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大众齿轮

科普:AT变速箱这么好大众为啥不大批用?大众:我倒是想可谁给啊

只要一提起变速箱,人们对AT变速箱就一脸的崇拜之情,AT车主也满脸的优越性,当看到CVT或者双离合车型时,也毫不掩饰的一脸鄙夷。到底AT变速箱好在哪里,为什么高端车都一色儿的用AT呢?本文全面分析AT变速箱。抛砖引玉,欢迎留言区讨论!

AT变速箱历史

AT变速箱的英文是 Auto Transmission,直译过来就是自动变速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动变速箱,AT可谓是自动变速箱的鼻祖。从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2速自动变速箱问世以后,AT变速箱一直在领跑汽车自动变速箱领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10速AT变速箱已经市场化。

AT变速箱结构原理

AT变速箱主要是利用行星齿轮组实现变扭变速的,通过阀体控制变速箱油形成不同的压力,控制多片离合器压紧,从而对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齿圈或太阳轮的自由度进行分别固定,由于行星齿轮组的齿比不同,从而可以实现不同转速输出。

通常一个行星齿轮组通过控制以后,可以输出2个不同的转速,但是由于齿数体积限制,会有一些齿比不合适,无法形成有效速比,因此,一般采用多个行星齿轮组串接的方式,获得不同的速比。比如著名的爱信6AT就通过2个行星齿轮组实现了6个前进档位。而采埃孚的纵置8AT则串联了4组行星齿轮组实现了8个前进档位。

AT变速箱长寿命的关键——液力变矩器

液力变距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起到保护、缓冲和动力传递的作用。液力变距器其内部设计有锁止离合器,锁止离合器最后有两个状态: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在低速起步时,锁止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没有刚性连接,发动机带动液力变距器的泵轮,搅动变速箱油高速流动,变速箱油冲击涡轮,带动涡轮被动转动,涡轮和变速箱后段连接,此时动力通过变速箱油传递,缓冲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转速差。在汽车超过设计时速以后(6-15km/h),锁止离合器结合行程锁定,发动机和变速箱形成刚性连接,以提高传递效率降低油耗。此外,在换挡瞬间,液力变距器的锁止离合器也需要分离,形成缓冲,避免冲击。

AT变速箱贵在专利和垄断

对汽车有一些知识的人都会了解到,At变速箱比较贵。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贵。曾几何时,爱信的6at是一机难求,不会供应给国内的车企,甚至大众也曾经被爱信一度卡了脖子,采埃孚的纵置8 at也只搭载在豪华品牌上。

At为什么这么贵?这就不得不提变速箱,界的两个巨头——采埃孚和爱信,由于研发较早,这两个企业的专利壁垒早已牢牢形成。实际上,世界上能够生产AT变速箱的企业虽然不少,福特、别克、奔驰、韩国现代都可以生产AT变速箱,但是都是专利授权之下生产的。At的最主要的核心专利是液力变矩器和莱式行星齿轮组,只要是AT变速箱都无法绕开这两个专利。既然有专利,就会有垄断,价格高也是正常的。当然,随着at变速箱挡位数的增加,新的专利不断被申请,变速箱精密复杂度也逐渐增加,对材料和设计要求也更高。这些因素都是at变速箱的成本居高不下。

AT变速箱优点换挡冲击小

由于at变速箱在换挡时通过液力变距器进行缓冲,因此,at的换挡冲击非常小。

动力传递直接

At变速箱在汽车速度稳定以后,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刚性连接,在变速箱的后段,也通过机械齿轮直接传递,传递效率较高,动力传递直接。

油耗较低

随着at变速箱档位的增多,经过精心匹配以后,发动机换挡转速波动更小,更加允许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功率输出转速,从而降低油耗。

耐久性好

At变速箱是At变速箱是三种主流变速箱,从耐久度最好的,之所以耐久性好,主要还是有液力变距器的保护冲击比较小,变速箱内部虽然有多片离合器,但是升降挡时冲击也比较小。

可承受扭矩大

At变速箱采用物理机械档位,可承受扭矩很大,另外,液力变距器还可以起到低扭放大的作用,当然,这个放大只限于锁止离合器分离时,而是通常可以放大扭矩1.5到1.8倍。因此,at变速箱往往被安装在硬派越野车大排量车上。

聪明——一次可以降低多个档位

由于at变速箱的结构属于松散耦合,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降低一个或几个档位。这一点要比双离合强很多,因为双离合只能一个个降档。

AT变速箱缺点成本高

挡位数越多,内部控制越复杂,成本越高,再加上专利壁垒和垄断,因此,at变速箱出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已经处于相对比较低端的爱信6at出货价格仍然在8千到9千元。

有时候有顿挫

虽然at变速箱采用液力变距器,可以缓冲一部分顿挫,但是客观来看,at仍然属于有级变速器,由于档位齿比设计原因,急加速时仍然能够感受到顿挫。当然,这个顿挫并不突兀。

AT变速箱为啥越来越少?

主要还是市场和价格的因素,毕竟目前at变速箱价格居高不下,双离合和cvt价格上有优势,在众多的中低端车型上,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车企选择安装双离合或者cvt也就无可厚非了。另外,客观来看,能够批量供应车企的变速箱厂家只有爱信和采埃孚,供应量也不够。

AT为啥也有顿挫?

At变速箱的顿挫通常发生在一档和二档之间,这种顿挫主要是因为一二档之间的齿比差过大导致的,为什么设计有这样大的齿比?主要还是为了增加汽车的低扭输出,增加汽车动力响应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日系车来说,低速调教的非常敏感,主要也是因为变速箱的一档速比过大导致的。

AT变速箱重在匹配

无论是AT、CVT还是双离合,最主要的还是匹配,国内很多车企虽然采用了at变速箱,但是在调校匹配是技术不过关,实际上,由于采购量比较小,爱信或者采艾福也不可能单独派出一个团队进行深度优化。通常也只能采用厂家预设的标准,由于调校功力不够,导致变速箱顿挫感比较明显,或者油耗表现偏高。

AT变速箱保养周期

At变速箱虽然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但是在行驶过程中,变速箱温度往往也比较高,因此,通常建议六万公里进行更换,重力换油和循环机换油,在网络上争论已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际上,由于液力变距玉器是密闭的空腔,重力换油,的确无法换掉这部分的油液,最多也只能更换50%。而循环机换油的确可以置换掉80%的变速箱油,相对更加彻底,但是缺点是无法清理滤芯或者更换滤网,因此我的建议是,循环机和重力换油交替进行,第一次使用循环机更换,下一次使用重力更换。

大众为啥不用AT变速箱?

大众并不是不用AT变速箱,大众的高端车型奥迪A8,奥迪Q7一直使用采埃孚的纵置8AT,实际上,大众引以为傲的quattro,机械四驱曾经也是8at最好的匹配。大众同样深受专利壁垒之苦,不是不想用,而是没得用,早期大众途观曾经使用爱信的6at,但是自从大众一手炮制了汉兰达的爬坡门以后,爱信以供货不足为由,卡了大众的脖子,当时大众的双离合还不成熟。当然,现在大众在低端车型仍然使用爱信的6at,只不过这是一种市场策略,只是为了突显双离合的高端罢了!

车事慧鉴 | 大众遇上小鹏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易车原创“大鹏汽车”要来了。

7月26日晚,小鹏汽车发布一则“与大众达成战略合作”的爆炸性新闻,犹如一颗炸弹打破汽车圈的沉寂。

一个是有技术,但正经历销量低谷的中国新势力,一个新能源业务进展不如意,穷得只剩钱的国际大牌,命运使然让他们双向奔赴,互相救赎……

大众+小鹏=大鹏汽车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这一则通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点。

第一层:“投资约7亿美元,打造2款中型电动车”。

大众汽车既对小鹏汽车实现战略投资,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大股东”,也达成技术合作。

合作主体是5月份才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合肥,集研发、创新及采购功能,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不过关于具体的合作范围,双方的表述略有差异:

上图:小鹏汽车官稿内容

上图:大众汽车官稿内容

我们可以粗浅地理解为“大鹏汽车”=MEB平台+G9平台技术+小鹏智能技术+大众标。

第二层:”专门针对国内市场”。

在过去燃油车时代,外资品牌的“中国特供车”并不少见,这次大众汽车同样美其名曰“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最终目的还是更好地捞钱。

不同的是,现在是外资吸收中方技术,反哺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眼看国内新能源市场这块肥肉垂涎三尺,自然不愿错失,与本土企业合作研发,“借鉴”小鹏既有技术便是最快吃到肉的方法。

第三层就是“两款车在2026年面向市场”。

这意味着双方还需要经过漫长的技术磨合,不过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赛道异常拥挤,留给3年后的“大鹏汽车”还有多少空间还是未知数。

尽管前路仍有很多的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优势互补之下,双方必定都是赢家。

何小鹏与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合影

是什么让大众放下身段?

事实上,大众汽车在转型电动化、智能化的道路,并非没有努力过。

早在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上一任CEO迪斯主导下,创立了软件子公司——CARIAD。只是大众汽车投入百亿欧元的钱花去了,却弄出了个寂寞。

多年来,它的软件开发都不尽人意,延迟发布新车和车机故障乃是家常便饭,如今不得不高层大换血,重整旗鼓。

而在2020年,大众花了10亿欧元,入股江淮汽车,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在当时来看也算得上相当炸裂的新闻。

三年过去,曾经许诺引入中国的西雅特未见踪影,“江淮大众”被更名为“大众安徽”,旗下的思皓品牌则被授权给江淮汽车,如今沦落为“弃子”。

关于转型电动化、智能化这场仗,大众打得并不出彩,尤其在中国市场。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车交付量32.16万辆,同比增长48%,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6%增长至7.4%。

作为同期对比,特斯拉上半年全球交付新车88.9万辆,比亚迪则为125.56万辆。

其中,大众ID.4(含ID.5)和大众ID.3是大众集团上半年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分别为10.12万辆和4.98万辆,在它的大本营欧洲地区还拥有一定的号召力。

不过来到内卷严重的中国,ID系列多少就有点水土不服了。

今年6月,一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为8785辆,上汽大众的新能源销量为9003辆,南北大众合计销量只接近2万辆,销量榜前十未入。

为了提振销量,上汽大众ID.3在不久前的7月中才刚宣布官降,最高降幅3.7万元,最低至12.59 万元,就可以购买 ID.3了,甚至比德国还便宜不少(约合人民币32.22万元起售)。

显然,价格战只是短期之举,大众也深知以价换量如同饮鸩止渴,关键还是得找到新的支点。于是,大众看上了小鹏。

小鹏汽车身上有什么?无疑智能技术是它最亮眼的光环。

论城市NGP、高速NGP、停车场等多种场景下的辅助驾驶能力,小鹏汽车当属国内第一梯队,也是打技术标签最成功的新势力车企。截至今年7月初,小鹏汽车高速NGP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160万公里,用户渗透率达到84.32%。

这些正是大众所亟需补全的短板。不止小鹏汽车,大众在去年还花了 24 亿欧元(约 166.8 亿元人民币),与地平线组建了合资公司,加快辅助驾驶软硬件的开发。

可见不甘于摆烂的大众,还是舍得花钱给自己下猛药。

另一边嗷嗷待哺的小鹏汽车,也急需大众的投喂。回顾2023年上半年,小鹏已连续6个月销量无法突破1万辆的及格线,G9、G6两款重磅新车的上市也未能激起太大的水花,P7改款表现乏力。

在6月新能源车销售排行榜上,可怜的小鹏排到第17名。

具体到小鹏的财务状况上,更是可以一个“惨”字来形容,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收入35.1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49.85%,几乎腰斩,净亏损达到23.4亿元。

为了自我挽救,何小鹏在今年1月还花重金请出曾任长城汽车“二把手”王凤英指点江山,效果亦不算太好。当昔日的“蔚小理”中的理想汽车一路高歌,蔚来销量凭借官降逐渐回暖,小鹏还在ICU抢救室边缘徘徊,许多人都曾替何小鹏捏了一把汗。

如今大众豪掷近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给小鹏活下去的新希望。资本市场也迅速展露出积极的信号,7月26日开盘半小时,小鹏拉涨40.57%,涨幅创1年以来新高,截止当日收盘,股价已高达19.40美元。

除了大众的50亿元人民币造血,以及资本市场重新看好,小鹏汽车携手大众提升采购议价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反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中国汽车的高光时刻来了

就在宣布入股小鹏汽车的同一天,大众汽车也官宣奥迪与上汽签署备忘录,扩大现有合作,合作内容应该就是网传的智己平台。

不止大众与小鹏、上汽,一汽丰田与比亚迪、吉利与雷诺等都坐上友谊的小船,譬如比亚迪与丰田的bZ3车型,正是采用了丰田的纯电架构、比亚迪刀片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因而备受关注。不过,双方合作的步伐太“丰田”了,至今进展还未全面展开。

从1985年上海大众首台桑塔纳下线,标志着以德系为代表的合资品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统治时代,在漫长的数十年中,中国品牌只能在狭缝中生存,始终无法突破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

再到如今,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独占鳌头,向大众、丰田等传统大牌输出技术,意味着中国技术得到最高的认可,反向合资时代也因此到来。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大众齿轮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