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推新型购车消费模式
3月3日,上汽大众ID.3推出40周年特别活动,据悉,零压首付低至1.99万元,3年期内月供低至1399元,更有3年至高6折的保值回购。
进入2024年以来,“价格战”“越来越卷”等成为汽车行业关键词。上汽大众不跟风、不盲从,跳出原有战场,打造新的商业逻辑。
同时,全新营销玩法依托于大众品牌过硬的产品品质。保值回购服务无疑是对车辆残值的充分认可和持久信心,让品质价值和品牌实力直观可见。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ID.3保值率位列同级市场第一。该方案中以对ID.3残值的有力保障为有力依托,既消除了已购车主对保值率的担忧,更反映出上汽大众对自身产品品质的信心。
据上汽大众内部人员透露,这种策略有助于上汽大众在保持盈利的同时,吸引和保留客户,同时为供应链上的各方提供了稳定的盈利模式。
在产业利益方面,上汽大众的这一购车方案有助于维护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通过降低购车门槛,品牌不仅吸引了新用户,还通过保值回购计划,为供应链上的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和经销商提供了稳定的盈利模式。同时,这种策略避免了简单的价格竞争可能带来的利润压缩/以利润换量,确保了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共赢,从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长期的价值保障。在汽车行业面临利润率压力的环境下,上汽大众的金融组合方案展示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对产品质量的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一代电动国民神车,ID.3继承大众品牌的德系品质基因,为用户带来高密度三元锂电池、前麦弗逊式+后多摆臂式独立悬架、德系底盘调校、后置后驱等高价值装备,在12万元级纯电市场备受追捧。上市两年多以来,ID.3累计销量已突破12万辆;刚刚过去的2月,在新能源车市终端遇冷的情况下,ID.3依然助力ID.家族交出月销7500多辆的成绩单。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阚静雅
来源:作者:丁延吉
贷款新政拉动消费,多项措施助力换新,“零首付时代”金融购车如何选?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倪浩】编者的话:近日,央行与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可以按照所购车价格全额发放贷款。这一调整不仅为购车者提供了更多灵活的贷款选择,更标志着“零首付购车”新时代的到来。对于“零首付购车”,消费者反应如何?政策变革将对汽车市场产生怎样的拉动效应?
多家车企跟进
2017年11月,央行、原银监会曾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最新发布的《通知》则放开了对自用车贷款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汽车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其他类型的汽车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保持不变。
政策出台后,各大车企及4S店都在密切关注最新动态和进展。截至目前,一汽丰田、特斯拉、东风本田、广汽丰田等多家车企已迅速响应“车贷新政”,纷纷推出了包括零首付、零利息在内以及包含“以旧换新”相关政策的金融购车方案。
《环球时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4S店,促销方案还暂未落地。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比亚迪北京鑫敏恒4S店销售经理路先生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政策发布到具体执行措施的下达,需要有一个传导的过程,目前店里还在等待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地。“如果零首付政策落实下来,这意味着消费者购车时的资金门槛和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路先生说,零首付政策一方面进一步提供金融支持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鼓励汽车等大宗消费的政策导向。
车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优惠贷款已成为业内常规操作。《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消费人群在购车时有将近一半选择贷款。路先生称,车贷一般选择分期付款方式,每个月以固定金额还款。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财务情况自主选择分期年限。一般是1—5年期,其中,1—2年期的贷款利息较低甚至是零利息,而3—5年的分期则会产生部分利息。路先生说:“我们一般建议客户选择贷款购车,这样会大大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时候,无论是银行还是与汽车企业有合作的金融公司,都会向用户提供相配套的贷款免息政策,甚至予以现金补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零首付等支持政策的出台将大大促进汽车的消费。“消费群体中有很多价格敏感型个体,他们对购车成本比较敏感。如果零首付政策出台,购车成本将进一步放低,这些人群的购买力会被极大地激发。整体上将进一步促进车市的繁荣。”付于武说。
双向奔赴
“大部分4S店都有银行专职人员派驻,买车的时候就能办理贷款,很方便!”去年刚买了新车的消费者汪纪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贷款买车很适合我这种刚上班几年,积蓄并不多的人,一方面,一个月一两千元的贷款压力较小。另一方面,银行和车企有合作,比如我买的车总价11万元,但只要办理贷款,就可以减免1万元,即便贷款有利息,还是很划算。”
对于车企而言,零首付购车政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销售利器。通过降低购车门槛,车企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并购买其产品。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销售火热的“新势力”电动汽车品牌如小米、理想、小鹏、问界等都可以向客户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的首付低至15%,有的年化费率低于2%,这些方案也在帮助消费者实现购车梦。 同时,金融机构也将汽车金融作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大对汽车金融市场的投入,拓展业务领域。招商银行打造“e秒购车”绿色金融产品,与新能源汽车门店共同为客户提供进店至交付、上牌的一站式服务。
2024年3月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小米总部园区汽车体验店,市民和参加小米SU7汽车发布会的嘉宾在观看汽车。(视觉中国)
中信银行也透露,该行汽车金融业务将汽车供应链视为统一有机整体,2023年汽车金融合作客户数8023户,较上年末增长15.57%。除此之外,银行还通过发行专属金融产品、构建汽车金融供应链、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等多种途径,积极投身汽车金融领域。
不止商业银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提供车贷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有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平台(如小贷公司)。如果选择从不同的金融机构贷款,首付比例、月供、利息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应确保风险可控
从拉动效应看,零首付购车政策将大大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不仅有助于提升汽车销量,更能带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这一政策也将促进金融机构与车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但是,任何政策变革都伴随着风险与挑战。零首付购车政策也不例外。
从金融方案角度看,零首付意味着金融机构将承担更大信贷风险。一旦消费者出现还款困难或违约情况,金融机构将面临损失。因此,在推动零首付购车政策的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消费者信用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风险可控。
董希淼提到,此次《通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此前汽车贷款领域骗贷行为较多等现象,要求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严防贷款资金挪作他用,降低政策放松后可能增加的信用风险。这表明在放宽购车贷款的同时,对其监督管理不容忽视。
车企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金融促销手段带来的风险。随着3月底,小米汽车强势进军新能源车市场,车企“降价潮”愈演愈烈。据记者粗略统计,4月以来,已经有包括问界、小鹏、蔚来、极氪、奇瑞、吉利、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10余个品牌,直接或间接推出降价活动,部分品牌直降2万元,以旧换新最高立减5.3万元。
乘联会此前指出,新一轮“价格战”或将再次造成消费者持币观望,对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的等待也进一步加重了观望情绪,短期不利于终端需求充分释放。付于武认为,零首付是国家支持汽车消费的政策之一,围绕着大宗商品的消费还将有一整套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好的消费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是其根本目的。
董希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汽车是本轮促消费、扩内需的重点领域。而汽车消费金融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实现“零首付”,一定程度上将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更大的便利,提振居民汽车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推动汽车消费稳步增长。另外,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也有助于降低居民通过“以旧换新”购买新车的负担。政策整体上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合理的汽车消费需求。
除了零首付,汽车金融还能怎么玩 | 后市场
最近,我国重启“0首付”“0利率”购车时代。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
《通知》发布不到半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家银行,以及大众汽车金融、东正汽车金融、奇瑞汽车金融、一汽汽车金融、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广汽汇理汽车金融和东风汽车金融等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0首付”“0利率”购车产品。
在行业上下为大幅降低购车门槛、缓解低收入购车压力的“0首付”“0利率”车贷产品击节叫好的同时,也有行业人士提醒,车贷新政不搞“大水漫灌”,行业须注意风险控制。终端成交已经能够“零首付”
本次汽车贷款比例调整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首次以文件形式放开了自用车的贷款比例,即允许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提供汽车“0首付”产品。《通知》提出,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此外,对于确定汽车贷款的期限和利率,《通知》也给予了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各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结合本机构汽车贷款投放政策、风险防控等因素,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汽车贷款具体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
记者在走访东风本田北京广顺锦隆店时看到,店内巨大的电子屏上,写有“0元换新、0首付、月供0压力”的标语尤为醒目。二楼栏杆上挂着的“超长期限60期,超低费率1.99%”“日息不到1包烟,贷款无压力”广告条幅,挑动着购车人的神经。
东风本田北京广顺锦隆店销售业务负责人陆女士介绍,目前门店还没有“0首付”客户,不过从客户感受来说,其实已经接近“0首付”。东风本田广顺锦隆4S店与银行合作,面向优质客户的贷款发放比例达到80%~90%,客户只需要付很低的首付,就能享受60期超长贷服务。
她告诉记者,现在店内新能源车型的首付甚至低于1万元。4月15日该店交付了一辆新车,客户只付了8700元的首付,如果计算上旧车评估价格,和新车以旧换新补贴,相当于客户首付没花一分钱,相当于“0首付”就把车开走。
随后记者又来到北京朝阳区花虎沟祥龙博瑞汽车园区的红旗4S店,看到店门口放置的易拉宝上写有:购买红旗EH7 690 Pro,可享受零压无忧GO、零压限时越、零压四终身,最高10万元权益。
该4S店总经理李庆君表示,“零压无忧GO”就包含0压力购车,享受金融和置换权益。汽车厂家一直以来都有汽车金融贴息政策,经销商可以在厂家给的贴息金额范围内,根据客户需求调整首付款和利息。这次国家政策调整以后,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直接推出“零元购”金融产品,对于那些资金用作别处,又确实急于买车的客户来说是利好。汽车消费贷款政策几经调整
提到“0首付”不由得让人联想到20年前,汽车消费贷款从“井喷”到“刹车”。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试点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其中提到,汽车消费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借款人的借款额应符合以下规定:以质押方式申请贷款的,或银行、担保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首期付款额不得少于购车款的20%,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购车款的80%;以所购车辆或其他不动产抵押申请贷款的,首期付款额不得少于购车款的30%,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购车款的70%;以第三方保证方式申请贷款的(银行、保险公司除外),首期付款额不少于购车款的40%,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购车款的60%。随后,贷款购车极大地刺激了汽车市场。
2000年以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从总体来看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坏账的滋生起源于2002年下半年。当时已有银行将汽车贷款首期付款额降到了10%,而且将还款期限延长至了8年。各大银行争相效仿,却忽视了风险管理。截至2004年底,全国至少有945亿元的个人车贷无法回收,不良贷款率超过50%。
2004年,政府为规范汽车贷款业务管理,防范汽车贷款风险,促进汽车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监会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在相关部门对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银行开始突击整治车贷坏账,其中几家银行暂停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
2017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原银监会对《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发布。其中提到,汽车贷款发放实施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要求制度,贷款人发放的汽车贷款金额占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的比例,不得超过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要求;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要求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另行规定。几日后,中国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本次政策调整不是“大水漫灌”
20年前,汽车消费贷款的“大水漫灌”令不少金融机构踩坑,那么,此次“0首付”车贷重出江湖是否值得探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金融分会副秘书长周伟强调,这次车贷政策的推出并不是“大水漫灌”,可以看到政府对汽车消费金融贷款监管的态度仍然是支持和审慎的,不希望金融出现系统风险。20年前,国内中产阶层购买力并不扎实,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的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引发了金融风险。
他指出,“0首付”金融产品的推出有望对车市繁荣起到促进作用,但最终效果需持谨慎乐观态度。允许金融机构在满足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调整首付比例。但应注意什么样的客户能够享受到“0首付”,银行和金融机构要确保资产质量不降低,就必须要挑选优质客户,而资产情况好、还款意愿强且需要“0首付”的客户占比不会太高。“0首付”推出后,需求释放的是有一定购买能力和偿还能力,目前由于首付款不足,还在持观望态度的客户群体。
花生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0首付”车贷背后是否隐藏风险,取决于如何管理和运用这一金融工具。
首先,汽车消费贷款作为一种金融手段,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提前实现购车梦想,促进了汽车市场的繁荣。然而,车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严格的情况下,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爆发。
他认为,当年车贷爆发金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信贷政策过于宽松,使得一些信用状况不佳、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也能获得贷款,导致了贷款风险的积累。
第二,风险管理不到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还款能力审查等方面存在瑕疵。同时,对于车贷的抵押物——汽车,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处置措施。这使得在借款人违约时,银行难以有效回收贷款。
第三,市场环境变化。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购车需求的下降,部分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导致车贷坏账率上升。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车贷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汀博士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很多违约危机一样,当出现信贷激励政策后,金融机构在扩大信贷规模的同时,如果风控手段相对滞后,就很容易导致后续的违约问题。所以,本次《通知》特别强调,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监管及风控手段显著升级
相比20年前,现在的金融监管政策、风控手段无疑都有所升级。而且本次《通知》的发布也对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不是完全放任的。《通知》指出,要切实加强汽车贷款全流程管理,强化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持续完善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和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体系,保障贷款资产安全,严防贷款资金挪作他用。花生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20年前,我国汽车金融管理和风控水平大大提升,主要体现在:监管政策的全面强化,当前的金融监管政策更为全面和严格;风控手段的科技化,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用评估、风险评估等方面,使得风险评估更为准确和高效;金融机构还加强了与征信机构、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的合作,共享信息,提升风控水平。
他建议,金融机构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升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第一,要严格执行贷款政策。金融机构在发放汽车贷款时,应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确保贷款发放给信用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充足的借款人。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应坚决拒绝发放贷款。
第二,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评估准确性。同时,对于已发放的贷款,应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周伟表示,经过20年经济发展与市场磨砺,当前国内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对于个人征信的感受更加直观,同时金融机构对客户甄别,风险管理能力越来越高、技术手段日益完善。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而且,实际上一些融资租赁公司针对特定车型已经具备了汽车“零首付”风险管理经验。现在从国家主流金融机构也可以做,第一是可以促消费第二也体现了金融市场现代化的趋势。从金融业务的属性看,金融的作用在于服务大众,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基于不同消费者推出能够匹配其需求,有吸引力,高质量的产品。
杨汀也表示,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应用,远程预警、远程锁车等功能都不难实现。但她也表示,从实际运营来看,车辆上的预警装置还是有可能被恶意拆除的,银行、融资租赁企业不可掉以轻心。融资租赁同样大有可为
从汽车金融成熟市场来看,融资租赁确实是主流销售渠道。以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例,2023年,在应收客户款中,租赁业务占比为60%;2022年,在应收客户款中,租赁业务占比为58%。国外汽车租赁业务的复合度更高,不只是融资,而是融资+服务。以欧洲第二大租赁机构法国巴黎银行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Arval为例,2023年其利润中融资业务的利润(金融息差)为6.73亿欧元,而服务的利润为8.79亿欧元。不过,本次《通知》中没有提及汽车融资租赁的相关内容,令汽车金融人士略感遗憾。
周伟告诉记者,从目前国内市场看,车贷分期市场更大,百姓接受度更高,对市场促进拉动效果更明显。国内融资租赁业务遇到过一些障碍,也爆发过一些风险,相较之下当前车贷资产质量更好。
花生好车上述负责人表示,车贷和融资租赁面临的人群不一样,此次政策主要是在激励另一类人群的购买力。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参与者,企业同样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够持续关注汽车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同时企业也会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协作和信息共享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杨汀也指出,融资租赁和贷款是截然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交易结构。以这次政策的核心“刺激点”——最高贷款发放为例,融资租赁本来就没有最高发放比例限制。初始阶段,融资租赁是全额融资。出租人全额出资购买设备。体现在汽车上,就是全额买车,然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在经营性租赁中,出租人还可以留出相当比例的残值。比如残值留30%,那么承租人只需要针对剩余的70%款项进行还本付息、偿付租金就可以了。
“汽车融资租赁一定会是未来大有可为的业务方向,这是金融交易的客观规律使然。但在发展过程中,类似于汽车信贷,过于追求规模而忽视了风控进而导致违约激增的风险也必须引起重视。”杨汀说。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租赁物——也就是汽车,是风控核心。在交易形式上、在法律上,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但在实际运营中,出租人能否牢牢把握住所有权,要看租赁公司自己的能力。
在承租人大多为中小客户的情况下,出租人如何低成本地监控租赁物?如何对抗潜在的“善意第三人”问题?这需要技术手段+谨慎风控态度。在牢牢把握住所有权后,万一承租人违约,出租人如何取回租赁物,取回后又如何处置?处置后能否补偿损失、甚至盈利?这考验的是租赁公司对二手设备的管理能力。所以,租赁公司也需要借助技术发展,提升自身的风控能力,同时需要像国外先进租赁公司一样,增加业务复合度,进而增加盈利来源。
文:陈萌 编辑:焦玥 版式:赵方婷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