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维修站元老级员工回忆:90年代初月薪能拿到1000多元
日前
安亭镇玉兰第一社区居民金政元
向嘉定区档案馆捐赠
《上海大众新闻》创刊号
这张珍贵的报纸
记录了上汽大众在嘉定的发端
小嘉了解到
捐赠人金政元
曾是安亭大众汽车维修站最早的一批员工
1983年4月11日,中国首辆合资轿车桑塔纳在位于安亭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线。1987年12月,金政元进入上海大众维修站,成为几名“元老级”员工之一。
那时修理站的厂房还未建造完成,工人们也要从零开始学习桑塔纳汽车的结构零件和维修技术,相比“半路出家”的其他同事,有钣金技术基础的金政元上手更快,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也是从那时起,德国大众对装配工艺一丝不苟的态度,开始融入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
高耸的电动伸缩天线,棱角分明的车身,加上四四方方的车灯,最早一批桑塔纳的“船型”三厢造型影响了一代人的汽车审美。
金政元回忆,他修过的第一辆桑塔纳左边车身严重凹陷变形,车漆已经撞掉一半。为了修好这辆车,他在师傅的指导下,画了好几张图纸。“更换左前叶子板、左前门、左后门、左后叶喷漆……”金政元对这些维修细节仍记忆犹新。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这辆车的车主,“他说‘修吧!多少钱我也认了!’非常爽快。”
90年代桑塔纳备用钥匙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还没有大众4S店,全国各地有疑难杂症的车,都会开到安亭来维修。在维修岗位的3年间,金政元每天要维修四五辆车。在普遍月薪只有二三百元的当时,金政元已经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
90年代中期,国内消费水平快速提升,桑塔纳逐渐成为私家车的首选,当时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更是深入人心。1995年4月20日,第一辆桑塔纳2000成功下线,短短一年多时间,桑塔纳2000便迅速占领国内公商务级别用车市场。“那时候的桑塔纳20万元一辆,还要有配额。当时20万元可以买3套房子了。”金政元说,桑塔纳的热销,维修工也跟着吃香,自己的技术更有了用武之地。
由于缺少人手,金政元经常要负责好几个流程。单索赔来说,由于部分零部件是从德国进口的,需要通过查询工位、工时代码与损伤件代码,正确填写一式三联的索赔申请单,先传送给上海大众,再向德国大众申报。而正是这些严谨的售后服务流程,为桑塔纳的畅销不衰奠定了基础。
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产量逐步上升,金政元的工作也越发繁忙,“汽车价格降低后,配件价格表也经常调整,培训也增多了。”伴随着零部件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从2009年开始,连续9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如今,金政元已经过起了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但他依然闲不住。他爱好锻炼,参加过铁人三项。2003年,他路见不平抓小偷,获得了安亭镇“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经常感慨,30年前,汽车还是稀罕物,现在家家都有,“修车都用电脑检测,故障判断准确,效率比我们那时候高多了。”即便维修设备推陈出新,但金政元这一代维修工依然被尊称为“老师傅”,被夸有“真本事”!
面对汽车行业的大变革,金政元对无人驾驶充满期待:“希望能尽快实现无人驾驶,方便我们老年人。”金政元也认为,节能和环保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的汽车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0年10万公里的大众高尔夫检修,底盘状况让车主长舒一口气!
一般情况下,当车辆的使用时间超过5年的时候,我们需要多注意车辆的状况,不仅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还有底盘的状况,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然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现在有一辆2013年出厂的大众高尔夫,至今已有10年的时间,总行驶里程将近10万公里,车主把车开到店里,说自己一直关注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状态,没有关注过底盘的情况,趁着保养发动机的机会,全面检查一下底盘。
我们看这辆大众高尔夫的发动机舱,EA111系列的1.4T发动机,匹配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发动机正常保养,更换过火花塞,清洗过两次节气门,没有进行过其它方面的维修。
从侧面看,蓝色的两个盖子,一个是膨胀水壶盖,一个是玻璃水壶盖,很容易区分。
发动机舱检查没有问题后,我们看轮胎,205/55 R16尺寸。
看下图轮胎上面的数字,5217表示轮胎的生产日期,表明轮胎是2017年第52周生产,换过轮胎。
车辆升起来后,我们可以看到底盘的情况,前部发动机和变速箱下面没有护板,发动机下部没有油泥,变速箱的阀体与齿轮箱结合位置有油泥,表明这个位置的油液有渗漏,不过渗漏的量不多,可以不用管。
在悬架构造方面,前部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下支臂是铸铁材质,要比现在的钢板冲压材质下支臂厚很多。
我们检查前部悬挂的部件,主要检查球头是否有松动、胶套是否有损坏。下支臂球头与下支臂之间依靠三条螺丝固定,球头没有松动。
转向拉杆球头外部橡胶套没有破损,没有松动的状况出现。
稳定杆小连杆的球头也没有问题,重点检查半轴球笼套,同样没有破损。若是球笼套破损漏油,需要及时更换,不然就会使得球笼内部因进入杂质而损坏。
看车身下部,中间的是排气管,与车身之间有隔热板,中间有两块固定的横板。
看底盘后部,排气管是单排双出口,后部是多连杆独立悬架,与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架相比,可以大大提升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
我们仔细检查后悬挂各部件,不论是球头还是胶套,都没有损坏的情况。
整体来说,这辆大众高尔夫的车况比较好,底盘各部件暂时都还没有问题,只有变速箱有轻微渗油的情况,不过也不影响正常使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车主算是长舒一口气,在未来的几年依然可以安心用车,不用再担心底盘的问题。
大众汽车维修站元老级员工回忆:90年代初月薪能拿到1000多元
日前
安亭镇玉兰第一社区居民金政元
向嘉定区档案馆捐赠
《上海大众新闻》创刊号
这张珍贵的报纸
记录了上汽大众在嘉定的发端
小嘉了解到
捐赠人金政元
曾是安亭大众汽车维修站最早的一批员工
1983年4月11日,中国首辆合资轿车桑塔纳在位于安亭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线。1987年12月,金政元进入上海大众维修站,成为几名“元老级”员工之一。
那时修理站的厂房还未建造完成,工人们也要从零开始学习桑塔纳汽车的结构零件和维修技术,相比“半路出家”的其他同事,有钣金技术基础的金政元上手更快,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也是从那时起,德国大众对装配工艺一丝不苟的态度,开始融入上海大众的企业文化。
高耸的电动伸缩天线,棱角分明的车身,加上四四方方的车灯,最早一批桑塔纳的“船型”三厢造型影响了一代人的汽车审美。
金政元回忆,他修过的第一辆桑塔纳左边车身严重凹陷变形,车漆已经撞掉一半。为了修好这辆车,他在师傅的指导下,画了好几张图纸。“更换左前叶子板、左前门、左后门、左后叶喷漆……”金政元对这些维修细节仍记忆犹新。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这辆车的车主,“他说‘修吧!多少钱我也认了!’非常爽快。”
90年代桑塔纳备用钥匙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还没有大众4S店,全国各地有疑难杂症的车,都会开到安亭来维修。在维修岗位的3年间,金政元每天要维修四五辆车。在普遍月薪只有二三百元的当时,金政元已经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
90年代中期,国内消费水平快速提升,桑塔纳逐渐成为私家车的首选,当时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更是深入人心。1995年4月20日,第一辆桑塔纳2000成功下线,短短一年多时间,桑塔纳2000便迅速占领国内公商务级别用车市场。“那时候的桑塔纳20万元一辆,还要有配额。当时20万元可以买3套房子了。”金政元说,桑塔纳的热销,维修工也跟着吃香,自己的技术更有了用武之地。
由于缺少人手,金政元经常要负责好几个流程。单索赔来说,由于部分零部件是从德国进口的,需要通过查询工位、工时代码与损伤件代码,正确填写一式三联的索赔申请单,先传送给上海大众,再向德国大众申报。而正是这些严谨的售后服务流程,为桑塔纳的畅销不衰奠定了基础。
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产量逐步上升,金政元的工作也越发繁忙,“汽车价格降低后,配件价格表也经常调整,培训也增多了。”伴随着零部件产业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从2009年开始,连续9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如今,金政元已经过起了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但他依然闲不住。他爱好锻炼,参加过铁人三项。2003年,他路见不平抓小偷,获得了安亭镇“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经常感慨,30年前,汽车还是稀罕物,现在家家都有,“修车都用电脑检测,故障判断准确,效率比我们那时候高多了。”即便维修设备推陈出新,但金政元这一代维修工依然被尊称为“老师傅”,被夸有“真本事”!
面对汽车行业的大变革,金政元对无人驾驶充满期待:“希望能尽快实现无人驾驶,方便我们老年人。”金政元也认为,节能和环保是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的汽车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