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上汽大众上海4s店

上海大众汽车与上汽公司是不是一家?

2015年12月1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官网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自今年12月7日起,正式更名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MPANY LIMITED),简称为上汽大众(SAIC VOLKSWAGEN)。

9字箴言后,上汽大众再出3字经目标

4月份,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再度突破10000辆,同比增长56%。

连月破万,这意味着上汽大众去年找准方向主动出击,提出的“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九字方针已见实效。但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却在媒体交流会上反思,是不是慢了。

于是,上汽大众今年的方针锐减为三个字“快全优”。这三个字背后代表着上汽大众什么样的思考与发展方向?我们摘录了贾健旭与媒体对谈的部分内容。

关于2023年的反思

我反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慢”。现在,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太快了:两年之后,技术迭代了;三年之后,技术彻底更新了;五六年后,技术完全落后了。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如果有时差的话,就有问题了。因此,在整车定义和整车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思考究竟以什么样的速度推进项目。

我们推出的ID.家族金融政策,也是针对中国电动车技术飞速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方案。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我们该如何不断地让我们的消费者感受到最新的技术?这很重要。我们有2700万基盘用户,我们要思考怎样运营起来,怎样大大降低用户的拥车成本,不断以最新的技术增强用户黏性。

我们不能搞颠覆性的创新,就要做一个快速的追随者(fast follower),同时在合资的业务模式上找到我们自己的“美”。40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东西,只有以最快的速度看到并放大自己的美,并且让消费者也看到这些美,才能与别人的美形成“美美与共”。

关于第一季度上汽大众

的市场表现与应对

第一季度,我们是合资车企中领跑的单一品牌,包括增量。现在的市场需要“押注”,1月份的注,我们“押”得非常正确,第一季度里赢回了 2 月份。这里说的“押注”,是指要摸清和判断市场节奏,拿出针对性的举措,还要快。这也是对能力的一种培养。

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不每周进行调整的话,根本不能跟上这个市场的速度。我们找一个地方先试,试成了以后就能全面铺开。我们不全部要、全部上,而是搞特区、搞定点,搞完之后再来推广,这就是精细化管理。过了紧日子之后,你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怎样培养起来的。

关于拥车成本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还很低,很多家庭还没有拥有一辆车,怎么让消费者把用车成本降下来,把拥车成本也降下来,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现在的汽车市场,一方面在打价格战,另一方面,市场在收缩,说明消费者没方向、在观望。

价格战不可能持续,盲目跟进没有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保值回购的事情要加快推进,消费者对保值回购的担忧要解决。汽车不像电子消费品,是一个耐用消费品,只有车企主动承担这样一个义务,包括二手车市场的管理,提前介入二手车市场,才能让消费者以最低的拥车成本拿到最新技术的产品。另外,我们内部也在挖掘技术降本方案,技术迭代带来的价格下降才是对消费者的爱护。

关于供应链生态建设

关于供应链生态建设,我们一直在密切进行。去年12月底,我们召开了核心供应商大会,和大家分享我们将来所有的产品车型。我们尊重战略供应商,让他们提前开发介入,这样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流程,纳入了核心供应商、战略供应商。

供应商体系要“快、全、好”:我们快,供应商速度也要快;我们的型谱将来会很全,供应商的纵向一体化和开发能力也要全;将来,我们要很“优”,供应商要拿最好的价格、最好的产品给我们,我们也把最优的价格和产品给到用户。

此外,我们一定要形成供应链的利益共享机制,这个必须推进。

关于“油电同进”

燃油车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我们促油车的策略不能变,为燃油车消费者提供更智能的汽车战略不能变。但是,我们要密切关注新车投放基础和新车投放次序,找对市场,“算对命”“押对宝”,这是新时代汽车行业从业者需要有的水平。担忧、焦虑都不能解决问题,你只有看好自己的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这才是重要的。

今年,我们有两款新的燃油车推向市场,即途观L Pro 和帕萨特 Pro,这两款车都是与大疆智驾合作的,我们要打出“油电同智”的概念。年轻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有需求,我们要让他们不仅在电动车上享受智能化,燃油车也能享受。但是,我们“上新不去旧”,经典帕萨特和老途观要继续销售,我们要有一起参与“卷”的产品,同时要有立起我们品牌的产品。

关于电动车,我们提出“油电同进”的核心,去年是“稳”,今年是“进”。实际上,我们对电动车很有信心。我们在整个电动车,特别是在ID.3上,亏损面有很大程度的收窄。ID.3后续会有一个升级,整个ID.家族的智能化、娱乐性都会有很大的改进。电动车不能缓,我们希望排进前十。今年,我们的策略不是“收”,而是“进”,“油电同进”的关键在于“进”。

在“油电不同权”的今天,我们的定位是这两年撑住;到2027年,第一代用户已经有感受了,他们面临第二辆车或者第三辆车的选择时,从某种程度来说,会给大众带来一些新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撑住。将来1/3电、1/3混、1/3油,这是我们的产品结构,基本上有60%的电动车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我们不会卡着国家标准投机取巧地去做电动车产品,我们更多地要满足消费者的场景需求,让我们的消费者产生复购,复购也是我们的美。我们要关注服务、用户,做好用户运营,不断地在我们这个圈子里产生复购。如果我们把复购的循环打通了,包括高端车品牌做出来了,就会有更多产品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选择。

关于合资企业

双向奔赴的拿来主义

这次董事会一个最大的话题,就是同意混动车型全部交给上汽大众,利用上汽大众的平台,与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共同开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混动车型,其中包括PHEV和增程式汽车产品。换句话说,我们会有增程式汽车产品和长续航的PHEV推向市场,而且是电动车架构。

大众汽车集团明白,它在中国的业务模式要有根本性变化。很多车型开始导入中国开发、和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同时,拾遗补缺是必须的,德国人的强项应用新技术,中国人的强项也是应用新技术。关键还要动脑筋来应用,要找到不足在哪里,知道从哪里能找到强项去弥补这个缺。拾遗加补缺,这样才能说好“in China for China”的故事。

系统性地解决问题,需要一套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解决在中国的问题。这个世界最大的本事叫借力,而不是从头到底自己来。你怎么快、哪里好,我来学,但是我不照抄。用新拿来主义让合资走入新时代,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奔赴的拿来主义,而且速度要快。

上汽大众四十载合资路,源于一场“双向奔赴”

中国汽车工业史70余年,合资合作的篇章长达四十载,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上汽大众。

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由此拉开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合资企业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和配套企业,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如今,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从筚路蓝缕到全球第一,上汽大众与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四十载鎏金岁月,承载了中德互信合作的一段佳话。而故事的开篇,还要从40年前那场“双向奔赴”说起。

一锤定音,搞合资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而国内汽车产业却是百废待兴,造车环境的窘迫,人力、物力及技术资源有限,让中国和欧美国家相距甚远。发展汽车工业的现实课题已经摆在眼前。另外,由于国内汽车工业无法满足当时急剧上升的轿车需求,因此每年大量进口汽车使得国家外汇储备入不敷出。为解决出口创汇问题,国家决定引进轿车装配线,并把这条装配线放到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

彼时,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时任中国一机部副部长的饶斌正视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困境,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陈锦华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引进轿车制造技术和改造上海轿车厂的报告》,打响发展轿车工业的第一枪。万众瞩目的“上海轿车项目”应运而生。

合资前的上海汽车厂外景

之后,一机部开始向全球各大汽车集团发出邀请,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日产、奔驰、大众汽车、雷诺等汽车公司先后派代表团来华商谈。其中,就有公司代表提出可以采用“中外合资经营”的合作建议。在饶斌的判断下,引进外方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模式,对于我国轿车工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国情。于是,饶斌随即转告上级,并由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向邓小平副主席作了请示。

邓小平副主席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嘛。”正是在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的指引下,轿车项目开始按照中外合资经营项目与外商进行谈判。然而,合资经营项目的谈判,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是运气,更是勇气

面对一穷二白的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美国通用汽车、日本丰田等多家公司在与中方谈判合资经营事宜过程中,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比如,日本坚持“只卖商品,不卖技术”原则,美国通用汽车则建议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再由他们提供其余的零部件在中国装配,将产品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显然,这些条件都与中国的合资意向相差甚远,最后谈判事宜纷纷告吹。

穷途末路之际,“另类”的德国人抛出了橄榄枝。1978年冬天,德国沃尔夫斯堡市,当时还在德国考察的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在狼堡大众工厂门前,让门卫拨通了时任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施密特的电话。就是这次计划外的登门拜访,让中德双方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中方参观完生产线后,当场提出了“合资经营”的意向,施密特也一拍即合,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是当时唯一愿意提供新产品技术,又愿意投入资金的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饶斌认为,还是德国大众的条件较好,这才选定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谈判伙伴。

1980年3月

中国汽车代表团访问当时的德国联邦大众

这次会面之后,在双方的推进下,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很快派代表访华,中德双方由此展开了历时6年、多达30次的谈判。谈判初期,中国尚未有严谨细致的合资法规,使得双方谈判陷入无法可依的瓶颈。为此,国家中央吸收了中德谈判代表的意见,快速起草并细化法条,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合资法》。而见证了这场“谈判马拉松”的武康路390号老洋房,如今已是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这幢老洋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诞生地。

合资谈判场地

现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办公场所

1984年10月10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为25年,由此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波澜壮阔的40年。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回望上汽与大众汽车的“牵手”,是运气,更是勇气。当时的中国还不是今日之雄狮,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现代汽车工业更是无从谈起,对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豪赌。而对彼时的上海轿车项目组而言,更是需要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正是双方这种勇于变革、不断突破的劲头,铸就了今日上汽大众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经过四十载风雨磨砺,始终砥砺前行,向着更出众的未来坚实迈进。

回应 | 安亭一厂永久关停?上汽大众:整体升级/合理规划生产布局

文:懂车帝原创 李德喆

[懂车帝原创 行业] 日前,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其中,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的第一工厂在去年7月结束生产,目前已经永久关停,部分产线搬迁至江苏仪征。安亭二厂已经启动合班,将两个生产轮班合并为一个班次。三厂大概率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合班。

上汽大众位于上海安亭的三座整车厂正在进行产线调整

对此,懂车帝也向上汽大众方面了解情况。上汽大众官方回应称:此次调整是公司整体升级转型,合理规划旗下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生产布局中的一环。

上汽大众方面表示,在安亭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从2015年起,上汽大众就已经开始规划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推进安亭基地转型升级。2017年,公司启动汽车二厂升级改造,2018年启动MEB工厂建设,以及围绕电动化的一系列升级转型项目。汽车一厂的升级转型是公司电动化战略和安亭基地转型升级的一环。

据悉,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包括大众Polo、大众途铠等车型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充分利用沪外基地的潜能。汽车一厂的员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将继续支持MEB工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同时,安亭基地依托MEB工厂及相关配套和研发基地,聚焦电动化、智能制造以及面向用户的研发能力建设。

汽车一厂在完成转型升级后,燃油车型包括大众Polo、大众途铠等车型将转移至仪征工厂生产

另外,汽车一厂将进一步拓展研发中心功能。2021年,位于汽车一厂的研发中心二期已经全面投入使用;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调整安亭基地的物流结构,打造集约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整车物流仓储和运作基地。

上汽大众方面称,随着升级转型的逐步深入,未来安亭将建设成集“管理总部、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等为一体的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总部园区。

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MEB工厂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汽大众在今年前4个月累计零售销量达33.87万辆,同比微降2.7%。而从具体车型销量来看,像大众Polo在4月销量为3499辆,途铠在4月销量为2584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上汽大众上海4s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