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的尾气门

“排放门”阴影挥之不散,大陆集团被罚1亿欧元


始于2015年,将德国大型车企及零部件厂商悉数卷入的“排放门”事件至今余波未平。

近日,德国汉诺威检察官办公室对大陆集团开出了总额1亿欧元的罚单,理由是其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及软件供应方面的疏忽违反了监管职责。据悉,罚单包括500万欧元的企业罚款,以及9500万欧元的“经济利益”罚款。大陆集团接受了罚单,并表示不会提起上诉。

01

“排放门”再现罚单

从此次开出的罚单不难发现,虽然距离最早曝出大众“排放门”事件已经过去9年,但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监管机构并没有就此罢手。此次罚单的根源在于大众EA189系列1.6T、2.0T柴油发动机。该系列发动机安装了未经授权的作弊软件,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而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污染物排放大幅超标。事件曝光后,大众集团承认“排放门”涉及全球大约1100万辆柴油车,随后在多国遭到起诉并承受巨额罚款。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真相浮出水面,卷入“排放门”的不止是大众集团,还有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德国车企,以及博世、大陆集团等德国大型零部件供应商。据了解,“排放门”核心涉及的2.0T柴油发动机控制软件来自博世,而大陆集团主要为大众集团在欧洲的1.6T柴油发动机提供技术。

其后,德国汉诺威检方加大了对于大陆集团的调查力度,2020年搜查了大陆集团在德国多地的办公室。检方怀疑大陆集团帮助大众在排放测试中作假。2021年,检方搜查了位于法兰克福的大陆集团合规部,以及一名该部门前员工的家,并从大陆集团的代理律师办公室查获相关数据和文件。随后不久,大陆集团突然宣布解雇时任首席财务官沃尔夫冈·舍弗尔,并将其逐出执行董事会,原因在于当时汉诺威检方进行的“排放门”事件调查,以及公司内部调查中展现的“不足”。除沃尔夫冈·舍弗尔外,大陆集团前首席执行官德根哈特及另外数名高管也遭到检方调查。

两年多过去,德国汉诺威检方最终向大陆集团开出1亿欧元罚单。检方称,该公司向大众等多家车企销售了1200多万套发动机控制装置,其中携带的非法控制软件,导致相关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超过监管要求。不过,检方也表示,该公司只是因为疏忽违反了自己的职责,并配合了调查。这也是检方没有开出更高罚单的原因。对此,大陆集团在与检方密集谈判后选择接受了罚单,放弃上诉,并表示诉讼程序就此结束符合公司的利益。

02

经历转型阵痛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集团涉及“排放门”的部门是前动力总成事业部,该部门已于2021年剥离出去,成立纬湃科技公司。大陆集团强调,这笔罚款不会对其2024年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他们此前已针对检方调查预留出资金,以支付任何可能的罚款。大陆集团还在声明中指出,根据拆分时的协议,纬湃科技有义务赔偿大陆集团由此产生的费用和责任。这意味着,围绕这笔罚单,双方后续或许会有一些谈判,甚至可能还将牵扯到舍弗勒。目前,舍弗勒收购纬湃科技的交易正在进行中。前不久,纬湃科技和舍弗勒先后召开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合并事宜。

从业绩来看,经历转型阵痛期的大陆集团近些年颇有些不顺。与早就完成拆分或出售的江森自控、德尔福、奥托立夫、霍尼韦尔等同行相比,大陆集团的转型计划进展稍显缓慢。被称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组织变革计划于2018年官宣、2019年批准,原计划2019年下半年拆分并上市的纬湃科技,直至两年后才登陆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也给包括大陆集团在内的车企及零部件厂商带来严重冲击。

目前,大陆集团旗下业务分为3块,分别是汽车子集团、轮胎子集团,以及橡胶业务康迪泰克子集团。大陆集团的利润主要来自轮胎业务,而营收占比最高的汽车业务却连续数年处于亏损状态,直至去年才扭亏为盈。为了提升汽车业务部门的竞争力,大陆集团于今年2月宣布启动裁员计划,2025年底前将裁员约7150人。与此同时,大陆集团还采取降低研发费用、精简组织架构、整合研发基地等措施,从而严格控本。

进入2024年,大陆集团开局疲软,一季度集团出现5300万欧元净亏损,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82亿欧元。不过,大陆集团预计其之后3个季度,尤其是下半年收益将有所改善,因此仍不改全年预期。

对于此次的1亿欧元罚款,大陆集团以认罚的方式,了结检方对公司的调查。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德国汉诺威检方表示,针对大陆集团前雇员的刑事诉讼仍在进行中。

03

绿色转型“催化剂”

“排放门”被视为德国战后最大的工业丑闻,大众集团为此支付的罚款及赔偿超过300亿欧元。也正是这起轰动全球汽车行业的重大事件,促使德国各大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德国车企在全球汽车板块的风向标作用较为明显。它们也带动其他欧美车企及大型零部件厂商转向电动化。

与此同时,柴油车在欧洲市场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民众口中称颂的“清洁柴油车”转变为欧洲政客口中的空气污染“罪魁祸首”,遭到政策打压,柴油车禁令在欧洲大陆“遍地开花”。“排放门”之前,柴油车占到欧洲新车销量的50%以上,2019年降到30%左右,今年一季度已只有11%。

电动汽车销量则快速提升。尤其是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多国拿出大笔资金扶持汽车业,低排放乃至零排放车型受到重点照顾,得到更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在欧盟针对汽车业的救市计划中,包括混动、电动在内的清洁汽车同样是最大受益者。正是在这一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出现“井喷”,之后继续快速增长。由此,欧洲和中国并列成为全球最大、最受关注的两个电动汽车市场。

另外,“排放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欧洲绿党有更多理由宣传自身政治主张,影响力不断扩大,整个欧洲对于环保的要求不断提升,重视环保问题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自“排放门”后的2016年起,荷兰、挪威、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加州、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出现“禁燃”的声音。

在政治层面,近年来,欧盟对于汽车的环保要求不断加严。一方面体现在欧Ⅶ排放标准上,尤其是欧盟委员会2022年11月公布的欧Ⅶ原始提案,对于污染物排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超出车企预期,引来反对声无数,后来因法国、意大利等国联合反对不得不妥协“放水”。但即便如此,欧Ⅶ较当前标准依然有进步,首次引入了针对刹车和轮胎磨损所产生的超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且电动汽车也被纳入其中。

在绿党的大力支持下,欧盟去年通过2035年“禁燃令”,虽然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反对,不得不为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汽车提供豁免,但这一政治风向依然促使欧洲汽车行业持续推进电动化转型。从根源上来看,“排放门”可以说是欧洲汽车行业绿色转型的一大“催化剂”。

文:张冬梅 编辑:庞国霞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回顾大众“排放门”事件,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图片来源:度哥

上周,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成为市场关注热点。《车圈能见度》也对该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常压油箱有什么‘猫腻’”进行了分析。

在此前的声明中,比亚迪方面未直接回应常压油箱的问题,只是提及“不符合送检状态”“不正当竞争”“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等词,这也让不少吃瓜群众觉得比亚迪是在避重就轻。

不过,5月29日,事情似乎又有了些变化。比亚迪在深交所互动易与多名投资者互动,表示其在2020年推出了第四代插电混动方案,基于电动车平台进行全新设计,采用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实现了发动机与车轮解耦,EV模式下发动机也能灵活启动进行脱附,因此采用常压油箱也可符合法规要求。

在监管部门尚未完成审查结果时,一切都难以下定论。只是如果最终比亚迪被判定违规,可能会面临大规模的召回、罚款,甚至禁售相关车型。

本次,《车圈能见度》将从另一个视角出发,通过回顾“大众排放门”事件,给予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些新的启示。

1

大众排放门始末

一直以来,德国制造都是以“严谨”“靠谱”“耐造”等形象展露于世人眼前,“精益求精”甚至成为其代名词,也是世界各国制造业争相模仿的对象。

作为制造业重技术程度较高的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制造的品质也是被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认可,大众在全球范围的畅销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排放门”事件的出现,无疑让大众集团的诚信问题暴露在全球消费者的视野中。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德国青年科学家Peter Mock说起。2014年5月,他在对帕萨特、捷达和宝马X5进行道路排放测试中发现,大众的燃油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喷射有害废气。

起初Peter Mock以为是因为欧盟排放标准比美国更低所导致的,于是他转而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寻求合作。但是在美国的实际道路测试中,他依旧发现2012款捷达的氮氧化物超标15-35倍,2013款帕萨特超标5-20倍。然而,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随后在实验室测试这批车辆,竟然都显示符合当时的排放标准。

这些车在实验室和在道路中的测试结果大不同,引起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注意,并要求大众公司给予解释。

起初,大众回应称,高污染排放的原因是“各种技术问题和超出预期的使用情况”,并召回了近50万辆汽车。

2015年5月,美国环保署再次发现大众汽车的氮氧化物排放严重超标。作为回应,大众还是坚称是技术问题需要改进技术。

直到2015年夏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大众针对排放超标给出充分解释,否则2016年将不允许大众柴油车上市。直到此时,大众才承认在这些汽车上设计并安装了减效装置。

大众究竟是如何操作,成功骗过了实验室的检查的?

其实原理也很好理解。为了通过美国环保局的排放检测,大众给2.0TDI 柴油机增加了一个“失效保护器”,并配备了一套“复杂的软件算法”,能够自动识别车辆是否在接受测试。当该装置检测到了当前车辆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就会打开尾气净化装置;如果检测到是在室外正常行驶,就会选择关闭尾气净化装置。

于是,在2015年9月18日这天,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加利福利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发布声明,公布了大众汽车的罪责。自此,大众集团也一直在面临着各国严重的“讨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

后果很严重

当时,大众涉及排放造假的车型主要有2009年-2015年生产的捷达、高尔夫、甲壳虫和奥迪A3以及2014年-2015年生产的帕萨特,加起来大约有48.2万辆。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每辆违规排放车辆最高可罚款3.75万美元。所以理论上来说,大众要面临180.7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之后,大众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以及部分柴油车车主达成和解协议,同意花费147亿美元支付相关集体诉讼,并支付43亿美元罚款。

麻烦还远不止于此。

因排放造假,德国也给大众集团开出了高达10亿欧元的罚单,此次罚款甚至突破了此前德国对单一公司最高罚款记录。

除此之外,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印度、法国、英国、韩国、挪威、澳大利亚等超过10个国家对大众集团旗下车型排放问题进行调查。

其中,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监管机构纷纷向大众集团开出了巨额罚单,韩国在开出罚单的同时,甚至还撤销了80款大众汽车及其高档奥迪(Audi)品牌在韩国的认证,并责令停售。与此同时,瑞士在“排放门”事件后也禁售了大众部分车型。

此次排放造假事件,也让大众集团高层迎来了“大换血”。原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被迫辞职,奥迪前首席执行官施泰德因事先对排放造假知情,甚至建议采取造假措施而被捕。

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此次“排放门”事件中涉及的都是柴油车产品,而在国内消费者看来,柴油车往往代表着体积大、污染高。为何大众集团会如此重视柴油车?

这里《车圈能见度》给大家科普一下。以前,许多欧洲政府以及汽车巨头都是柴油车的坚定拥护者,因为柴油车的供油系统更加简单,具有低油耗、低成本、大功率、故障率小等优势。至于大家对于柴油车高污染的印象,以大众为首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相信可以通过清洁柴油技术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在此次“排放门”事件后,燃油车的环保性饱受质疑,大众也停止了新一代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并宣布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总结来说,“排放门”事件不仅对大众的盈利、信誉产生了重大影响,冥冥之中也结束了一个属于燃油车的旧时代运作逻辑。

3

对中国市场的启示

说了这么多,大众“排放门”事件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就是最基本的:不要欺骗、敷衍消费者。

在大众“排放门”事件中,由于一开始大众集团并未果断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是企图以“需要改进技术”为借口搪塞过去,直到美国环境保护署下最后通牒时才承认错误,降低了世界各国政府及消费者的信任度。

同样,在此次比亚迪的回复中,一开始只是提及“不符合送检状态”“不正当竞争”“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等,未直接回复最核心的问题——使用的常压油箱是否满足排放标准,因而引起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反感。

直到事件持续发酵,比亚迪才正面回应核心争议,称自主研发的常压油箱燃油蒸汽排放控制技术,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要知道,在如今消费者群体意识崛起以及国家对环保监管层面愈发重视的今天,欺骗、敷衍消费者无异于饮鸩止渴,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降低,竞争趋于内卷,车企及供应商应该转变思维,放弃过去粗狂发展模式,更加专注于细节,不能总企图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做文章。

比如国内许多科技创业企业在为车企做研发服务时,往往不会一环一环地做测试,而是为了省时,直接将所有产品都做成时一块放在车上做测试,加上没有写文档的习惯,导致出现错误都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反观许多海外成熟的Tier 1供应商,甚至连螺丝这一细节都会成立专门的部门,去研究上螺丝时快慢、轻重对于日后质量的影响,并会检查扭矩是否会因振动而松开,从而避免日后可能会损失上亿元的召回。

总而言之,这几年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希望国内优秀车企和供应商能够戒骄戒躁。毕竟即使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增长状态,这也就要求车企和供应商需要更加仔细打磨自己的产品、更加尊重消费者,用硬实力和诚信换取行业长远发展。

作者 | 古月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的尾气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