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中和,大众汽车亮出了“Way to Zero”的决心
记者 | 李亦萌
编辑 |
作为一个曾在排放问题上跌过跟头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展示出空前的决心。
这个德国汽车品牌近日通过一场长达9个小时的主题论坛释放出上述信号。
根据计划,大众汽车至2025年,将在脱碳领域投资140亿欧元,并谋求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该品牌计划于2030年底前,在欧洲实现每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18年相比减少40%,大幅超过其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集团30%的目标。同时,平均每辆大众汽车将减少约17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加速推进电动出行攻势的同时,大众汽车电动汽车的生产(包括供应链)和运营也将实现净碳中和。此外,过往电动车型上的高压电池也将实现系统性的回收利用。
“大众汽车代表着适合所有人的可持续电动出行。我们已经启动了‘Way to Zero’战略,并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心,规模庞大的电动攻势才刚刚开始。从生产、使用再到回收,脱碳举措正在全面实施。”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贝瑞德周四表示,“大众汽车是首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扩张的汽车制造商。”
在首届“Way to Zero”主题论坛上,大众汽车详细介绍了企业及产品逐步实现脱碳的具体规划。该品牌计划通过四大举措来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大众汽车品牌将加速车型阵容的电动化。作为“Way to Zero”的核心,大众汽车全新的ACCELERATE!战略旨在加速其电动化攻势,目标是实现新车型的全面电动化。
至2030年,纯电动车型在大众汽车欧洲市场的车型销量占比将达至少70%,数量远超100万辆。这意味着大众汽车的表现将大幅优于《欧洲绿色协议》的要求。在北美和中国市场,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将达至少50%。
此外,大众汽车每年将推出至少一款新电动车型。4月28日,大众汽车发布了纯电动ID.家族的最新成员——ID.4 GTX3。
“ID.6则是我们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首款MEB车型。ID.5将于今年年底率先在欧洲推出。2022年,ID. BUZZ将以电动化的形式复刻经典。随后我们另一款面向入门级细分市场的小型电动车将在2025年推出。”贝瑞德说。以上车型均将基于MEB平台打造。
在产品之外,大众汽车还致力于减少供应链和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贝瑞德称,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来源是能源密集型电池生产。
在上述领域,大众汽车将坚持使用绿色电力,并将供应链脱碳计划写入其采购招标标准。
该品牌系统地确定了所有车辆项目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材料类别,并尝试寻找更环保的替代品。除高压电池外,通过聚焦电芯、电池外壳、轮辋和铝的生产,大众汽车预计,至2025年,其每辆ID.家族车型的谈排放量能够减少2吨左右。
在汽车制造方面,大众汽车将持续推进其“零排放工厂”计划。该品牌预计,至2025年,每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较2015年减少50%。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正逐步将能源供应转向可再生能源。贝瑞德证实,大众汽车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发电厂,正在全速推进“煤改气”工程。改造成功后,该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自2023年其减少60%。
自2020年起,大众汽车在全球的16家工厂中,已有11家实现了对绿色电力的100%应用。该品牌设立于欧洲的工厂所购买的电力也均来自可再生能源。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在欧洲的所有MEB生产基地均实现了碳中和,其美国查塔努加工厂在2022年开始投产ID.4车型时,也将采用绿色电力。
至2030年,该制造商在欧洲、南美、非洲以及美国的所有工厂将完全使用绿色电力。
对于供应链和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家汽车制造商拟通过雨林保护计划或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予以补偿。自2020年首辆ID.3实现交付以来,大众汽车已经对18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补偿。
投资可再生能源是大众汽车的第三项举措。目前,大众汽车正在为客户提供绿色电力以满足家庭充电(Volkswagen Naturstrom?)和途中充电(例如IONITY充电站)的需求。
如今,大众汽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成为首家直接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扩张的汽车制造商。至2025年,大众汽车将向欧洲新建的风力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共捐赠4000万欧元。
2021至2025年,所有相关项目的发电厂将总共产生月7太瓦时的绿色电力,可覆盖60万个家庭一年的需求。
根据大众汽车与能源公司RWE已签订的首批合作项目合同,这家汽车制造商将于2022年在德国开工建设一座太阳能工厂。“从技术层面上讲,仅这一项目可为5万个家庭提供所需的电力。”贝瑞德说。
另一方面,大众汽车还将在逐步实现电气化的过程中对电池的二次利用与回收加以关注。
“电池占据了电动车型价值的40%。我们为电池提供8年或16万公里的质保。当然,我们的电池将拥有更长的设计寿命。根据电池的残余容量,它们还可被用作充电桩的能量存储单元,从而获得二次生命,之后才会被回收。”贝瑞德解释道。
目前,大众汽车已经在萨尔茨吉特启动电池回收及再利用试点。这家汽车制造商对此的目标是实现电池循环利用闭环,令高价值材料的复用率达到90%。
除上述四大举措外,大众汽车还将通过类似“Project1Hour”等项目倡导其内部员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倡议包括使用公司的电动车辆、以网络会议取代差旅、少吃肉甚至吃素、购买区域性产品、在家中改用绿色电力......
“我们共有18.5万名员工, 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贝瑞德说。
晚点独家丨大众中国原 CTO 韩鸿铭将成为酷睿程的 CEO
酷睿程是大众在中国智能化转型的希望,但并不是唯一希望。
文丨司雯雯
编辑丨王海璐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前首席技术官韩鸿铭(Marcus Hafkemeyer)将加入酷睿程,担任 CEO。这个消息在今天酷睿程的一个会议中被宣布。
2023 年成立的酷睿程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核心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由大众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与地平线共同出资设立。大众 CARIAD 投资地平线和酷睿程总计 24 亿欧元,其中投资酷睿程的金额约为 13 亿欧元,占股 60%,地平线占股 40%。
这是大众入华近 40 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对外投资。当中国车企争相冲向高阶智能驾驶时,大众也希望借助酷睿程和地平线,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韩鸿铭 2022 年加入大众中国,担任 CTO。在此之前,他还曾在华为、北汽新能源等多家中国公司任职。酷睿程董事长、CARIAD 首席执行官施沛德(Peter Bosch)在内部邮件中评价,韩鸿铭 “对中国当地市场、研发生态和客户需求的了解”,将加速酷睿程向大众中国交付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中国市场,大众的目标是,到 2030 年销量近 400 万辆,占据约 15% 的市场份额。去年,大众汽车在华市场份额约为 14.5%。要保持和提升市场份额,智能驾驶是其中重要的一役。
一位更熟悉中国的 CEO
酷睿程成立于 2023 年 11 月,现任 CEO 楚力(Alexis Trolin)任职还不到半年。
楚力 2021 年加入大众,主要负责大众 E3 电子电气架构。更早前,他在瑞典一家初创科技公司 WayRay AG 任职,该公司主要开发基于抬头显示(HUD)的全息增强现实导航系统。
与上一任 CEO 相比,韩鸿铭在中国工作的时间更长、经验更多。加入大众前,韩鸿铭曾先后担任华为汽车业务战略顾问、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兼工程研究院高级副院长。在此之前,他还在奥迪、宝马工作过。
2022 年,韩鸿铭加入大众,成为大众中国的 CTO。今年 1 月 29 日,大众中国宣布,韩鸿铭将从 4 月 1 日起卸任,在集团内部担任其他职务。
在韩鸿铭担任大众中国 CTO 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参与了筹备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VCTC”)。
VCTC 项目 2022 年 4 月启动,2023 年 4 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是大众汽车集团除德国总部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大众在中国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和采购等业务,包括开发大众在中国的本土电动汽车平台、与小鹏联合开发新车等。
成立 VCTC 是大众推动在中国本土化的措施之一,包括开发和供应链两个层面。韩鸿铭曾经在今年 1 月的媒体沟通会上说,VCTC 可将技术开发的对接工作东移 9000 公里,即从德国总部挪到中国,提高大众在中国的研发实力,将研发周期缩短 30%。
在大众中国和 VCTC,韩鸿铭的主要工作是推动大众研发、采购本土化,搭建技术团队、融入中国的生态系统。到酷睿程后,他过往的经验需要解决更具体的问题:如何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尽快为大众中国提供最适配的智能驾驶方案。
作为地平线和大众的合资公司,酷睿程的组织架构中,大众派驻的高管起主导作用、地平线的高管起辅助作用。酷睿程的董事长和 CEO 均来自大众,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担任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黄畅担任 CTO。CARIAD 中国 CEO 常青和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为董事。
一位接近酷睿程的人士说,酷睿程成立初期,约有 300 多名员工,其中包括约 200 名从地平线转入的员工。目前,这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已超过 500 名。
和小鹏、大疆一起争夺大众
大众与地平线共同成立酷睿程,是希望借助地平线在智能驾驶上的资源和经验,帮助大众完成向智能化的转型。
地平线可为车企提供全套智能驾驶方案,包括芯片、底层软件、上层应用算法和开发工具链等。根据地平线招股书,2023 年,它拿走了 35.5% 的高阶智驾市场和 21.3% 的低阶智驾市场,分别仅次于英伟达和 Mobileye。
大众中国的庞大销量意味着稳定、高额的营收来源,同样吸引地平线。即便酷睿程的智驾方案还没量产,地平线招股书显示,2023 年,酷睿程已为地平线提供了 40% 的收入。
4 月 24 日,地平线发布新一代智驾芯片征程 6 ,酷睿程是首批定点的意向合作伙伴之一。征程 6 包括六个版本,算力从 10+ TOPS 到 560 TOPS 。其中,征程 6B 面对低阶智驾市场,主打性价比,征程 6M 和 6E 瞄准中阶智驾市场,分别支持城区辅助驾驶和高速 NOA,硬件系统成本在 5000 元以内,征程 6P 针对城区高阶智能驾驶,硬件系统成本接近 1 万元。
一位知情人士说,酷睿程为大众开发的智能驾驶方案包括低阶和高阶,目前高阶智驾方案尚在规划阶段,L2+ 级别的智驾方案进展更快。
酷睿程的这套低阶智驾方案包括 6 个摄像头和 1 个毫米波雷达,现阶段尚未定点。2023 年 11 月,常青在进博会上表示,酷睿程计划 2025 年、2026 年开始量产 L2+、L2++ 级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当时已有样车可供测试。
大众向酷睿程倾注了最多资源,但却没把所有筹码压在这一家公司上。未来,酷睿程还要与小鹏汽车以及大疆等共同争夺大众的订单。
2023 年,大众斥资 7 亿美元收购了小鹏 4.99% 股份。双方约定,共同开发 2 款电动车,并达成长期合作的技术框架协议。半年后,双方又联合表示,将共同开发平台和软件,共用零部件将联合采购。
今年 4 月 17 日,大众和小鹏又宣布,将共同开发电子电气架构 CEA,包括区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云平台、后台互联等功能。从 2026 年起,这一架构将应用于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电动车。
按照大众与小鹏签署的协议,他们将在电动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探索合作,智能驾驶也包含在内。一位接近酷睿程的人士认为,小鹏与酷睿程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主机厂都要搞冗余方案,不可能只靠一家”。
除小鹏外,酷睿程的另一类对手是大疆车载等一级供应商。2024 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先后宣布将在新款途观和迈腾的部分车型中采用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这两款车也出现在大众北京车展的展台上。
对体量大、车型多的大众来说,大疆车载的性价比路线具有吸引力。大疆车载称,可以用 7 颗摄像头和 100 TOPS 的高通芯片,不依靠激光雷达实现城区智驾方案,硬件成本只需要 7000 元。另外,这套智驾方案也可以应用于燃油车。
当时间有限、竞争激烈时,资源更多的车企会同时做多种准备以降低风险。相对小鹏、大疆车载或其他供应商,大众向酷睿程投入了更多资源,酷睿程也需要更快地向大众汽车证明自身优势。
题图来源:《广告狂人》
第一个打破“合资纯电难火”魔咒的,竟然是最沉稳的大众ID.4
大象转身总被视为迟缓,但在拥抱电动化的路上,体量庞大的大众汽车却是传统车企中转型最快、步伐最稳健的一位。
在大众汽车的蓝图中,至2029年,计划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和60款混动产品,总投资规划高达600亿欧元。而在布局超级电池工厂、专注于软件发展之外,MEB纯电平台才是支撑大众实现庞大愿景的第一步。
较以往那些资质平平的“油改电”车型,衍生自MEB平台的大众新生代们在集成化、标准化、智能网联等方面无疑都是优等生。也正因此,大众ID.3与ID.4在欧洲市场上市后,立刻就有了“炸裂“的表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ID.3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排名始终处于第2至第6之间,ID.4更是凭着7,565辆的销售成绩夺得4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头衔。
“最不像大众的大众车”
有了销量的鼓舞,大众在产品推广方面也是越玩越大胆。今年欧洲杯开幕式上,一辆大众ID.4遥控车载着比赛用球来到中圈,成为转播画面中的焦点。赛事直播的场边电子屏上时不时投出大众“Way to Zero”的广告,看得出大众在尽所能的抓住各类时机向全世界展示着“迈向零排放”的决心。
在中国市场,大众在电动化转型上同样加快了步伐。南北大众今年推出的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4系列(上汽大众名为ID.4 X,一汽大众名为ID.4 CROZZ),真正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闯入了国内新能源市场。
ID.4系列国内上市后火速在紧凑级纯电SUV阵营中撑开了局面。ID.4 X与ID.4 CROZZ二者4月份合计零售销量达到1219辆,5月份为1527辆,数据虽不如欧洲市场那么耀眼,但对于大众MEB平台上的首款产品而言,这依旧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更为关键的是,正处在“爬坡阶段”的ID.4系列还轻松打破了“合资纯电产品难火”的定律,大跨步跑到了合资纯电产品销量NO.1的位置。
进入6月份,大众品牌电动化的势头持续火热,ID.4系列合计销量达到2902辆,相比5月迅速实现了销量翻番。而随着ID.4系列销量“基盘”的不断扩大,高产品力逐步转化为高“信赖值”, ID.4系列肯定还会引发新一轮的“领头羊效应”。
此外,MEB平台上的第二款国产重磅I D.6X同样释放出了足够大的能量,自6月15日上市后,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收获了513台的销量。而MEB平台之上,后续还会有ID.6 CROZZ与ID.3兄弟跟进,可以说在中国的新能源赛道上,大众品牌逐渐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节奏。
作为大象转身的第一步,ID.4系列并没有延续传统,相反,打破大众产品以往的沉闷,反倒是ID.4系列必须完成的使命。所以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营销玩法,ID.4系列可以说是“最不像大众的大众车”。
在设计上,ID.4系列简洁且富有力量感的线条不仅塑造出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轮廓,也为大众品牌后续的电动车产品打了样,带来更多科技化的遐想空间。
在内饰方面,ID.4系列更是成功撕掉了大众燃油车留下的乏善可陈的保守标签,完成了极简风格的转变。车内仅保留了几个物理按键,多数控制都要通过12英寸触屏和电容式触控方向盘上的按键完成。独特的换挡方式是大众ID家族设计上的一处亮点,换挡机构安置在了仪表盘的右侧,使用顺手之余,设计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多元智能配置,稳妥不失新鲜感
放眼当下消费趋势,纯电动汽车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只是交通工具,它们还需要通过多元的智能科技配置,为用户带来比燃油车更为丰富的体验,而ID.4系列在辅助驾驶系统、视听交互、续航表现等环节,也重新定义了大众汽车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格调。
在这些方面,大众品牌仍表现出了老牌车企“凡事必稳妥”的特质,比如ID.4系列配备的IQ. Drive驾驶辅助系统,囊括了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交通拥堵辅助系统、前部防碰撞主动刹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道保持系统、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等在内的诸多成熟功能,但即便如此,ID.4系列的配置思路与那些新势力激进的自动驾驶方案相比还是有所区别。一方面,ID.4系列借助全面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充分应对各种场景的复杂路况,并做出最及时迅速的响应,另一方面,这些驾驶辅助技术也是驾驶者们眼下使用频次最高的功能,所以大众对“稳妥”的要求要远高过“概念“和”新鲜”。
当然ID.4系列在技术方面也并不缺乏前沿的标签,比如在智能交互层面,ID.4系列搭载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这也是同级电动车中唯一一款装配AR-HUD的产品。
AR-HUD功能可以将行车信息以及路况导航信息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方便驾驶员了解各种所需信息。与传统HUD相比,ID.4系列的AR-HUD显示区域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其中底部区域显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及导航规划等信息;上部区域则通过动画方式来结合实景,以显示诸如转向指示等信息,再配合ID. Light互动灯带,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趣味性和科技感。
另外,ID.4系列还可选装二氧化碳热泵空调,这也是大众品牌的独家技术。目前PTC加热是市面上大多数同级产品的主推方案,PTC结构简单且兼顾成本,但问题在于这种方式太过耗电。而ID.4使用的热泵空调对车辆的续航就友好了许多,对于北方用户而言,热泵空调显然是延长冬季续航的福音。
开车更放心,购买更实惠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构建的电生态系统也给ID.4系列的用车体验带来更多美好畅想。
据了解,大众汽车联合一汽、星星充电、江淮共同合资成立的开迈斯品牌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和成都三个城市布局了40座充电站,不仅如此,开迈斯还正通过租赁及接入方式扩大充电服务网络。
资料显示,开迈斯充电站的120 kW双枪直流充电桩,不仅可以满足多用户的充电场景,而且还能智能调整设备功率的输出,以保障用户的高效充电。品牌自运营、插枪即充、高颜值设计等都是开迈斯自营充电桩的优势。未来,开迈斯还将“智能POI”融入APP的特色服务中,为车主智能推荐充电站周边餐厅、商场等商业配套,同时还会推出功率更高的180 kW充电产品。畅享一下未来的ID.4纯电生活,趁着充电的空闲时刻来一杯拿铁或者吃个轻食简餐,人车“满电”出发,岂不美哉?
ID.4系列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了售价策略方面。尽管大众品牌是燃油车霸主,但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的姿态还是低调了不少。无论是ID.4X还是ID.4CROZZ,入门车型售价均已杀入20万元以内,长续航版主销车型的价格也仅在24万元上下,放眼新能源车市,小鹏P7的主销车型、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等补贴后均处在该价位区间。如果把范围再缩小到纯电紧凑级SUV市场,ID.4 系列与比亚迪宋Pro新能源、埃安V有不小的价格重叠。“打蛇打七寸”,ID.4系列的这一价位区间无疑是瞄准了最核心的消费市场。
定价上的低姿态并不妨碍性能与品质上的高调。ID.4两兄弟的顶配车型价格都不到28万元,但却配备了80度+的电池、有着500公里+的续航表现,并有双电机四驱助力,性能层面轻松碾压了特斯拉刚刚抛出的“价格鲶鱼”Model Y标准续航后驱版。可以看到,ID.4系列有着大众品牌在燃油车时代难得一见的性价比优势,既体现了竞争力,也展现了诚意一面。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赛道中,传统车企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在跟随着新势力们“发车”,好处是可以避免踏入各种坑内,但也会被新势力们抢走电动化时代“科技”、“智能”等概念的定义权。而当传统车企真正“发车”之后,除了一通疾速猛追之外,还会借助深厚的制造经验和技术积累,将“科技”和“智能”路标指向了不同的方向。作为国内首款源自MEB平台的产品,ID.4系列在辅助驾驶系统、智能交互、续航里程以及用车体验等方面,都与“激进”的新势力们有着不同的风格,这背后体现了大众品牌对品质、技术以及安全的独有认知与理解。从某种程度而言,ID.4系列也是大众汽车争夺智能电动车定义权、试图在智能电动车时代重新诠释另一种风格的“排头兵”。
“智能科技更贴心,以人为本不冒进”是对ID.4系列最精准真实的认知,即便在新势力产品盛行的今天,ID.4系列依旧非常值得推荐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