’的感恩回馈礼。”上汽大众方面介绍。
此后,上汽大众进一步加码ID.3市场营销举措,4月,ID.3升级推出ID.Care保值包,而在本次车展上,大众品牌更是宣布将ID.Care保值包适用范围推广至ID.4 X、ID.6 X。据悉,即日起至6月30日,购买上汽大众ID.系列的用户,均可通过随车赠送的ID.豆兑换ID.Care保值包,拥车三年后可享60%车价保值回购。
受到外界关注的是,上汽大众为何在当下推出“60%车价保值回购”策略呢?
“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怎么让消费者永远用到最新技术?”贾健旭认为,“汽车是耐久消费品,不像电子消费品,只有车厂主动承担这样的义务,包括二手车市场的管理,提前介入二手车市场,才能让消费者以最低拥车成本,拿到最新技术的产品。”
在贾健旭看来,如何运营好2700万名大众用户对上汽大众未来发展至关重要。“‘60%车价保值回购’策略其实就已经在运营我们的客户了。那为什么三年以后回购?三年以后上汽奥迪有很多车型推出,客户要向上转也行,要转PHEV、EREV也行,三年以后是我们的大年,用户可以尽情地挑我们的产品。”
多措并举之下,上汽大众销量正在持续攀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汽大众销量26.5万辆,同比增长11.4%。新能源2.8万辆,同比增长171.3%。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交强险是28万多元,比市场的增幅明显大一块。”
“我们不会卡着国家标准投机取巧地去做电动车产品,我们更多要满足消费者场景,让我们的消费者在上汽大众的身上产生复购,复购也是我们身上另外一个美。我们要重新关注服务、用户,做好用户运营,不断地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产生复购。如果我们把复购的循环打通了,包括高端车品牌整个东西做出来了,就会有更多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贾健旭表示。
在贾健旭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成为创新的先锋者,很多人还愿意成为一个Fast Follower,我们在产品上给大家更多的确定性,包括安全、可靠,这个是关键。”
“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核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深耕中国市场,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必须把这个市场打穿打透,把我们最好的产品交付给消费者。”贾健旭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